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亚型鉴定与临床输血 被引量:9
1
作者 张爽 马怡然 郝一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8-381,共4页
回顾性分析5例A亚型患者的血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经血型血清学试验鉴定均符合A亚型分型标准。其中4例患者标本经PCR序列特异性引物分析法确定其基因型均属于A亚型;1例患者标本进行了ABO血型基因第6、7外显子测序,结果证实其存... 回顾性分析5例A亚型患者的血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经血型血清学试验鉴定均符合A亚型分型标准。其中4例患者标本经PCR序列特异性引物分析法确定其基因型均属于A亚型;1例患者标本进行了ABO血型基因第6、7外显子测序,结果证实其存在ABO血型基因突变。A亚型由于红细胞所含A抗原极弱,易被误定为O型或A型血型抗原减弱。在血型鉴定出现正反定型不符的情况下,应采用多种方法鉴定其血型,以保证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A亚型 血型血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输血的临床效果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郝一文 丁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0-471,共2页
以血小板输血后校正增加值 (CCI)评估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输血的临床效果。去除白细胞的单采血小板输注后临床输注效果较好 ,CCI值为 (16 .7± 3.6 )× 10 9/L ,与未去除白细胞手工浓缩血小板(5 .4± 4 .3)× 10
关键词 血小板 输血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分输血患者血小板表面相关免疫球蛋白G的研究
3
作者 郝一文 张炯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6-377,共2页
对输全血、去白细胞的红细胞及单采红细胞的患者体内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的产生情况做了监测 ,结果发现 ,输全血后 ,PAIgG的产生高峰时间为输血后第 2周 ,以后逐渐减少 ;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及单采红细胞可以显著减少PAIgG的... 对输全血、去白细胞的红细胞及单采红细胞的患者体内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的产生情况做了监测 ,结果发现 ,输全血后 ,PAIgG的产生高峰时间为输血后第 2周 ,以后逐渐减少 ;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及单采红细胞可以显著减少PAIgG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输血 血小板 抗体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5a靶向转录无调性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8对肺腺癌恶性进展的影响
4
作者 姜昌瑞 张楚函 +1 位作者 刘洋 李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0,共7页
目的探讨miR-125a通过靶向转录无调性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8(ATOH8)对肺腺癌恶性进展的影响。方法通过在线数据库UALCAN分析ATOH8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以及miR-125a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肺癌进展的关... 目的探讨miR-125a通过靶向转录无调性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8(ATOH8)对肺腺癌恶性进展的影响。方法通过在线数据库UALCAN分析ATOH8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以及miR-125a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肺癌进展的关系;提取肺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总RNA,实时PCR分析ATOH8表达水平差异;将ATOH8过表达载体转染至肺腺癌细胞中,CCK-8法检测过表达ATOH8对肺腺癌细胞存活能力的影响;预测与ATOH8的3’非翻译区(UTR)结合的微RNA(miRNA),将miR-125a模拟物和抑制物转染至肺腺癌细胞中,实时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ATOH8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数据库及实时PCR验证结果显示,ATOH8在肺腺癌组织中显著下调(P<0.01);过表达ATOH8能够显著降低肺腺癌细胞存活能力(P<0.05);高表达ATOH8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升高(P<0.05);miR-125a能够与ATOH8的3’UTR结合,显著抑制其表达(P<0.05)。miR-125a在有吸烟史、中晚期和淋巴转移的肺腺癌患者中显著上调(P<0.05)。结论ATOH8是肺腺癌潜在的抑癌基因,能够抑制肺腺癌细胞存活的能力,影响患者的5年生存率。miR-125a表达水平与吸烟史、肿瘤分期和淋巴转移密切相关。miR-125a能够靶向抑制肺腺癌患者ATOH8表达,是ATOH8在肺腺癌中异常表达的潜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调性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8 肺腺癌 miR-125a 细胞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方案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6
5
作者 肖萌 何娟 +5 位作者 李艳 苏楠 徐赢东 王玉婷 王庆玲 李树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2-356,共5页
