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焦晶华 陈晓光 马虹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36-441,共6页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药物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苏醒期恢复情况及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50例择期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接受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全身麻醉,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后...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药物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苏醒期恢复情况及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50例择期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接受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全身麻醉,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后、插管后1 min、头架固定时、切开皮肤、切开硬脑膜、关闭硬脑膜、恢复呼吸即刻和拔管即刻等不同观察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项指标的变化,测定麻醉诱导前后血糖和。肾E腺素水平。结果与基础值相比,两组患者在切开硬脑膜、恢复呼吸即刻和拔管即刻心率增加(均P<0.05),麻醉诱导后、切开硬脑膜、关闭硬脑膜时平均动脉压下降(均P<0.05),但芬太尼组患者在切开皮肤和拔管即刻均出现平均动脉压升高现象(P<0.05)。手术过程中不同观察时间点,芬太尼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或P<0.01),舒芬太尼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早、拔管时间短(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切开皮肤30 min、拔管即刻血糖和肾上腺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芬太尼组比较,舒芬太尼组患者在不同麻醉时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气管捕管时心血管反应更小;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患者围手术期血糖和肾上腺素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芬太尼 麻醉 全身 神经外科手术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宣教片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玉伶 田阿勇 +1 位作者 马金萍 马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2-644,649,共4页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宣教片(时间8 min)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ASAⅠ~Ⅱ级、初中文化以上、即将接受腰硬联合麻醉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宣教组(n=50)和对照组(n=50)。宣教组手术前1 d下午于病房观看腰硬联合麻醉宣教片;...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宣教片(时间8 min)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ASAⅠ~Ⅱ级、初中文化以上、即将接受腰硬联合麻醉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宣教组(n=50)和对照组(n=50)。宣教组手术前1 d下午于病房观看腰硬联合麻醉宣教片;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术前访视。2组患者术中均不辅用其他任何镇痛、镇静、抗恶心和呕吐药物。记录2组术前未观看腰硬联合麻醉宣教片和未接受术前访视时及进入手术室5 min后的状态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估,记录当时的血压和心率、麻醉后24 h恶心和呕吐的人数及应用止痛针(哌替啶100 mg肌注)的人数。结果 2组患者术前状态焦虑评分、血压和心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入手术室5 min后,2组比较状态焦虑评分、血压和心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麻醉后24 h,2组比较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应用止痛针患者人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宣教片能够有效减轻妇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使患者入手术室后生命体征平稳,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及止痛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心 呕吐 腰硬联合麻醉宣教片 状态焦虑评分 哌替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强龙联合托烷司琼对妇科日间手术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奚曼 王爽 +1 位作者 陈妍 刘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究甲强龙联合托烷司琼对妇科日间手术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择期行妇科日间手术全身麻醉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托烷司琼组(T组;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 目的探究甲强龙联合托烷司琼对妇科日间手术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择期行妇科日间手术全身麻醉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托烷司琼组(T组;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 mg)和托烷司琼+甲强龙组(T+M组;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 mg,甲强龙40 mg)。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89例,其中T组143例,T+M组146例。记录2组术后0~6 h、6~24 h恶心和呕吐发生情况,术后24 h VAS评分、Ramsay评分和内脏牵拉评分。结果与T组比较,T+M组术后急性恶心、呕吐及延迟性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对于PONV高危(APFEL评分2~4分)患者,与T组比较,T+M组术后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对于PONV高危(APFEL评分3分)患者,与T组比较,T+M组术后恶心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2组术后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内脏牵拉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甲强龙联合托烷司琼可明显降低妇科日间手术全身麻醉患者PONV的发生率,尤其对于急性恶心、呕吐以及延迟性呕吐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对于PONV高危患者甲强龙和托烷司琼联合应用预防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强龙 托烷司琼 妇科日间手术 全身麻醉 术后恶心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TP激光喉显微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继红 王俊科 +1 位作者 盛卓人 杨怀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11-211,共1页
