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超声表现
1
作者 赵娜 郑帅 +5 位作者 陈治光 杜凯 王丽茜 杜丽娟 于腾飞 张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8-262,共5页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LR)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乳腺癌术后超声随访示术区局部低回声女性患者,根据其是否为LR分为LR组(n=18)与非LR组(n=64)。对比组间临床资料、术前原发灶及术后术区局部低回声超声表现。结果组间手术...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LR)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乳腺癌术后超声随访示术区局部低回声女性患者,根据其是否为LR分为LR组(n=18)与非LR组(n=64)。对比组间临床资料、术前原发灶及术后术区局部低回声超声表现。结果组间手术方式、分子分型、平滑肌肌动蛋白状态、Calponin状态、Ki-67状态和临床分期,原发灶最大径及后方回声,以及术区局部低回声累及组织层次、位置、长轴是否与皮肤平行、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皮肤改变和Adler血流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腺癌术后LR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胆囊管低位汇入1例报道
2
作者 杨加敏 刘艳君 李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275,共3页
胆囊管低位汇入(LICD)属于胆囊管汇入部位异常,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变异类型,目前鲜有超声诊断LICD的报道。本文报道1例超声诊断LICD的病例,旨在提高超声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
关键词 胆囊管 胆囊管低位汇入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肾脏囊性病变进展
3
作者 姜立新 杜联芳 +1 位作者 沈理 王学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50-1353,共4页
肾脏囊性病变(CRM)较为常见,涵盖多种疾病类型,鉴别良、恶性病变对于治疗决策至关重要。各种影像学方法诊断CRM各具优势,新的分级系统和诊断方法不断涌现。本文就CRM定义、影像学尤其超声诊断CRM特点与不足进行述评,旨在为临床精准诊疗... 肾脏囊性病变(CRM)较为常见,涵盖多种疾病类型,鉴别良、恶性病变对于治疗决策至关重要。各种影像学方法诊断CRM各具优势,新的分级系统和诊断方法不断涌现。本文就CRM定义、影像学尤其超声诊断CRM特点与不足进行述评,旨在为临床精准诊疗CRM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囊性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超声表现1例
4
作者 韩旭 齐迹 张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82-683,共2页
病例女,23岁,偶然触及腹部包块,质硬,无触痛,遂入院就诊。既往无手术外伤史。查体:右侧中腹触及肿物,约7 cm×8 cm,质硬,活动度一般,无压痛,叩诊鼓音。全腹增强CT检查(图1):右侧中腹部系膜区可见卵圆形团块影,大小约7.8 cm×5.0... 病例女,23岁,偶然触及腹部包块,质硬,无触痛,遂入院就诊。既往无手术外伤史。查体:右侧中腹触及肿物,约7 cm×8 cm,质硬,活动度一般,无压痛,叩诊鼓音。全腹增强CT检查(图1):右侧中腹部系膜区可见卵圆形团块影,大小约7.8 cm×5.0 cm,边缘清晰,平扫CT值约31 HU,增强扫描可见强化,CT值约74 HU,病变与横结肠关系密切,横结肠管腔受压变窄,病变内可见回结肠动脉穿行,CT检查提示右侧中腹部系膜区占位性病变,考虑间叶源性可能性大,横结肠或系膜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病 腹部 纤维瘤病 侵袭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例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超声表现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明菲 郑朋超 张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59-762,共4页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F)发病率低,准确诊断较为困难。本文收集我院诊治的3例DF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分析其超声诊断要点,旨在提高对DF的认识。
关键词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侵袭性纤维瘤病 硬纤维瘤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及分布研究 被引量:42
6
作者 黄崑 赵一 +3 位作者 刘艳君 翟齐西 欧国成 王学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3995-3997,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表现及分布规律。方法 2011年1—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诊断甲状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并行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及颈廓清术的患者136例,术前行超声检查,按颈部分区标记可疑转移淋巴结及观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表现及分布规律。方法 2011年1—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诊断甲状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并行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及颈廓清术的患者136例,术前行超声检查,按颈部分区标记可疑转移淋巴结及观察淋巴结超声表现。同期行颈廓清术并将淋巴结按标记分区送病理检查,超声标记的可疑淋巴结做病理对照,记录术后颈廓清术标本中转移淋巴结的数量及其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理诊断阳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超声诊断转移淋巴结268枚,病理证实转移淋巴结221枚,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2.46%。