目的比较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BD方案)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例,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1)BD组(n=37):其中初治16例,复发/难治21例;(2)VAD组(n=83):其中初治39例,复发/难... 目的比较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BD方案)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例,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1)BD组(n=37):其中初治16例,复发/难治21例;(2)VAD组(n=83):其中初治39例,复发/难治44例。化疗4~7个疗程后全面评价两组疗效及副反应。采用EBMT/ABMT标准判定疗效,并按WHO标准判断不良反应。结果 (1)BD组:中位生存期为43.5个月,2年和4年生存率分别为86.4%和47.3%,平均起效疗程数为2.06,总有效率为91.9%,其中CR/nCR32.4%(12/37),PR48.6%(18/37),MR10.8%(4/37)。初治患者CR/nCR37.5%(6/16),PR50.0%(8/16),MR6.3%(1/16),NR6.3%(1/16),有效率为93.8%;复发/难治患者CR/nCR28.6%(6/21),PR47.6%(10/21),MR14.3%(3/21),NR4.8%(1/21),PD4.8%(1/21),有效率为90.5%;(2)VAD组:中位生存期为29.1个月,2年和4年生存率分别为64.3%和33.5%,平均起效疗程数为3.09,总有效率为66.3%,其中CR/nCR12.0%(10/83),PR38.6%(32/83),MR15.7%(13/83)。初治患者CR/nCR15.4%(6/39),PR38.5%(15/39),MR12.8%(5/39),NR20.5%(8/39),PD12.8%(5/39),有效率66.7%;复发/难治患者CR/nCR9.1%(4/44),PR38.6%(17/44),MR18.2%(8/44),NR18.2%(8/44),PD15.7%(7/44),有效率为65.9%。χ2检验结果显示,2组方案疗效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rank检验发现,2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VAD组相比,BD组不良反应较轻微,患者耐受性较好。结论与VAD方案相比,BD方案能达到更高的缓解率,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小,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BD方案 VAD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降钙素在感染和败血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0
6
作者 黎明新 刘冰彧 +1 位作者 金明林 宋岩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检测对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严重感染和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ICU患者121例,其中无感染患者24例作对照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31例,败血症患者26例,重症败血症患者25例和败血症休克患... 目的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检测对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严重感染和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ICU患者121例,其中无感染患者24例作对照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31例,败血症患者26例,重症败血症患者25例和败血症休克患者15例。检测血清PCT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评价。结果败血症组(平均2.39ng/mL)、重症败血症组(4.64ng/mL)和败血症休克组(5.86ng/mL)与对照组(0.59ng/mL)相比,PCT水平有显著差异,并且随感染程度加重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败血症组+重症败血症+败血症休克组)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对照组+SI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在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97,临床诊断的临界点是1.0n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84%和80.00%。结论经ROC曲线评价,PCT可以作为ICU患者感染和败血症的鉴别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降钙素 败血症 感染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浓度对人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生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郝一文 程大也 +2 位作者 周文玲 马怡然 王玉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997-1001,共5页
骨髓乏氧环境对完整保持骨髓造血干/祖细胞(bone marrow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BMHSC)是适宜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中,外周HSC常氧下体外扩增及移植前后,HSC暴露于浓度差别显著... 骨髓乏氧环境对完整保持骨髓造血干/祖细胞(bone marrow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BMHSC)是适宜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中,外周HSC常氧下体外扩增及移植前后,HSC暴露于浓度差别显著的氧环境下,HSC的生物学功能是否受到影响值得研究。本研究模仿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HSCT)中BMHSC所经历的氧环境,通过体外扩增及凋亡实验、细胞周期分析及定向分化实验、细胞迁徙实验等来研究氧浓度变化对人BMHSC生物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低于常氧,特别是乏氧的氧环境能使BMHSC扩增更多的较原始的AC133+CD34+HSC和有活性的CD34+HSC,维持较多的干细胞处于G0/G1期,促进各系集落(BFU-E、CFU-GM、CFU-GEMM)的生长,更好地维持HSC的迁徙能力。而暴露于常氧、不恒定且氧浓度变化剧烈的氧环境中的BMHSC,上述功能指标都较低。结论:PBSCT中BMHSC的生物功能与细胞周围氧环境中氧浓度高低及稳定性密切相关,在浓度较低的氧环境下培养BMHSC可能对PBSCT更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浓度 骨髓 造血干细胞 生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剂在保护造血干细胞生物学功能方面的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郝一文 徐焕明 +2 位作者 程大也 马怡然 金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147,共6页
