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肿瘤性穿孔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8
1
作者 王镇 戴显伟 +1 位作者 张铭链 赵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73,共1页
对4例大肠癌自发性破裂患者行肿瘤切除,探讨提高大肠肿瘤性穿孔患者的治疗效果,认为时肿瘤性 穿孔,强调不论左半或右半结肠,行肿瘤灶切除,一期吻合是安全可行的,值得选用。
关键词 大肠癌 肿瘤性穿孔 肠破裂 肠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肝损伤的外科处理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镇 夏振龙 +2 位作者 戴显伟 戴朝六 石文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3-184,共2页
对15例严重肝损伤患者进行了手术,并对其致伤原因,损伤程度,合并伤,手术方式等进行总结,强调 了术中各种处理方法的正确应用。
关键词 严重肝损伤 肝破裂 出血 清创 填塞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1013例外科治疗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文生 王占明 +1 位作者 龙明生 陈晓慨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2-173,共2页
目的 :探讨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13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的临床特征 ,手术过程与转归。结果 :单纯动脉导管未闭组无死亡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组易早期产生重度肺动脉高压和心功能不全 ,手术死亡 3... 目的 :探讨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13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的临床特征 ,手术过程与转归。结果 :单纯动脉导管未闭组无死亡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组易早期产生重度肺动脉高压和心功能不全 ,手术死亡 3例。结论 :经左腋下小切口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优点多 ,可为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治疗的常规方法。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其他心内畸形者 ,可根据病情分期或一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外科手术 左腋下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胃贲门癌和复发癌的外科治疗
4
作者 张澍澄 张苏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3-84,共2页
残胃贲门癌15例,其中手术切除10例。总结残胃贲门癌及复发癌的手术可行性及方法,认为残胃贲门癌如无手术禁忌症应积极手术治疗,术式应首选全胃切除,P袢空肠代胃Roux-Y吻合重建消化道,而复发癌的手术治疗应采取慎重态度。
关键词 胃肿瘤 外科手术 贲门癌 复发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捷可靠的胎鼠骨和软骨双重染色技术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勇 王维林 +3 位作者 袁正伟 杨屹 贾慧敏 蔡炜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9-190,共2页
对茜素红和阿尔新蓝进行骨和软骨双重染色技术加以改进 ,调整酸性染色液的浓度 ,改进胚胎处理方法 ,根据需要调整某些过程染色时间。阿尔新蓝将软骨染成蓝色 ,茜素红将骨染成红色 ;经过改进提高了骨和软骨的染色效果 ,缩短染色时间。
关键词 骨和软骨 茜素红 阿尔新蓝 双重染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肝缺血再灌注大鼠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彭松林 戴朝六 +2 位作者 黄勇 赵阳 顾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3-356,共4页
目的:应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肝微循环的影响。方法:12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IR组和SF组。SF组给予参附注射液10 m l/kg。IR组大鼠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均采用Pringle法阻断肝门缺血15m in再灌注3 h... 目的:应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肝微循环的影响。方法:12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IR组和SF组。SF组给予参附注射液10 m l/kg。IR组大鼠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均采用Pringle法阻断肝门缺血15m in再灌注3 h,测定血清生化酶ALT、AST、LDH和血浆TXB2、6-keto-PGF1α,及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SF组血清ALT、AST、LDH水平低于IR组;血浆TXB2低于IR组,6-keto-PGF1α高于IR组,二者比值TXB2/6-keto-PGF1α低于IR组;SF组肝实质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损伤明显减轻,肝窦形态的改变和肝窦内的瘀血、白细胞聚集也明显减轻。结论:参附注射液通过保护肝窦内皮细胞,降低TXA2/PG I2比值及减轻肝窦内炎性反应,改善肝脏微循环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肝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1与β-catenin在肺鳞癌和肺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曹薇 张道荣 +2 位作者 乔菊久 方长青 侯锐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18-422,共5页
背景与目的Pin1是人类的肽基脯氨酰异构酶,它使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脯氨酰键异构化,调节磷酸化蛋白质活性,对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Pin1在肺鳞癌和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 背景与目的Pin1是人类的肽基脯氨酰异构酶,它使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脯氨酰键异构化,调节磷酸化蛋白质活性,对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Pin1在肺鳞癌和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其与β-连环素(β-catenin)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Pin1和β-catenin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in1在78.3%(54/69)的肺癌组织中过度表达,β-catenin在63.8%(44/69)的肺癌组织中异常蓄积。Pin1和β-catenin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肺癌组织学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学特征无明显关系。Pin1的过度表达与β-catenin异常蓄积呈正相关(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Pin1和β-catenin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结论在肺鳞癌和肺腺癌中,Pin1的过度表达可能直接导致肺癌的发生。Pin1对β-catenin的影响可能是Pin1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鳞癌 肺肿瘤/腺癌 PINL Β-连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皂苷钠抗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7
