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7-2003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毒及中毒咨询电话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赵敏 刘淑英 王玉芝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2-334,共3页
目的:研究附属第一医院急性中毒最新的流行病学模式,并对中毒控制与咨询中心的咨询电话做以总结报告.方法:对1997年9月1日至2003年8月31日6年间所有来急诊科的中毒病人和同时期我们中毒控制与咨询中心所接收的咨询电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研究附属第一医院急性中毒最新的流行病学模式,并对中毒控制与咨询中心的咨询电话做以总结报告.方法:对1997年9月1日至2003年8月31日6年间所有来急诊科的中毒病人和同时期我们中毒控制与咨询中心所接收的咨询电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间,来急诊科的中毒病人共有3 836人,男女比1:1.5.咨询电话病例1423人,男女比1:1.急诊科中毒病人20~29岁占35.5%,30~39岁占26.2%.咨询电话中二者为24.9%和19.4%.在急诊科毒物种类镇静催眠药占30.3%,其次是一氧化碳占14.6%、杀虫剂占14.3%;咨询电话中,前3位是杀虫剂占39.9%,镇静催眠药占9.7%、一氧化碳中毒占6.0%.6年来,在急诊科,镇静催眠药中毒逐年下降,杀鼠剂中毒则明显增加,自杀是常见的中毒原因(62.4%),79.6%是口服中毒.结论:本报告提供了附属第一医院急性中毒的最新的流行病学模式,它对今后国家制定政策和采取中毒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毒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医院急性农药中毒病人状况调查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淑英 赵敏 王玉芝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6-317,共2页
通过调查急性农药中毒接触史,填写农药接触调查表,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农药接触情况、急诊处理、中毒程度分级、转归及结局等,对综合性医院急性农药中毒病人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急性农药中毒的认识。
关键词 综合性医院 急性农药中毒 调查与分析 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室老年人心源性休克的病因分析及治疗对策探讨
3
作者 张晓纲 臧彬 何凤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7-98,共2页
探讨急诊就诊的老年人心源性休克的病因,并分析其治疗对策,提高对老年人心源性休克的诊断能力。对42例老年心源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老年患者在发生心源性休克后易迅速进展,同时易合并肾功能衰竭、休克肺、酸中毒、脑水... 探讨急诊就诊的老年人心源性休克的病因,并分析其治疗对策,提高对老年人心源性休克的诊断能力。对42例老年心源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老年患者在发生心源性休克后易迅速进展,同时易合并肾功能衰竭、休克肺、酸中毒、脑水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对休克的治疗强调要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合理用药、联合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休克 病因 治疗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酒精中毒大鼠β-内啡肽、丙二醛、P-选择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杜艳秋 赵敏 李长喻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9-270,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酒精中毒时大鼠β-内啡肽(β-EP)、丙二醛(MDA)、P-选择素(P-selectin)的变化及葛根素注射液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酒精中毒组、葛根素组、纳络酮组、葛根素+纳络酮组;观察大鼠睡眠潜伏时间,测定各组血浆β-EP、血... 目的研究急性酒精中毒时大鼠β-内啡肽(β-EP)、丙二醛(MDA)、P-选择素(P-selectin)的变化及葛根素注射液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酒精中毒组、葛根素组、纳络酮组、葛根素+纳络酮组;观察大鼠睡眠潜伏时间,测定各组血浆β-EP、血清MDA、P-selectin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酒精中毒组大鼠β-EP、MDA、P-selectin水平显著升高(P<0.01);葛根素组较酒精中毒组大鼠睡眠的潜伏时间延长(P<0.05),β-EP、MDA、P-selectin水平显著降低;葛根素与纳洛酮降低β-EP、MDA作用无显著差异,纳洛酮对P-selectin无影响。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可使β-EP释放增加,MDA、P-selectin升高。葛根素注射液通过抑制β-EP、自由基的释放、血小板积聚,对急性酒精中毒大鼠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酒精中毒 Β-内啡肽 丙二醛 P-选择素 葛根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白细胞介素13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 被引量:5
5