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骨髓造血干细胞(bone marrow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BMHSC)的动员及其在外周血液高氧环境中的循环都增加了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这对BMHSC的生物学功能起到了抑制性的作用。本研究... 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骨髓造血干细胞(bone marrow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BMHSC)的动员及其在外周血液高氧环境中的循环都增加了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这对BMHSC的生物学功能起到了抑制性的作用。本研究在BMHSC的培养中,应用维生素C的衍生物——抗坏血酸磷酸酯盐(ascorbic acid 2-phosphate,AA2P)来抑制ROS产生,并模仿其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氧环境,通过体外增殖实验、流式分选技术、活性氧测定、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实验来评价上述培养方法对BMHSC生物学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BMHSC的ROS水平明显高于新鲜分离的BMHSC;同时,扩增的AC133+CD34+早期红系细胞集落形成单位(BFU-E)、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粒-单核细胞混合集落形成单位(CFUGEMM)的数量、细胞迁移率、人重症联合免疫缺陷鼠(SCID)移植重建细胞的数量都要明显高于在不含AA2P的环境中培养的造血干细胞。结论:抗氧化剂的干预是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保护HSC生物学功能的一种有效手段,并能够提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活性氧 抗氧化剂 抗坏血酸磷酸酯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浓度培养对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马怡然 任思婳 +3 位作者 和予馨 王林林 金丽 郝一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76-1182,共7页
本研究模拟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HSC)移植中HSC所经历的氧环境,研究不同氧浓度对小鼠骨髓HSC生物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采用体外扩增实验、定向分化实验、细胞周期分析、活性氧测定及亚致死量射线照射小鼠骨髓原始Lin-c-kit+Sca-1+HSC... 本研究模拟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HSC)移植中HSC所经历的氧环境,研究不同氧浓度对小鼠骨髓HSC生物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采用体外扩增实验、定向分化实验、细胞周期分析、活性氧测定及亚致死量射线照射小鼠骨髓原始Lin-c-kit+Sca-1+HSC移植等方法,分别检测了Lin-c-kit+Sca-1+HSC的扩增能力,细胞周期,活性氧水平及造血重建能力。结果表明:低于常氧浓度,特别是乏氧的氧环境能降低活性氧的产生,增强原始骨髓HSC体外扩增能力,增加红系集落(BFU-E)、粒单集落(CFU-GM)、红系粒单系巨核系集落(CFU-GEMM)的数量,维持较多的HSC处于G0/G1期,进而明显促进移植后小鼠的脾集落(CFU-S)生长及提高移植小鼠存活数量。而暴露于常氧、不恒定且氧浓度变化剧烈的氧环境中的骨髓HSC能产生较高水平的活性氧,上述功能指标都较低。结论:骨髓HSC的活性氧水平与周围氧环境中氧浓度水平及稳定性密切相关,高水平的活性氧损害骨髓HSC的功能。在恒定的较低浓度的氧环境下培养及应用抗氧化剂对于骨髓HSC移植可能更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造血干细胞 氧浓度 活性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存期内机采血小板的生理活性及功能的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焕铭 赵冬阳 +2 位作者 郝一文 高宁宁 崔吉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56-860,共5页
目的:探讨保存期内机采血小板的生理活性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17例来源于符合国家标准的献血者的机采血小板,(22±2)℃振荡保存。分别于保存第0、1、3、5天进行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气分析、p H值、葡萄糖、乳酸... 目的:探讨保存期内机采血小板的生理活性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17例来源于符合国家标准的献血者的机采血小板,(22±2)℃振荡保存。分别于保存第0、1、3、5天进行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气分析、p H值、葡萄糖、乳酸、乳酸脱氢酶、血栓弹力图、低渗休克反应以及CD62p表达的测定,从而对血小板在保存期内的生理活性及功能的变化做出综合评价。结果:随保存时间的增加,与采集时比较,机采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宽度以及血小板低渗透反应性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的p H值,血气分析、葡萄糖、乳酸、乳酸脱氢酶等代谢指标,CD62p表达率和再表达率等指标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栓弹力图参数中,血小板的R值的变化、及MA保存第5天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而K值、αAngle的变化及MA保存第1、3天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机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内能保持良好的活性及功能,临床上输注保存期内的机采血小板,不会因保存时间而影响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 保存 生理活性 CD62P 血栓弹力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影响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郝一文 徐焕明 +1 位作者 程大也 马怡然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37-1242,共6页
