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醇诱导胃黏膜损伤模型小鼠胃干细胞的分化作用研究
1
作者 张林丽 田书婷 +1 位作者 刘芮希 刘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4-452,共9页
目的 探讨乙醇对小鼠胃腺体中干细胞及上皮细胞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揭示胃损伤模型中影响胃干细胞分化的信号通路。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乙醇组,乙醇组第1 d(D1)ig给予50%(V/V)乙醇溶液(10 mL·kg^(-1))1次,D2~D... 目的 探讨乙醇对小鼠胃腺体中干细胞及上皮细胞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揭示胃损伤模型中影响胃干细胞分化的信号通路。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乙醇组,乙醇组第1 d(D1)ig给予50%(V/V)乙醇溶液(10 mL·kg^(-1))1次,D2~D9给予含10%(V/V)乙醇饮用水,正常对照组正常饮水。第10 d取胃组织,HE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胃上皮细胞标志物黏蛋白5AC(MUC5AC)、H^(+)/K^(+)ATPase β、胃蛋白酶C(PEP C)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法观察H^(+)/K^(+)ATPase β、PEP C、胃泌素表达变化。ELISA测定胃组织匀浆上清液中胃泌素、生长抑素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流式细胞术测定胃腺体中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偶联受体5阳性(LGR5^(+))干细胞数量。通过类器官建立成功与否表征胃腺体中干细胞活性变化。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征乙醇造模引发组织中的炎症信号通路和分化信号通路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E染色结果显示乙醇组胃黏膜层呈现多灶性坏死,黏膜上皮细胞和胃腺细胞出现胞核固缩、溶解、脱落;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乙醇组胃组织上皮MUC5AC表达减少,H^(+)/K^(+)ATPase β、PEP C表达增多;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乙醇组胃组织上皮H^(+)/K^(+)ATPase β、PEP C、胃泌素表达增多;ELISA结果显示乙醇组胃组织胃必素、生长抑素、IL-1β含量显著增高;流式结果显示乙醇组胃体组织LGR5^(+)干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乙醇组未能形成胃类器官。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表明,炎症通路TNF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和分化信号Notch通路富集。结论 50%乙醇溶液单次给予伴随10%持续给予8 d可引发小鼠胃腺体结构损伤,干细胞受损,分化细胞代偿性增加。上述改变可能与乙醇引起的炎性通路及Notch信号通路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免疫荧光 类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枸杞胶囊延缓秀丽隐杆线虫衰老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园 李自强 +2 位作者 马淑梅 龙铟 刘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9-314,共6页
目的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探讨黄精枸杞胶囊的抗衰老活性。方法将野生型N2秀丽隐杆线虫同步化处理后分为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观察黄精枸杞胶囊对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应激抵御能力、生殖能力、咽部泵送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同时对... 目的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探讨黄精枸杞胶囊的抗衰老活性。方法将野生型N2秀丽隐杆线虫同步化处理后分为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观察黄精枸杞胶囊对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应激抵御能力、生殖能力、咽部泵送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同时对抗氧化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进行检测,考察对突变体线虫TJ356 DAF-16基因核转位和对线虫AM141多聚谷氨酰胺(polyQ)聚集的影响。结果黄精枸杞胶囊能显著延长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的寿命,增强其抗氧化应激和热应激、咽部泵送和运动能力,提高秀丽隐杆线虫体内SOD活性并降低其体内MDA水平,但对其生殖能力无明显影响;可促进TJ356线虫体内DAF-16的核转位,抑制polyQ在AM141线虫体壁细胞中聚集。结论黄精枸杞胶囊能延长线虫的健康寿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调控DAF-16/FOXO通路,增强应激抵御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隐杆线虫 抗衰老 核转位 多聚谷氨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鲨烯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及发酵研究
3
