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延辉 蔡爱露 +1 位作者 徐勇 刘守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39-440,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量增多的患者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后,对这些患者再行三维超声宫腔造影检查。将宫腔造影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对照。结果:本次研究... 目的:探讨三维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量增多的患者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后,对这些患者再行三维超声宫腔造影检查。将宫腔造影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对照。结果:本次研究的58例患者中,42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7例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9例诊断为其他子宫内膜病变。三维超声宫腔造影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100%,特异度88%。结论:宫腔造影可以准确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特别是三维超声宫腔造影,在表面模式下可使诊断率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疾病 息肉 腔内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攸锁混合液治疗褥疮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银姝 《山西护理杂志》 1999年第4期174-175,共2页
应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对54例72处Ⅱ度、Ⅲ度褥疮进行攸锁混合液及0.1%利凡诺尔外敷治疗。结果表明:攸锁混合液治疗Ⅱ度褥疮平均愈合时间6.8d,Ⅲ度平均10.3d,与0.1%利凡诺尔治疗褥疮的疗程相比,差异显著... 应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对54例72处Ⅱ度、Ⅲ度褥疮进行攸锁混合液及0.1%利凡诺尔外敷治疗。结果表明:攸锁混合液治疗Ⅱ度褥疮平均愈合时间6.8d,Ⅲ度平均10.3d,与0.1%利凡诺尔治疗褥疮的疗程相比,差异显著(P<0.01)。建议Ⅱ度、Ⅲ度褥疮病人使用攸锁混合液外敷法,以加快组织修复、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褥疮 攸锁混合液 利凡诺尔 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高危险因素—多囊卵巢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秀琴 张淑兰 +2 位作者 杜丽敏 陆景明 王育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945-947,共3页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与多囊卵巢的关系。方法:对15例患者术前用彩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双层法);术中测量卵巢长、宽径,按“π/6×长×宽2”公式计算两侧卵巢体积;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15例中多囊卵巢者11例(73.3%),...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与多囊卵巢的关系。方法:对15例患者术前用彩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双层法);术中测量卵巢长、宽径,按“π/6×长×宽2”公式计算两侧卵巢体积;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15例中多囊卵巢者11例(73.3%),双侧卵巢体积均明显增大(平均卵巢体积22.94cm3),是非多囊卵巢者的3.55倍;均有明显月经紊乱,其中反复激素治疗8例(72.7%)。而平均子宫内膜厚度为2.35cm,约为正常子宫内膜厚度的2倍左右。结论:多囊卵巢患者自身内源性雌激素增多和治疗过程中外源性雌激素应用所导致的子宫内膜增厚是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高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妇女 子宫内膜癌 高危险因素 多囊卵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氧对新生大鼠视网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洪斌 陈晓隆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4-497,共4页
目的 以新生大鼠为模型 ,研究吸氧后视网膜血管的病理变化及机制。方法 新生的Wister大白鼠共 12 6只。给予 80 %氧浓度吸入 ,连续吸氧 7d为实验组 1,连续吸氧 7d后置于空气中饲养 7d为实验组 2 ;以同日龄始终处于空气中饲养新生鼠为... 目的 以新生大鼠为模型 ,研究吸氧后视网膜血管的病理变化及机制。方法 新生的Wister大白鼠共 12 6只。给予 80 %氧浓度吸入 ,连续吸氧 7d为实验组 1,连续吸氧 7d后置于空气中饲养 7d为实验组 2 ;以同日龄始终处于空气中饲养新生鼠为对照组 1,2。检测动脉血气、视网膜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一氧化氮 (NO)及其合酶 (NOs) ;左心腔灌注墨汁观察视网膜血管 ;石蜡切片检查视网膜新生血管。结果 动脉血氧分压实验组 1( 110 75±7 10 )mmHg ,明显高于对照组 ( 86 0 0± 6 68)mmHg ,P <0 0 1;实验组 2 ( 74 2 5± 6 61)mmHg ,低于对照组 ( 87 5 0± 4 65 )mmHg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视网膜血管主干实验组 1较对照组明显变细 (P <0 0 1) ;实验组 2与实验组 1相比明显增粗 (P <0 0 5 ) ,但与对照组 2相比仍较细 (P <0 0 1) ;实验组 2见 1例视网膜新生血管 ,发生率为 16 7%。实验组 1视网膜的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停止吸氧后开始升高 ,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实验组 1MDA明显高于对照组 1(P <0 0 1) ,实验组 2及其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实验组 1视网膜的NO及NOs明显高于对照组 1(P <0 0 1) ;实验组 2的NO及其合酶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氧 新生大鼠 视网膜 自由基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软骨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5
