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能集团“五步三导向”工作模式谈
1
作者 蒋术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56,共2页
华能集团是以电为核心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华能集团探索通过“五步三导向”工作模式,落实国家档案... 华能集团是以电为核心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华能集团探索通过“五步三导向”工作模式,落实国家档案局《档案检查工作办法》要求,全面开展档案检查工作,持续消除高、中、低各类风险点,公司系统档案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能集团 重要骨干企业 国家档案局 整体水平 神圣感 系统档案 五步 使命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档案馆建设探索与实践--以中国华能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蒋术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0-33,共4页
中国华能是国家档案局确定的全国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试点单位之一,采用“大集中”部署方式,实现了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了基于数字档案馆的档案资源管理、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以及可推广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2... 中国华能是国家档案局确定的全国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试点单位之一,采用“大集中”部署方式,实现了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了基于数字档案馆的档案资源管理、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以及可推广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2020年11月通过国家档案局验收。论文以中国华能数字档案馆建设实践为案例,详细介绍项目实施背景、创新做法、效果及影响,以期为企业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单轨制切换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档案馆 数字化转型 单轨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首家汽车部件“以竹代塑”示范产业园建设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良 钱家中 徐枞巍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6期110-114,共5页
为全面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打造促进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构建新疆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响应“以竹代塑”倡议,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二师)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了全国首个汽车部件“以竹代塑... 为全面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打造促进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构建新疆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响应“以竹代塑”倡议,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二师)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了全国首个汽车部件“以竹代塑”示范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产业园建设总体用地约33.3 hm^(2),分2期实施,项目总投资15亿元。在深入调研产业园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产业园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6项针对性措施建议,包括将首家“以竹代塑”示范园纳入“节能降碳”政策适用范围,加快“以竹代塑”的标准化建设,建立鼓励“以竹代塑”的政策体系,尽快确立“以竹代塑”产品碳汇方法学,将“以竹代塑”产品开发纳入教育、科技计划,研究解决“以竹代塑”产业资金短缺问题的有效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竹代塑 汽车零部件 产业园 节能降碳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分析获取锅炉内煤着火特性—Part Ⅰ:比热容、着火温度和着火热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洋 石泽正 +7 位作者 陈朝帅 苟皓语 陶继业 徐世明 余波 赵培涛 傅培舫 周怀春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3-1314,共12页