作者 厉元 韩姝 +2 位作者 张伟 胡又佳 谢丽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1-1731,共11页
鲨烯是一种在食品、医药等行业有着广泛应用的三萜类化合物。大肠杆菌被认为是非常有潜力的合成鲨烯的底盘细胞。为提高大肠杆菌内鲨烯的合成水平,以三个诱导型启动子p3-lac、p6-lac、p10-lac强度为水平,以dxs、idi、ispA三个4-磷酸甲... 鲨烯是一种在食品、医药等行业有着广泛应用的三萜类化合物。大肠杆菌被认为是非常有潜力的合成鲨烯的底盘细胞。为提高大肠杆菌内鲨烯的合成水平,以三个诱导型启动子p3-lac、p6-lac、p10-lac强度为水平,以dxs、idi、ispA三个4-磷酸甲基赤藓糖醇途径(methylerythritol 4-phosphate pathway,MEP)的限速酶基因作为因素,进行正交设计,同时引入鲨烯合酶基因,构建了9株重组菌株进行鲨烯发酵实验。通过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水平确定了p3-lac启动子强度相对最强,p10-lac相对最弱。通过分析正交发酵实验数据的极差,发现dxs是影响鲨烯产量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ispA,最后是idi,且三个因素最佳水平组合所对应的菌株为1063/DE3,产量达到了450 mg/L。最终获得了一株鲨烯产量相较于出发菌株提高了681倍的产鲨烯重组大肠杆菌菌株,并为提高大肠杆菌内鲨烯产量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鲨烯 MEP途径 限速酶 启动子强度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miR⁃124作为铅神经毒性标志物的灵敏性、稳定性和组织特异性研究
4
作者 周慧 王雁 +3 位作者 李华 汪溪洁 陈华英 马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1,共8页
目的:验证循环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124的稳定性、组织特异性及其检测铅神经毒性的灵敏性,为循环miR⁃124用于铅神经毒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采集血液样本离心、分装后立即检测... 目的:验证循环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124的稳定性、组织特异性及其检测铅神经毒性的灵敏性,为循环miR⁃124用于铅神经毒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采集血液样本离心、分装后立即检测或在室温、2~8℃和-70~-90℃条件下储存不同时间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miR⁃124的表达;分别使用对乙酰氨基酚(1250 mg/kg)、异丙肾上腺素(2.5 mg/kg)和庆大霉素(80 mg/kg)建立大鼠肝毒性、心脏毒性和肾毒性模型,采集血液样本检测并比较造模前后循环miR⁃124的变化;使用醋酸铅(300、600 mg/kg)建立大鼠神经毒性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变化,比较检测到细胞因子和循环miR⁃124含量变化的时间评估其灵敏性。结果:以新鲜血液样本作为对照,血液样本室温保存6 h,2~8℃保存24 h,-70~-90℃保存36 d以及3次冻融后循环miR⁃124仍保持稳定,稳定性可以支持实验室需求;循环miR⁃124在大鼠肝毒性、心脏毒性和肾毒性模型中均无明显改变,具有良好的组织特异性;与细胞因子相比,循环miR⁃124可以更灵敏地检测铅暴露引起的神经炎症。结论:循环miR⁃124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组织特异性和灵敏性,可作为评价铅神经毒性的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miR⁃124 生物标志物验证 灵敏性 稳定性 组织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P⁃MS研究矮壮素对板蓝根中无机元素分布的影响
5
作者 胡青 李丽敏 +3 位作者 周如洁 丁贝贝 李康 季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09-2815,共7页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检测板蓝根中35种元素含量,并研究矮壮素干预的板蓝根中的元素分布。方法以硝酸-盐酸(4∶1)为消解试剂,采用微波消解前处理,ICP-MS选择正常、氦气碰撞2种模式和在线内标加入法测定;通过规范田间试验...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检测板蓝根中35种元素含量,并研究矮壮素干预的板蓝根中的元素分布。方法以硝酸-盐酸(4∶1)为消解试剂,采用微波消解前处理,ICP-MS选择正常、氦气碰撞2种模式和在线内标加入法测定;通过规范田间试验获得空白和施用矮壮素低、中、高剂量组样本。结果35种元素重复性RSD均小于20%,加样回收率70%~120%,最低检测限0.0003~0.609 mg/kg;板蓝根中主量元素钾含量约1.5%;次量元素钙、镁、钠、铁、铝等含量0.6%~0.04%;主要微量元素为锌、锰、钡、铬、钼、铜、镍,含量12.8~1.2 mg/kg;板蓝根中元素分布随生长时间具有一定变化规律,田间试验施用矮壮素干预后的样本中元素间发生更多的相互协同和拮抗作用,元素分布特征与空白组相比发生了较大改变。结论该方法专属、准确,揭示了板蓝根中无机元素分布规律和矮壮素干预后无机元素变化规律,丰富了板蓝根物质基础研究,可为其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板蓝根 无机元素 矮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载体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6
作者 何伟伟 周长慧 +5 位作者 郑明岚 李嫚琪 崔文腾 方雅励 王晓炜 常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320,共7页