作者 肖莉 敖然 +2 位作者 李振华 侯显明 于润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79-1583,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白细胞介素13(rIL-13)对3T3细胞的作用,探讨肺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3T3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rIL-13(80μg/L)及DMEM培养液,作用24h、48h,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用Hoechst试剂盒观察细胞DNA... 目的:观察重组白细胞介素13(rIL-13)对3T3细胞的作用,探讨肺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3T3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rIL-13(80μg/L)及DMEM培养液,作用24h、48h,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用Hoechst试剂盒观察细胞DNA形态;用MTT法测细胞增殖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成纤维细胞分泌Ⅰ型胶原以及用放免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L-6、IL-8水平。结果:实验组细胞DNA合成增加,细胞核增大,细胞质中可见较多核糖体及线粒体;rIL-13呈剂量依赖方式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当rIL-13浓度在40-160μg/L时,细胞增殖率几乎呈直线式增长。对照组及实验组均可检测到Ⅰ型胶原(CoⅠ),对照组分泌胶原的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细胞培养上清中,实验组IL-6、IL-8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rIL-13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分泌炎性介质和Ⅰ型胶原,可能在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3 3T3细胞 胶原Ⅰ型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脂多糖血症大鼠热休克蛋白70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敏 孟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87-1589,共3页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对脂多糖血症大鼠热休克蛋白70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脂多糖组(LPS)、谷氨酰胺组(Gln)和对照组(C)。各组动物均在给予LPS前(对照组在给予生理盐水)和后2、4、6h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肿瘤坏...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对脂多糖血症大鼠热休克蛋白70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脂多糖组(LPS)、谷氨酰胺组(Gln)和对照组(C)。各组动物均在给予LPS前(对照组在给予生理盐水)和后2、4、6h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于术后6h处死,取肺、肝、肠组织,采用SABC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HSP70检测,并HE染色,观察组织变化。结果:注射LPS后2h,LPS组血浆TNF-α表达显著升高(P<0·01),Gln可显著抑制其升高(P<0·01)。而注射LPS后4、6h,两组血浆TNF-α浓度没有明显差异。LPS组肺、肝、肠组织的HSP70灰度值分别为(107·94±10·96)、(120·04±5·73)和(123·31±14·81)。Gln组的HSP70灰度值显著降低,分别为(89·71±9·64)、(89·38±12·03)和(107·61±14·02)(均P<0·05)。病理学观察显示,Gln组肺、肝、肠组织损伤程度比LPS组轻。结论:谷氨酰胺可提高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对脂多糖血症大鼠有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脂多糖类 热休克蛋白质70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大鼠心肌组织ATP酶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长喻 赵敏 +1 位作者 杜艳秋 杨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02-50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大鼠心肌组织ATP酶活性变化及硫酸镁对其影响。方法Wistar健康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氧化乐果染毒组(B组);硫酸镁预处理后再染毒组(C组),每组10只。分别测定大鼠心肌组织Na+,K+ATP酶、Mg2+ATP酶和Ca2+...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大鼠心肌组织ATP酶活性变化及硫酸镁对其影响。方法Wistar健康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氧化乐果染毒组(B组);硫酸镁预处理后再染毒组(C组),每组10只。分别测定大鼠心肌组织Na+,K+ATP酶、Mg2+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B组与A组相比,ATP酶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C组与B组相比,ATP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地恢复,Na+,K+ATP酶、Mg2+ATP酶活性恢复(P<0.01)较Ca2+ATP酶活性恢复(P<0.05)明显。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心肌组织Na+,K+ATP酶、Mg2+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均明显受抑制。硫酸镁预处理能减轻ATP酶活性的抑制程度,尤其是Na+,K+ATP酶和Mg2+ATP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硫酸镁 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2和Kiss-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钢 吴斌 何凤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3-584,共2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肿瘤转移抑制因子K iss-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以及与肿瘤侵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膀胱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中MMP-2和K iss-1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膀胱癌M...