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纳多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的动态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张鸿 赵冬雪 +1 位作者 郑东明 丛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04-506,共3页
目的研究金纳多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60只Wistar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金纳多治疗组。缺血组和金纳多治疗组分别在脑缺血... 目的研究金纳多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60只Wistar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金纳多治疗组。缺血组和金纳多治疗组分别在脑缺血再灌注后6,12,24,48h处死,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脑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及凋亡细胞数。结果缺血组和金纳多治疗组凋亡细胞数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h达高峰,金纳多治疗组各时点凋亡细胞数均明显少于缺血组(P<0.01)。缺血组和金纳多治疗组Bcl2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后12h达高峰,金纳多治疗组各时点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缺血组(P<0.01)。缺血组和金纳多治疗组Bax蛋白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h达高峰,金纳多治疗组各时点Bax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缺血组(P<0.01)。结论金纳多注射液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凋亡 BCL-2蛋白 BAX蛋白 脑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期血浆中神经节苷脂测定 被引量:1
2
作者 潘晓丽 陈琪玮 +1 位作者 华天懿 孟淑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4-155,共2页
目的:观察新生儿血浆中神经节苷脂动态变化,评价其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间苯二酚盐酸微量法测定血浆中总神经节苷脂结合的唾液酸含量。结果:血浆总神经节苷脂结合的唾液酸含量在出生时最低,为(7.80±0.79)nmoL/ml,... 目的:观察新生儿血浆中神经节苷脂动态变化,评价其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间苯二酚盐酸微量法测定血浆中总神经节苷脂结合的唾液酸含量。结果:血浆总神经节苷脂结合的唾液酸含量在出生时最低,为(7.80±0.79)nmoL/ml,14 d达高峰,为(16.25±1.44)nmoL/ml,与出生时相比,显著增高,P<0.01。1岁时为(12.22±1.19)nmol/ml,与日龄14 d相比。显著减低,P<0.01;与出生时相比,明显增高,P<0.01。日龄14 d后随日龄增加,血浆总神经节苷脂结合的唾液酸含量逐渐减低(Y=15.36-0.007X+eps,r=-0.53,P<0.01)。结论:新生儿血浆中神经节苷脂水平至少在新生儿期可以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神经节苷脂 新生儿 测定 唾液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NcoⅠ、apoC-Ⅲ基因SacⅠ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郭阳 郭津津 +3 位作者 刘晓梅 卢岩 潘丽丽 李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和载脂蛋白(apo)CⅢ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 I)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中国辽宁籍汉族健康人104例和AC I患者77的LDL-R基因NcoⅠ、apoC-Ⅲ基因SacⅠ多态性及血脂...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和载脂蛋白(apo)CⅢ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 I)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中国辽宁籍汉族健康人104例和AC I患者77的LDL-R基因NcoⅠ、apoC-Ⅲ基因SacⅠ多态性及血脂、脂蛋白含量。结果:对照组N+及S+等位基因频率为0.667、0.274;AC I组为0.662、0.329,差异不显著(P>0.05),但AC I组S-S+与N-N+、N+N+联合存在时的频率为0.4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致AC I的发病相对风险率(RR)为4.2(P<0.05),致血清TG、TC、LDL-C升高的RR依次为14.30、9.40、17.40。结论:LDL-R基因N-N+、N+N+、apoC-Ⅲ基因S-S+联合存在与AC I患者血清高TG、高TC、高LDL-C相关,可能是致AC I的遗传易患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栽脂蛋白CⅢ 受体 基因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脂蛋白(a)和D-二聚体的关系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艳敏 李慎贤 +3 位作者 毕国荣 彭扬 李慧 何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6-287,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血清脂蛋白(a)[Lp(a)]和血浆D-二聚体的关系。方法92例老年TIA患者按病程划分为A、B、C3组,所有病例在起病24h内检测血清Lp(a)和D-二聚体的含量,观察72h内头CT或MRI后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老... 目的探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血清脂蛋白(a)[Lp(a)]和血浆D-二聚体的关系。方法92例老年TIA患者按病程划分为A、B、C3组,所有病例在起病24h内检测血清Lp(a)和D-二聚体的含量,观察72h内头CT或MRI后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老年TIA患者血清Lp(a)和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C组Lp(a)和D-二聚体的含量均高于A组(P<0.01),而且C组高于B组(P<0.05),重型TIA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TIA各组Lp(a)与D-二聚体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Lp(a)和D-二聚体含量的升高可以对老年TIA患者的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提供较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脂蛋白(a)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郑东明 王金春 +1 位作者 郝庆 宋利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纤维蛋白原 (FIB)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West ernblot法测定 156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抗HP特异性抗体HPIgG ,同时测量血脂主要指标和FIB的水平。结果 :HPIgG(+ )者甘油三脂 (TG)水平明显高...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和纤维蛋白原 (FIB)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West ernblot法测定 156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抗HP特异性抗体HPIgG ,同时测量血脂主要指标和FIB的水平。结果 :HPIgG(+ )者甘油三脂 (TG)水平明显高于HPIgG(-)者 (P <0 .0 5) ,其他血脂指标和FIB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HP的感染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的血脂代谢 ,表现为TG水平的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血脂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生理检测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潘晓丽 潘志宏 杨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电生理检测在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9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及常规肌电图检测。