现有热分析获取的煤/低温热解焦着火温度值比锅炉内煤着火温度低200~300 K,普遍观点认为热分析仪的升温速率β过低是导致上述结果的主因,但其本质原因应是以往的研究选择的样品反应性过高而导致煤/焦着火提前,同时常用的TG-DTG切线法求... 现有热分析获取的煤/低温热解焦着火温度值比锅炉内煤着火温度低200~300 K,普遍观点认为热分析仪的升温速率β过低是导致上述结果的主因,但其本质原因应是以往的研究选择的样品反应性过高而导致煤/焦着火提前,同时常用的TG-DTG切线法求着火温度不够准确。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非等温TG-DSC获取了2种高温(1400℃)快速热解准东煤焦在不同β下的着火特性包括比热容、着火温度和着火热,考察了β对煤焦着火特性的影响。采用David Merrick模型获取了煤焦的比热容,发现其不受β的影响但与温度的变化相关;用指数函数描述了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得到2种煤焦在0~1600℃的比热容为0.65~1.99 kJ/(kg·K)。采用基于Semenov热爆炸理论的DSC或DTG拐点法和TG-DTG切线法获取了煤焦的着火温度,发现DSC拐点法和DTG拐点法获取的着火温度相当,即两者具有等效性,且始终高于TG-DTG切线法获得的着火温度;着火温度随着β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少,可用指数函数描述。将β设置为锅炉中常见的升温速率如105 K/s,可获得煤焦的极限着火温度。采用DSC拐点法和TG-DTG切线法获得的煤焦极限着火温度分别为673~680℃和644~659℃,前者与文献中在携带流反应器(类似锅炉环境)中获得的同类型煤样的着火温度值一致,而后者则会低估着火温度。结合高温热解焦比煤/低温热解焦的反应性低的事实,指出制取反应性合适的高温热解(类似锅炉环境温度)煤焦样品和采用DSC或DTG拐点法获取煤焦的极限着火温度可实现热分析对锅炉内煤着火温度的预测。根据极限着火温度获取了锅炉内2种煤焦的着火热q_(ig)为3414~3669 kJ/kg,并计算了风煤比为0.9~2.5下2种煤焦的理论着火热为1826~2811 kJ/kg。q_(ig)比相应煤焦的理论着火热值大,表明理论着火热可能高估煤在锅炉内的实际着火能力。对热分析获取锅炉内煤着火特性的合理性进行了全方位诠释,所提出的热分析方法论可为获取CFD模拟锅炉内煤着火特性所需的基础数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析 DSC拐点法 极限着火温度 着火热 比热容 升温速率 准东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分析获取锅炉内煤着火特性——Part Ⅱ:本征反应动力学
5
作者 刘洋 石泽正 +7 位作者 陈朝帅 苟皓语 陶继业 徐世明 余波 赵培涛 傅培舫 周怀春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46-2261,共16页
煤焦的本征反应动力学模型是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锅炉内煤着火燃烧速率所需的关键子模型,通常可由热分析获得。热分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虽然已发展了数十年,但仍然存在3个问题:(1)非等温和等温动力学参数的不统一;(2)定值动力学参数和... 煤焦的本征反应动力学模型是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锅炉内煤着火燃烧速率所需的关键子模型,通常可由热分析获得。热分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虽然已发展了数十年,但仍然存在3个问题:(1)非等温和等温动力学参数的不统一;(2)定值动力学参数和变动力学参数均值的不统一;(3)缺乏不含不确定参数的通用动力学模型,如常用的n级动力学模型、随机孔模型和自催化模型分别含有不确定性参数,如反应级数n、结构参数ψ、反应指数a和c。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通用表面活化函数模型GSAFM,其反应机理函数f(X)=1-X(X为转化率),且活化能EX和指前因子AX是随转化率变化的。采用4种等转化率法(变动力学参数模型)包括等温(ISO)GSAFM、非等温(NON)GSAFM、Flynn-Wall-Ozawa(FWO)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以及一种定值动力学模型ISAFM,对将军庙(JJM)和红沙泉(HSQ)煤焦的非等温和等温燃烧的本征反应速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ISO GSAFM具有最好的预测效果;FWO和KAS的预测效果很差,主要由于这2种模型涉及的温度积分近似处理给EX的求取带来了一定的误差,该误差在求取AX时呈指数级放大。ISOGSAFM获取的煤焦等温燃烧的EX均值为141k J/mol,与ISAFM获取的146 k J/mol接近,从而解决了问题(2);其获取的动力学参数可以很好地预测煤焦非等温燃烧的本征反应速率,表明非等温和等温试验可以共用ISO GSAFM获取的动力学参数,即解决了问题(1);其f(X)=1–X,具有不含不确定参数的通用性,即解决了问题(3)。ISO GSAFM得到的煤焦的EX在着火区间达到最大值,这一现象表明,煤在锅炉内的着火过程是其燃烧过程中最困难的环节;随后,EX由于煤焦燃烧进入稳定阶段而逐渐减小,但在反应后期会转变为快速增大的趋势,这符合煤焦在反应后期存在失活现象的事实。因此,ISO GSAFM在解决问题(1)~(3)的同时还能解释试验现象,有望为以基于定值动力学模型的CFD模拟提供新的本征反应动力学子模型。同种煤阶的JJM和HSQ煤焦存在理化结构上的差异,但两者的EX随转化率变化的趋势相似且大小差异小于5%,采用各自变动力学参数的算数平均可对其本征反应速率进行准确预测,表明同种煤阶的不同煤焦的本征反应速率可以用基于GSAFM的均值动力学参数进行预测,即有望实现同一种煤阶的煤焦反应速率采用同一种变动力学参数(多样本的均值)进行预测。此外,GSAFM表明煤焦的EX只与其化学结构相关,利用变活化能的特征值可精细化地研究煤焦的化学结构对其本征反应性影响的内在机理,如前述的着火困难和失活机理等;用煤焦的化学结构预测出EX后,可通过GSAFM直接预测出煤焦的本征反应速率;上述关联方法为煤焦结构与反应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析 通用表面活化函数模型 等转化率法 本征反应动力学 变活化能 着火特性 化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电厂凝汽器冷却管泄漏在线定位技术研究
