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患者凝血酶原复合物合理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6
1
作者 宋景春 王岗 +9 位作者 房云海 吴海鹰 尹海燕 张进华 柯路 丁仁彧 周洲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 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59-1369,共11页
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是以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为主要成分的血液制品。虽然PCC已在临床应用70多年,安全性已得到明显提升,且已经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或大出血的治疗,但若使用方法不当,可能会减弱止血效果或增加血栓形成的... 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是以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为主要成分的血液制品。虽然PCC已在临床应用70多年,安全性已得到明显提升,且已经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或大出血的治疗,但若使用方法不当,可能会减弱止血效果或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为了规范PCC的合理使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组织制定此专家共识,包括定义、适应证、监测与评价等3个部分,共10条建议,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合理使用PCC,以提高重症患者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复合物 血液凝固因子 危重病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性凝血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22
2
作者 宋景春 丁仁彧 +7 位作者 吕奔 梅恒 王岗 张伟 周静 郭军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 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1-1236,共16页
脓毒症性凝血病(SIC)是脓毒症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和凝血紊乱,是导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对SIC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2019年国际血栓止血学会(ISTH)颁布了首部SIC诊疗指南,但我国尚无相关规范。因此,中国医药教... 脓毒症性凝血病(SIC)是脓毒症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和凝血紊乱,是导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对SIC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2019年国际血栓止血学会(ISTH)颁布了首部SIC诊疗指南,但我国尚无相关规范。因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和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共同编写了《脓毒症性凝血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该共识包括发病机制、分型、实验室评估、诊断和治疗等5个部分,共14条推荐意见,以便指导相应的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凝血病 免疫血栓 血栓炎症 表型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肝素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微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丁仁彧 章志丹 马晓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早期肝素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组织微血栓形成的影响和疗效。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SAP组、肝素组和假手术组。12h检测血清淀粉酶、血浆D-二聚体(D-dime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采集胰... 目的观察和评价早期肝素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组织微血栓形成的影响和疗效。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SAP组、肝素组和假手术组。12h检测血清淀粉酶、血浆D-二聚体(D-dime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采集胰腺行普通病理检查并计数微血栓。结果SAP诱发后12h,SAP组大鼠的存活率显著低于肝素组和假手术组(P<0.05);胰腺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肝素组微血栓数、病理评分显著少于SAP组(P<0.05);血清淀粉酶、D-dimer、TNF-α以及IL-6检测结果也显示肝素组较SAP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早期肝素治疗能减轻胰腺病理损害,减少胰腺组织微血栓数量,降低全身炎性反应,提高SAP大鼠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微血栓 早期肝素治疗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吗?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旭 马晓春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2期184-188,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球暴发流行,危害严重。虽然目前临床研究和尸检结果提高了人们对COVID-19的认识,但仍存在诸多争议,最大的争议之一即为重症COVID-19是否可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球暴发流行,危害严重。虽然目前临床研究和尸检结果提高了人们对COVID-19的认识,但仍存在诸多争议,最大的争议之一即为重症COVID-19是否可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重症COVID-19符合ARDS柏林标准,但与其他原因导致的ARDS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包括发病晚、部分患者肺顺应性相对正常、高碳酸血症出现较早、肺CT表现和肺凝血活化明显。目前对COVID-19相关ARDS的分型多基于观察性研究,偏倚较大。至今其病理生理过程尚未明确,过早分型可能误导机械通气策略,期待大样本临床研究结果带来更多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柏林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右心认知到右心管理:《重症右心功能管理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被引量:8
5
作者 朱然 王小亭 马晓春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407-410,共4页
《重症右心功能管理专家共识》是一部最早最全面的从重症角度出发进行右心功能管理的共识,该共识从右心病理生理、右心功能障碍相关疾病和右心功能管理3个层面进行阐述,将右心的前后负荷、舒张功能、收缩功能,其与体循环、肺循环、微循... 《重症右心功能管理专家共识》是一部最早最全面的从重症角度出发进行右心功能管理的共识,该共识从右心病理生理、右心功能障碍相关疾病和右心功能管理3个层面进行阐述,将右心的前后负荷、舒张功能、收缩功能,其与体循环、肺循环、微循环以及与左心的关系一一清晰梳理,充分强调右心在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理论中的地位,能够指导临床更好地理解、监测和管理右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功能 重症 血流动力学 重症超声 肺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孙智颖 倪冬姝 +3 位作者 马宏飞 常宇琨 孙旖旎 马晓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重症监护室(ICU)中危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我科收治的301例危重症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既往史(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吸烟、酗酒、糖尿病)、年龄、性别、诊断、是否手术、患者来源(急诊/平诊)... 