作者 赵红宇 陈铎 +1 位作者 刁宏宇 王成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5-396,共2页
颅内软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罕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极低.我科自1993年6月至2001年4月间,共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颅内软骨瘤 诊断 治疗 结缔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的CT与血管造影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岳勇 辛军 +3 位作者 郭启勇 刘兆玉 卢再鸣 刘鑫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目的:对照研究CT与支气管动脉造影对肺癌胸内淋巴节转移的显示率,及对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的指导价值。对象及方法:选择有支气管动脉造影并且造影前两周内行CT检查,并由清理及临床、生化检查证实胸内淋巴结转移的患者23例,年龄41—7... 目的:对照研究CT与支气管动脉造影对肺癌胸内淋巴节转移的显示率,及对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的指导价值。对象及方法:选择有支气管动脉造影并且造影前两周内行CT检查,并由清理及临床、生化检查证实胸内淋巴结转移的患者23例,年龄41—77岁,平均62岁。男22例,女1例。CT显示中央型22例,周围型1例。对肺癌原发灶供血动脉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并与相应CT的淋巴结显示情况进行对比。结果:①CT与支气管动脉造影共同确认的淋巴结30组,CT发现而支气管动脉造影未证实的13组,支气管动脉造影发现而CT未确认的7组淋巴结,均为肺不张的病例。②支气管动脉造影显示的淋巴结大小范围从1.0cm到2.5cm,平均1.68cm。CT显示的淋巴结大小范围从1.6cm到4.0cm,平均2.05cm。③淋巴结血供的支气管动脉造影表现:血管增粗迂曲,粗细不均匀,呈串珠状(19/37),也可呈网格状或弹簧状(7/37);淋巴结染色,表现为淋巴结染色,甚至呈“血管湖”状(7/37);血管呈弧形推压或包绕淋巴结,中心可为多血供或少血供(4/37)。结论:对大多数病例CT与支气管动脉造影对转移淋巴结的显示情况相当。当肺癌原发灶与淋巴结由不同动脉供血时,CT对于BAI治疗有指导意义。而当肺癌伴有肺不张时,支气管动脉造影诊断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支气管动脉造影 CT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非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附8例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铎 潘蔚然 王成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非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8例颅内非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鞍区6例,基底节区2例。位于鞍区者以尿崩症为主要临床表现,位于基底节区者以偏侧肢体障碍多见。显微镜下次全切除... 目的探讨颅内非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8例颅内非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鞍区6例,基底节区2例。位于鞍区者以尿崩症为主要临床表现,位于基底节区者以偏侧肢体障碍多见。显微镜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7例行常规放疗。结果临床症状改善5例,无变化2例,1例死于急性丘脑下部损伤。结论颅内非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CT、MRI影像学特征。手术切除困难,术后正规放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生殖细胞瘤 鞍区 基底节区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切除患者婚姻质量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吴颖 杨艳 潘颖丽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2期15-16,共2页
目的了解子宫切除患者的婚姻质量,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婚姻质量问卷(Enrich)对子宫切除术后6个月200例患者的婚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子宫切除患者婚姻质量评分除角色平等性因子外其余因子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 目的了解子宫切除患者的婚姻质量,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婚姻质量问卷(Enrich)对子宫切除术后6个月200例患者的婚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子宫切除患者婚姻质量评分除角色平等性因子外其余因子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子宫切除患者的婚姻质量较低,应开展针对性护理,加强患者及其配偶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婚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婚姻质量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纵隔子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陈雁威 蔡爱露 杨泽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72-574,共3页