关键词 喉显微外科手术 KTP激光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高原地区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期间不同吸入氧浓度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5
作者 韩继元 怀立春 +2 位作者 汪明辉 李玉珍 方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9-724,共6页
目的探讨亚高原地区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期间不同吸入氧浓度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4月至2023年11月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11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亚高原地区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期间不同吸入氧浓度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4月至2023年11月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11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全身麻醉过程中吸入氧浓度随机分为100%氧组(n=36)、80%氧组(n=38)和60%氧组(n=37)。比较3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气腹30 min及术后第1天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氧合指数(OI)等呼吸相关指标。比较3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肺部并发症、切口感染、谵妄及认知功能情况。结果气腹30 min时,3组PaO_(2)均在正常范围内;60%氧组PaO_(2)低于100%氧组和80%氧组(均P<0.001)。气腹30 min时,60%氧组OI高于100%氧组(P=0.009),而80%氧组与100%氧组O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3组术后第1天PaO_(2)和OI均降低(均P<0.05),PaCO_(2)均增高(均P<0.05)。术后第1天,60%氧组PaO_(2)和OI高于100%氧组和80%氧组(均P<0.05),60%氧组PaCO_(2)低于100%氧组(P<0.001);80%氧组PaO_(2)和OI均高于100%氧组(P<0.05)。与100%氧组比较,60%氧组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缩短(P=0.019)。3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切口感染。3组住院时间,术后肺部并发症、谵妄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亚高原地区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期间,适当降低吸入氧浓度(60%)对患者术后呼吸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且不会增加患者切口感染、术后谵妄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原地区 腹腔镜疝修补术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全身麻醉 吸入氧浓度 术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被引量:77
6
作者 单世民 金玄玉 +1 位作者 张晓光 王俊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8-79,85,共3页
目的 :对比不使用肌松剂的情况下 ,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40名病人分为 2组 ,诱导后 2min行气管插管术。分别记录诱导前、诱导后 1min及插管后 2min的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 (HR... 目的 :对比不使用肌松剂的情况下 ,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40名病人分为 2组 ,诱导后 2min行气管插管术。分别记录诱导前、诱导后 1min及插管后 2min的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 (HR)。插管条件由操作者给予评分。结果 :两组插管成功率均为 10 0 %。瑞芬太尼组插管条件满意率 80 % ,芬太尼 75%。两组诱导后MAP和HR值较基础值均下降 (P <0 .0 5)。插管后两组间的MA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取得了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一样良好的插管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芬太尼 气管插管条件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期对血流动力学及不同给药顺序对肌阵挛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孙艳红 刘海梅 +1 位作者 赵芸慧 江晓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58-1060,共3页
目的观察乳剂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不同给药顺序对肌阵挛的影响。方法非高血压组455例,高血压组204例。开通静脉后平静15min测得平均压和心率为基础值(T0),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静脉注射... 目的观察乳剂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不同给药顺序对肌阵挛的影响。方法非高血压组455例,高血压组204例。开通静脉后平静15min测得平均压和心率为基础值(T0),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静脉注射,记录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T1),注射依托咪酯后3min(T2)和5min(T3)上述参数,气管插管吸入七氟烷,插管后1min(T4)和5min(T5)记录上述参数。根据给药顺序不同又分为A、B和C组,A组先注射依托咪酯后咪达唑仑、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B组麻醉诱导先注射咪达唑仑后依托咪酯、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C组先注射芬太尼后注射依托咪酯、咪达唑仑和顺式阿曲库铵,观察肌阵挛发生率及程度。结果高血压组患者在静注依托咪酯后血压和心率下降明显(P<0.05),非高血压组心率下降明显(P<0.05)。芬太尼或咪达唑仑可明显减少肌阵挛的发生率和强度。结论依托咪酯0.3mg/kg麻醉诱导对高血压患者可导致明显的血压和心率下降,预先给予芬太尼或咪达唑仑可明显减少肌阵挛的发生率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麻醉诱导 血流动力学 注药顺序 肌阵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和羟丁酸钠用于低体重小儿腭裂修复术麻醉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36
8
作者 裴凌 许国忠 +1 位作者 王俊科 盛卓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02-103,共2页
异丙酚和羟丁酸钠用于低体重小儿腭裂修复术麻醉的临床比较裴凌*许国忠*王俊科*盛卓人*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和患者要求的提高,小儿腭裂手术年龄在逐渐缩小。以往15kg以下小儿麻醉常用羟丁酸钠加氯胺酮麻醉,术中以亚利式装置进... 异丙酚和羟丁酸钠用于低体重小儿腭裂修复术麻醉的临床比较裴凌*许国忠*王俊科*盛卓人*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和患者要求的提高,小儿腭裂手术年龄在逐渐缩小。以往15kg以下小儿麻醉常用羟丁酸钠加氯胺酮麻醉,术中以亚利式装置进行通气,但术中咽反射活跃,苏醒也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羟丁酸 低体重儿 腭裂修复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达唑仑与芬太尼用于椎管内麻醉镇静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玲玲 王秋石 +1 位作者 王俊科 冯娅妮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3-374,共2页
