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评价药物性肝损伤检测终点研究及其在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葛帅 汤纳平 马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88,共8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临床上导致急性肝衰竭的重要原因。众多新建细胞模型和高通量筛选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于肝毒性筛选评价。在应用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之前,重要的是确定哪些毒性终点应被纳入评价体系,以提高对DILI的预测能力。本文结...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临床上导致急性肝衰竭的重要原因。众多新建细胞模型和高通量筛选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于肝毒性筛选评价。在应用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之前,重要的是确定哪些毒性终点应被纳入评价体系,以提高对DILI的预测能力。本文结合DILI相关的重要作用机制,介绍了体外肝毒性评价应考虑的检测终点,包括肝细胞毒性、线粒体毒性、胆汁淤积、反应性代谢物导致的肝损伤以及免疫反应相关的肝损伤等,并归纳了这些毒性终点在DILI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及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新药开发早期的体外肝毒性筛选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体外评价 肝毒性 肝细胞 检测终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肝损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循环miR-12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雁 汤纳平 马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113,共4页
药物诱导的肝损伤是药物研发失败或退市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传统的肝损伤评价指标因为种种缺陷如缺乏特异性或灵敏性而不能为药物的肝毒性评价提供早期、及时和可靠的信号。循环微RNA-122(miR-122)因其在肝脏特异性表达、以及其高度的稳... 药物诱导的肝损伤是药物研发失败或退市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传统的肝损伤评价指标因为种种缺陷如缺乏特异性或灵敏性而不能为药物的肝毒性评价提供早期、及时和可靠的信号。循环微RNA-122(miR-122)因其在肝脏特异性表达、以及其高度的稳定性和灵敏性成为目前肝毒性评价指标的研究热点。本综述主要从特异性、稳定性和灵敏性3方面系统地阐述循环miR-122成为肝毒性生物标志物的应用潜力,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MIR-122 生物标志物 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理学研究的高内涵筛选及其在药物肝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葛帅 汤纳平 +1 位作者 付立杰 马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9-695,共7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导致药物研发终止或从市场撤回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立可预测、高通量的临床前检测系统以评估临床潜在的肝毒性是药物研发的迫切需要。基于细胞成像的高内涵筛选(HCS)技术,允许同时检测多个细胞参数,通过实时监测多种...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导致药物研发终止或从市场撤回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立可预测、高通量的临床前检测系统以评估临床潜在的肝毒性是药物研发的迫切需要。基于细胞成像的高内涵筛选(HCS)技术,允许同时检测多个细胞参数,通过实时监测多种信号通路阐明细胞损伤的机制,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已有多种肝细胞模型用于高内涵毒性筛选。本文介绍了HCS技术,回顾了近年来利用高内涵成像技术获得的药物肝毒性资料,探讨了其在肝毒性机制探索中的应用,以及高内涵成像技术在DILI研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内涵筛选 肝毒性 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化动物模型在肿瘤免疫治疗药物临床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宋征 马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1-167,共7页
近年来,肿瘤免疫调控机制逐渐清晰,随着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揭开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篇章。在肿瘤免疫治疗药物临床前评价过程中,传统的免疫缺陷动物模型存在较多的限制和缺陷,无法模拟人体内肿瘤微环境,也无法... 近年来,肿瘤免疫调控机制逐渐清晰,随着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揭开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篇章。在肿瘤免疫治疗药物临床前评价过程中,传统的免疫缺陷动物模型存在较多的限制和缺陷,无法模拟人体内肿瘤微环境,也无法针对免疫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反映出药物的靶点毒性。近年来,由于基因编辑技术及干细胞培养技术的不断进步,实验动物的人源化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本文总结了目前可用于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研究的3种人源化动物模型(重建人免疫系统动物模型、重建人免疫系统+人源肿瘤组织异种移植动物模型和基因修饰的人源化动物模型)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希望为研究者在肿瘤免疫治疗药物临床前开发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化动物模型 肿瘤免疫治疗 药物评价 临床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动物模型在青光眼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宋硕 孟永 李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50-1855,共6页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严重威胁人类眼健康。