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基线)和化疗第1个疗程后(预后)血清中32种氨基酸的变化,预测其指导晚期乳腺癌化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于辽宁省肿瘤医院行化疗的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73例,分别在化疗前和化疗第...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基线)和化疗第1个疗程后(预后)血清中32种氨基酸的变化,预测其指导晚期乳腺癌化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于辽宁省肿瘤医院行化疗的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73例,分别在化疗前和化疗第1个疗程后采集外周血2 m L,经超高效串联质谱(LC-MS/MS)检测血清中32种氨基酸的含量水平。采用影像学检查对化疗2~4个疗程后患者行预后评估,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并分析氨基酸含量水平的变化。结果:32种氨基酸含量水平为3~180 000 pmol/L。与基线相比,好转组的甘氨酸和L-谷氨酰胺相对含量显著上升,而恶化组显著下降;好转组的肌氨酸显著下降,而恶化组变化不明显;好转组和恶化组的L-苏氨酸、牛磺酸、亚氨基二乙酸和L-谷氨酸均显著上升。结论:甘氨酸和肌氨酸等氨基酸在行化疗前和化疗第1个疗程后的变化对晚期乳腺癌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较影像学检查可能更早预测化疗疗效,有助于指导患者的治疗。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基线)和化疗第1个疗程后(预后)血清中32种氨基酸的变化,预测其指导晚期乳腺癌化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于辽宁省肿瘤医院行化疗的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73例,分别在化疗前和化疗第1个疗程后采集外周血2 m L,经超高效串联质谱(LC-MS/MS)检测血清中32种氨基酸的含量水平。采用影像学检查对化疗2~4个疗程后患者行预后评估,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并分析氨基酸含量水平的变化。结果:32种氨基酸含量水平为3~180 000 pmol/L。与基线相比,好转组的甘氨酸和L-谷氨酰胺相对含量显著上升,而恶化组显著下降;好转组的肌氨酸显著下降,而恶化组变化不明显;好转组和恶化组的L-苏氨酸、牛磺酸、亚氨基二乙酸和L-谷氨酸均显著上升。结论:甘氨酸和肌氨酸等氨基酸在行化疗前和化疗第1个疗程后的变化对晚期乳腺癌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较影像学检查可能更早预测化疗疗效,有助于指导患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