颈廓清术标本中转移淋巴结在颈部Ⅱ、Ⅲ、Ⅳ、Ⅴ和Ⅵ区的阳性率分别为53.85%(21/39)、70.83%(34/48)、70.00%(35/50)、30.58%(37/121)和87.85%(94/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70,P<0.05);其中颈部Ⅱ、Ⅲ、Ⅳ区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淋巴结在Ⅵ区的阳性率高于Ⅱ、Ⅲ、Ⅳ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76、6.67和7.4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大小、形态、回声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有无淋巴门、微钙化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结论颈Ⅵ区是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转移的重要部位,对颈Ⅵ区进行清扫十分必要;无淋巴门和淋巴结微钙化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淋巴结 甲状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BI-RADS4级乳腺病灶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艾卓 王学梅 +2 位作者 耿晶 张义侠 李银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31-2233,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超声征象诊断BI-RADS 4级乳腺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应用超声诊断为BI-RADS 4级的乳腺病变患者338例(405个病灶),将超声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毛刺征"、"后方回声衰减"及"R... 目的探讨恶性超声征象诊断BI-RADS 4级乳腺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应用超声诊断为BI-RADS 4级的乳腺病变患者338例(405个病灶),将超声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毛刺征"、"后方回声衰减"及"RI值≥0.7"为诊断特异度较高的超声征象,对乳腺癌的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8.36%(299/304)、90.12%(274/304)和86.24%(262/304)。结论 "毛刺征"、"后方回声衰减"及"RI值≥0.7"为特异度较高的超声征象,当出现这3个征象时,BI-RADS 4级评分倾向于4C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RADS 4级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左叶被膜厚度在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黄崑 赵一 +2 位作者 梁松年 王学梅 欧国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541-2542,共2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左叶被膜厚度对诊断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疑诊为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患者93例,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肝左叶被膜的厚度以明...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左叶被膜厚度对诊断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疑诊为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患者93例,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肝左叶被膜的厚度以明确有无肝硬化及肝纤维化,以0.8 mm为标准,<0.8 mm为阴性,≥0.8 mm为阳性。同期行穿刺活检或经手术证实是否为肝硬化或肝纤维化,并以此为金标准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通过彩色多普勒测量肝左叶被膜增厚的方法诊断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的敏感度为90.38%(47/52),特异度为87.80%(36/41),准确度为89.25%(83/93)。结论肝左叶被膜厚度可以作为定量诊断肝纤维、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左叶被膜 厚度 肝纤维化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宫颈癌的血流与MVD、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平 王学梅 +2 位作者 张雨芹 刘艳君 陶春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46-848,共3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能量成像(3D-CPA)检测宫颈癌的血流与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对30例慢性宫颈炎(对照组)、3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44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经阴道3D-CPA检测,判断血管分级并计算血管指...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能量成像(3D-CPA)检测宫颈癌的血流与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对30例慢性宫颈炎(对照组)、3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44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经阴道3D-CPA检测,判断血管分级并计算血管指数(VI)。术后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VD及VEGF表达水平,血管分级及VI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从慢性宫颈炎、CIN到宫颈癌,MVD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血管的MVD、VEGF表达阳性率高于I、Ⅱ级(P<0.01);VI与MVD、VEGF表达有相关性(分别为r=0.782,P<0.01;rs=0.86,P<0.01)。结论血管分级、VI与MVD、VEGF的表达具有相关性,3D-CPA检测的血流能够反映宫颈癌的新生血管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能量多普勒 宫颈癌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血管指数及肾脏体积在慢性肾脏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10