目的:探讨经阴彩色多普勒超声(TVS)对纵隔子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有子宫畸形的76例患者(有症状者41例,无症状者35例)进行TVS检查,结果与宫腔镜检查结果对照,并对两组纵隔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TV... 目的:探讨经阴彩色多普勒超声(TVS)对纵隔子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有子宫畸形的76例患者(有症状者41例,无症状者35例)进行TVS检查,结果与宫腔镜检查结果对照,并对两组纵隔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TVS诊断纵隔子宫的准确率为97.37%。纵隔内有血流显示的患者其流产的发生率较纵隔内无血流显示的患者显著增高(P<0.05)。结论:TVS对纵隔子宫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彩色多普勒技术可提示纵隔子宫患者发生流产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畸形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纤维瘤病并发复发性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狄正鸿 马成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2-373,共2页
患儿女,出生时多个咖啡斑。生后 10月,头面、躯干出现黄色丘疹, 4个月后自发消退。 7岁时,左下肢再次出现黄色丘疹。组织病理示真皮内以组织细胞为主的肉芽肿性浸润,并见异物巨细胞及 Touton巨细胞。患儿生父患神经纤维瘤病。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 幼年黄色肉芽肿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期手术中高血压病人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凌新 张秉钧 +1 位作者 黄波 李存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69-76,共8页
目的和方法:本文测定了14例高血压患者和10例血压正常者在麻醉前、后、手术探查时、窥喉插管时及术毕血浆心钠素(ANP)的变化。结果:窥喉插管时,高血压患者ANP明显升高。术毕停用麻醉药30min,两组ANP均明显升高... 目的和方法:本文测定了14例高血压患者和10例血压正常者在麻醉前、后、手术探查时、窥喉插管时及术毕血浆心钠素(ANP)的变化。结果:窥喉插管时,高血压患者ANP明显升高。术毕停用麻醉药30min,两组ANP均明显升高。硫喷妥钠及手术牵拉致血压下降时,两组ANP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高血压患者窥喉插管时ANP的增加与应激反应剧烈有关,可起保护性作用。跨壁压的变化引起心肌张力变化是ANP释放的主要原因。麻醉手术可刺激ANP分泌增加,长时间手术肝脏对ANP清除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钠素 高血压 围麻醉期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检测甲状腺肿块与颈前肌粘连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树熹 蔡爱露 王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块与颈前肌粘连与手术及病理的相关性,为甲状腺癌的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肿块87例,观察甲状腺被膜与颈前肌回声,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结果:甲状腺肿块与...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块与颈前肌粘连与手术及病理的相关性,为甲状腺癌的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肿块87例,观察甲状腺被膜与颈前肌回声,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结果:甲状腺肿块与颈前肌粘连较轻者超声仅表现为结节局部甲状腺被膜亮线连续性中断,若结节侵入肌层内并可见该处肌组织回声模糊。47例甲状腺癌中,术中发现有28例(59.6%)肿块与颈前肌粘连,超声检出24例,其中符合22例,符合率为78.6%(2228);10例甲状腺炎病例,术中及超声均发现3例结节与颈前肌粘连;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2例以前有甲状腺手术史的患者术中及超声均发现有粘连,其余18例患者均未发现粘连;1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手术及超声均未发现粘连。本组病例中,超声对甲状腺结节与颈前肌粘连的显示符合率为81.8%(2733)。结论:高频超声能较准确显示甲状腺结节是否与颈前肌粘连,是甲状腺癌诊断的一个较为有用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畸形伴发多发性或消化道其他畸形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练英 李正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了解消化道畸形伴发多发性畸形或消化道其他畸形的发病情况。 方法 对我院近30余年来(60年代~90年代)手术记录完整的376例消化道畸形病例,其中肠闭锁168例,肠狭窄79例,肠旋转不良109例及环状胰腺2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伴发多发性... 目的 了解消化道畸形伴发多发性畸形或消化道其他畸形的发病情况。 方法 对我院近30余年来(60年代~90年代)手术记录完整的376例消化道畸形病例,其中肠闭锁168例,肠狭窄79例,肠旋转不良109例及环状胰腺2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伴发多发性畸形及消化道其他畸形所占比例。结果168例肠闭锁中多发性肠闭锁24例(14.3%)。伴发消化道其他畸形者57例(33.9%),其中胎粪性腹膜炎42例(25.0%),且其发病与年份有密切关系,在1985年以前的92例中伴胎粪性腹膜炎者34例占37%,而1996年以后的62例中仅有8例,占12.9%,其伴发率明显减少(P<0.005)。肠狭窄79例,多发性肠狭窄2例(2.5%),消化道其他畸形者14例(17.7%)。肠旋转不良109例中伴消化道其他畸形者21例,占19.3%,以十二指肠或空肠闭锁或狭窄最多,共13例,占伴发畸形的62%。在20例环状胰腺中伴发消化道其他畸形者4例,占20.0%。 结论 消化道畸形呈多发畸形或伴发消化道其他畸形的发病率很高,故术中应仔细检查以免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畸形/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链病6例报告
14
作者 刘卓刚 韩乃英 +2 位作者 张红 张正候 李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15-215,共1页