8
作者 谢晓利 刘云会 薛一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10mg.kg-1.d-1)抗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右侧基底核注入50μl自体全血的方法建立模型,并在模型建立后6,24,48或72h处死大鼠。应用干湿重法、酶学方法、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10mg.kg-1.d-1)抗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右侧基底核注入50μl自体全血的方法建立模型,并在模型建立后6,24,48或72h处死大鼠。应用干湿重法、酶学方法、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Na+,K+含量,神经胶质原纤维蛋白(GFAP)阳性细胞和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出血同侧脑组织含水量,Na+含量和GFAP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加(P<0.05),K+含量和occludin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治疗组出血同侧脑组织含水量,Na+含量和GFAP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K+含量和occludin的表达则明显增加(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可减轻和(或)延缓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发生,进而改善脑出血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水肿 OCCLUDIN 七叶皂苷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母细胞瘤中酪氨酸激酶受体和神经营养素的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荣道建 张锦华 +3 位作者 李心元 李爱敏 李旭 张继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中酪氨酸激酶受体(TR Ks)和神经营养素(NTs)的基因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半定量检测27例N B中TrkA、TrkB、TrkC及BDN F m R NA的表达。结果:TrkA的高表达率及总表达率在低分期...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中酪氨酸激酶受体(TR Ks)和神经营养素(NTs)的基因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半定量检测27例N B中TrkA、TrkB、TrkC及BDN F m R NA的表达。结果:TrkA的高表达率及总表达率在低分期组均明显大于高分期组(P<0.05),而其高表达水平与患者2年存活率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TrkB的高表达率及总表达率在高分期组均明显大于低分期组(P<0.05),而BD NF的三种表达率在两组间比较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这两者的共同表达率在高分期组则明显大于低分期组(P<0.05)。TrkC的表达通常伴有TrkA的表达,而这两者的共同表达率在低分期组则明显大于高分期组(P<0.05),但它们的表达之间并不存在着关联性趋势。结论:RT-PCR法检测酪氨酸激酶受体和神经营养素的基因表达对NB肿瘤的分期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酪氨酸激酶受体 神经营养素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特点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荣国 赵群 +1 位作者 周永德 吉士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3-364,共2页
总结分析12例少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特点,其中2例保守治疗3~4个月症状消失,10例行'开窗'式椎间盘摘除术,术后症状均有所缓解,10例获得随访23个月至6.5年(平均4.5年),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儿童 椎间盘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肿瘤坏死因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世安 朱兵 +1 位作者 陈晓慨 王占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88-489,492,共3页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 ,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TNF含量 ,原位杂交检测TNF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心肌组织中可以检测到一定含量的TNF ...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 ,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TNF含量 ,原位杂交检测TNF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心肌组织中可以检测到一定含量的TNF ,但实验组心肌组织中的TN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对照组心肌组织中没有TNFmRNA表达 ,染色呈阴性 ;实验组心肌组织中的TNFmRNA表达明显 ,染色呈强阳性或极强阳性 ,并将阳性表达的细胞定位于心肌细胞。结论 :TNF是在离体的、缺血心脏中产生的 ;TNF表达主要定位于心肌细胞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髋脱位与Hox基因传递不平衡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麻宏伟 李祁伟 +5 位作者 卢瑶 姜俊 王岳平 王旸 马瑞雪 吉士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髋脱位 (CDH)与Hox基因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在Hox基因A ,B ,C和D簇所在的染色体区域 7P14 15,17q2 1,12q13和 2 q3 1内选择 4个微卫星DNA标记D7S180 8,D17S182 0 ,D12S1686和Hox4EP ,应用PCR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 目的 :探讨先天性髋脱位 (CDH)与Hox基因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在Hox基因A ,B ,C和D簇所在的染色体区域 7P14 15,17q2 1,12q13和 2 q3 1内选择 4个微卫星DNA标记D7S180 8,D17S182 0 ,D12S1686和Hox4EP ,应用PCR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对 10 1个先天性髋脱位核心家系的 3 0 3名成员进行基因型分析 ,并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 (TDT)。