随着基因治疗产品逐渐进入市场,迫切需要建立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目前应用广泛的病毒载体主要有2种:慢病毒载体和腺相关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能够稳定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而腺相关病毒载体基因组在宿主细胞核中主要以附加... 随着基因治疗产品逐渐进入市场,迫切需要建立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目前应用广泛的病毒载体主要有2种:慢病毒载体和腺相关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能够稳定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而腺相关病毒载体基因组在宿主细胞核中主要以附加体形式存在,仍能以低频率随机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其整合方式包括随机整合和靶向整合。本文对已有的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包括脱靶修饰的全基因组分析、整合位点分析、核型分析和评估细胞转化潜力试验等进行综述,并对建立准确快速的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毒性的评价体系予以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和研发新的病毒载体遗传毒性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病毒载体 整合 遗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7
作者 阎永贞 那可 +3 位作者 魏晓东 金媛媛 赵波 赵文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9-624,共6页
机体中偶然出现的肿瘤细胞可被免疫细胞所识别,并作为异物而加以清除,但肿瘤在机体的免疫监视下仍能产生、发展和转移,表明肿瘤具有免疫逃逸的能力。本文综述了肿瘤免疫过程中肿瘤抗原表达、识别、加工、递呈、T细胞增殖、活化和分化以... 机体中偶然出现的肿瘤细胞可被免疫细胞所识别,并作为异物而加以清除,但肿瘤在机体的免疫监视下仍能产生、发展和转移,表明肿瘤具有免疫逃逸的能力。本文综述了肿瘤免疫过程中肿瘤抗原表达、识别、加工、递呈、T细胞增殖、活化和分化以及免疫效应的产生等一系列环节中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树突状细胞 免疫抑制因子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失调与结肠癌发生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7
8
作者 王生 黄晓星 +4 位作者 余鹏飞 徐小涛 王一飞 刘莉 梅其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45-1049,共5页
肠道菌群是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常状况下肠道菌群保持稳态,在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调节机体免疫等众多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当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如年龄、饮食习惯、肥胖等代谢性疾病以及抗生素等... 肠道菌群是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常状况下肠道菌群保持稳态,在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调节机体免疫等众多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当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如年龄、饮食习惯、肥胖等代谢性疾病以及抗生素等药物均会造成菌群失调。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可以引发多种疾病,其中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失调关系密切。同时,有研究资料表明,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的失调状态可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和抑制结肠癌的生长恶化,但是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无清晰的认识。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肠道菌群失调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研究的有关热点问题及治疗进行概述,为肠道菌群研究和结肠癌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肥胖 菌群失调 细菌移位 细菌代谢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失调介导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9
作者 臧月 王生 +2 位作者 刘楠 刘莉 梅其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1-455,共5页
酒精性肝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在一般情况下,肠道菌群处于动态平衡,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当机体长期摄入酒精后,酒精及其代谢物通过引起肠道菌群数量改变、肠道通透性增加、细菌位移等方式造成肠道菌群紊乱,从... 酒精性肝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在一般情况下,肠道菌群处于动态平衡,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当机体长期摄入酒精后,酒精及其代谢物通过引起肠道菌群数量改变、肠道通透性增加、细菌位移等方式造成肠道菌群紊乱,从而激活机体免疫应答,诱导肝脏产生促炎症因子,促进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而补充益生菌或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可以有效的改善酒精性肝病的临床指征,提示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将会成为临床治疗酒精性肝病行之有效的手段。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酒精摄入、肠道菌群失调、酒精性肝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调节菌群紊乱治疗酒精性肝病的进展进行概述,为菌群失调与酒精性肝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酒精性肝病 细菌位移 促炎症因子 免疫应答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0
