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缺血性脑卒中模型中介导神经干-祖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东圆 李明 +4 位作者 王正则 张文冉 许晓丹 张丽莹 田沈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9-322,共4页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一种缺氧应答因子。脑缺血缺氧时,HIF-1α表达上调,调控下游基因表达,对脑缺血后能量代谢障碍的改善以及微循环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神经干-祖细胞的再生能促进脑梗死的功能恢复。HIF-1α可能通过Notch通路...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一种缺氧应答因子。脑缺血缺氧时,HIF-1α表达上调,调控下游基因表达,对脑缺血后能量代谢障碍的改善以及微循环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神经干-祖细胞的再生能促进脑梗死的功能恢复。HIF-1α可能通过Notch通路、Wnt/β-catenin通路等机制,介导神经干-祖细胞增殖、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缺氧诱导因子-1Α 神经干-祖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晓红 佟晓杰 +2 位作者 张彩顺 王虹 张旭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研究脱细胞处理的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 再生神经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光镜、电镜观察移植物内再生神经的超微结构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再生神经中S-100蛋白表达,并对再生神经的纤维数量、髓鞘厚度等... 目的: 研究脱细胞处理的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 再生神经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光镜、电镜观察移植物内再生神经的超微结构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再生神经中S-100蛋白表达,并对再生神经的纤维数量、髓鞘厚度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自体神经移植对照组的移植段内见有由束膜和外膜包被的大量再生神经纤维, 两组比较再生神经的纤维数量、髓鞘厚度、有髓纤维占有的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移植段神经中的S-100阳性施万细胞数、形态和排列等方面也无明显差异。结论: 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同自体神经一样,对缺损的坐骨神经再生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 神经再生 S-100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MRP影响小鼠小脑皮质神经元发育与迁移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孙晓红 董玉霞 +3 位作者 冯昱 宋卫科 何悦 何志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0-421,共2页
目的观察脆性X智力障碍蛋白(FMRP)对小鼠小脑皮质神经元发育与迁移的影响。方法构建FMRPmutant-pEGFP与pEGFP质粒;将质粒转染到胚胎小鼠脑内并鉴定转基因脆性X综合征(FXS)小鼠类型;Nissl染色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脑皮质神经核... 目的观察脆性X智力障碍蛋白(FMRP)对小鼠小脑皮质神经元发育与迁移的影响。方法构建FMRPmutant-pEGFP与pEGFP质粒;将质粒转染到胚胎小鼠脑内并鉴定转基因脆性X综合征(FXS)小鼠类型;Nissl染色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脑皮质神经核团发育及神经元迁移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Nissl染色显示实验组小脑深部核团明显缩小且被白质分隔;Purkinje细胞呈现非极性紊乱排列,部分细胞滞留于内颗粒细胞层;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实验组小脑单极刷状缘细胞迁移路径改变,细胞在侧脑室区聚集。结论 FMRP缺乏导致小鼠小脑皮质神经元发育与迁移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X智力障碍蛋白 小脑深部核团 单极刷状缘细胞 浦肯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4
作者 车玉琴 高杰 张福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3-493,共1页
通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观察甲钴胺疗效。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甲钴胺 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环氧酶2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周铁柱 付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41-842,共2页
目的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PI)大鼠海马环氧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立体定位下侧脑室注射GDNF,观察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组、GDNF组大鼠... 目的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PI)大鼠海马环氧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立体定位下侧脑室注射GDNF,观察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组、GDNF组大鼠海马COX-2表达。结果GDNF组海马COX-2表达明显减少,与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GDNF可能通过减少海马COX-2表达,增强对局灶性缺血脑组织的保护能力,加速中枢神经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环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肌自噬的变化及分子调节机制
6