6
作者 孟龙 张维科 +4 位作者 李俊菀 龙国军 孙鹏 黄治国 蒋友伟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70,共9页
为提高凝汽器泄漏冷却管定位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解决无法在线定位的难题,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泄漏冷却管在线定位技术的最优路线。结果表明:示踪气体泄漏检测技术具有定位效率高和定位精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开发凝汽... 为提高凝汽器泄漏冷却管定位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解决无法在线定位的难题,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泄漏冷却管在线定位技术的最优路线。结果表明:示踪气体泄漏检测技术具有定位效率高和定位精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开发凝汽器泄漏冷却管在线定位技术;在凝汽器半侧隔离放水期间建立氦质谱检测变化值、时间、水室液位高度3个变量间的关系模型,定位凝汽器泄漏冷却管所在高度,从而确定凝汽器泄漏管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汽器 冷却管 泄漏 管排 氦质谱检漏 文丘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驱动的风电机组偏航稳态误差校准方法及现场应用测试 被引量:2
7
作者 曲晨志 林忠伟 +4 位作者 刘吉臻 谢镇 陈佩 陈振宇 陈玲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4-553,581,共11页
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偏航稳态误差校准方法,在不经过大规模硬件改装的条件下,达到改善发电效率的目的。以2 MW水平轴风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数据驱动的稳态误差计算方法,给出量化的误差校准参考;... 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偏航稳态误差校准方法,在不经过大规模硬件改装的条件下,达到改善发电效率的目的。以2 MW水平轴风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数据驱动的稳态误差计算方法,给出量化的误差校准参考;在目标机组上安装了机舱式激光雷达,通过对比多源风向数据,建立了雷达参与稳态误差校准的策略。在综合考虑SCADA和雷达2种数据源计算的误差校准参考情况下,对商用机组进行了工程现场应用及性能评估。结果表明:校准后机组的偏航控制精度和发电效率显著改善,所提方法可用于风电机组增功提效的技术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机舱式激光雷达 偏航误差校准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EMD结合LCTDBO-BP的水泵机组故障诊断 被引量:2
8
作者 吕顺利 曾云 +3 位作者 李想 张兼博 汪洋 赵翔宽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水泵机组振动信号的诊断对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EEMD分解融合多尺度排列熵和多策略优化算法结合的水泵机组故障诊断模型.利用EEMD对原始信号进行分解并进行重构,然后计算重构信号的多尺度... 水泵机组振动信号的诊断对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EEMD分解融合多尺度排列熵和多策略优化算法结合的水泵机组故障诊断模型.利用EEMD对原始信号进行分解并进行重构,然后计算重构信号的多尺度排列熵组作为特征集,最后建立DBO-BP故障诊断模型.针对DBO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和迭代速度慢等问题,采用莱维飞行、混沌映射和自适应t分布3种方法对蜣螂算法进行优化,最终得到LCTDBO-BP的新模型.为探究优化后模型的性能,引入多种维度的函数进行再次分析.结果表明,在单峰和多峰函数下,所提模型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利用转子故障平台数据模拟水泵机组典型故障并进行故障分类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准确度达到了98%,与未优化模型对比提高了8%.该项研究为水泵机组故障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泵机组 故障诊断 优化算法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气对开式自然循环系统闪蒸流动特性影响实验研究
9
作者 张胜男 宋乐乐 +2 位作者 张文凯 孟兆明 孙中宁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405,共12页