青光眼动物模型的建立为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干预措施提供了研究基础。文章在对青光眼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从自发产生和人为诱导青光眼动物模型两个角度,对当前...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严重威胁人类眼健康。青光眼动物模型的建立为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干预措施提供了研究基础。文章在对青光眼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从自发产生和人为诱导青光眼动物模型两个角度,对当前青光眼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进行了叙述。一种青光眼动物模型只能模拟某一类型青光眼或青光眼某一方面的病理改变,因此,应根据不同试验需求,选择合理的动物模型。随着生物技术、基础科学研究的进展,以及对青光眼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将有望进一步改进现有模型或开发新的诱导机制来克服目前的局限性,使我们在未来能更好地理解和干预青光眼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动物模型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模型在药物非临床毒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琪 汪溪洁 马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1-625,共5页
斑马鱼是一种简单的生物实验动物,拥有和哺乳动物相似的生物结构与生理功能。斑马鱼模型在药物毒代动力学的研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采用斑马鱼模型研究药物在体吸收、分布和代谢过程,能够减少实验研究的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提高实验准确... 斑马鱼是一种简单的生物实验动物,拥有和哺乳动物相似的生物结构与生理功能。斑马鱼模型在药物毒代动力学的研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采用斑马鱼模型研究药物在体吸收、分布和代谢过程,能够减少实验研究的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提高实验准确性;采用斑马鱼模型进行一般毒理学实验的毒代动力学研究,有助于一般毒理学实验研究的剂量选择和靶器官确定;采用斑马鱼模型进行生殖与发育毒性实验的毒代动力学研究,可以提高生殖与发育毒性实验的预测性。本文主要就以上几个方面对药物在斑马鱼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过程以及该模型在药物非临床毒代动力学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药物 毒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在药物肝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洁 汤纳平 马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19-1224,共6页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多潜能性,其诱导分化的肝样细胞可应用于药物发现、筛选以及药物肝毒性评价研究。药物性肝损伤是导致上市药物被召回和药物研发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前动物实验因其种属差异等方面的不足导致...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多潜能性,其诱导分化的肝样细胞可应用于药物发现、筛选以及药物肝毒性评价研究。药物性肝损伤是导致上市药物被召回和药物研发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前动物实验因其种属差异等方面的不足导致药物临床研究失败,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本文全面总结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的肝细胞在药物肝毒性评价中的研究应用,希望有助于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准确把握肝毒性,保证人体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干细胞 肝损伤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磷脂酰肌醇聚糖A类基因突变在遗传毒性研究中应用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若婉 周长慧 +2 位作者 黄鹏程 于春荣 常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7-151,共5页
基因突变是遗传毒性损伤的重要检测终点。国际人用药物注册技术协调会议(ICH)M7指南中将啮齿类动物体内磷脂酰肌醇聚糖A类(Pig-a)基因突变试验列为药物杂质遗传毒性试验阳性结果的追加试验。啮齿类动物Pig-a基因突变试验作为一项新的检... 基因突变是遗传毒性损伤的重要检测终点。国际人用药物注册技术协调会议(ICH)M7指南中将啮齿类动物体内磷脂酰肌醇聚糖A类(Pig-a)基因突变试验列为药物杂质遗传毒性试验阳性结果的追加试验。啮齿类动物Pig-a基因突变试验作为一项新的检测体内基因突变的方法,相对于转基因动物等其他体内基因突变试验,具有成本低、方法简单和检测快速的优点。基于Pig-a基因的物种保守性,近年来开发了检测人外周血以及体外人细胞的PIG-A基因突变试验的方法,以期用于临床基因突变监测以及非临床遗传毒性评价。本文主要对PIG-A基因突变试验研究常用人外周血成熟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和白细胞及TK6细胞和MCL-5细胞检测方法等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聚糖A类基因 基因突变 遗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细胞色素P450酶人源化小鼠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程一帆 马璟 严东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33-1037,共5页