作者 彭小林 范亚新 +2 位作者 张亮 陈代杰 张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土壤放线菌产生的一种抗菌药物,为最早使用的抗生素之一,其抗菌谱广、对大多数革兰阴性菌的杀菌作用强、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明显。由于氨基糖苷类肾、耳毒性明显,毒性低的β内酰胺类抗...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土壤放线菌产生的一种抗菌药物,为最早使用的抗生素之一,其抗菌谱广、对大多数革兰阴性菌的杀菌作用强、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明显。由于氨基糖苷类肾、耳毒性明显,毒性低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等的研发及广泛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临床的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肾毒性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内酰胺抗生素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韬 倪孟祥 +1 位作者 邵雷 陈代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85-790,共6页
以青霉素为代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人类征服细菌感染的70多年历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的研究,为这类抗生素品种的开发以及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阐述了这类抗生素作用机制... 以青霉素为代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人类征服细菌感染的70多年历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的研究,为这类抗生素品种的开发以及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阐述了这类抗生素作用机制的有关研究脉络和成果,特别是近年来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在该领域所取得的进展,以及在真正解析抗菌机制研究方面对学术界提出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 青霉素结合蛋白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中整合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亚军 陈代杰 李继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21-724,共4页
整合子是近年来在细菌中发现的一种可移动性基因元件,通过位点特异性重组捕获并表达外源性基因盒,是导致耐药基因在细菌间水平播散的重要原因。本文首先简述病原菌中整合子导致菌株对抗生素耐药的机制,然后从肺炎克雷伯菌中存在的整合... 整合子是近年来在细菌中发现的一种可移动性基因元件,通过位点特异性重组捕获并表达外源性基因盒,是导致耐药基因在细菌间水平播散的重要原因。本文首先简述病原菌中整合子导致菌株对抗生素耐药的机制,然后从肺炎克雷伯菌中存在的整合子多样性、耐药基因盒种类及其与菌株耐药性的关系方面简述目前肺炎克雷伯菌中整合子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整合子 耐药性 基因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菌渣处理的研究现状和建议 被引量:36
13
作者 朱培 张建斌 陈代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47-651,673,共6页
我国是抗生素类药物生产大国,每年生产超过70种抗生素,占全球生产总量的20%~30%。与此同时,每年产生近千万吨含有少量抗生素及其相关代谢产物的固体废物。因为存在于菌渣中的残留抗生素进入环境后可以促进耐药细菌的发生和传播,... 我国是抗生素类药物生产大国,每年生产超过70种抗生素,占全球生产总量的20%~30%。与此同时,每年产生近千万吨含有少量抗生素及其相关代谢产物的固体废物。因为存在于菌渣中的残留抗生素进入环境后可以促进耐药细菌的发生和传播,所以已被定义为“危险废物”。但是,由于缺乏合理、有效、成熟的技术和工艺条件,我国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发酵企业均在不做任何处理的情况下,将其简单地作为饲料或肥料供农村使用。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当今抗生素废渣的现状和一些处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处置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耐药菌 固体废物 厌氧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解酸化-多级厌氧-两级串联A/O处理阿奇霉素废水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鹏宇 陈佳容 +2 位作者 陈代杰 邵雷 谭俊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36-1140,共5页