闪蒸是开式自然循环系统流动过程中常见的两相流动现象。为了研究注气对开式自然循环闪蒸两相流动的影响,以增强自然循环系统的循环能力和稳定性,本文以水和空气为介质,开展了开式自然循环系统闪蒸流动特性的可视化实验研究。研究了不... 闪蒸是开式自然循环系统流动过程中常见的两相流动现象。为了研究注气对开式自然循环闪蒸两相流动的影响,以增强自然循环系统的循环能力和稳定性,本文以水和空气为介质,开展了开式自然循环系统闪蒸流动特性的可视化实验研究。研究了不同注气位置、注气量对自然循环系统不同运行阶段的自然循环能力、闪蒸两相流动特性、阻力特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阶段向上升段内注入空气,均可以有效提升自然循环系统的稳定性和循环能力。注气对系统的影响与闪蒸起始点位置有关,在闪蒸点上游注气的提升效果要优于下游,最多可提升回路循环流量8%~10%。针对相同的注气位置,在闪蒸点上游注气可以增强回路的流动能力和稳定性,但在下游注气则对回路的流动影响甚微,但会对闪蒸起始的位置进行改变。给出了注气对闪蒸流动影响的机理性分析与讨论,证明了由于注气改变了回路上升段的空泡份额造成回路压降变化,因此对回路流动产生了影响。同时得到闪蒸初始位置的气泡行为特性以及在闪蒸起始点附近注气所引入的空泡份额对回路贡献较低的结论,为两相流动模型计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式自然循环 流动闪蒸 注气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A5再分析资料对中国大陆区域近地层风速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再现能力的评估 被引量:37
10
作者 刘鸿波 董理 +6 位作者 严若婧 张晓朝 郭辰 梁思超 屠劲林 冯笑丹 王雪璐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9-311,共13页
基于台站观测资料,评估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最高时空分辨率的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对1979~2018年间中国大陆区域10 m高度风速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的再现能力,并同步对比分析了ERA5资料100 m高度风速的特征和长期趋... 基于台站观测资料,评估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最高时空分辨率的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对1979~2018年间中国大陆区域10 m高度风速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的再现能力,并同步对比分析了ERA5资料100 m高度风速的特征和长期趋势。结果表明,ERA5资料10 m和100 m风速在空间分布、年—季节—月尺度演变的气候特征方面与台站观测非常一致,10 m风速气候态空间相关系数达到0.66。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均显示,中国近地层风速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特征,风速大值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北地区西部、新疆北部以及青藏高原西部地区,上述区域的风速季节差异也相对明显,春季风速最大。台站观测、ERA5资料10 m和100 m全国平均风速在4月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3.0、4.5 m s^(-1),8月为最小值,分别为2.0、2.4、3.5 m s^(-1)。从月平均序列来看,ERA5资料的10 m风速较台站观测偏高0.3~0.5 m s^(-1),而100 m的风速较10 m风速整体偏高1.2~1.4 m s^(-1)。在风速变化方面,台站观测风速在中国陆地区域整体呈下降趋势–0.4 m s^(-1)(39 a)–1,春季下降趋势最显著[–0.5 m s^(-1)(39 a)–1],且1979~1992年冬季风速降幅最大[–0.7 m s^(-1)(14 a)–1],2013年以后风速逐渐增强。ERA5资料两个高度层的风速在整个中国区域均没有明显的长期变化趋势,4个季节风速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与观测也存在差异,100m风速的长期变化趋势与10 m一致但变化幅度大于10 m风速。总之,ERA5资料对中国大陆区域气候平均风速具有较好的再现能力,但无法呈现台站观测风速的长期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5 资料 10 M 风速 100 M 风速 气候特征 线性趋势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煤电掺烧绿氢降碳系统配置方案研究
11
作者 陈文琦 黄玉磊 +8 位作者 周秦 林祥东 张俊春 薄煜 李文凯 黄大岸 张伊甸 高群翔 张晨昕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5-103,共9页
为优化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煤电机组掺烧绿氢降碳的系统配置方案,构建了一套包含制氢、储氢、储能及煤电机组掺氢燃烧的综合系统框架,建立了降碳目标约束下以氢燃料成本最低为目标的系统配置优化模型,并运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进行求... 为优化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煤电机组掺烧绿氢降碳的系统配置方案,构建了一套包含制氢、储氢、储能及煤电机组掺氢燃烧的综合系统框架,建立了降碳目标约束下以氢燃料成本最低为目标的系统配置优化模型,并运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进行求解与分析,探讨了不同运行场景下的降碳系统配置优化方案。以某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为例,在单台煤电机组降碳10%的目标约束下,如仅利用弃风弃光电力制氢时,制氢装置年利用小时数仅约2000h,标准状态下绿氢成本高达3.02元/m^(3)(33.80元/kg),单台煤电机组度电成本增加0.2179元/(kW·h);配置电化学储能可降低制氢、储氢系统配置规模,提升制氢装置利用小时数,但受限于高额的储能建设成本,储能规模需要优化确定,标准状态下绿氢成本最低可降至约2.35元/m^(3)(26.30元/kg),单台煤电机组度电成本增加0.1652元/(kW·h);在储能基础上,如可在绿氢认证范围内引入少量公网电力辅助制氢,可进一步减少系统建设成本,标准状态下制氢成本有望降低至约2.12元/m^(3)(23.70元/kg),单台煤电机组度电成本增加0.1426元/(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大基地 绿氢掺烧 煤电降碳 制氢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塔双循环湿式烟气脱硫系统建模与优化控制