采用随机双盲法,选择在硬膜外麻醉或硬膜外脊麻联合阻滞麻醉下进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病人100例,观察不同剂量咪达唑仑-芬太尼用于椎管内麻醉镇静时的疗效及其副作用,并与氟哌利多-哌替定镇静作用进行比较。结果,咪达唑仑-芬太尼用于椎管... 采用随机双盲法,选择在硬膜外麻醉或硬膜外脊麻联合阻滞麻醉下进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病人100例,观察不同剂量咪达唑仑-芬太尼用于椎管内麻醉镇静时的疗效及其副作用,并与氟哌利多-哌替定镇静作用进行比较。结果,咪达唑仑-芬太尼用于椎管内麻醉镇静安全有效,其中以Ⅱ组、Ⅲ组剂量镇静效果和遗忘作用更为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芬太尼 镇静 椎管内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用于成人全身吸入麻醉的随机、开放、多中心、阳性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75
10
作者 吴新民 邓小明 +8 位作者 黄文起 梁伟民 缪长虹 米卫东 王保国 王俊科 吴安石 叶铁虎 于布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09-711,共3页
目的评估七氟醚和异氟醚全身麻醉后的苏醒时间及其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开放、随机、多中心、异氟醚平行对照临床研究,222例手术时需要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预计手术持续时间在2~3h之间的成年择期手术患者,按1:1随机入组接受七氟醚或... 目的评估七氟醚和异氟醚全身麻醉后的苏醒时间及其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开放、随机、多中心、异氟醚平行对照临床研究,222例手术时需要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预计手术持续时间在2~3h之间的成年择期手术患者,按1:1随机入组接受七氟醚或异氟醚吸入麻醉。评估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改良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苏醒时间和麻醉药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生命体征、记录的不良事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222例患者中220例完成全部研究过程,其中七氟醚组111例,异氟醚组109例。与异氟醚组相比,七氟醚组苏醒时间缩短5.4min、改良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缩短8.4min、拔管时间缩短4.6min(P<0.01)。两组苏醒时间与麻醉药用量之间均具有相关性,即麻醉药用量越大苏醒时间越长。七氟醚组发生的不良事件均为轻度或中度,且不良事件类型和发生率与异氟醚组相似。结论七氟醚全麻恢复效果优于异氟醚,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醒时间 七氟醚 成人 吸入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75%左旋布比卡因与0.75%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明川 王俊科 +2 位作者 王琨鹏 王秋实 朱冰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5-566,共2页
通过观察0.75%左旋布比卡因与0.75%布比卡因用于下肢骨科手术硬膜外麻醉时临床麻醉效果及心肌酶学改变的不同,比较两种局麻药临床麻醉效能和心脏毒性的差别。
关键词 左旋布比卡因 布比卡因 麻醉 硬膜外 心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氟醚吸入麻醉对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和气道压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孙艳红 王俊科 崔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观察地氟醚吸入麻醉时肺顺应性、气道阻力和气道压的变化。方法:60例无心肺疾患不吸烟的成年病人随机分为硫喷妥钠组(S组),异氟醚组(Ⅰ组),地氟醚组(D组)。麻醉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用硫喷妥钠5 mg/kg、维库溴铵地0.1 mg/kg静... 目的:观察地氟醚吸入麻醉时肺顺应性、气道阻力和气道压的变化。方法:60例无心肺疾患不吸烟的成年病人随机分为硫喷妥钠组(S组),异氟醚组(Ⅰ组),地氟醚组(D组)。麻醉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用硫喷妥钠5 mg/kg、维库溴铵地0.1 mg/kg静注后气管插管,随后连接Astiva 3000型麻醉机测定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和气道压。S组插管后静注硫喷妥钠0.25 mg·kg-1·min-1,Ⅰ组和D组分别吸入异氟醚和地氟醚,并尽快将其维持在1 MAC。S组记录静注硫喷妥钠2,4,6,8,10,15 min的上述各值,其余两组分别记录达到1 MAC后2,4,6,8,10,15min的上述各值,同时记录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气管插管后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给药4min后恢复到术前水平,6,8,10,15 min时部分病人的血压下降明显;S组和D组给药后各时间点的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和气道压与基础值比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Ⅰ组病人给药后与基础值和其他两组比较气道阻力明显下降、肺顺应性明显上升(P<0.01),气道压变化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地氟醚麻醉对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和气道压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阻力 肺顺应性 气道压 麻醉 地氟醚 吸入麻醉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早期疼痛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赫 王玲玲 马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40-1043,共4页
目的探讨静注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早期疼痛和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18~60岁、ASAⅠ~Ⅱ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静眯麻醉实验组(VA组)、静脉麻醉对照组(VB... 目的探讨静注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早期疼痛和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18~60岁、ASAⅠ~Ⅱ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静眯麻醉实验组(VA组)、静脉麻醉对照组(VB组)、吸入麻醉实验组(IA组)和吸入麻醉对照组(IB组)4组。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均给予长托宁0.5mg、咪达唑仑0.05mg·kg^-1、丙泊酚2mg·kg^-1、罗库溴铵0.6mg·kg^-1及瑞芬太尼2mg·kg^-1靶控,术后均使用静脉患者自控止疼泵(PCA)。术中以丙泊酚4~8mg-kg^-1·min^-1或七氟醚1—3MAC维持麻醉。手术开始及结束前实验组分别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静注。