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参与了超过75%的药物和多种内源性化学性物质和前致癌物的Ⅰ相代谢反应,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科研价值。传统的体外模型能够检测P450酶的基本功能,但不能够体现其在生物体内的实际情况。由于CYP复杂的遗传多态性,普... 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参与了超过75%的药物和多种内源性化学性物质和前致癌物的Ⅰ相代谢反应,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科研价值。传统的体外模型能够检测P450酶的基本功能,但不能够体现其在生物体内的实际情况。由于CYP复杂的遗传多态性,普通的动物模型实验数据外推至人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构建转CYP人源化小鼠模型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目前主要有转人CYP1A,CYP2D6,CYP3A,CYP4F2和PXR/CYP3A4人源化小鼠等类型的小鼠模型。运用人源化小鼠模型进行药代动力学及毒理学的研究,有助于获得更可靠的体内实验数据并较准确预测外源化合物在人体内的代谢情况。这些人源化小鼠模型在评估和预测药物毒性风险和促进安全用药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转细胞色素P450酶人源化小鼠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转基因 药代动力学 毒理遗传学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评价口服降糖药对HepG2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富欣 潘晓靓 +4 位作者 李华 汤纳平 王雁 惠涛涛 张泽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4-649,共6页
目的 :评价DPP-Ⅳ抑制剂类口服降糖药A化合物的线粒体毒性,从而探讨A化合物的可能毒性机制。方法 :Hep G2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曲格列酮50-300μmol/L,培养24 h,或加入A化合物溶液100-300μmol/L,培养24 h,CCK8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存... 目的 :评价DPP-Ⅳ抑制剂类口服降糖药A化合物的线粒体毒性,从而探讨A化合物的可能毒性机制。方法 :Hep G2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曲格列酮50-300μmol/L,培养24 h,或加入A化合物溶液100-300μmol/L,培养24 h,CCK8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ep G2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曲格列酮100、200和225μmol/L培养24 h,或加入A化合物溶液100、150和200μmol/L培养24 h,化学发光法检测胞内ATP合成水平,荧光探针法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活性氧、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相比,曲格列酮50-300μmol/L可以抑制细胞存活率,IC50为178μmol/L;A化合物100-300μmol/L对细胞存活率有抑制作用,IC50为159μmol/L。与溶媒对照组相比,曲格列酮≥200μmol/L时导致线粒体ATP显著下降(P〈0.01)、△Ψm显著性下降(P〈0.01),≥100μmol/L时可致活性氧水平和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P〈0.05或P〈0.01)。A化合物≥100μmol/L时ATP合成水平显著降低、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P〈0.01),≥150μmol/L时活性氧水平明显升高(P〈0.01),≥200μmol/L时△Ψm显著性下降(P〈0.05),并可导致线粒体结构发生病变。结论:DPP-Ⅳ抑制剂类口服降糖药A化合物可以通过干扰线粒体代谢功能和结构而诱导线粒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P-Ⅳ抑制剂 HEPG2细胞 线粒体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杠柳毒苷体外致心律失常风险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旻 顾晓峰 +2 位作者 汪溪洁 李华 马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37-1441,共5页
目的:评价传统中草药香加皮的主要活性成分杠柳毒苷致心律失常的风险。方法:采用离体组织(豚鼠乳突肌和兔浦肯野纤维),给予浓度为0、0.3、1.0、3.0μmol/L杠柳毒苷,检测其对动作电位的影响。指标包括:静息电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 目的:评价传统中草药香加皮的主要活性成分杠柳毒苷致心律失常的风险。方法:采用离体组织(豚鼠乳突肌和兔浦肯野纤维),给予浓度为0、0.3、1.0、3.0μmol/L杠柳毒苷,检测其对动作电位的影响。指标包括:静息电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RMP)、动作电位幅度(action potential amplitude,APA)、最大除极速度(maximal depolarization rate of phase 0,dv/dtmax)、复极30%、50%和90%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t 30%,50%and 90%repolarization,APD30、APD50、APD90)。结果:与0μmol/L组比较,0.3和1.0μmol/L杠柳毒苷可缩短豚鼠乳突肌的APD30和APD50;0.3、1.0、3.0μmol/L杠柳毒苷降低兔浦肯野纤维的dv/dtmax;3.0μmol/L杠柳毒苷减少兔浦肯野纤维的APA;1.0、3.0μmol/L杠柳毒苷缩短兔浦肯野纤维的APD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杠柳毒苷有潜在诱导心律失常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动作电位 心脏毒性 杠柳毒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R-122作为药物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汤纳平 陈洁 +3 位作者 王雁 葛帅 马璟 梅其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4-721,共8页