12
作者 李瑞连 曾德良 +2 位作者 陈振宇 潘岩 高耀岿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9-409,419,共12页
从实际工程应用出发,建立了单塔双循环湿式烟气脱硫(Single-tower and double-circulation 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SD-WFGD)系统的控制系统。首先,利用历史运行数据,考虑SD-WFGD系统运行过程吸收塔变频浆液循环泵在不同浆液pH时... 从实际工程应用出发,建立了单塔双循环湿式烟气脱硫(Single-tower and double-circulation 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SD-WFGD)系统的控制系统。首先,利用历史运行数据,考虑SD-WFGD系统运行过程吸收塔变频浆液循环泵在不同浆液pH时单位频率变化对烟气SO_(2)浓度的影响,建立了系统动态模型。然后,基于浆液pH脱硫能力提出了直接硫量平衡控制(Direct sulfur balance control,DSC)策略,将已建立的动态模型作为控制模型,并利用传统PID控制器结合DSC策略,建立了SD-WFGD系统串联控制系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PID控制方案相比,所提优化控制方案减小了供浆流量和出口SO_(2)浓度的波动,能够大幅度提升SD-WFGD系统的控制性能,从而更好地保证脱硫系统在燃煤电站灵活运行的背景下安全、稳定、经济及灵活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站 SD-WFGD系统 直接硫量平衡控制 串联控制系统 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管理过程溯源及其线路动态增容效益计算
13
作者 陈泽宇 陈艳波 +1 位作者 张智 黄伟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199,共13页
线路动态增容(DLR)作为一种缓解间歇性网络阻塞的有效技术,能够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益。然而,在安全约束经济调度的求解过程中,阻塞管理的详细过程不易获取,市场运营机构往往难以准确分析DLR的经济效益以及制定兼顾经济性和安全性的DL... 线路动态增容(DLR)作为一种缓解间歇性网络阻塞的有效技术,能够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益。然而,在安全约束经济调度的求解过程中,阻塞管理的详细过程不易获取,市场运营机构往往难以准确分析DLR的经济效益以及制定兼顾经济性和安全性的DLR计划。为此,针对单支路阻塞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成因量化分析的阻塞管理过程溯源方法。通过全流程地拆分和解析安全约束经济调度下的阻塞管理过程,合理构建了DLR计划、阻塞管理、节点电价三者之间的联动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考虑阻塞管理过程溯源的DLR效益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溯源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所提DLR效益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市场 经济调度 线路动态增容 输电容量 阻塞管理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架式海上换流站地震响应分析
14
作者 石强 姜聪聪 +3 位作者 潘帅 王宏海 徐科 孙栩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1-86,共6页
本文介绍了导管架式平台地震响应分析的反应谱法基本原理以及采用反应谱法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的工况和流程,以此为基础对一型导管架式海上换流站开展地震响应分析。根据地质参数计算土壤特性曲线,定义出桩-土之间的非线性边界条件。通过... 本文介绍了导管架式平台地震响应分析的反应谱法基本原理以及采用反应谱法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的工况和流程,以此为基础对一型导管架式海上换流站开展地震响应分析。根据地质参数计算土壤特性曲线,定义出桩-土之间的非线性边界条件。通过迭代将非线性桩-土边界条件线性化为等效弹簧单元,各阶振型与地震加速度谱结合得出地震动力载荷,与静水浮力和重力形成组合载荷,进行有限元分析,校核杆件结构强度和节点冲剪强度。计算结果表明,地震工况有可能是比操作工况和极端风暴工况更危险的主要控制工况,因此对导管架式平台必须开展地震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换流站 导管架平台 地震响应分析 反应谱 振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火电CO_(2)排放连续监测的发展应用及启示
15
作者 张春雷 舒安杰 +6 位作者 赵良 周群博 李启明 邱波 杨阳 王利国 黄海威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6,共15页