术毕送麻醉后恢复室记录患者苏醒拔管时间、术后1h、2h、4h、6h、12h及24h切口疼痛VAS评分、PCA使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IA组与IB组患者术后24h各观察点VAS评分均高于vA组与VB组,且术后1h、2h、4h、6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h仅I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组与IB组患者术后24h各观察点阿片类药物累积用量均高于vA组与VB组,仅24h时,IB组药物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组与VB组术后24h内各观察点的VAS评分和阿片类累积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清醒拔管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结束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可降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手术后早期手术切口痛觉过敏,且全凭静脉麻醉较吸入麻醉能够更好的预防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瑞芬太尼 全凭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的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冯娅妮 吕黄伟 +1 位作者 王秋实 王俊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对比芬太尼和不同浓度的瑞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的不同。方法:6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或甲状腺大部切除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常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每分钟A组瑞芬太尼0.1μg/kg,B组瑞芬太尼0.3μg/kg,C组芬太尼0.0 3μg/kg,持续静脉输... 目的:对比芬太尼和不同浓度的瑞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的不同。方法:6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或甲状腺大部切除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常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每分钟A组瑞芬太尼0.1μg/kg,B组瑞芬太尼0.3μg/kg,C组芬太尼0.0 3μg/kg,持续静脉输注并吸入异氟醚和O2∶N2O(2∶1)。结果:B组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时浅麻醉发生率明显低于A,C组(P<0.01),A,B组术后睁眼和拔管时间明显少于C组(P<0.01)。A,B组术后需要镇痛的人数明显多于C组(P<0.01)。结论:高剂量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方面明显优于低剂量瑞芬太尼和芬太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芬太尼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外科术后PCEA与PCIA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9
15
作者 武丽 李晓波 +1 位作者 王丹 孙艳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2-213,共2页
通过对胸外科术后施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 IA)76例及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68例的比较,应用PCEA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PC IA(P<0.0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PC IA(P<0.05)。胸外科术后应用PCEA安全性高、镇痛效果佳... 通过对胸外科术后施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 IA)76例及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68例的比较,应用PCEA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PC IA(P<0.0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PC IA(P<0.05)。胸外科术后应用PCEA安全性高、镇痛效果佳,有利于术后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术后疼痛 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0
16
作者 尹秀茹 裴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1-653,共3页
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经同种方法诱导后,按麻醉维持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七氟烷-瑞芬太尼组(S组)和异丙酚-瑞芬太尼组... 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经同种方法诱导后,按麻醉维持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七氟烷-瑞芬太尼组(S组)和异丙酚-瑞芬太尼组(P组),每组15例。在持续静脉输注10μg·kg-·1h-1瑞芬太尼的基础上,S组复合吸入2%-3%七氟烷,P组复合静脉输注4-6mg·kg^-1·h^-1异丙酚。采用BioZ.com监测仪测定气腹前后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外周血管阻力(SVR)、加速指数(ACI)、左心做功指数(LCWI)。手术结束即刻停用所有麻醉药,观察术后苏醒情况。结果气腹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趋势表现为HR、MAP、SVR、LCWI升高,CO、SV、ACI下降,放气后各指标与气腹期相比有所恢复,所有指标在各时点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气腹前比较,HR、LCWI、ACI在两组均无显著变化;MAP在两组均显著升高(P〈0.05),但S组的波动幅度较小;CO、SV、SVR在P组显著变化(P〈0.05),但在S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复合瑞芬太尼的基础上,七氟烷和异丙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趋势一致,但七氟烷更有利于气腹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并且两种麻醉方法的苏醒情况差异无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七氟烷 异丙酚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男性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0
17
作者 田阿勇 王以亮 马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研究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60~75岁择期全麻下胸科手术的男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和B组(常规全身麻醉),每组30例。常规全身麻醉为术前... 目的研究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60~75岁择期全麻下胸科手术的男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和B组(常规全身麻醉),每组30例。常规全身麻醉为术前用药长托宁0.5mg静脉注射,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3mg/kg、舒芬太尼0.3~0.5μg/kg、罗库溴铵0.6mg/kg、依托咪酯0.3mg/kg缓慢静注,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持续泵注丙泊酚,吸入七氟烷,间断静注罗库溴铵、舒芬太尼维持。术终均给予托烷司琼5mg静注预防恶心呕吐。术中应用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术前及术后3hMMSE评分。结果2组老年男性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31%和29%,术前及术后MMSE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MSE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合硬膜外麻醉不增加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 老年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患者全身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0
18