作者 李晓婷 聂宏光 樊建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3-609,共7页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CI/R)不同时间心肌损伤及机体自我保护机制自噬的的动态变化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建立CI/R模型。按照再灌注时间将大脑中动脉闭塞后CI/R大鼠分为6、12、24和48 h组。采用活性氧(ROS)、...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CI/R)不同时间心肌损伤及机体自我保护机制自噬的的动态变化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建立CI/R模型。按照再灌注时间将大脑中动脉闭塞后CI/R大鼠分为6、12、24和48 h组。采用活性氧(ROS)、活性氮(RNS)检测指标评估心肌氧化应激损伤。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体结构,检测心肌自噬、自噬流以及自噬调控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大鼠CI/R后心肌发生氧化应激损伤及凋亡,心肌细胞内自噬体增加,在12 h达高峰,自噬流在CI/R前12 h内被破坏,心肌内自噬调节蛋白Beclin 1、mTOR、AMPK在CI/R后48 h表达增加,其表达趋势与自噬变化基本一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噬在大鼠CI/R所致心肌损伤中起保护作用,Beclin 1介导的自噬/凋亡互反馈通路及mTOR介导的mTOR/自噬互反馈通路在调节自噬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噬 Beclin 1 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斑块形态及溃疡的准确性比较 被引量:59
7
作者 张圆圆 孟秀君 +3 位作者 田沈 车玉琴 林巧 颜丙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3763-3768,共6页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CT血管成像(CTA)对颈内动脉狭窄、斑块形态及溃疡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9—2014年收治的经DSA检查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CT血管成像(CTA)对颈内动脉狭窄、斑块形态及溃疡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9—2014年收治的经DSA检查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168例,并先后行CDUS、CTA检查。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与DSA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的相关性;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DUS、CTA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率≥70%、斑块形态、是否有溃疡的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ROC曲线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CDUS、CTA检查对斑块形态和溃疡检测的准确性;Kappa检验分析CDUS、CTA检查与DSA检查的一致性。结果 CDUS(64.73±22.91)%、CTA(62.38±22.31)%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与DSA(62.52±22.31)%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22和0.992,P<0.05)。DSA确诊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率≥70%的血管条数为146条,<70%的血管条数为190条。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70%的正确率分别为85.7%(288/336)、95.8%(322/336),灵敏度分别为83.6%(122/146)、94.5%(138/146),特异度分别为87.4%(166/190)、96.8%(184/19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6%(122/146)、95.8(138/14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4%(166/190)、95.8%(184/192)。CDUS、CTA检查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率≥70%的Kappa值分别为0.709、0.915。DSA确诊患者颈内动脉规则型斑块的血管条数为168条,不规则型斑块的血管条数为168条;DSA确诊患者颈内动脉有溃疡的血管条数为68条,无溃疡的血管条数为268条。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斑块形态的正确率分别为82.7%(278/336)、99.1%(333/336),灵敏度分别为84.8%(144/168)、98.8%(166/168),特异度分别为79.8%(134/168)、99.4%(167/16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9%(144/178)、99.4%(166/16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8%(134/158)、99.4%(167/169);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斑块形态的Kappa值分别为0.655、0.982。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溃疡的正确率分别为88.7%(298/336)、98.5%(331/336),灵敏度分别为85.3%(58/68)、94.0%(64/68),特异度分别为89.6%(240/268)、99.6%(267/26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7.4%(58/86)、98.5%(64/6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240/250)、98.5%(267/271)。CDUS检查诊断颈内动脉不规则斑块AUC为0.818〔95%CI(0.711,0.866)〕,CTA检查诊断颈内动脉不规则斑块AUC为0.997〔95%CI(0.923,1.000)〕;CDUS检查诊断颈内动脉溃疡AUC为0.708〔95%CI(0.633,0.788)〕,CTA检查诊断颈内动脉溃疡AUC为0.969〔95%CI(0.934,1.000)〕。CDUS、CTA检查诊断颈内动脉溃疡的Kappa值分别为0.681、0.953。结论CTA检查对于颈内动脉狭窄率≥70%,不规则斑块和有溃疡的诊断具有简单可行且正确率高的优点,较CDUS占有明显优势,与金标准DSA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高度一致性,在一定情况下可代替DSA检查,避免其有创性和潜在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城市居民冠心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54
8
作者 孟秀君 胥丽霞 +8 位作者 侯华 李伟 林巧 田沈 任玉峰 董光辉 刘苗苗 王达 杨宗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15-918,共4页