目的分析影响重症监护室(ICU)中危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我科收治的301例危重症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既往史(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吸烟、酗酒、糖尿病)、年龄、性别、诊断、是否手术、患者来源(急诊/平诊),以及其他可能影响谵妄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镇静药物使用时间、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量表(RASS)评分、家属探视情况、呼吸机使用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留置引流管情况、入住ICU时间,同时记录患者入ICU 24 h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体温、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根据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评估患者有无谵妄,之后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可能影响谵妄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24项与ICU患者发生谵妄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属探视、糖尿病史和患者来源等16项危险因素与谵妄发生密切相关。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无家属探视、有糖尿病史、急诊来源、手术术后、入住ICU时间长、有吸烟史和APACHEⅡ评分高是ICU危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医护人员应对有糖尿病史、有吸烟史、手术术后、APACHEⅡ评分高和急诊转入ICU的患者给予足够重视,并增加家属探视时间,灵活探视制度,早期干预和预防,以降低ICU患者谵妄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谵妄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Toll样受体4和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缓解脂多糖诱导的肾损伤 被引量:13
7
作者 丁仁彧 肇冬梅 +5 位作者 胡紫薇 王亮 李鑫 孙旖旎 章志丹 马晓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肾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脂多糖(LPS)组、LPS+Y-27632组,每组8只。采用LPS(30 mg/kg)腹腔内注射建立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造模前18 h和1 h分...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肾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脂多糖(LPS)组、LPS+Y-27632组,每组8只。采用LPS(30 mg/kg)腹腔内注射建立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造模前18 h和1 h分别予以Rho激酶特异性抑制剂Y-27632或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造模后8 h处死小鼠,留取血清及肾组织做进一步分析。结果 Rho激酶抑制剂Y-27632预处理明显减轻了LPS诱导的急性肾损伤;Y-27632能够显著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肾脏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抑制肾脏caspase-3蛋白的表达;Y-27632预处理显著下调内毒素血症小鼠肾脏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及核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水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激酶 脂多糖 肾损伤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K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在脓毒症血浆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和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梁英健 李鑫 +2 位作者 张晓娟 刘志永 马晓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08-1511,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脓毒症血浆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脓毒症患者血浆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健康对照者血浆作为阴性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荧光法检测NF-κB的核移位,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脓毒症血浆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脓毒症患者血浆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健康对照者血浆作为阴性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荧光法检测NF-κB的核移位,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凋亡。结果:脓毒症患者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von Willebrand因子(vWF)明显高于正常人。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脓毒症血浆刺激HUVECs释放vWF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应用NF-κB拮抗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阻断后,vWF降低。脓毒症血浆刺激HUVECs时,NF-κB活化,从胞浆移位入胞核。脓毒症血浆引起内皮细胞凋亡增加,加入NF-κB拮抗剂PDTC后HUVECs凋亡明显增加。结论:NF-κB参与了脓毒症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抑制了内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璠 朱然 康健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7-361,共5页
目的 总结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的临床特征,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收集31例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的DPB确诊病例,总结和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其对红霉素治疗的反应。结果 31名患者均咳... 目的 总结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的临床特征,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收集31例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的DPB确诊病例,总结和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其对红霉素治疗的反应。结果 31名患者均咳嗽、咳痰和/或呼吸困难,闻及湿罗音。平均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为54.1%±11.2%,平均动脉血氧分压为(63±12.5) mmHg。31名患者均有慢性鼻窦炎。胸部CT均显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分布小结节的24例(77.4%)伴树芽征;19例(61.3%)有周围性支气管扩张,其中12例(38.7%)伴中央性支气管扩张。13例(41.9%)患者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其中3例有周围性支气管扩张,另外10例同时有中央性和周围性支气管扩张。经过3个月肠溶红霉素治疗后,平均FEV1%pred为67.5%±14.7% (t=2.451,P=0.036),平均动脉血氧分压为(71.0±8.1) mmHg (t=2.153,P=0.029),铜绿假单胞菌培养2例(χ2=4.65,P=0.031)。结论 慢性鼻窦炎和肺CT表现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小结节伴树芽征和周围性支气管扩张是DPB的突出临床表现;红霉素可有效治疗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 慢性鼻窦炎 肺CT 红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psis 1.0到Sepsis 3.0的变迁与展望 被引量:16
10
作者 马晓春 王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09-1012,共4页