阿奇霉素废水具有高COD、高氨氮、高抗生素残留等特点,为提高废水处理工艺的降解效率和稳定性,采用水解酸化—多级厌氧—两级串联A/O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当进水平均COD为8 753mg/L时,出水平均COD为377mg/L,COD去除率达到95.69%... 阿奇霉素废水具有高COD、高氨氮、高抗生素残留等特点,为提高废水处理工艺的降解效率和稳定性,采用水解酸化—多级厌氧—两级串联A/O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当进水平均COD为8 753mg/L时,出水平均COD为377mg/L,COD去除率达到95.69%,多级厌氧段的平均容积产气率为0.136 m3/(m3·d);当进水平均氨氮为324 mg/L时,出水平均氨氮为31mg/L,氨氮去除率达到90.43%;当进水阿奇霉素为63.1mg/L时,出水阿奇霉素为4.5mg/L,阿奇霉素降解率为92.87%。系统稳定运行后,微型动物在一级O池内以豆形虫、草履虫为主,在二级O池内以红斑瓢体虫、表壳虫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水解酸化 多级厌氧罐 两级串联A/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注射用比阿培南的质量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裘亚 丁颖 +3 位作者 罗文燕 张含智 赵敬丹 刘浩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2-209,共8页
目的研究并综合评价国产注射用比阿培南的质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法定标准对56批抽验样品进行了检验;并开展了杂质谱、胶塞相容性、复溶行为、晶型和微观晶体形态等探索性研究。结果法定检验结果显示56批注射用比阿培南合格率为... 目的研究并综合评价国产注射用比阿培南的质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法定标准对56批抽验样品进行了检验;并开展了杂质谱、胶塞相容性、复溶行为、晶型和微观晶体形态等探索性研究。结果法定检验结果显示56批注射用比阿培南合格率为100%。通过探索性研究发现现行的局颁标准YBH13252008不能有效控制聚合物杂质;建立了能同时控制有关物质和聚合物杂质的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并对产品中含量大于0.02%的杂质和潜在的降解杂质进行了结构分析;发现国产品和原研产品的复溶行为和微观晶体形态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国内生产企业应对结晶工艺进行进一步研究。结论目前国产注射用比阿培南的产品质量符合现行标准要求。现行质量标准有待统一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比阿培南 质量评价 有关物质 聚合物 复溶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色谱填料选择性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波 魏晓东 +2 位作者 那可 赵文杰 朱宝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81-486,497,共7页
反相液相色谱(RPLC)是药物分析和分离纯化过程检测的首选方法,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是检测方法的关键。本文综述了C18色谱柱及高交联度聚合物色谱柱选择性研究的一些方法,包括溶剂三角形法,相似系数法,选择性比较法,logK值法和类正相模式法... 反相液相色谱(RPLC)是药物分析和分离纯化过程检测的首选方法,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是检测方法的关键。本文综述了C18色谱柱及高交联度聚合物色谱柱选择性研究的一些方法,包括溶剂三角形法,相似系数法,选择性比较法,logK值法和类正相模式法。这些研究方法从本质上研究了色谱柱选择特性的物质基础和影响选择性的因素。高交联度聚苯乙烯色谱柱的研究也可以为分离纯化中常用的吸附树脂选择特性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液相色谱 C18色谱柱 高交联度聚苯乙烯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甲煎丸中3种昆虫药刚毛及体壁碎片的显微鉴别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邵燕 辛俐华 +1 位作者 孙金霞 孔德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58-2361,共4页
目的鉴别鳖甲煎丸中的鼠妇虫、土鳖虫和蜣螂虫。方法利用NIKON显微镜分别对3种昆虫类药材及含有该类药材的鳖甲煎丸粉末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可根据3种昆虫药的刚毛及体壁碎片特征进行鉴别。结论该方法可简便、有效地鉴别3种昆虫类动物药... 目的鉴别鳖甲煎丸中的鼠妇虫、土鳖虫和蜣螂虫。方法利用NIKON显微镜分别对3种昆虫类药材及含有该类药材的鳖甲煎丸粉末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可根据3种昆虫药的刚毛及体壁碎片特征进行鉴别。结论该方法可简便、有效地鉴别3种昆虫类动物药材,为鉴别鳖甲煎丸中含三种昆虫类动物药材提供资料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妇虫 土鳖虫 蜣螂 体壁碎片 刚毛 显微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基因状态对体外微核试验结果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欧红梅 周长慧 +1 位作者 涂宏刚 常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0-173,共4页