目的了解辽宁省35岁以上城市居民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为冠心病的防治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地理经济水平随机柚取沈阳、鞍山和锦州3个城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11个行政区≥35岁的15376名城区常驻(≥5年)居民... 目的了解辽宁省35岁以上城市居民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为冠心病的防治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地理经济水平随机柚取沈阳、鞍山和锦州3个城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11个行政区≥35岁的15376名城区常驻(≥5年)居民进行调查。由培训过的医师对调查对象进行血压测量和常见冠心病危险因素资料的收集。结果辽宁省城市居民冠心病患病率为2.23%,标化率为2.62%;男、女患病率分别为2.45%和2.03%。随着年龄的增加,冠心病患病率呈增高趋势。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显示:年龄、性别、肥胖、腰臀比值、高血压、高血脂、高文化水平、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工人阶层相比,知识分子(OR=2.34,95%CI:1.56~3.50)和干部(OR=3.58,95%CI:2.46~5.21)是患冠心病的高危职业。超重肥胖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是同龄健康者的7.48倍(95%CI:4.94~11.34)。结论辽宁省城市居民冠心病患病率较高,高血脂是冠心病最显著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居民对冠心病危险因素和相关知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城市居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tremor大鼠脑组织中谷氨酸和GABA含量 被引量:19
9
作者 俞军龄 陈再兴 +6 位作者 毛小元 孟秀君 郭凤 刘睿 吴坤灿 谢妮 蔡际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30-1533,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tremor大鼠(tm)脑内海马组织中GLU及GABA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方法冰上剥离13wk的tm/Wistar大鼠海马组织,低温匀浆处理,利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HPLC法结合荧光检测器测定GLU和GABA的含量。0.1mol·L-1... 目的建立测定tremor大鼠(tm)脑内海马组织中GLU及GABA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方法冰上剥离13wk的tm/Wistar大鼠海马组织,低温匀浆处理,利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HPLC法结合荧光检测器测定GLU和GABA的含量。0.1mol·L-1醋酸钾和甲醇进行二元梯度洗脱,峰面积定量。结果GLU的线性方程为Y^=1E+06X(r2=0.9937),线性范围为0.15~5.88mg·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0.74、1.47、3.68mg.L-13个浓度下样本回收率分别为97.7%、98.9%、100.5%;样品中GLU日内变异系数为3.8%,隔日测定后,日间变异系数为5.9%;GABA的线性方程为Y^=4E+06X(r2=0.998),线性范围为0.10~2.15mg·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0.2、0.5、1.0mg·L-13个浓度下样本回收率分别为98.3%、101.0%、102.7%;样品GABA日内变异系数为2.3%,隔日测定后,日间变异系数为3.9%。结论该方法较简便、快速且干扰相对较小,满足测定要求,可用于氨基酸的含量测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OPA柱前衍生化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tremor大鼠 WISTAR大鼠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三城市居民脑卒中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44
10
作者 孟秀君 林巧 +8 位作者 田沈 任玉峰 李伟 胥丽霞 侯华 董光辉 刘苗苗 王达 杨宗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3003-3006,共4页
目的了解辽宁省城市成年居民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为辽宁省城市社区脑卒中的防治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地理经济水平随机抽取辽宁省沈阳、鞍山和锦州3个城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11个行政区≥35岁的17 170名城区常驻... 目的了解辽宁省城市成年居民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为辽宁省城市社区脑卒中的防治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地理经济水平随机抽取辽宁省沈阳、鞍山和锦州3个城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11个行政区≥35岁的17 170名城区常驻(≥5年)居民进行调查。由培训过的医师对调查对象进行血压测量和常见脑卒中危险因素资料的收集。结果辽宁省城市居民脑卒中患病率为2.62%,标化率为2.80%;男性患病率(3.63%)显著高于女性(1.95%)。随着年龄和血压分级的增高,脑卒中患病率呈明显的增高趋势。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职业、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不良饮食等因素是脑卒中患病的影响因素。控制饮食(低油、低热)可有效降低居民患脑卒中的危险性[OR=0.73,95%CI(0.55,0.96)]。超重肥胖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者患脑卒中的危险性是同龄健康者的18.82倍[95%CI(12.20,29.02)]。结论辽宁省城市居民脑卒中患病率较高,高血压是脑卒中最显著的危险因素,而良好的饮食行为可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因此,应加强脑卒中预防措施的宣传,提高城市社区居民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和相关知识的认识度,以减少脑卒中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城市居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容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高连波 林佳才 +2 位作者 田沈 文佳媚 刘千朔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3321-3324,共4页
目的探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扩容治疗能否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方法连续纳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7月—2012年1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4例,并利用随机数字表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02... 