结果:被检测周围神经中,异常率为10.1%~32.2%。肌电图检查59例中,共检查肌肉178... 目的:探讨和评价电生理检测在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9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及常规肌电图检测。结果:被检测周围神经中,异常率为10.1%~32.2%。肌电图检查59例中,共检查肌肉178块,提示神经源损害53例,占89.8%(53/59)。F波传导速度的异常率与受累颈神经根的部位密切相关,当根性损害主要累及颈7、颈8神经根部位时,F波传导异常率较高(52.2%)。结论:神经电图-肌电图检测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根性损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F波异常有助于根性损害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肌电图 周围神经 传导速度 F波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环氧酶2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范红杰 于维东 何志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8-340,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环氧酶 2 (COX 2 )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短暂及持续缺血不同时点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缺血COX 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光镜下缺血 30min再灌注 2 4h...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环氧酶 2 (COX 2 )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短暂及持续缺血不同时点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缺血COX 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光镜下缺血 30min再灌注 2 4h组仅在额顶叶皮层可见COX 2免疫阳性细胞。缺血 90min再灌注 3~ 4 8h在扣带皮层、内侧纹状体、海马可见COX 2免疫阳性细胞 ,12~ 2 4h表达强烈 ,4 8h下降。持续缺血 2 4h组在内侧纹状体、扣带皮层可见COX 2免疫阳性细胞 ,海马表达更强。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后COX 2蛋白可在受其影响的梗死周边区表达 ,依缺血时间不同 ,表达部位及含量不同。C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酶 局灶脑缺血 免疫组化方法 迟发性神经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1及VEGF与脑梗死病变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宋芷珩 张朝东 +1 位作者 王彦 李素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8-249,共2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发病中内皮素 (ET 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放免法及ELISA法测定血浆中ET 1和血清中VEGF含量。结果 :脑梗死组ET 1及VEGF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急性期升高明... 目的 :探讨脑梗死发病中内皮素 (ET 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放免法及ELISA法测定血浆中ET 1和血清中VEGF含量。结果 :脑梗死组ET 1及VEGF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急性期升高明显 ,恢复期下降。ET 1及VEGF含量与梗死灶的大小及病情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ET 1及VEGF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内皮素-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基清除剂对大鼠实验性脑血管痉挛的脑血流调节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滕伟禹 田力 +2 位作者 隋韵声 高岩 张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2-243,共2页
目的研究氧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羟自由基清除剂1,2-烟酰胺丙烷(AVS)对实验性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时脑血流量(CBF)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枕大池注血法制作大鼠SAH模型,48h后经静脉方式分别持续给予SOD... 目的研究氧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羟自由基清除剂1,2-烟酰胺丙烷(AVS)对实验性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时脑血流量(CBF)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枕大池注血法制作大鼠SAH模型,48h后经静脉方式分别持续给予SOD或AVS各1h,通过Laser-Doppler血流仪动态观察用药前后CBF的变化(%CBF)。结果与SAH组比较,SOD组CBF逐渐增加,至1h时为131.25±3.29(P<0.01);AVS组CBF无明显改变。结论SOD能够快速增加CVS时的CBF,AVS无类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自由基 脑血流量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脉微栓子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晓丽 陈芊 +3 位作者 庄凤英 孙秀凤 马秀娟 孟季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脑缺血性卒中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大脑动脉微栓子的出现频率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缺血性卒中患者及其高危人群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德国DWL公司multi DopT1TCD检测仪对被检者进行TCD微栓子监测。结果:微栓子阳性发现率为16% (... 目的:探讨脑缺血性卒中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大脑动脉微栓子的出现频率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缺血性卒中患者及其高危人群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德国DWL公司multi DopT1TCD检测仪对被检者进行TCD微栓子监测。结果:微栓子阳性发现率为16% (16 / 100)。房颤组为16. 7% (3 /18);心脏瓣膜病组13. 3% (2 /15);脑梗死组24. 1% (7 /2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14. 2% ( 3 /21 ),颅内大血管狭窄组5. 3% ( 1 /19 )。结论:微栓子阳性率在有潜在栓子来源的患者高于无栓子来源的患者,微栓子的阳性发现率与患者发病后的间隔时间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超声多普勒 微栓子监测 脑缺血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水孔蛋白4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兰希发 姚文秀 郭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3-124,共2页