作者 吴迪 王学梅 +2 位作者 刘艳君 欧国成 赵文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56-759,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参数——血管指数(VI)及肾脏体积对慢性肾脏疾病(CKD)的诊断价值。方法病例组80例和对照组30名,应用三维超声技术计算VI及肾脏体积,二维超声技术计算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皮质厚度(CT)及肾脏体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参数——血管指数(VI)及肾脏体积对慢性肾脏疾病(CKD)的诊断价值。方法病例组80例和对照组30名,应用三维超声技术计算VI及肾脏体积,二维超声技术计算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皮质厚度(CT)及肾脏体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I在CKD2期开始减小,RI在CKD3期开始升高,CT在CKD3期开始降低,VI在CKD早期及晚期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价值均高于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CKD1期肾脏三维及二维体积增大,三维肾脏体积在CKD2期后缩小,二维肾脏体积在CKD4期后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I、三维肾脏体积、CT、二维肾脏体积与病理学积分呈负相关(r=-0.67、-0.52、-0.43、-0.52)。结论VI、三维肾脏体积较RI、CT、二维肾脏体积能早期敏感地发现CKD肾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疾病 超声检查 血管指数 阻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造影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平 王学梅 +2 位作者 张雨芹 刘艳君 陶春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520-2523,共4页
目的探讨CEUS诊断宫颈癌及评估宫颈癌浸润范围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宫颈浸润癌患者27例(Ⅰ、Ⅱ和Ⅲ期分别为12例、14例和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患者13例,另选13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经阴道CEUS检查,观察并存储宫颈病变的增强过程... 目的探讨CEUS诊断宫颈癌及评估宫颈癌浸润范围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宫颈浸润癌患者27例(Ⅰ、Ⅱ和Ⅲ期分别为12例、14例和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患者13例,另选13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经阴道CEUS检查,观察并存储宫颈病变的增强过程,并对时间-强度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注射造影剂后,慢性宫颈炎、CINⅢ及宫颈浸润癌的血流信号较造影前均明显增多。慢性宫颈炎与子宫体呈同步增强与消退。宫颈浸润癌病灶迅速增强,达峰时间明显缩短(P<0.05),可清晰显示病灶的范围、边界;之后缓慢消退。CINⅢ宫颈灌注早于子宫肌层,呈弥漫性高增强,后与宫体同步消退。结论 CEUS可直观显示宫颈病变的血流灌注。宫颈浸润癌的CEUS具有典型声像图表现,可为诊断及评估浸润范围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宫颈癌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分析脂肪肝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银燕 王学梅 +1 位作者 张义侠 欧国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32-63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定量诊断脂肪肝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轻度、中度、重度脂肪肝患者77例,设正常对照组30例,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测量感兴趣区域内蓝色区域面积并计算比值。结果各组间超声弹性成像图像表现有不同特点。感兴趣区域内...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定量诊断脂肪肝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轻度、中度、重度脂肪肝患者77例,设正常对照组30例,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测量感兴趣区域内蓝色区域面积并计算比值。结果各组间超声弹性成像图像表现有不同特点。感兴趣区域内蓝色区域面积比值在各组脂肪肝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感兴趣区域内蓝色区域面积比值可作为定量分析脂肪肝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弹性成像 脂肪肝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直方图对脂肪肝的诊断及分度 被引量:16
13
作者 桑亮 王学梅 +1 位作者 欧国成 刘艳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研究超声直方图对脂肪肝诊断及分度的价值。方法正常组与轻度、中-重度脂肪肝组研究对象各30位,超声测量肝脏、肾脏、脾脏及右肝静脉(RHV)感兴趣区域的直方图M值,并分析不同部位间直方图M值的比值。结果①右肾前方肝组织与肾脏(AntK... 目的研究超声直方图对脂肪肝诊断及分度的价值。方法正常组与轻度、中-重度脂肪肝组研究对象各30位,超声测量肝脏、肾脏、脾脏及右肝静脉(RHV)感兴趣区域的直方图M值,并分析不同部位间直方图M值的比值。结果①右肾前方肝组织与肾脏(AntK)直方图M值的比值在正常组与轻度、中-重度脂肪肝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V前方肝组织与RHV(AntV)直方图M值的比值在正常组与中-重度脂肪肝组以及轻度与中-重度脂肪肝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0.97、0.78分别作为超声对脂肪肝诊断及分度时AntK、AntV直方图M值比值的临界值,其灵敏度分别为80.00%、80.00%;特异度分别为85.00%、70.00%。结论AntK、AntV直方图M值的比值可作为脂肪肝超声诊断及分度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超声检查 直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14