目的探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扩容治疗能否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方法连续纳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7月—2012年1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4例,并利用随机数字表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02例,两组在采取标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法基础上,对照组连续3 d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而治疗组连续3 d给予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对录入患者按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CISS)进行机制分型,并于入院、出院及出院后90 d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型Rankin量表(mRS)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短期、长期神经功能改善及90 d m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病机制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特别是大动脉粥样硬化低灌注机制的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短期、长期神经功能改善方面以及90 d 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发病机制为大动脉粥样硬化低灌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能显著改善短期及长期神经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容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 卒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脏病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高连波 于长江 +1 位作者 高红华 李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80-983,988,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脏病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33例,在发病48 h内(入组时)、发病第7天及第(14±2)天分别监测患者的心电图。根据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TOAST...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脏病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33例,在发病48 h内(入组时)、发病第7天及第(14±2)天分别监测患者的心电图。根据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TOAST)分型进行卒中分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预后分为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值将预后分为预后极差、预后不良、预后一般和预后良好。结果 (1)233例患者研究期间共149例(63.95%)发生心电图异常;入组时、发病第7天、发病第(14±2)天心电图异常率〔52.79%(123/233)、55.79%(130/233)、51.07%(119/233)〕间无差异(P>0.05),其中ST-T改变者比例分别为69.11%(85/123)、67.69%(88/130)和77.31%(92/119)。(2)心电图异常者的责任血管、卒中分型与心电图正常组比较无差异(P>0.05),但两组的病灶位置间有差异(P<0.05)。(3)根据mRS评分,ST-T改变者发病第7天、发病第(14±2)天的预后优于心律异常者(P<0.05);根据NIHSS评分差值,心电图正常者的预后优于心电图异常者(P<0.05)。(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纤颤是急性脑梗死伴发心功能异常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3.070,95%CI(1.118,8.430),P=0.029〕。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容易诱发心功能异常,早期出现心电图改变,主要为ST-T改变,其与短期预后密切相关。脑叶梗死更易诱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内的心电图异常。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脏病者常预后不良,尤其是合并心房纤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心脏病 心电描记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氮平对抑郁症大鼠海马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晓红 孟秀君 +3 位作者 徐枫 董玉霞 何悦 侯琳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研究米氮平对抑郁症大鼠模型学习记忆、海马凋亡蛋白Caspase-3和凋亡抑制蛋白Bcl-2异常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抑郁组和治疗组,制备抑郁症模型及米氮平治疗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方法评价学习记忆,应... 目的研究米氮平对抑郁症大鼠模型学习记忆、海马凋亡蛋白Caspase-3和凋亡抑制蛋白Bcl-2异常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抑郁组和治疗组,制备抑郁症模型及米氮平治疗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方法评价学习记忆,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方法分析海马Caspase-3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组大鼠在水迷宫实验目标象限内游动时间显著减少(P<0.01),海马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大鼠在水迷宫实验目标象限内游动时间较抑郁组增加,海马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较抑郁组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较抑郁组升高(P均<0.05)。结论抑郁症大鼠学习记忆力下降、海马Caspase-3蛋白异常高表达、海马Bcl-2蛋白异常低表达,米氮平使抑郁症大鼠学习记忆力、海马Caspase-3蛋白表达、海马Bcl-2蛋白表达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氮平 海马 CASPASE-3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于治华 王君 +2 位作者 樊建华 高红华 高连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56-125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01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脑梗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01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脑梗死组(A组,NIHSS评分〈4分,n=38)、中型脑梗死组(B组,NIHSS评分4~15分,n=36)和重型脑梗死组(C组,NIHSS评分〉15分,n=27);同期住院44例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D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MIF、MMP-9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结果各组间MIF、MMP-9及hs-CRP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C组、B组、A组、D组(P〈0.05)。