结果 :在D12S1686多态性标记位点上检测到 16个等位基因 ,TDT分析先天性髋脱位与D12S1686遗传标记位点不存在传递不平衡 (χ2 =6.171,P =0 .965) ;在D7S180 8多态性标记位点上检测到 10个等位基因 ,与D7S180 8遗传标记位点的第 7个等位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 (χ2 =6.0 45,P =0 .0 14 ) ;在D17S182 0多态性标记位点上检测到 12个等位基因 ,与D17S182 0遗传标记位点的第 4个等位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 (χ2 =6.0 2 5,P =0 .0 14 ) ;在Hox4EP多态性标记位点上检测到 16个等位基因 ,与Hox4EP遗传标记位点的第 4个等位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 (χ2 =6.461,P =0 .0 11)。结论 :先天性髋脱位与Hox基因A ,B和D簇可能有关联 ,Hox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髋脱位 传递不平衡检验 HOX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治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练英 郭俊斌 +2 位作者 张志波 李正 黄英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总结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特点,探讨术前后检测血清AFP对判断畸胎瘤的良恶性是否有意义。方法自1988年12月~2004年1月共诊治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25例,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及病理等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本组25例中,年龄0~... 目的总结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特点,探讨术前后检测血清AFP对判断畸胎瘤的良恶性是否有意义。方法自1988年12月~2004年1月共诊治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25例,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及病理等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本组25例中,年龄0~10d者16例,11~20d者5例,21~30d者4例。其中6例尿潴留,1例大便潴留伴发低位肠梗阻。囊性8例,实性4例,混合性13例,多数呈哑铃型。11例X线平片见骶尾部有边界较清楚肿物,偶见条状或斑块状钙化。9例术前MRI检查,可见低信号或混杂信号,个别者有钙化影。9例三维彩超见骶尾部及盆腔内囊实混合性肿物。术前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15例,其中AFP≥400Iu/ml13例,2例<400Iu/ml。出院复查AFP<400Iu/ml10例,AFP≥400Iu/ml5例。出院后1~4个月复查AFP正常。全部病例出院。病理:成熟型畸胎瘤18例,未成熟型畸胎瘤6例,恶性小圆细胞性肿瘤1例。结论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绝大多数为良性,混合型居多,早期以尿便障碍就诊。经骶尾部切口可完整切除肿瘤,无副损伤,预后良好。术前后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有一定参考意义,可作为畸胎瘤随访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胎瘤/诊断 畸胎瘤/治疗 骶尾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74岁女性对乳房自检知识与实施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田杰 王耀 +2 位作者 杨煜 叶茂 柏兴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4-105,共2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8—74岁928名住院病人的女性陪护者进行乳房自检知识的了解情况、方法掌握和实施状况调查。女性对乳房自检知识的了解率为55.5%,方法掌握率仅为9.9%,在年龄上、职业及文化程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8...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8—74岁928名住院病人的女性陪护者进行乳房自检知识的了解情况、方法掌握和实施状况调查。女性对乳房自检知识的了解率为55.5%,方法掌握率仅为9.9%,在年龄上、职业及文化程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8.6%的女性实施乳房自检,而仅有10.6%坚持每月实施。应广泛普及女性乳房自检知识,以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自检 自检知识 自检方法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值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辉 白玉作 +1 位作者 吉士俊 王常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5-516,518,共3页
目的 :检测儿童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PTN SEP)正常值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检测 31例健康儿童PTN SEP ,分析各波峰潜伏期与身高、年龄、性别、左右肢体的关系。结果 :儿童PTN SEP峰潜伏期与身高、年龄均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目的 :检测儿童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PTN SEP)正常值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检测 31例健康儿童PTN SEP ,分析各波峰潜伏期与身高、年龄、性别、左右肢体的关系。结果 :儿童PTN SEP峰潜伏期与身高、年龄均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而性别、左右肢体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儿童PTN SEP峰潜伏期与身高、年龄均显著相关 ,正确分析儿童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 ,不仅要考虑身高 ,还要考虑年龄等其他因素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胫后神经 体感诱发电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例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诊治经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宏 丛进春 +2 位作者 陈春生 乔雷 刘恩卿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794-796,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0月~2000年10月行急诊剖腹手术治疗的28例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自发破裂出血多发于男性原发性肝癌患者,17例(61%)有肝炎...