作者 田焕 王学梅 +2 位作者 刘延君 赵文静 马灵芝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13-916,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骨肿瘤中的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22例恶性和27例良性骨肿瘤进行检查,观察分析病变的声像图特征、血流分布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良、恶性组间血流分级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收...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骨肿瘤中的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22例恶性和27例良性骨肿瘤进行检查,观察分析病变的声像图特征、血流分布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良、恶性组间血流分级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舒张末期流速(EDV)的差异不明显(P>0.05),阻力指数(RI)差异显著(P<0.01)。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骨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和血流情况与良、恶性均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超声对骨肿瘤病变周围软组织浸润的判断具有独特的优势,CDFI对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在脂肪肝分度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银燕 王学梅 +1 位作者 张义侠 欧国成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1-91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方法在脂肪肝分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脂肪肝患者轻度、中度、重度3组合计77例,设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常规超声扫查后,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扫查,并按照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给患者评分。结果:①...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方法在脂肪肝分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脂肪肝患者轻度、中度、重度3组合计77例,设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常规超声扫查后,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扫查,并按照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给患者评分。结果:①超声弹性成像评分随脂肪肝程度的加重而增加。②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方法与传统超声方法在脂肪肝分度上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0.833)。③超声弹性成像评价脂肪肝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1%、93.3%。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作为较客观评价脂肪肝分度的辅助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显示乳腺微小钙化灶 被引量:31
16
作者 康姝 王学梅 耿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乳腺微小钙化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钼靶X线片证实的56例患者的66个乳腺微小钙化灶进行高频超声观察,评价高频超声显示乳腺微小钙化灶的能力及影响因素,并对钙化的良、恶性倾向进行判断。结果66个乳腺微小钙化灶中,...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乳腺微小钙化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钼靶X线片证实的56例患者的66个乳腺微小钙化灶进行高频超声观察,评价高频超声显示乳腺微小钙化灶的能力及影响因素,并对钙化的良、恶性倾向进行判断。结果66个乳腺微小钙化灶中,高频超声共显示出45个(68.18%),其中对恶性病变的微小钙化灶显示率(84.78%)大于良性病变(30.00%,P<0.05)。在声像图中,高频超声对低回声背景内的微小钙化灶的显示率(97.67%)大于正常回声背景内的微小钙化灶的显示率(13.04%,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显示乳腺微小钙化灶,对乳腺恶性病变和声像图中低回声背景内的微小钙化灶显示较好。当超声发现多发微小钙化时,多提示为恶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微小钙化灶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etect技术应用于超声诊断乳腺包块的影响因素及与超声医师联合诊断的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闫虹 李响 +3 位作者 程慧芳 王学梅 张义侠 康姝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探讨S-Detect应用于乳腺包块中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S-Detect与超声医师联合诊断的诊断价值,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且同时应用S-Detect技术诊断的453例乳腺肿物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S-... 目的:探讨S-Detect应用于乳腺包块中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S-Detect与超声医师联合诊断的诊断价值,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且同时应用S-Detect技术诊断的453例乳腺肿物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S-Detect的影响因素分组,采用卡方检验计算并比较S-Dete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因素与病理诊断良恶性的关系。由一个超声医师进行乳腺超声检查与S-Detect检查,由另一个超声医师对留存图像进行分析根据美国放射学会BI-RADS分级对包块进行分级,再联合S-Detect做出联合诊断。计算并比较S-Detect、超声医师、联合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的ROC曲线下面积及一致性。结果:453位女性患者,共581个病灶,病理诊断良性病灶411个,恶性病灶170个。S-Detect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及4 cm>病灶≥2 cm的良性病灶误诊率较高,且有统计学差异。