本研究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暴露于较高氧浓度环境下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HSC)内的异常增高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对其生物学功能造成损伤的机制。通过模拟骨髓平均氧浓度(5%O2)、静脉平均氧浓度(12%O2)、动脉... 本研究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暴露于较高氧浓度环境下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HSC)内的异常增高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对其生物学功能造成损伤的机制。通过模拟骨髓平均氧浓度(5%O2)、静脉平均氧浓度(12%O2)、动脉平均氧浓度(20%O2)来培养骨髓造血干细胞(BMHSC),采用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细胞周期的细胞比例;Annexin V/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利用PCR技术检测细胞ATM基因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21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与5%O2对照组比较,12%O2、20%O2组、氧浓度连续变化的5%-12%-20%O2组进入G1期、S期、G2/M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同步检测的ATM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21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ROS通过ATM基因表达抑制和细胞周期蛋白P21活化,导致BMHSC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活性氧 ATM基因 P21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P-1α诱导Jurkat细胞穿过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能力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怡然 张爽 +3 位作者 孙莹 刘邑阳 宋倩 郝一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5-39,共5页
本研究为探究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脑转移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机制及MIP-1α在T-ALL模式细胞Jurkat穿过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过程中的作用。应用real-time PCR、siRNA试验、跨内皮迁移试验和细胞黏附试验,分别检... 本研究为探究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脑转移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机制及MIP-1α在T-ALL模式细胞Jurkat穿过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过程中的作用。应用real-time PCR、siRNA试验、跨内皮迁移试验和细胞黏附试验,分别检测MIP-1α的表达、Jurkat细胞穿透能力、迁移能力和黏附力。结果表明,Jurkat细胞作为研究T-ALL细胞穿过血脑屏障(BBB)机制的模式细胞MIP-1α表达均高于正常人T淋巴细胞以及其他3种T-ALL细胞系(HSB2、CEM、SUP-T1),Jurkat细胞分泌的MIP-1α使其穿过HBMEC单层能力增强。MIP-1αsiRNA干扰后的Jurkat细胞对HBMEC黏附和跨内皮迁移力下降。结论:Jurkat细胞分泌的MIP-1α参与了Jurkat细胞穿过HBMEC单层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P-1Α T淋巴细胞白血病 JURKAT细胞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性白细胞单采术在高白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文玲 郝一文 +2 位作者 何虎 徐立山 王佩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89,共1页
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早期易发生细胞淤滞综合症,早期死亡率高。本文报道应用治疗性白细胞单采术治疗临床患者 17例,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治疗性白细胞单采术 高白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浓度、活性氧和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生物特性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思婳 和予馨 +2 位作者 马怡然 金晶纯 康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5-210,共6页
目的:模似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中PBHSC所经历的氧环境,探讨氧浓度和活性氧对骨髓HSC生物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测定、体外扩增实验、定向分化实... 目的:模似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中PBHSC所经历的氧环境,探讨氧浓度和活性氧对骨髓HSC生物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测定、体外扩增实验、定向分化实验、细胞迁徙实验、亚致死量射线辐照NOD/SCID小鼠CFU-S和归巢黏附分子表达测定以研究氧浓度及活性氧对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氧浓度低于常氧,特别是乏氧的氧环境能降低ROS的产生扩增更多Lin^-c-kit^+Sca-1^+BM HSC,更有利于各系集落(BFU-E、CFUGM、CFU-Mix)的生长,更多地表达归巢黏附分子(CXCR4、CD44、VLA4、VLA5、P-selectin),因而更好地维持了HSC的迁徙能力,并明显促进亚致死量射线辐照NOD/SCID小鼠移植后的脾集落(CFU-S)生长;而暴露于常氧、不恒定且氧浓度变化剧烈的氧环境中的BM HSC能产生较高水平的活性氧,上述特征和功能指标都较低。结论:PBSCT中BM HSC的ROS水平与周围氧环境中氧浓度高低及稳定性密切相关,高浓度氧产生高水平的ROS高水平的ROS不利于BM HSC生物学特性的保持。在PBHSCT移植前后和体外扩中有目的地应用抗氧化剂和在恒定的浓度较低的氧环境下培养可能对BM HSC移植更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氧浓度 骨髓 造血干细胞 生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离机在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周文玲 郝一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03-1108,共6页