目的 :探讨水孔蛋白 4 (AQP 4 )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模型 ,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 12 ,2 4 ,4 8,72 ,12 0 ,16 8h的 6个时相点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模型缺血区AQP 4的表达 ,并... 目的 :探讨水孔蛋白 4 (AQP 4 )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模型 ,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 12 ,2 4 ,4 8,72 ,12 0 ,16 8h的 6个时相点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模型缺血区AQP 4的表达 ,并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比较。结果 :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不同时相点均无AQP 4的表达 ;缺血再灌注组 12h在缺血周边区神经胶质细胞上有较弱表达 ,2 4h表达增强 ,4 8~ 12 0h达到高峰 ,16 8h后AQP 4持续表达。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区域有AQP 4表达 ,AQP 4表达可能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水孔蛋白4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脑病CT与MRI诊断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顺昌 张辉 +1 位作者 郭阳 刘兴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CT与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PRES临床和影像学资料,7例常规行CT检查,8例常规行MRI检查,5例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其中3例同时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结果:CT阳性率57%,...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CT与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PRES临床和影像学资料,7例常规行CT检查,8例常规行MRI检查,5例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其中3例同时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结果:CT阳性率57%,MRI阳性率100%。枕叶受累8例,小脑3例,额顶叶皮质下白质3例,脑干2例,尾状核2例,丘脑1例。在脑叶表现为脑回样异常信号,其它部位斑片样异常信号;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和FLAIR像显示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2例无强化,1例呈脑回样、斑片样和环样强化。DWI扫描1例呈略高信号,1例呈高信号,1例呈低信号,2例未见异常。结论:PRES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应作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出血后脑含水量的变化及水蛭素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力 滕伟禹 张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4-245,248,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ICH)后脑含水量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之间的变化及水蛭素对ICH后脑水肿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将75只大鼠分成对照组、脑出血组、水蛭素组,各实验组分6h、1d、3d、5d、7d等5个时...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ICH)后脑含水量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之间的变化及水蛭素对ICH后脑水肿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将75只大鼠分成对照组、脑出血组、水蛭素组,各实验组分6h、1d、3d、5d、7d等5个时间点。采用干湿重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脑含水量;按BELAYEV法使用伊文思蓝测定BBB通透性。结果脑水含量和BBB通透性在ICH后6h开始升高,3d达到高峰,5d到7d开始下降,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815,P<0.01)。水蛭素能够降低各个时间点的脑水含量和BBB通透性。结论BBB通透性增高与脑水肿的形成密切相关;水蛭素可抑制ICH后的脑水肿形成,抗凝血酶治疗可能成为ICH后脑水肿的一种可行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脑屏障 脑水肿 水蛭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内皮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毕国荣 张辉 方秀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内皮素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和内皮素的含量,进行动态观察,同时与54例健康体检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和内皮素的含量进行对比分...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内皮素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和内皮素的含量,进行动态观察,同时与54例健康体检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和内皮素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和内皮素的含量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均<0. 01)。肾上腺髓质素的含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 856,P<0. 01);与梗死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 753,P<0. 01);与内皮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 761,P<0. 01)。动态观察脑梗死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含量变化,发现其高峰值出现在梗死后3d,至2周左右已明显下降,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 01)。结论:脑梗死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含量变化可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梗死灶的体积大小及病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肾上腺髓质素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地区Huntington舞蹈病两家系IT15基因的分子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育海 丛琳 +3 位作者 潘钰 宋芷珩 赵雨杰 张朝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5-357,共3页
目的 :从分子水平探讨辽宁地区Huntington舞蹈病 (HD)的发病机制 ,为该病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辽宁地区两个HD家系的 3名患者、4名高风险成员及 2名正常配偶IT15基因的CAG重... 目的 :从分子水平探讨辽宁地区Huntington舞蹈病 (HD)的发病机制 ,为该病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辽宁地区两个HD家系的 3名患者、4名高风险成员及 2名正常配偶IT15基因的CAG重复数进行了检测。结果 :所有的HD患者都各携带有一个CAG重复序列发生扩展的IT15基因 ,其重复数为 4 9~ 6 2 ,而正常人的重复数为 17~ 35 ,两者不重叠。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NTINGTON舞蹈病 基因 CAG重复 多聚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大鼠持续性局灶脑缺血后梗塞灶体积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丛琳 丛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3-514,共2页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缺血对照组 ,缺血 +高压氧组 ,缺血 +高压空气组。每组各分 5小组 (n =4 ) ,分别于 6,2 4 ,4 8,72h及 7d断头。观...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缺血对照组 ,缺血 +高压氧组 ,缺血 +高压空气组。每组各分 5小组 (n =4 ) ,分别于 6,2 4 ,4 8,72h及 7d断头。观察各组大鼠梗塞灶体积的大小 ,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高压氧组 7d大鼠梗塞灶体积 (180 .3± 15 .5 )mm3 明显小于缺血对照组 (2 2 1.3± 17.1)mm3 (P <0 .0 1)。而高压空气组与缺血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脑缺血 梗塞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