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彭烁 周贤 王保民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9-334,共6页
基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原理,建立了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关键过程的数学模型,开发出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循环模拟计算程序,研究了蒸发温度、发生温度、冷凝温度和吸收温度对吸收式热泵主要评价指标性能系数ηCOP、循环倍率R、温升能力ΔT和放气... 基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原理,建立了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关键过程的数学模型,开发出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循环模拟计算程序,研究了蒸发温度、发生温度、冷凝温度和吸收温度对吸收式热泵主要评价指标性能系数ηCOP、循环倍率R、温升能力ΔT和放气范围ΔX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收温度一定时,循环倍率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系统的ηCOP先急剧增大,然后缓慢减小;当吸收温度一定时,循环倍率随着冷凝温度的升高逐渐升高,系统的ηCOP先缓慢减小,然后急剧减小;当蒸发温度一定时,循环倍率随着吸收温度的升高逐渐升高,系统的ηCOP先缓慢增大,然后急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性能系数 循环倍率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排放燃煤电厂低低温电除尘器协同脱汞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毅 韩立鹏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9-323,330,共6页
通过调整某660 MW超低排放燃煤电厂低低温省煤器烟气温度,测试了煤中汞质量分数和电除尘器出入口烟气中各形态汞的质量浓度,分析了不同烟气温度下汞形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低低温省煤器烟气温度会影响汞的形态分布,烟气温度降低时Hg^... 通过调整某660 MW超低排放燃煤电厂低低温省煤器烟气温度,测试了煤中汞质量分数和电除尘器出入口烟气中各形态汞的质量浓度,分析了不同烟气温度下汞形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低低温省煤器烟气温度会影响汞的形态分布,烟气温度降低时Hg^0向Hg^(2+)或Hg_p转变;低低温电除尘对Hg^0和Hg^(2+)具有协同脱除作用;低低温省煤器出口烟气温度为90℃时,低低温电除尘器入口Hg^(2+)和Hg_p的质量分数最高,低低温电除尘器总汞脱除率为84.4%,出口烟气中Hg^0和Hg^(2+)的质量浓度最低,此工况下低低温电除尘器对汞的协同脱除效果最佳;低低温省煤器停运时,低低温电除尘器出口烟气Hg^0和Hg^(2+)的质量浓度高于其他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烟气 协同脱汞 单质汞 二价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循环流化床锅炉SCR与SNCR脱硝耦合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茹宇 袁野 +5 位作者 朱海 李萌 陈军 李楠 李昱喆 王海涛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2,共6页
为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某330 MW流化床机组进行改造增加了单层的SCR催化剂。通过等间距网格法测定SCR反应器烟道烟气场相关参数,研究了对SCR改造应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时的SCR催化剂的运行性能以及其与SNCR的耦合情况。结果表明:机... 为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某330 MW流化床机组进行改造增加了单层的SCR催化剂。通过等间距网格法测定SCR反应器烟道烟气场相关参数,研究了对SCR改造应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时的SCR催化剂的运行性能以及其与SNCR的耦合情况。结果表明:机组满负荷330 MW下,实测反应器脱硝效率为61.36%,对应的氨逃逸浓度为0.57×10-6;40%~100%负荷下,NOx排放均低于25 mg/Nm3,氨逃逸浓度不大于3×10-6;在相同负荷下尿素耗量均明显低于改造前,节能降耗效果显著,烟道上游的SNCR与下游的SCR实现了良好的耦合;改造后锅炉效率基本不受影响,其中排烟热损失和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占总体热损失的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 循环流化床锅炉 脱硝 NOx 锅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垃圾炉积灰结焦机理及控制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袁野 郑妍 +5 位作者 马凤明 池晓旭 时正海 孙献斌 高洪培 肖平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年第6期177-183,共7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及工业垃圾越来越多。我国生活垃圾特点所导致的焚烧炉积灰和结焦严重影响焚烧炉的连续运行。因此,必须对垃圾焚烧炉积灰结焦过程机理进行研究。以150 t/h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及工业垃圾越来越多。我国生活垃圾特点所导致的焚烧炉积灰和结焦严重影响焚烧炉的连续运行。因此,必须对垃圾焚烧炉积灰结焦过程机理进行研究。以150 t/h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勘查采样、燃料及飞灰成分及特性分析及理论模拟,计算了空气预热器部位可燃物含量,研究了高低温区域积灰结焦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燃料调整、锅炉运行以及改造设备等方面的控制对策。锅炉发生二次再燃时,整个空气预热器内至少存在约3 t可燃物,同时中心筒内结焦已使筒体内径减少约一半。垃圾等燃料粒径大、密度小,易燃烧不充分,TGA试验可表明,低于300℃时,其分解速率较慢。未燃烧完全的垃圾燃料易在降温过程中形成焦油类有机物,而其在低温区域的黏性是空气预热器部位积灰的主要原因。燃料中的碱金属及碱土金属Na、K、Ca等与Cl、S、O形成的低温共熔体则是中心筒部位结焦的主要原因。中心筒加强筋所产生的速度变化和二次回流都会增加颗粒撞击到壁面的可能性,可能是初期诱发结焦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控制对策主要包括:完善现有垃圾燃料的给料系统;加强蒸汽吹灰,在空气预热器部位增加部分脉冲吹灰器;在空气预热器位置增加惰性气体保护系统;控制垃圾燃料的掺烧比例;改变中心筒运行温度和提高烟气流速;添加除焦剂,MgO、Fe2O3粉末或高岭土;保证空气和燃料的良好混合避免在高温过热器以及水冷管束位置形成还原性气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垃圾焚烧 低温积灰 高温结焦 碱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