本研究比较3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的效果及患者血液相关指标的变化。应用CS-3000plus、MCSplus和COBE spectras 3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94例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患者单采前后血常规及终产品血常规检测;瑞... 本研究比较3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的效果及患者血液相关指标的变化。应用CS-3000plus、MCSplus和COBE spectras 3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94例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患者单采前后血常规及终产品血常规检测;瑞氏染色后,人工计数MNC;检测单采前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百分比。结果表明,三组采集的MNC数(×109/袋)分别为3.08±0.79,3.21±1.12和3.22±1.84;Plt下降百分比分别为(6.86±5.70)%,(8.05±5.14)%和(5.89±4.48)%,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百分比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应用3种血细胞分离机均可采集到足够量的MNC,满足了培养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临床治疗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过滤对机采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文玲 丁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8-379,共2页
通过测定滤过性去除了白细胞的机采人血小板功能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表达,发现血小板过滤前后的黏附率、聚集率、GMP-140表达没有显著变化。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 白细胞过滤 血小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过滤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伟 刘冰彧 郝一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7-197,共1页
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表达红细胞的免疫功能情况,血液中白细胞过滤法去除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无影响。
关键词 白细胞 过滤 红细胞: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导致ABO血型系统抗原减弱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爽 郝一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9-572,共4页
回顾总结4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红细胞ABO血型抗原减弱或缺失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输血情况,为输血前避免弱血型抗原的漏检及错误定型提供检测方法建议。结果同时提示,ABO血型抗原的暂时性减弱与疾病进展期有关。
关键词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ABO血型系统 抗原减弱 抗原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干细胞的单采与实验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文玲 郝一文 +1 位作者 何虎 王佩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4-285,共2页
研究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及其安全性,分析终产品纯度及CD34+细胞绝对数计数。通过G CSF动员后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不仅得到高数量的用于细胞免疫治疗的单个核细胞,也获得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高纯度、高剂量的CD34+细胞。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 单个核细胞 CD3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对锚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一文 程大也 +1 位作者 陈进涛 陈海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5-488,共4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红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对锚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γ-P32标记和免疫沉淀法检测锚蛋白磷酸化情况;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观察PKC和锚蛋白的细胞内分布情况;利用红细胞变形仪测定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测量红细胞衍射... 目的本研究探讨红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对锚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γ-P32标记和免疫沉淀法检测锚蛋白磷酸化情况;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观察PKC和锚蛋白的细胞内分布情况;利用红细胞变形仪测定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测量红细胞衍射斑的长短轴之比表示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PKC激活剂佛波酯(PMA)处理实验组红细胞1min、5min、10min、30min、1h、2h,PMA处理后即刻发生锚蛋白的磷酸化、PKC和锚蛋白细胞内同步移位及共分布现象,磷酸化高峰值和发生这种分布改变的红细胞百分率于30min达最高。PMA处理的红细胞在不同切应力(50,100,200,300N/m2)下,其变形指数都于30min达最大;不同切应力下的变形指数都与发生PKC和锚蛋白细胞内同步移位的细胞百分率显著负相关。结论红细胞PKC活化后可以对锚蛋白进行磷酸化,并引起锚蛋白和PKC发生细胞内同步移位和共分布,这可能是造成红细胞变形性发生改变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蛋白激酶C 锚蛋白 变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