MIF与MMP-9(r=0.301, P〈0.01)和hs-CRP (r=0.309, P〈0.001)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IF、MMP-9、hs-CRP水平升高,可能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超敏C-反应蛋白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卒中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改变情况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艳艳 高连波 +2 位作者 田沈 周环 王正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710-1714,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药物治疗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51例(病例组)及无颈动脉狭窄患者17例(对照组)。根据...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药物治疗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51例(病例组)及无颈动脉狭窄患者17例(对照组)。根据单侧颈动脉狭窄率,将病例组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狭窄率为0-50%,20例)、中度狭窄组(狭窄率为51%-70%,15例)、重度狭窄组(狭窄率〉70%,16例),其中轻度狭窄组患者接受规范的药物治疗,中度和重度组患者接受支架植入术。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顺背测试、连线测试B、韦氏智能量表中的词汇测试及数字符号测试比较患者的认知功能,然后比较轻度狭窄组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及中度、重度狭窄组患者支架植入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狭窄组患者的顺背测试、词汇测试、数字符号测试得分降低;中度狭窄组患者的顺背测试、数字符号测试得分降低,连线测试B得分升高;重度狭窄组患者的MMSE、顺背测试、词汇测试、数字符号测试得分降低,连线测试B得分升高(P〈0.05)。(2)与治疗前比较,轻度狭窄组患者药物治疗3个月、6个月MMSE、顺背测试、词汇测试、数字符号测试得分升高,连线测试B得分降低(P〈0.05);中度狭窄组患者支架植入治疗后1个月顺背测试、词汇测试得分升高,连线测试B得分降低,而治疗后3个月、6个月患者认知功能的5个指标均改善(P〈0.05);重度狭窄组患者支架植入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MMSE、顺背测试得分升高,连线测试B得分降低(P〈0.05)。结论 (1)颈动脉狭窄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且颈动脉狭窄程度不同,患者累及的认知功能领域亦不同。(2)早期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改善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可以改善中度、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樊建华 王正则 高连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5-278,共4页
背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系统的常见急症,颅内动脉瘤破裂是造成自发性SAH的首位病因,而动脉瘤再出血是动脉瘤性SAH(aSAH)最常见、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然而关于aSAH患者再出血危险因素的研究目前仍未达成共识。目的对aSAH患者再出... 背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系统的常见急症,颅内动脉瘤破裂是造成自发性SAH的首位病因,而动脉瘤再出血是动脉瘤性SAH(aSAH)最常见、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然而关于aSAH患者再出血危险因素的研究目前仍未达成共识。目的对aSAH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aSAH患者再出血的预防提供指导。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0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200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首次出血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46例和非再出血组154例,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指标、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及影像学指标,对发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平均收缩压、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责任动脉瘤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动脉瘤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收缩压与aSAH患者再出血无关(P>0.05),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责任动脉瘤直径及后循环动脉瘤是aSAH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责任动脉瘤直径及后循环动脉瘤是aSAH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应关注并积极预防以上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破裂 颅内出血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缺血性烟雾病脑梗死的分布模式及侧支循环特点 被引量:11
17
