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LA-Ⅱ类基因单倍型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韩秀萍 翟宁 +1 位作者 耿龙 宋芳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14-616,共3页
目的 :探讨HLA DRB1、DQB1基因单倍型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 ,检测中国北方汉族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患者的HLA DRB1、DQB1等位基因。结果 :与 10 0例正... 目的 :探讨HLA DRB1、DQB1基因单倍型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 ,检测中国北方汉族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患者的HLA DRB1、DQB1等位基因。结果 :与 10 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 ,在 5 2例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患者中HLA DRB1 0 4 0x DQB1 0 30 1、DRB1 0 4 0x DQB1 0 4 0 1单倍型频率明显增高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 ,P值分别为 0 0 30 7、0 0 0 33。HLA DRB1 15 0x DQB1 0 6 0 2单倍型频率明显降低 ,P值为 0 0 2 0 1。在 38例皮肌炎组中 ,HLA DRB1 0 4 0x DQB1 0 30 1、DRB1 0 4 0x DQB1 0 4 0 1、DRB1 0 70x DQB1 0 2 0 1、DRB1 12 0x DQB1 0 30 3单倍型频率明显增高 ,P值分别为 0 0 2 92、0 0 0 15、0 0 4 5 0、0 0 192 ,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 14例多发性肌炎患者中HLA DRB1 0 70x DQB1 0 30 1单倍型频率明显增高 ,P值为 0 0 14 1。结论 :特异单倍型可能是决定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发病及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异质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HLA-DRB1 DQB1基因单倍型 PCR-S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氖激光治疗皮肤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晓琴 孙艳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03-503,共1页
关键词 激光 氦-氖 溃疡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与HLA-Ⅰ类基因单倍型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韩秀萍 翟宁 +2 位作者 耿龙 潘静坤 宋芳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3-404,409,共3页
目的 :探讨HLA A、B基因单倍型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 ,检测中国北方汉族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患者的HLA A、B等位基因。结果 :与 2 72例正常对照组比较 ,... 目的 :探讨HLA A、B基因单倍型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 ,检测中国北方汉族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患者的HLA A、B等位基因。结果 :与 2 72例正常对照组比较 ,在 5 2例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患者中HLA A2B5 1、A2B5 6、A32B1 3、A32B6 0单倍型频率明显增高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 ,P值分别为 0 0 380、0 0 30 9、0 0 30 9和 0 0 2 5 3。在 38例皮肌炎组中 ,HLA A2B1 8、A2B5 1、A2B5 6、A31B1 3、A32B1 3和A2 6B1 3单倍型频率明显增高 ,且P值均小于 0 0 5 (0 0 4 0 6、0 0 336、0 0 1 4 4、0 0 4 0 6、0 0 1 4 1、0 0 4 0 6 ) ,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 1 4例多发性肌炎患者中HLA A2 4B76、A32B6 0单倍型频率明显增高 ,P值均为 0 0 4 90。结论 :特异单倍型可能是决定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发病及皮肌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HLA-A、B基因单倍型 PCR-S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汉族寻常型天疱疮与HLA-Ⅱ类基因单倍型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耿龙 翟宁 +2 位作者 韩秀萍 牛红喜 宋芳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3-455,共3页
目的:探讨HLA-DR、DQ基因单倍型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人寻常型天疱疮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对27例中国东北汉族PV患者的HLA-DRB1、DQB1等位基因测定,进行单倍型分析,并与99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HLA-DR、DQ基因单倍型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人寻常型天疱疮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对27例中国东北汉族PV患者的HLA-DRB1、DQB1等位基因测定,进行单倍型分析,并与99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组中单倍型DRB1140x-DQB10503、DRB1140x-DQB10201、DRB1120x-DQB10503和DRB1140x-DQB10302的频率明显增高,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特异单倍型可能是决定寻常型天疱疮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天疱疮 HLA-DR DQ 单倍型 中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平苔藓皮损中浸润淋巴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狄正鸿 许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7-428,共2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浸润在扁平苔藓(L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2例LP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皮肤CD3,CD4,CD8,CD20进行检测。结果:表皮中浸润细胞以CD3+T,CD8+T细胞为主,真皮以CD3+T,CD4+T,CD8+T细胞为主,真皮乳头浸润细...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浸润在扁平苔藓(L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2例LP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皮肤CD3,CD4,CD8,CD20进行检测。结果:表皮中浸润细胞以CD3+T,CD8+T细胞为主,真皮以CD3+T,CD4+T,CD8+T细胞为主,真皮乳头浸润细胞多于表皮突。随病程延长,浸润细胞数减少(P<0.01),真皮CD4+/CD8+值下降(P<0.05),CD20+B细胞百分率上升(P<0.05)。有过度增殖性改变的皮损中CD20+B细胞明显增多。结论:CD8+T细胞与LP皮损的基底细胞损伤以及皮损的持续存在有关。皮损局部CD4+T,CD8+T细胞功能失衡。CD20+B细胞可能与疾病的持续存在及局部过度增殖性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苔藓 淋巴细胞 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管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董葭 郭英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9-739,共1页