为了推动我国火电CO_(2)排放连续监测技术的发展应用,系统研究了美国火电CO_(2)排放连续监测技术的发展应用状况,并对我国火电CO_(2)排放连续监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推进我国火电CO_(2)排放连续监测技术发展的工... 为了推动我国火电CO_(2)排放连续监测技术的发展应用,系统研究了美国火电CO_(2)排放连续监测技术的发展应用状况,并对我国火电CO_(2)排放连续监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推进我国火电CO_(2)排放连续监测技术发展的工作建议。研究表明,美国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制定了详细的法规标准,为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的行业应用提供了制度依据;美国国家级科研机构针对CEMS应用开展了深入研究,发挥了重要的研发支撑作用。目前,美国火电行业已大量采用CEMS监测CO_(2)排放,对应机组数量占火电机组总量的比重约为15%,监测所得CO_(2)排放量占火电行业CO_(2)排放总量的58%。其中,煤电机组主要采用CEMS监测CO_(2)排放,气电及油电机组主要使用核算法核算CO_(2)排放。CEMS测量准确度较高,所得烟气流量和CO_(2)浓度的相对准确度中位数约为2%。当前,我国火电CO_(2)排放连续监测整体上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面临制度尚不完善、测量准确性有待提升、试验研究论证不足、数据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对此,借鉴美国经验,从制度建设、研发支撑、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加快完善配套法规标准、发挥国家级科研机构支撑作用、加强烟气流量测量技术及准确度评价方法研究、重视试验研究论证等4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火电 CO_(2) 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水电工程科技与智能建造创新及实践
16
作者 李志 曾伟 +1 位作者 刘金山 路立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70-975,共6页
作为澜沧江公司实现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第一步的标志性工程,TB电站肩负着新时代下水电工程建设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在总结澜沧江公司20年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守正创新,提出“以关键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智能建造平台为支撑、打造T... 作为澜沧江公司实现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第一步的标志性工程,TB电站肩负着新时代下水电工程建设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在总结澜沧江公司20年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守正创新,提出“以关键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智能建造平台为支撑、打造TB水电标杆工程”为目标,建立了“1+3+N”科技创新及绿色智能建造体系,实现了智能建造技术在水电工程中的全面应用。通过创新科技与智能建造体系和管理体制,为工程安全、绿色、优质、高效的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最终使TB水电站较可研进度提前一年实现投产发电,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动诠释了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水电工程 智能建造 科技创新 管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金属矿山开采的环境问题及保护研究
17
作者 赵桂英 张佑铭 +3 位作者 张洋 孙骏 张娟 王磊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7-51,共5页
云南省作为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大省,锡、铜、铅锌等储量居全国前列,金属矿山开采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引发了严峻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重金属污染引发土壤和水源退化,粉尘与废气排放造成大气污染。如何协调开采与环保成为区域... 云南省作为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大省,锡、铜、铅锌等储量居全国前列,金属矿山开采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引发了严峻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重金属污染引发土壤和水源退化,粉尘与废气排放造成大气污染。如何协调开采与环保成为区域发展的关键挑战。本文旨在系统分析云南省金属矿山开采的环境问题,追溯污染根源,借鉴国内外先进开采与生态修复经验,结合云南省地质条件提出适配的生产技术与环保策略。通过分析梳理云南省金属矿山开采现状,结合典型案例,剖析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差异化影响;对比国内外技术实践,归纳可移植的环保技术路径,从技术升级、监管优化、政策激励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金属矿山环境问题源于技术工艺落后、环保意识薄弱及监管体系漏洞。建议推广充填采矿、溶浸采矿等技术,强化企业环保责任制度,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并通过税收优惠与生态补偿政策引导产业升级,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矿山开采 环境污染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机组齿轮箱润滑油指标分析及国产化研究