重症医学界对脓毒症的认识,经历了Sepsis 1.0到Sepsis 3.0的变迁,体现了对该综合征认识的不断加深,从炎症-抗炎反应到综合免疫、代谢、微循环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所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综合结果。尽管Sepsis 3.0有不完美之处,但其将脓毒... 重症医学界对脓毒症的认识,经历了Sepsis 1.0到Sepsis 3.0的变迁,体现了对该综合征认识的不断加深,从炎症-抗炎反应到综合免疫、代谢、微循环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所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综合结果。尽管Sepsis 3.0有不完美之处,但其将脓毒症的认知推进到在感染的刺激下,机体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反应的高度是一种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拯救脓毒症运动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通过TLR4减少脂多糖刺激的人内皮细胞IL-8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旭 李鑫 马晓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99-1701,共3页
目的:观察肝素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人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的影响,并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 4)在其中的可能影响。方法:用LPS(10mg/L)刺激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诱导损伤,... 目的:观察肝素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人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的影响,并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 4)在其中的可能影响。方法:用LPS(10mg/L)刺激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诱导损伤,肝素治疗组提前15 min分别加入100 U/L及103U/L普通肝素,正常对照组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分别在刺激2、6、12 h收集细胞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中IL-8的浓度。在刺激2、6、12 h收集细胞提取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细胞中IL-8、CD14及TLR4mRNA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刺激组IL-8 mRNA水平增高,6 h达到高峰,其蛋白水平于12 h达到高峰。LPS刺激下TLR4 mRNA水平增高,6 h达到高峰,肝素降低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检测到CD14 mRNA的表达。结论:LPS刺激下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IL-8表达增加。肝素可能通过调节TLR4降低IL-8的水平,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类 内皮细胞 肝素 受体 Toll样 白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晓娟 李旭 +1 位作者 栾正刚 马晓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构建HMGB1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提取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总RNA,反转录为cDNA。PCR扩增HMGB1全长编码基因,构建成pcDNA-3.1-myc-his-B-HMGB1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转染HUVEC,Western blot检测... 目的构建HMGB1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提取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总RNA,反转录为cDNA。PCR扩增HMGB1全长编码基因,构建成pcDNA-3.1-myc-his-B-HMGB1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转染HUVEC,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HMGB1基因的表达改变。结果构建HMGB1全长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成功,酶切鉴定及测序鉴定表明载体构建正确,转染HUVEC后可检测到外源性蛋白的表达,对照组无外源性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HMGB1全长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可转染至HUVEC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基因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真核细胞表达载体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源性与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再思考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然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5期528-532,共5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一系列疾病损伤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重症患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根据危险因素的不同,ARDS可分为肺源性ARDS和肺外源性ARDS两种亚型,前者由于损伤直接作用于肺泡上皮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一系列疾病损伤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重症患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根据危险因素的不同,ARDS可分为肺源性ARDS和肺外源性ARDS两种亚型,前者由于损伤直接作用于肺泡上皮细胞,造成肺泡膜破坏,影响气血交换;而后者通过全身性因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肺血管通透性增加、肺间质渗出,进而出现肺泡塌陷、水肿,呼吸衰竭。各种肺内外危险因素在重症ARDS患者中往往同时存在,影像和呼吸力学等临床特征也未能很好区分肺源性/肺外源性ARDS,生物标志物的诊断效应还需验证,甚至病死率在肺源性/肺外源性ARDS患者中也并无明显差异。本文对肺源性ARDS和肺外源性ARDS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病死率进行比较,并针对ARD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与预后需关注之处进行梳理,为临床医生更加全面了解ARDS的发病机制、规范系统地启动ARDS的精准化评估与治疗提供借鉴,从而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源性 肺外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妇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4
作者 余宛潼 邱圣杰 吴秀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25-928,共4页
加速康复外科(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1997 年由丹麦大学Kehlet 教授提出,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采取围术期一系列管理措施,减少围术期应激反应、加快患者术后康复,也曾被称为促进手术后康复程序( enhanced recoveryprogr... 加速康复外科(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1997 年由丹麦大学Kehlet 教授提出,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采取围术期一系列管理措施,减少围术期应激反应、加快患者术后康复,也曾被称为促进手术后康复程序( enhanced recoveryprograms,ERPs)[1]。随着ERAS 理念的发展,麻醉学逐渐向围术期医学转变,麻醉科医师在围术期疼痛管理、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围术期 患者 妇科手术 循证医学证据 surgery 镇痛 疼痛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肝素减少组蛋白诱导的小鼠肺组织多糖包被降解 被引量:2
15