目的:观察套管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套管针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口服强的松、维生素B1、维生素E。3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 目的:观察套管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套管针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口服强的松、维生素B1、维生素E。3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41,P<0·01)。结论:套管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针 带状疱疹 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红斑狼疮小鼠6种抗磷脂抗体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晓琴 赵玉铭 +1 位作者 王雅坤 陈洪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58-560,共3页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 (PG2 )对红斑狼疮小鼠抗心磷脂 (anticardiolipin ,aCL)、抗磷脂酰胆碱 (antiphosphatidylcho line ,aPC)、抗磷脂酰丝氨酸 (antiphosphatidylserine,aPS)、抗磷脂酰肌醇 (antiphosphatidylinositol,aPI)、抗磷脂酸 ...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 (PG2 )对红斑狼疮小鼠抗心磷脂 (anticardiolipin ,aCL)、抗磷脂酰胆碱 (antiphosphatidylcho line ,aPC)、抗磷脂酰丝氨酸 (antiphosphatidylserine,aPS)、抗磷脂酰肌醇 (antiphosphatidylinositol,aPI)、抗磷脂酸 (antiphosphatidicacid ,aPA)和抗磷脂酰乙醇胺 (anti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aPE) 6种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 :19只雌性NZB×NZWF1小鼠随机分为黄芪I组 (2 5mg kg) 7只 ,黄芪II组 (5 0mg kg) 6只及生理盐水组 (0 2ml d) 6只 ,日一次腹腔注射 ;雌性BXSB及C5 7BL 6小鼠作对照 ,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的 6种抗磷脂抗体A值进行比较。结果 :NZB×NZWF1小鼠黄芪II组各种抗磷脂抗体A均值比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与BXSB ,C5 7BL 6小鼠比无统计学差异 ;黄芪I组与生理盐水组比有所升高 ;黄芪I组及生理盐水组与BXSB、C5 7BL 6比明显升高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黄芪多糖低剂量有使抗磷脂抗体升高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红斑狼疮 小鼠 抗磷脂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蕈样肉芽肿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CD45RA及CD45RO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许静 梁再赋 +2 位作者 张士发 狄正鸿 郭英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7-359,共3页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5RA及CD45RO的表达及其与MF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双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15例M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5RA及CD45RO的表达。结果(1)MF患者外周血CD3+、CD3+C...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5RA及CD45RO的表达及其与MF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双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15例M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5RA及CD45RO的表达。结果(1)MF患者外周血CD3+、CD3+CD8+细胞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MF患者外周血CD4+细胞低于正常对照,差异非常显著(P<0.001)。(3)MF患者外周血T细胞CD3+CD4+/CD3+CD8+比值低于正常对照,差异显著(P<0.001)。(4)MF患者外周血CD45RA+细胞低于正常对照,差异非常显著(P<0.001),CD45RO+细胞高于正常对照,差异非常显著(P<0.001)。(5)MF患者外周血CD45RO+/CD45RA+比值高于正常对照,差异非常显著(P<0.001)。(6)MF患者外周血CD4+CD45RA+细胞低于正常对照,差异非常显著(P<0.001)。(7)MF患者外周血CD4+CD45RO+细胞及CD8+CD45RO+细胞均高于正常对照,差异非常显著(均P<0.001)。(8)MF患者外周血CD4+CD45RO+/CD4+CD45RA+比值及CD8+CD45RO+/CD8+CD45RA+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差异非常显著(P<0.01及P<0.001)。结论MF患者外周血中,不仅存在CD4+亚群失调和CD4+/CD8+比值降低,而且在CD4+和CD8+亚群中也存在CD45RA+、CD45RO+亚群失调和CD45RO+/CD45RA+比值升高,从而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MF的发病或病情加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T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CD4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SLE小鼠6种抗磷脂抗体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晓琴 赵玉铭 +1 位作者 王雅坤 陈洪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对红斑狼疮(SLE)小鼠抗心磷脂(aCL)抗体、抗磷脂酰胆碱(aPC)抗体、抗磷脂酰丝氨酸(aPS)抗体、抗磷脂酰肌醇(aPI)抗体、抗磷脂酸(aPA)抗体和抗磷脂酰乙醇胺(aPE)抗体的影响。方法:11只NZB×NZWF1雌性小鼠随机分为...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对红斑狼疮(SLE)小鼠抗心磷脂(aCL)抗体、抗磷脂酰胆碱(aPC)抗体、抗磷脂酰丝氨酸(aPS)抗体、抗磷脂酰肌醇(aPI)抗体、抗磷脂酸(aPA)抗体和抗磷脂酰乙醇胺(aPE)抗体的影响。方法:11只NZB×NZWF1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1mg/kg)6只,生理盐水组(0. 2ml/日)5只,每日1次腹腔注射;选BXSB雌性小鼠16只、正常雌性C57BL/6小鼠12只作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小鼠的抗磷脂抗体A值进行比较。结果:地塞米松组6种抗磷脂抗体A均值比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P<0.05), 与BXSB、C57BL/6小鼠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NZB×NZWF1小鼠经地塞米松治疗后6种抗磷脂抗体的水平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抗磷脂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疱性类天疱疮与HLA-DRB1等位基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海燕 翟宁 +2 位作者 韩秀萍 宋芳吉 陈洪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54,共2页
目的:研究大疱性类天疱疮与HLA- DRB1等位基因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 SSP)技术,检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HLA DRB1等位基因。结果: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组中, HLA -DRB1* 110X和HLA DRB1* 120X等位基因频率均... 目的:研究大疱性类天疱疮与HLA- DRB1等位基因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 SSP)技术,检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HLA DRB1等位基因。结果: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组中, HLA -DRB1* 110X和HLA DRB1* 120X等位基因频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HLA- DRB1* 110X:χ2=3. 87,RR=2. 71,P<0. 05;HLA DRB1* 120X:χ2 =5. 298,RR=3. 17,P<0. 05)。结论:大疱性类天疱疮与HLA DRB1* 110X和HLA DRB1* 120X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类天疱疮 HLA-DRBi等位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