轻链病6例报告刘卓刚,韩乃英张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学院内科)(中国医科在学第二临床学院血液室)张正候李岩(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免疫室)(辽化职工医院内科)关键词 轻链病;多发性骨髓瘤轻链病(LCD)是多发... 轻链病6例报告刘卓刚,韩乃英张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学院内科)(中国医科在学第二临床学院血液室)张正候李岩(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免疫室)(辽化职工医院内科)关键词 轻链病;多发性骨髓瘤轻链病(LCD)是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一种类型,其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链病 多发性骨髓瘤 病例报告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颅脑损伤并发腔隙性脑梗塞
15
作者 陈铎 王成林 赵崇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69-70,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儿颅脑损伤并发腔隙性脑梗塞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 3 0例小儿颅脑损伤后并发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影像学特征。  结果 出院痊愈 2 2例 ,改善 6例 ,轻残 2例 ;随访 1 4例中 ,1 2例良好 ,2例有... 目的 探讨小儿颅脑损伤并发腔隙性脑梗塞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 3 0例小儿颅脑损伤后并发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影像学特征。  结果 出院痊愈 2 2例 ,改善 6例 ,轻残 2例 ;随访 1 4例中 ,1 2例良好 ,2例有间歇性头痛。  结论 小儿颅脑损伤并发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CT检查 ,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 ,早期高压氧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颅脑损伤 脑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氟醚与异氟醚麻醉对小儿循环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龙波 吴秀英 +1 位作者 王多友 张秉钧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39-241,共3页
目的 比较地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对小儿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 8例 1~ 5岁小儿 ,ASAⅠ~Ⅱ级 ,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随机分为地氟醚 (D)和异氟醚 (I)两组 ,每组 14例。分别测量呼气末麻醉药浓度为 0、0 5、1 0和 1 5MAC稳定 5分钟后... 目的 比较地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对小儿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 8例 1~ 5岁小儿 ,ASAⅠ~Ⅱ级 ,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随机分为地氟醚 (D)和异氟醚 (I)两组 ,每组 14例。分别测量呼气末麻醉药浓度为 0、0 5、1 0和 1 5MAC稳定 5分钟后的SI、CI、SVR、HR及MAP。结果 与0MAC比较 ,0 5MAC时两组MAP和SVR均略有降低 (P <0 0 5 ) ,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1 0MAC时 ,SVR和MAP进一步降低 ,其幅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HR和SI均略有升高 ,但无显著差异 ;CI值D组显著高于I组。达 1 5MAC时 ,D组的HR显著高于I组 ,而SI下降与 0MAC近似 ;SVR和MAP两组无进一步降低。结论 地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对小儿心肌收缩功能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氟醚 异氟醚 血液动力学 儿童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激素和白细胞介素-2在Ⅰ型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杰 110042.辽宁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 +1 位作者 裴著果 李书琴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5-7,54,共4页
目的 了解女性自然绝经以后,体内女性激素和白细胞介素2水平的改变对Ⅰ型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90例41~70岁间绝经前、后期健康的妇女,采用双能 X 线吸收测定法( D E X A)测... 目的 了解女性自然绝经以后,体内女性激素和白细胞介素2水平的改变对Ⅰ型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90例41~70岁间绝经前、后期健康的妇女,采用双能 X 线吸收测定法( D E X A)测定前、后位腰椎和左侧股骨近端骨密度( B M D),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 R I A)测定血清中 E2、 P、 L H 和 F S H 等女性激素水平,以及 I L2和 B G P含量。结果 1绝经后骨质疏松组血清中 E2和 P水平较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组略有下降,但是差别无意义。2比较绝经后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中 I L2水平,差别无意义。相关分析表明 I L2和绝经年限、 E2、 P 以及 F S H 不相关,与 L H 呈显著的正相关(r= 02292 P= 0031)。3绝经以后, B G P显著上升,并且与股骨颈 B M D 呈负相关(r= - 02367  P= 00026)。结论 1绝经后低水平的卵巢激素可能是不再继续影响骨量的主要因素。2 I L2有可能通过促进垂体前叶 L H 的释放,调节卵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激素 IL-2 白细胞介素-2 发病 骨质疏松症 LH 绝经后骨质疏松 BMD 骨量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