目的比较研究血清微RNA-122(miR-122)作为药物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miR-122用于早期药物肝毒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对乙酰氨基酚(APAP,1250 mg·kg^(-1),ig)、α-萘异硫氰酸酯(ANIT,150 mg·kg^(-1),ig)、蛋... 目的比较研究血清微RNA-122(miR-122)作为药物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miR-122用于早期药物肝毒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对乙酰氨基酚(APAP,1250 mg·kg^(-1),ig)、α-萘异硫氰酸酯(ANIT,150 mg·kg^(-1),ig)、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MCDD,自由摄食)以及四氯化碳(CCI_4,50%,ip)分别制备大鼠肝细胞损伤模型、胆汁淤积模型、脂肪肝模型以及肝纤维化模型,用于评价miR-122作为药物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的敏感性。采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H,2.5 mg·kg^(-1),iv)和庆大霉素(GM,80 mg·kg^(-1),im)分别制备大鼠心肌损伤模型和肾损伤模型,用于评价miR-122作为药物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特异性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大鼠血清和肝组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浓度,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血清miR-122,并采用HE染色对肝组织进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相比,肝细胞损伤模型、胆汁淤积模型、脂肪肝模型和肝纤维化模型组血清miR-122明显升高(>2倍)的时间分别为给药后1.5 h,3 h,2周和4周,均早于传统生物标志物GPT,GOT和TBIL[给药后6 h,12 h,3周和6周均未见明显升高(<2倍)],同时其升高幅度(最大升高倍数分别为235.8,202.7,73.8和600.3倍)也高于传统生物标志物GPT,GOT和TBIL(GPT最大升高倍数分别为9.5,3.9,2.5和6.6倍,GOT为6.0,2.4,1.4和3.5倍,TBIL为2.6,2.3,1.2和1.8倍)在心肌损伤模型中,GOT活性明显升高(2.1倍),而血清miR-122无明显改变;在肾损伤模型中,血清miR-122无明显改变。结论血清mi R-122可作为药物肝损伤生物标志物,且与传统肝损伤生物标志物如GPT,GOT和TBIL相比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生物标志物 MIR-122 敏感性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对血管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汤纳平 李华 +4 位作者 邱云良 周国民 王雁 马璟 梅其炳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5-390,共6页
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是微重力诱导立位耐力不良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血管内皮细胞是覆盖在血管内壁上组成血管管腔面的一层单层细胞,是血管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血管功能调控中起到渗透屏障、调节舒缩等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微重力... 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是微重力诱导立位耐力不良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血管内皮细胞是覆盖在血管内壁上组成血管管腔面的一层单层细胞,是血管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血管功能调控中起到渗透屏障、调节舒缩等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微重力可对不同部位的血管系统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可使脑动脉缩血管反应性增加、舒血管反应性下降,颈动脉和腹主动脉缩血管和舒血管反应性下降,肺动脉缩血管反应性下降、舒血管反应性增加,肠系膜动静脉和下肢动脉缩血管反应性下降。另外,微重力可促进大血管来源的内皮细胞生长,但抑制微血管来源的内皮细胞的生长。本文就微重力对血管及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血管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Bhas42细胞实验检测佛波酯对22个肿瘤促长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征 韩峻松 +1 位作者 汪溪洁 马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4-278,共5页
目的探索目标基因与Bhas42细胞转化试验结合成为检测化合物致癌促长活性新的筛选方法的可能性。方法取促癌化合物佛波酯(TPA)作为阳性物,采用Bhas42转化细胞作为实验体系。接种当日为第0天(d 0),d 4将培养基换成含有TPA 0.05 mg·L-... 目的探索目标基因与Bhas42细胞转化试验结合成为检测化合物致癌促长活性新的筛选方法的可能性。方法取促癌化合物佛波酯(TPA)作为阳性物,采用Bhas42转化细胞作为实验体系。接种当日为第0天(d 0),d 4将培养基换成含有TPA 0.05 mg·L-1或0.5%DMSO的DF5F培养基,在加入相应受试化合物的24,48及72 h后取样。样品经过预处理后对抽提的RNA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T-PCR方法检测Ccnb1,Rif1,Mcm3,Chek1,Jun,Fosl1,Hells,Vegfa,Stmn1,Prl2c3,Scarb1,Phex,Orm1,Orm2,Nup54,Slc2a1,Il1rl1,Rad51ap1,Tfrc,Ab1,Car13和Pik3r5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PA组加样后24 h有3个基因出现上调,分别为Vegfa,Il1rl1和Pik3r5;加样后48 h有11个基因出现上调,分别为Chek1,Hells,Mcm3,Rad51ap1,Vegfa,Il1rl1,Prl2c3,Slc2a1,Tfrc,Stmn1和Rif1;加样后72 h有10个基因出现上调,分别是Chek1,Hells,Rad51ap1,Vegfa,Il1rl1,Prl2c3,Slc2a1,Tfrc,Stmn1和Ccnb1。结论 TPA处理后所选取的22个促长阶段相关基因的表达在不同时间点呈现出不同的敏感性,说明22个肿瘤促长基因与Bhas42细胞体系结合,有望成为一种更快捷高速的致癌性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has42细胞 致癌 基因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浆miR-122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雁 汤纳平 +5 位作者 富欣 殷承胜 季龙凤 杨琛懋 黄欢夏 马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4-85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微RNA(miR)-122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变化及其在肝毒理临床前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单次ig给予对乙酰氨基酚0,625和1250mg·kg-1,并于给药后1.5,3,6,12,24,36及96h采集血样。