近年来,体外哺乳动物细胞遗传毒性试验假阳性率高的不足引起了毒理学研究者的关注。体外微核试验常用的啮齿类动物细胞系如CHO,V79,CHL和L5178Y,易产生假阳性结果,可能原因之一是啮齿类动物细胞系的p53基因为突变型,即p53基因功能缺陷... 近年来,体外哺乳动物细胞遗传毒性试验假阳性率高的不足引起了毒理学研究者的关注。体外微核试验常用的啮齿类动物细胞系如CHO,V79,CHL和L5178Y,易产生假阳性结果,可能原因之一是啮齿类动物细胞系的p53基因为突变型,即p53基因功能缺陷。但也有观点认为,p53基因功能不同的细胞系不影响体外微核试验结果的判定。本文主要比较了不同细胞系体外微核试验结果,包括常用的p53基因功能缺陷的啮齿类动物细胞系、p53基因功能完整的细胞系和p53基因功能缺失的NH32细胞。希望有助于阐明遗传毒性化合物引起p53功能不同的细胞系的DNA损伤的机制,合理选择体外微核试验系统,从而降低体外微核试验结果的假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体外微核试验 假阳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全球新型抗菌药物研发及前沿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陈代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1-168,共8页
细菌耐药性是21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本世纪初以来,在各国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推动下,和学术界及工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新上市的抗生素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升。特别是在生命科... 细菌耐药性是21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本世纪初以来,在各国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推动下,和学术界及工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新上市的抗生素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升。特别是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引领下,新的抗菌药物和治疗方式呈现着强劲的发展态势。本文就新世纪以来上市的和处于三期临床的抗菌药物,以及正在研发的新型非传统抗菌药物替代品和研发前沿进行简要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抗生素 新型抗菌治疗 抗生素替代品 研究前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蛭丸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20
作者 王挥豪 刘青 +2 位作者 谢炜 刘莉 王志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2-608,共7页
目的 观察杜蛭丸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并探究其机制。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杜蛭丸低剂量组(每天1.0 g/kg)、杜蛭丸高剂量组(每天2.0 g/kg)、阿加曲班组(阳性对照)。杜蛭丸低、高剂量组每日灌胃给... 目的 观察杜蛭丸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并探究其机制。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杜蛭丸低剂量组(每天1.0 g/kg)、杜蛭丸高剂量组(每天2.0 g/kg)、阿加曲班组(阳性对照)。杜蛭丸低、高剂量组每日灌胃给药1次,其他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8 d。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大鼠均于第8天灌胃后0.5 h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为90 min。阿加曲班组在再灌注同时经尾静脉单次给予阿加曲班(3.0 mg/kg)。脑缺血24 h后,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尼氏染色和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别对大鼠的脑梗死面积、脑梗死程度和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进行评估,采用ELISA法检测脑缺血后脑内炎症因子TGF-β1、IL-1β水平,应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凝血指标。应用2,2-二苯基-1-苦基肼(DPPH)清除实验分析杜蛭丸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 高剂量杜蛭丸可减少MCAO大鼠脑梗死面积、改善神经行为缺损症状(与模型组比较,均P<0.01),并降低神经元尼氏染色评分。模型组大鼠缺血脑组织炎症因子IL-1β、TGF-β1水平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均P<0.01),而给予低剂量和高剂量杜蛭丸后大鼠脑组织IL-1β、TGF-β1水平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均P<0.01)。模型组大鼠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1),低剂量和高剂量杜蛭丸均可抑制纤维蛋白原的产生(与模型组比较,均P<0.01)。DPPH清除实验结果显示,杜蛭丸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IC_(50)为(1.33±1.11)mg/mL,曲线坡度为1.378±0.145。结论 杜蛭丸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纤维蛋白原产生、降低脑内炎症因子TGF-β1和IL-1β水平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蛭丸 缺血性脑卒中 炎症因子 纤维蛋白原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