作者 李宇 马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93-1097,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患者全身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眼眶下壁骨折修复手术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 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A组和B组分别给予超声引导和盲探星状神经节阻滞...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患者全身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眼眶下壁骨折修复手术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 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A组和B组分别给予超声引导和盲探星状神经节阻滞后行全麻诱导经口气管插管术,C组无操作仅行全麻诱导经口气管插管术。3组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药物及剂量,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入室(基础值,T_0)、全麻诱导后(T_1)、气管导管进入声门即刻(T_2)、插管后1 min (T_3)、插管后5 min (T_4)、切皮即刻(T_5)、手术结束后清醒时(T_6)、气管导管拔除即刻(T_7)、气管导管拔除后5 min (T_8)的收缩期动脉血压(SBP)、舒张期动脉血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率与收缩压乘积(RPP)及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A、B 2组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出现霍纳综合征的例数及血管损伤、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各时点SpO_2无统计学差异(P> 0.05);在T_2、T_3、T_4、T_5、T_6、T_7、T_8时点,与A、B组比较,C组SBP、DBP、MAP、RP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 <0.05)。B组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出现霍纳综合征15例,并发症4例,其中声音嘶哑3例,血管损伤1例。结论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在眼眶下壁骨折患者全麻期间可有效减少麻醉诱导、术中及拔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波动,较盲探星状神经节阻滞成功率高,安全、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星状神经节阻滞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烷麻醉对二氧化碳气腹老年患者应激反应及苏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魏丽敏 陈晓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48-952,共5页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烷麻醉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的应激反应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60~75岁,ASAⅠ或Ⅱ级,均全身麻醉使用喉罩(Supreme-LMA)管理气道。随机分为舒...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烷麻醉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的应激反应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60~75岁,ASAⅠ或Ⅱ级,均全身麻醉使用喉罩(Supreme-LMA)管理气道。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P组)和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组(S组)。于入室(T0)、气腹前(T1)、气腹20 min(T2)、术毕拔管后5 min(T3)记录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并检测各时点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浓度,同时记录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意识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Steward苏醒评分。结果 2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T0时点比较,T1和T3时点2组皮质醇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点,P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降低,S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升高,并且P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降低,S组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明显升高,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点2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变化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意识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Steward苏醒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能较好的抑制老年患者的应激反应,并且对苏醒质量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物 喉罩 应激反应 苏醒质量 腹腔镜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用于骨科手术病人超前镇痛的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方波 刘荣伟 +1 位作者 艾春雨 马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5-147,150,共4页
目的观察骨科手术病人不同时机舒芬太尼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以探讨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骨科全麻术后舒芬太尼PCIA病人60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超前镇痛Ⅰ组(PⅠ组),麻醉诱导前5min静... 目的观察骨科手术病人不同时机舒芬太尼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以探讨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骨科全麻术后舒芬太尼PCIA病人60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超前镇痛Ⅰ组(PⅠ组),麻醉诱导前5min静注舒芬太尼0.08μg/kg,手术结束前30min开始PCIA;超前镇痛Ⅱ组(PⅡ组),手术结束前30min开始PCIA;对照组(C组),手术结束拔管后开始PCIA。记录术后1,4,24和48h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舒芬太尼用量、病人自控镇痛(PCA)总按压次数、PCA有效按压次数、并发症和病人满意度等。结果术后1h,PⅠ组和PⅡ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PⅠ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舒芬太尼用量PⅠ组、PⅡ组、C组依次增多,PCA总按压次数PⅠ组少于PⅡ组和C组(P<0.05),PⅠ组腹胀和尿潴留发生率低于C组(P<0.05)。术后72h病人满意率PI组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5min静注舒芬太尼0.08μg/kg、手术结束前30min开始舒芬太尼PCIA的超前镇痛与术后开始的PCIA相比,镇痛效果更好,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超前镇痛 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