作者 付似凤 马晓春 李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16-2023,共8页
目的:观察组蛋白对小鼠肺组织多糖包被(glycocalyx)的影响,并探讨普通肝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2只8~12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普通肝素组、组蛋白组和组蛋白+普通肝素组,每组8只。组蛋白组经小鼠尾静脉注射组蛋白... 目的:观察组蛋白对小鼠肺组织多糖包被(glycocalyx)的影响,并探讨普通肝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2只8~12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普通肝素组、组蛋白组和组蛋白+普通肝素组,每组8只。组蛋白组经小鼠尾静脉注射组蛋白50 mg/kg;组蛋白+普通肝素组在给予组蛋白1 h后经尾静脉注射普通肝素400 U/kg;普通肝素组给予普通肝素400 U/kg;对照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组蛋白注射4 h后取小鼠双肺,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评分;采用RT-qPCR测定肺组织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黏结蛋白聚糖1(syndecan-1)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syndecan-1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ce,IF)观察肺组织多糖包被syn-decan-1的水平。结果:光镜下显示,对照组和普通肝素组肺泡结构完整,几乎没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而组蛋白组表现为肺泡结构不清,肺组织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肺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0.77±0.04 vs 0.13±0.07,P<0.01);与组蛋白组相比,组蛋白+普通肝素组肺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肺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降低(0.49±0.11 vs 0.77±0.04,P<0.01)。RT-qPCR显示,组蛋白组肺组织TF mRNA表达量约为对照组的8.67倍(P<0.01);组蛋白+普通肝素组中TF的mRNA表达量约为对照组的3.86倍(P<0.01),但较组蛋白组显著降低(P<0.01)。组蛋白组肺组织FIB mRNA的表达量约为对照组的23.69倍(P<0.01);组蛋白+普通肝素组FIB mRNA的表达量约为对照组的9.72倍(P<0.01),但较组蛋白组显著降低(P<0.01)。组蛋白组肺组织syndecan-1 mRNA表达量约为对照组的0.41倍(P<0.01);组蛋白+普通肝素组syndecan-1 mRNA表达量约为对照组的0.74倍(P<0.01),但较组蛋白组显著升高(P<0.01)。Western blot显示,组蛋白组syndecan-1的蛋白在肺组织中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12±0.01 vs 0.96±0.17,P<0.05);而在组蛋白+普通肝素组syndecan-1的蛋白在肺组织中水平较组蛋白组显著增高(0.71±0.04 vs 0.12±0.01,P<0.01)。IF显示,组蛋白组syndecan-1的蛋白在肺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组蛋白+普通肝素组syndecan-1的表达水平较组蛋白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组蛋白可导致小鼠肺损伤、肺组织多糖包被破坏及凝血活化;普通肝素能有效减轻组蛋白诱导的小鼠肺损伤、肺组织多糖包被破坏和凝血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 普通肝素 多糖包被 黏结蛋白聚糖1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拉西普——抗排斥反应战场上的新武器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赫 孙旖旎 程颖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0-287,共8页
贝拉西普作为针对CD28受体的共刺激阻滞剂,已在欧美国家获批并应用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贝拉西普已被证实较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可更好地提高受者及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率,并改善移植物功能,但同时也存在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高的问题... 贝拉西普作为针对CD28受体的共刺激阻滞剂,已在欧美国家获批并应用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贝拉西普已被证实较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可更好地提高受者及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率,并改善移植物功能,但同时也存在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高的问题。鉴于此,移植工作者尝试优化贝拉西普免疫抑制方案,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诚然,贝拉西普已被证实对于记忆性T细胞的作用欠佳,但因其特异性针对免疫细胞及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在探索新的共刺激分子靶点以优化免疫抑制方案上仍具有潜在价值。本文从共刺激阻滞剂的问世、贝拉西普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应用、引起贝拉西普耐药性排斥反应的“元凶”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抑制方案 共刺激阻滞剂 CD28 贝拉西普 排斥反应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胡蜂螫伤并发脓毒症早期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17
作者 伏添 栾正刚 张耀腾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0-1055,共6页
目的 从重度胡蜂螫伤患者临床早期易获取的各项指标及常用评分系统中筛选脓毒症的早期危险因素,构建脓毒症早期预测评分模型并提前干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三二〇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 目的 从重度胡蜂螫伤患者临床早期易获取的各项指标及常用评分系统中筛选脓毒症的早期危险因素,构建脓毒症早期预测评分模型并提前干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三二〇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时间超过72 h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09例重度胡蜂螫伤患者临床资料,以发生脓毒症作为预后观察指标,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筛选出的指标是否为重度胡蜂蛰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早期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最小加权法构建预测评分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测该预测评分模型的效能。结果 重度胡蜂螫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因素有年龄、蜇伤数目、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乳酸(Lac)、C反应蛋白(CRP)(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07,95%CI:1.023~1.199,P=0.012)、蜇伤数目(OR=1.630,95%CI:1.018~1.175,P=0.006)的增加、CRP(OR=1.057,95%CI:1.022~1.093,P=0.001)是重度胡蜂螫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构建的早期预测评分模型,将脓毒症风险分为低危(0~2分)、中危(3~5分)、高危(>5分),三类重度胡蜂蛰伤患者的脓毒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预测评分模型对重度胡蜂螫伤患者并发脓毒症具有优秀的预测能力(AUC=0.954,95%CI:0.916~0.989)。结论 构建的预测评分模型对重度胡蜂蛰伤患者并发脓毒症具有早期预测及评估价值,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危险分层有助于提前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脓毒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胡蜂蛰伤 脓毒症 危险因素 早期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