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0月~2000年10月行急诊剖腹手术治疗的28例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自发破裂出血多发于男性原发性肝癌患者,17例(61%)有肝炎病史,25例(89%)合并肝硬化.突发右上腹剧痛22例(79%),休克23例(82%),腹膜刺激症27例(96%).腹腔穿刺、B超及CT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2%、75%、91%.术中见肿瘤呈肿块型17例,结节型11例.术式分别为单纯修补2例,填塞压迫2例,肝动脉结扎2例,肝叶切除11例,单纯微波固化5例,微波固化加填塞压迫3例,微波固化加肝动脉结扎3例.7例出现术后合并症,分别为肝功能衰竭4例,肾功能衰竭1例,肺内感染l例,切口裂开1例.全组病例平均生存期7个月,主要死因为肝功能衰竭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结论: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机制不清,急诊剖腹手术可以使部分患者Ⅰ期切除肿瘤,具有止血效果确切,再发出血率低的优点.预防肝功能衰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自发破裂 肝功能衰竭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母细胞瘤术后复发、转移的治疗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常林 蔡炜嵩 +5 位作者 侯英 陈辉 杨屹 杨建勋 牛之彬 王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7-558,共2页
我科肾母细胞瘤术后复发患儿22例,探寻肾母细胞瘤术后复发、转移的治疗问题。结果显示,对复发肾母细胞瘤应采取极积治疗措施,包括再次手术加化疗,其预后仍能获得较理想疗效。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复发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交感神经干离断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大鼠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丽红 郭瑶 +1 位作者 姚常柏 崔健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干离断(TCST)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大鼠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含量的影响。方法:妊娠大鼠随机分对照组(A):自妊娠14 d开始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至孕20 d;PIH 1组、2组(B1,B2):自妊娠14 d开始皮...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干离断(TCST)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大鼠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含量的影响。方法:妊娠大鼠随机分对照组(A):自妊娠14 d开始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至孕20 d;PIH 1组、2组(B1,B2):自妊娠14 d开始皮下注射左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分别为12.5、6.25 mg/(100 g.d),至孕20 d;手术组(C):妊14 d行右TCST,余同B1;假手术组(D):妊14 d行右颈交感神经干分离,但不离断,余同B1。孕21 d经腹主动脉取血。结果:血压除妊13,14 d,尿蛋白除妊13 d外,B1、B2组的血压和尿蛋白值明显高于A组(P<0.01);B1组明显高于B2组(P<0.01);血浆中NE和E含量B1、B2组明显高于A组(P<0.01,P<0.05);B1组明显高于C组(P<0.01,P<0.05);NE含量B1组明显高于B2组(P<0.05);DA无明显变化。结论:TCST可防治大鼠PIH的发生,可能与其维持体内儿茶酚胺的稳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系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儿茶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肛门直肠畸形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白玉作 王维林 +1 位作者 黄英 王练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93-495,共3页
目的 :研究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直肠末端的基因表达谱 ,初步筛查肛门直肠畸形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 3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直肠末端组织和 3例正常直肠末端组织的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在 186个发育相... 目的 :研究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直肠末端的基因表达谱 ,初步筛查肛门直肠畸形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 3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直肠末端组织和 3例正常直肠末端组织的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在 186个发育相关基因中 ,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 5 4个 ,表达上调的 5 2个 ,表达下调的 2个。结论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发生涉及多基因改变。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可同时定量研究大量基因表达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肛门直肠畸形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电起搏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立天 张继红 +2 位作者 李勇 李心元 荣道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7-539,共3页
目的 :利用胃生物电音响治疗仪和生物反馈的原理 ,研究治疗小儿胃排空障碍。方法 :对 2 5例GER患儿采用便携式胃电记录仪记录进餐规律 ,记录主功率 (DP)、主频率 (DF)、正常慢波百分比 (N % )、胃动过缓 (B % )、胃动过速 (T % )百分比... 目的 :利用胃生物电音响治疗仪和生物反馈的原理 ,研究治疗小儿胃排空障碍。方法 :对 2 5例GER患儿采用便携式胃电记录仪记录进餐规律 ,记录主功率 (DP)、主频率 (DF)、正常慢波百分比 (N % )、胃动过缓 (B % )、胃动过速 (T % )百分比及不稳定系数等指标。参考胃电图记录的主频率结果选择适当的刺激参数 ,对患儿进行胃生物电起搏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胃电参数的变化及患儿症状改善情况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患儿经胃生物电起搏治疗后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胃电节律趋于正常 ,餐后 /餐前功率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增高。结论 :胃生物电起搏治疗可改善GER临床症状 ,使胃电节律紊乱正常化 ,协调胃 -十二指肠正常蠕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胃电图 生物电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