作者 高红华 高连波 文佳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成年缺血性烟雾病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分布模式及侧支循环特点。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34例烟雾病患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脑血管造影(DSA)检查,DW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分析烟雾病性脑梗死的分布特点以及DSA不同... 目的探讨成年缺血性烟雾病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分布模式及侧支循环特点。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34例烟雾病患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脑血管造影(DSA)检查,DW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分析烟雾病性脑梗死的分布特点以及DSA不同分期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结果DWI显示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共累及42个大脑半球,梗死模式依次为皮层梗死(71.4%),分水岭梗死(71.4%),穿支动脉梗死(23.8%)。DSA显示急性梗死半球Mugikura 1~4期所占比例分别为:1期21.43%(9个),2期40.47%(17个),3期19.05%(8个),4期19.05%(8个)。各期1级侧支分别为8个(34.7%)、11个(47.8%)、3个(13.1%)和1个(4.4%),各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63,P=0.006);2级侧支分别为4个(13.8%)、12个(41.4%)、7个(24.1%)、6个(20.7%),但各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84,P=0.092);3级侧支分别为0个(0%)、0个(0%)、1个(33.3%)、2个(66.7%),各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99,P=0.021)。结论缺血性烟雾病患者梗死模式以皮层梗死及分水岭梗死为主,提示其发病机制为动脉-动脉栓塞和低灌注/栓子清除障碍共同参与。侧支循环的模式随烟雾病的进展而发生变化,1、2级侧支循环多出现于烟雾病中期,3级侧支循环出现于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烟雾病 侧支循环 磁共振弥散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6个县838名农村基层医生脑卒中相关知识及处理能力的调查 被引量:9
18
作者 孟秀君 侯率 +9 位作者 费学萍 康志伟 高素兰 徐瑞珍 宋晓红 孙美波 杨岗 吴敬湘 王秀清 李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9-400,403,共3页
目的了解农村基层医生脑卒中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脑卒中的临床处理能力。方法2008年6—7月在辽宁省建平县、大洼县、西丰县、阜蒙县、本溪县、庄河市的6个县级医院、179个乡卫生院、1332个村卫生室中分别分层随机抽取47人、125人、... 目的了解农村基层医生脑卒中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脑卒中的临床处理能力。方法2008年6—7月在辽宁省建平县、大洼县、西丰县、阜蒙县、本溪县、庄河市的6个县级医院、179个乡卫生院、1332个村卫生室中分别分层随机抽取47人、125人、666人,共计838名农村基层医生,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对其进行脑卒中相关知识的调查。结果有90.8%的医生掌握"脑卒中发生起最重要作用的因素是高血压",74.9%的医生掌握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2.9%的医生掌握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分别有37.9%、36.8%的医生掌握急性脑卒中的降压指征和降压目标。不同学历、年龄、医院级别的医生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基层医生的脑卒中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处理能力较差,防治水平亟须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乡村医生 知识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淡漠预测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君 于治华 +2 位作者 王正则 高连波 曹云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34-938,共5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淡漠与梗死部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否相关,分析卒中后淡漠可能的预测因素。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2例作为病例组,体检者152名作为对照组。应用淡漠量表评估卒中后淡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淡漠与梗死部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否相关,分析卒中后淡漠可能的预测因素。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2例作为病例组,体检者152名作为对照组。应用淡漠量表评估卒中后淡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头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评估梗死部位,改良Fazekas量表评价脑白质疏松程度,抽静脉血检测Hcy。结果病例组淡漠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中显示,额叶病变(P=0.013)、基底节病变(P=0.004)、脑桥病变(P<0.001)、较高Hcy水平(P<0.001)是卒中后淡漠的危险因素。结论额叶病变、基底节病变、脑桥病变、较高Hcy水平可能是卒中后淡漠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淡漠 梗死部位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阿司匹林药物应用状况调查 被引量:9
20
作者 胥丽霞 孟秀君 +9 位作者 侯率 费学萍 康志伟 高素兰 徐瑞珍 孙美波 宋晓 杨岗 吴敬湘 王秀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阿司匹林药物应用现状,为改进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由乡村医生对辽宁省本溪县、西丰县、阜新县、建平县、大洼县、庄河市6个县市141个乡镇的4274例... 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阿司匹林药物应用现状,为改进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由乡村医生对辽宁省本溪县、西丰县、阜新县、建平县、大洼县、庄河市6个县市141个乡镇的427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应用阿司匹林的状况,根据阿司匹林应用情况将患者分为规律服药组、不规律服药组和未服药组,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二级预防知识讲座、实施规范化管理,3个月后随访比较管理前、后上述患者的阿司匹林应用状况。结果 3个组管理前、后阿司匹林的应用率分别是34.44%和60.57%(规律服药组)、55.76%和30.22%(不规律服药组)、9.80%和9.17%(未服药组);男性、年收入低、脑血管病亚型及神经功能预后(MRS评分)是影响阿司匹林应用率的重要因素。结论辽宁省农村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应用率低,性别、脑血管病亚型、经济水平及神经功能预后显著影响阿司匹林的应用率,在农村进行缺血性脑血病二级预防的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阿司匹林应用率,建立一套完整的脑血管病防治管理体系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阿司匹林药物应用 二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