S-Detect诊断的特异性较高(>80.00%)。S-Detect在患者年龄、乳腺包块所在象限及乳腺包块所在深度分组中敏感性、特异性在组内均无统计学差异。病理Logistic回归得出3个有意义的危险因素(年龄、S-Detect、乳腺包块最大径),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SDetect的诊断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为0.78,Kappa=0.45,超声医师的诊断结果ROC曲线下面积为0.78,Kappa=0.57,超声医师联合S-Detect(初次联合诊断)的诊断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为0.84,Kappa=0.65,超声医师联合S-Detect并参考年龄、最大径及S-Detect的影响因素(再次联合诊断)的诊断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为0.89,Kappa=0.76,P<0.05。结论:S-Detect诊断的特异性较高,诊断浸润性导管癌的符合率较高,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符合率较低,4 cm>病灶≥2 cm的良性病灶漏诊率较高。S-Detect应用于乳腺包块的诊断可以提高超声医师诊断的诊断价值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颈浸润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价值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雨芹 王学梅 +2 位作者 魏述丽 宛伟娜 李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18-1320,共3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US)对宫颈浸润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分析138例因宫颈活检证实为宫颈癌或其临床症状及超声检查均怀疑为宫颈癌而接受手术的患者,回顾其术前TV-CDUS的声像图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术后病理...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US)对宫颈浸润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分析138例因宫颈活检证实为宫颈癌或其临床症状及超声检查均怀疑为宫颈癌而接受手术的患者,回顾其术前TV-CDUS的声像图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结果Ⅰa期宫颈浸润癌TV-CDUS声像图无特异性,Ⅰb~Ⅲ期宫颈癌宫颈内均可见低回声结节,各期患者浸润范围不同;TV-CDUS对宫颈浸润癌的检出率为89.63%。术前TV-CDUS分期总准确率为92.56%(112/121),临床分期总准确率为76.03%(92/121)。TV-CDUS对各期宫颈癌的分期准确率及总的分期准确率均高于临床分期(P均<0.05)。结论 TV-CDUS对Ⅰb~Ⅲ期宫颈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三维超声鉴别宫颈癌与宫颈肌瘤的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平 王学梅 +1 位作者 刘艳君 张雨芹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46-348,352,共4页
目的:评价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宫颈癌与宫颈肌瘤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宫颈肌瘤(34例)及宫颈癌(46例)的声像图表现,包括病灶的位置、形态、边界、血流以及周边脏器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宫颈肌瘤主要发生于宫颈... 目的:评价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宫颈癌与宫颈肌瘤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宫颈肌瘤(34例)及宫颈癌(46例)的声像图表现,包括病灶的位置、形态、边界、血流以及周边脏器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宫颈肌瘤主要发生于宫颈肌层(n=26),表现为膨胀性生长的低回声结节,形态规则,边界清晰,血供以周边环绕型为主,无周围脏器浸润亦无周边肿大淋巴结;宫颈癌主要发生于宫颈近外口处(n=41),表现为浸润性生长、不规则形态的低回声病灶,边界不清,血供丰富、紊乱。周边脏器可有受侵改变,可见周边淋巴结肿大。二者的形态、边界以及周边脏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血流信号丰富程度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能立体、直观地反映宫颈病变的位置与范围,并可以显示宫颈肿物的血供,为鉴别宫颈肌瘤与宫颈癌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可以较为准确地鉴别宫颈肌瘤和宫颈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平滑肌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超声特征探讨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畅 王学梅 +2 位作者 李银燕 耿晶 张义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77-1681,共5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免疫组化结果,将其分为TNBC组(n=51)和非TNBC组(n=97),比较两组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边界不清"、"毛刺征"、"...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免疫组化结果,将其分为TNBC组(n=51)和非TNBC组(n=97),比较两组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边界不清"、"毛刺征"、"高回声晕"、"微小钙化"、"血流分级2~3级"、"腋窝淋巴结转移"在TNBC组分别占56.86%(29/51)、43.13%(22/51)、41.17%(21/51)、13.72%(7/51)、41.17%(21/51)、68.62%(35/51),在非TNBC组分别占87.62%(85/97)、81.44%(79/97)、76.28%(74/97)、56.70%(55/97)、79.38%(77/97)、48.45%(47/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后方回声衰减"、"纵横比>1"、"阻力指数≥0.7"在TNBC组分别占64.70%(33/51)、45.09%(23/51)、47.05%(24/51),在非TNBC组分别占56.70%(55/97)、30.92%(30/97)、61.85%(60/9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NBC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