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的CT与血管造影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岳勇 辛军 +3 位作者 郭启勇 刘兆玉 卢再鸣 刘鑫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目的:对照研究CT与支气管动脉造影对肺癌胸内淋巴节转移的显示率,及对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的指导价值。对象及方法:选择有支气管动脉造影并且造影前两周内行CT检查,并由清理及临床、生化检查证实胸内淋巴结转移的患者23例,年龄41—7... 目的:对照研究CT与支气管动脉造影对肺癌胸内淋巴节转移的显示率,及对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的指导价值。对象及方法:选择有支气管动脉造影并且造影前两周内行CT检查,并由清理及临床、生化检查证实胸内淋巴结转移的患者23例,年龄41—77岁,平均62岁。男22例,女1例。CT显示中央型22例,周围型1例。对肺癌原发灶供血动脉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并与相应CT的淋巴结显示情况进行对比。结果:①CT与支气管动脉造影共同确认的淋巴结30组,CT发现而支气管动脉造影未证实的13组,支气管动脉造影发现而CT未确认的7组淋巴结,均为肺不张的病例。②支气管动脉造影显示的淋巴结大小范围从1.0cm到2.5cm,平均1.68cm。CT显示的淋巴结大小范围从1.6cm到4.0cm,平均2.05cm。③淋巴结血供的支气管动脉造影表现:血管增粗迂曲,粗细不均匀,呈串珠状(19/37),也可呈网格状或弹簧状(7/37);淋巴结染色,表现为淋巴结染色,甚至呈“血管湖”状(7/37);血管呈弧形推压或包绕淋巴结,中心可为多血供或少血供(4/37)。结论:对大多数病例CT与支气管动脉造影对转移淋巴结的显示情况相当。当肺癌原发灶与淋巴结由不同动脉供血时,CT对于BAI治疗有指导意义。而当肺癌伴有肺不张时,支气管动脉造影诊断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支气管动脉造影 CT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