以乙酰氨基酚诱导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浆... 目的探讨血浆微RNA(miR)-122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变化及其在肝毒理临床前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单次ig给予对乙酰氨基酚0,625和1250mg·kg-1,并于给药后1.5,3,6,12,24,36及96h采集血样。以乙酰氨基酚诱导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浆中稳定表达的miR-103为校正基因,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T-q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miR-122的表达。测定血浆中不同时间点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分别ig给予对乙酰氨基酚625mg·kg-1 1.5和3h后,肝组织病理无明显变化,给药后6和12h,肝腺泡Ⅲ带出现明显的空泡样变性和肝窦充血,给药后24h肝腺泡Ⅲ带有明显的细胞坏死;而36h时基本恢复正常;而对乙酰氨基酚1250mg·kg-1组给药后24和36h时肝腺泡Ⅲ带有明显的细胞坏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分别ig给予对乙酰氨基酚625和1250mg·kg-1后12和24h,血清GPT和GOT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且对乙酰氨基酚1250mg·kg-1组大鼠血清GPT活性均是对照组2倍以上。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浆miR-122在大鼠给予对乙酰氨基酚1250mg·kg-1 1.5h即升高3.6倍(P<0.05),并且持续升高,12h达峰值后开始下降,96h恢复正常水平;大鼠给予625mg·kg-1对乙酰氨基酚给药后6h,血浆miR-122升高5.2倍,12h达峰值后开始下降,36h恢复正常水平。肝损伤大鼠血浆miR-122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与肝损伤GPT和GOT变化相似。结论循环miR-122可能成为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前和临床早期检测的理想的血液学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肝损伤 MIR-122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不同心血管风险的临床药物对hERG钾通道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红云 邢红艳 +4 位作者 赵琪 王淑颜 宋征 李华 汪溪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在GLP实验室评估膜片钳检测临床用药物对hERG(human ether-à-go-go related gene)钾通道作用的差异性和重复性,研究9种致尖端扭转型室速(TdP)风险的临床用药物(高风险临床用药物:苄普地尔、奎尼丁、索他洛尔;中风险临床用药物... 目的:在GLP实验室评估膜片钳检测临床用药物对hERG(human ether-à-go-go related gene)钾通道作用的差异性和重复性,研究9种致尖端扭转型室速(TdP)风险的临床用药物(高风险临床用药物:苄普地尔、奎尼丁、索他洛尔;中风险临床用药物:昂丹司琼、西沙比利、特非那定;低风险临床用药物:雷诺嗪、维拉帕米和美西律)对hERG钾通道的阻断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浓度的苄普地尔、奎尼丁、索他洛尔、昂丹司琼、西沙比利、特非那定、雷诺嗪、维拉帕米和美西律作用于外源稳定转染表达hERG钾通道的HEK293细胞(hERG-HEK293稳态细胞)后hERG电流(IKr)的变化,研究上述临床用药物对IKr作用的浓度依赖性及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9种临床用药物对hERG-HEK293细胞上IKr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且高风险临床用药物苄普地尔和奎尼丁的IC50值分别为98.32 nmol/L和1.95μmol/L,索他洛尔的IC50值大于300μmol/L;中风险临床用药物昂丹司琼、西沙比利和特非那定的IC50值分别为0.94μmol/L、39.10 nmol/L和128.58 nmol/L;低风险临床用药物雷诺嗪、维拉帕米和美西律的IC50值分别为9.94μmol/L、235.49 nmol/L和65.56μmol/L。本实验所得临床用药物IC50值基本与文献相符。结论:临床用药物致TdP风险与hERG通道的阻滞作用密切相关,但hERG通道阻断不等同于TdP风险,还与心脏上表达的多种离子通道有关,某些临床用药物可以通过阻断钠通道和钙通道而降低风险。本研究结果提示本方法所得数据可靠,为国内GLP实验室进行hERG钾通道评价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可用于药物心脏毒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验证 尖端扭转型室速 HERG钾通道 全细胞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血清MicroRNAs定量分析的校正策略
17
作者 王雁 汤纳平 +2 位作者 邱云良 南雅萍 马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2-57,共6页
血液循环microRNAs表达量的变化与各种疾病及组织损伤的相关性研究备受关注。但细胞的污染,RNA提取和处理过程中的试验误差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microRNAs定量分析的结果。各种校正策略的使用可以消除这些影响因素。就目前使用的不同校正... 血液循环microRNAs表达量的变化与各种疾病及组织损伤的相关性研究备受关注。但细胞的污染,RNA提取和处理过程中的试验误差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microRNAs定量分析的结果。各种校正策略的使用可以消除这些影响因素。就目前使用的不同校正策略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便于研究者正确选择血液循环microRNAs定量分析的校正方法,从而获得准确可靠的生物学意义上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QPCR 循环microRNAs 校正策略 内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