18
作者 杜静宇 曹治 +3 位作者 任鑫 刘吉辰 王青天 王芸靖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50,共9页
国外品牌几乎占据全部风机润滑市场份额,国产油品缺少进入市场的机会。为论证风电机组齿轮箱润滑油国产化替代的可行性,对2种国产润滑油和2种进口润滑油进行性能测试实验,参照国家标准完成包括运动黏度、黏度指数、闪点、倾点、水分、... 国外品牌几乎占据全部风机润滑市场份额,国产油品缺少进入市场的机会。为论证风电机组齿轮箱润滑油国产化替代的可行性,对2种国产润滑油和2种进口润滑油进行性能测试实验,参照国家标准完成包括运动黏度、黏度指数、闪点、倾点、水分、酸值、抗乳化性、泡沫特性、液相锈蚀、铜片腐蚀等理化性能指标,最大无卡咬负荷、烧结负荷、摩擦系数、磨斑直径、综合磨损等摩擦学性能指标,以及抗氧化性能、铁谱、红外光谱、PQ指数等其他润滑油性能指标测试。建立了国产齿轮箱润滑油与国外竞品测试分析数据库,对比分析了4种品牌润滑油的性能指标,系统研判国产齿轮箱润滑油产品综合性能。结果表明,国产品牌风机齿轮箱润滑油产品和进口品牌的基本性能指标差异不大,存在替代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润滑油 进口润滑油 指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发电集团火电厂废水治理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7
19
作者 林勇 王正江 +2 位作者 胡大龙 许臻 王璟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83,共7页
分析了某发电集团火电厂废水排放要求,总结了火电厂水处理系统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火电厂废水治理思路及对策,并指出火电厂废水治理项目应在开展水务查定,完善废水监测系统,加强管理节水和现有水处理设备诊断的基础上,开展可行性研究,优... 分析了某发电集团火电厂废水排放要求,总结了火电厂水处理系统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火电厂废水治理思路及对策,并指出火电厂废水治理项目应在开展水务查定,完善废水监测系统,加强管理节水和现有水处理设备诊断的基础上,开展可行性研究,优化方案设计,同时应强化立项和工程管理,此外还需加强工程投运后的运行维护。高盐废水治理是火电厂废水治理的难点,本文对高盐废水浓缩软化预处理阶段与浓缩减量阶段的相关工艺进行了分析比较,需根据各电厂实际情况,选择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许可证制度 火电厂 节水 废水治理 废水监测 高盐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闭/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开发利用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文志杰 姜鹏飞 +3 位作者 宋振骐 李利平 蒋宇静 梁桐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58-1374,共17页
探索清洁能源发展的创新途径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推动力。为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不稳定的难题,新型电力系统的提出与加速成长促进了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与发展,但生态保护与地形等因素制约了传统抽水蓄能电站发展。关... 探索清洁能源发展的创新途径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推动力。为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不稳定的难题,新型电力系统的提出与加速成长促进了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与发展,但生态保护与地形等因素制约了传统抽水蓄能电站发展。关闭/废弃矿井,由于具有丰富的地下空间及水资源,可创新性地开发抽水蓄能并延长矿区的经济寿命,降低对环境与经济的负面影响。为助力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利用模式和管理体系,通过文献分析法综述了国内外废弃矿井抽水蓄能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详细阐述了关闭/废弃矿井抽水蓄能技术原理、分类及其优缺点;总结了关闭/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利用模式,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选址要素进行了修订;梳理了关闭/废弃矿井改建抽水蓄能电站的水-气两相流动特性、水泵水轮机工况特性、地下空间围岩稳定性及地下蓄水空间体积测算等的研究现状,明确了水泵-水轮机关键技术、地下空间稳定性控制关键技术等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此外,对关闭/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相关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市场需求与经济效益、政策与法规等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的文献综述。发展关闭/废弃矿井地下空间抽水蓄能技术可为我国井下空间资源利用提供思路,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闭/废弃矿井 抽水蓄能 清洁能源 地下空间 矿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