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肿瘤转移抑制因子K iss-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以及与肿瘤侵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膀胱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中MMP-2和K iss-1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膀胱癌MMP-2阳性率57.5%,表达与肿瘤分期、分级密切相关(P<0.05)。K iss-1阳性率为42.5%,表达随肿瘤分期、分级升高呈下降趋势。MMP-2与K iss-1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MP-2和K iss-1的表达水平对于评价膀胱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ss基因 基质金属蛋白酶 膀胱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气分析在危重病人抢救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肖莉 宋玉 李振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9-440,共2页
通过分析危重患者动脉血气及电解质测定结果,认为对危重病人及时监测动脉血气各值,尽早地控制酸碱紊乱的发生,尤其是混和型酸碱紊乱,对降低危重病人的死亡率,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 血气分析 危重病 酸碱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氏杆菌病误诊二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长喻 杨柳 赵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3期1090-1090,共1页
关键词 布氏杆菌病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白细胞介素13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莉 李振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4-576,F0002,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白细胞介素13(rIL-13)对NIH3T3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探讨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NIH3T3细胞分为rIL-13组和不含rIL-13的对照组r,IL-13组加入不同浓度的rIL-13,作用24及48h。透射电镜观察3T3细胞的超微结构,Hoechst试剂... 目的:观察重组白细胞介素13(rIL-13)对NIH3T3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探讨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NIH3T3细胞分为rIL-13组和不含rIL-13的对照组r,IL-13组加入不同浓度的rIL-13,作用24及48h。透射电镜观察3T3细胞的超微结构,Hoechst试剂盒观察细胞DNA形态变化,噻唑蓝比色试验(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结果r:IL-13呈剂量依赖方式刺激3T3细胞细胞生长。经rIL-13 80 ng/ml孵育的细胞DNA合成增加,细胞核增大,细胞质中可见较多核糖体及线粒体。rIL-13组细胞增殖率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IL-13可能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在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白细胞介素13 NIH 3T3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他宁对人胰腺癌细胞株ASPC-1的生长调控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金霞 赵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4-545,共2页
目的观察思他宁对人胰腺癌细胞ASPC1的生长作用。方法细胞培养,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思他宁。应用MTT法来观察细胞增殖程度;放免法测定细胞内cAMP含量;荧光法测定[Ca2+]i。结果不同浓度的思他宁(10-11~10-6mol/L)均能有效地抑制ASPC1的生... 目的观察思他宁对人胰腺癌细胞ASPC1的生长作用。方法细胞培养,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思他宁。应用MTT法来观察细胞增殖程度;放免法测定细胞内cAMP含量;荧光法测定[Ca2+]i。结果不同浓度的思他宁(10-11~10-6mol/L)均能有效地抑制ASPC1的生长,能抑制ASPC1细胞内cAMP生成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cAMP生成量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与思他宁浓度呈负相关。结论思他宁能抑制ASPC1细胞的生长,经过特异性受体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他宁 人胰腺癌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剪切应力刺激后人脐带内皮细胞HIAP-2的表达
13
作者 臧彬 金鑫 +1 位作者 舒强 凌光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 :阐明血流剪切应力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培养于DMEM ,细胞融合时将细胞暴露于 2N/m2 的剪切应力 ,分别用Northernblot及Westernblot法检测人凋亡抑制蛋白 2 (HIAP 2 )mRNA及蛋白的表... 目的 :阐明血流剪切应力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培养于DMEM ,细胞融合时将细胞暴露于 2N/m2 的剪切应力 ,分别用Northernblot及Westernblot法检测人凋亡抑制蛋白 2 (HIAP 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HUVECs在静止状态下表达少量HIAP 2mRNA及蛋白 ,在 2N/m2 的剪切应力 2~ 6h刺激下可诱导HUVECs产生HIAP 2mRNA ,且量明显增加。HIAP 2蛋白在 2N/m2 剪切应力 4~ 2 4h刺激下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生理水平剪切应力能够明显诱导内皮细胞产生HIAP 2mRNA和蛋白的表达 ,可能是剪切应力抑制内皮细胞凋亡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剪切应力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