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支架移植物治疗胸-腹主动脉瘤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曦彤 徐克 +3 位作者 张强 肖亮 辛士杰 罗英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4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 评价内支架移植物 (ESG)植入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 8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AD或AAA) ,全麻下行血管内支架移植物治疗 ,其中 5例AD植入TALENT移植物 ,9例植入国产ESG ;7例AAA植入Zenith和TALENT分... 目的 评价内支架移植物 (ESG)植入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 8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AD或AAA) ,全麻下行血管内支架移植物治疗 ,其中 5例AD植入TALENT移植物 ,9例植入国产ESG ;7例AAA植入Zenith和TALENT分叉型ESG ,7例植入国产ESG。结果  2 5例动脉假腔及动脉瘤得到有效隔绝。2例AD封堵失败 ;1例AAA移植物遮盖右肾动脉开口 ,术后肾体积缩小 ;1例AAA因多器官衰竭死亡。平均随访 18.5± 15 .1个月( 1~ 5 9个月 ) ,2 5例生活及工作情况良好。结论 ESG植入术可有效治疗StanfordB型AD和肾下AA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主动脉 动脉夹层 动脉瘤 内支架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移植物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曦彤 张强 +5 位作者 徐克 李红 肖亮 王少雷 罗英伟 段志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6期925-928,共4页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移植物置入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0名主动脉夹层患者 ,均在全麻下进行移植物置入术治疗 ,4例置入TALENT内支架移植物 ,6例置入国产内支架移植物。结果  2例未能有效封堵动脉破裂...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移植物置入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0名主动脉夹层患者 ,均在全麻下进行移植物置入术治疗 ,4例置入TALENT内支架移植物 ,6例置入国产内支架移植物。结果  2例未能有效封堵动脉破裂口 ,其中 1例治疗后 12h因动脉破裂死亡。 1例移植物部分遮盖左锁骨下动脉 ,但无上肢进行性缺血加重 ,余 7例动脉夹层及假腔均较好封堵。术后 1周 ,9例行CTA检查 ,除 1例夹层未得到封堵外 ,其余 8例内支架移植物均无移位 ,假腔均缩小 ,真腔均扩大。随访 8例 ( 2~ 3 8个月 ) ,均无症状再发。结论 内支架移植物置入术可有效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内支架移植物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常用扩血管药物对预防桡动脉痉挛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祝岩 李新民 +3 位作者 朱洪玉 谷天祥 尹宗涛 顾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比较硝酸甘油(NTG)、维拉帕米(VP)和罂粟碱(PA)3种药物对人桡动脉的解痉作用。方法收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桡动脉标本,采用组织浴槽方法,分别比较3种药物成分对离体痉挛桡动脉的治疗作用和经过药物预处理后桡动脉发生痉挛情况。... 目的比较硝酸甘油(NTG)、维拉帕米(VP)和罂粟碱(PA)3种药物对人桡动脉的解痉作用。方法收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桡动脉标本,采用组织浴槽方法,分别比较3种药物成分对离体痉挛桡动脉的治疗作用和经过药物预处理后桡动脉发生痉挛情况。结果在对痉挛状态桡动脉的舒张能力方面,VP、NTG和PA溶液均可以在11min内使桡动脉完全舒张,但在最初的3min内,NTG的舒张效果明显好于其他2组。舒张曲线显示舒张能力依次为NTG>VP>PA。在桡动脉预处理抗痉挛试验中,VP与NTG和PA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冷藏24h后,VP仍能预防血管痉挛(P<0.05),而NTG和PA组几乎没有作用,后二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3种药物最终都能不同程度地预防和缓解桡动脉的痉挛,应用NTG缓解治疗已经痉挛的桡动脉效果比较明显;应用VP对桡动脉进行预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桡动脉的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桡动脉 痉挛 硝酸甘油 维拉帕米 罂粟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凤贺 辛世杰 +5 位作者 杨栋 崔泽实 赵蕾 杨昱 张健 段志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14-815,819,共3页
目的研究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各蛋白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是否与VSMC的增殖相关。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检测Shh信号通路蛋白在体外培养的VSMC中的表达,MTT法及Ki67的表达情况联合评价细胞增殖。结... 目的研究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各蛋白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是否与VSMC的增殖相关。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检测Shh信号通路蛋白在体外培养的VSMC中的表达,MTT法及Ki67的表达情况联合评价细胞增殖。结果Shh信号通路的配体Shh蛋白、patched1受体及其下游转录因子Gli2在VSMC中有表达,MTT法及Ki67染色结果显示外源的Shh蛋白能够促进VSMC的增殖,而应用Shh信号通路的特异抑制剂Cyclopamine则能抑制细胞增殖。结论Shh信号通路与VSMC增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H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脊髓血管畸形复合手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文颖 徐茜 杨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5-477,共3页
对我院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80例脊髓血管畸形复合手术前后的患者脊髓功能进行评价。与术前相比,复合手术后患者运动恢复时间、身体疼痛指数、每日排尿排便次数等指标恢复较好;与传统手术相比,复合手术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明显改善。... 对我院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80例脊髓血管畸形复合手术前后的患者脊髓功能进行评价。与术前相比,复合手术后患者运动恢复时间、身体疼痛指数、每日排尿排便次数等指标恢复较好;与传统手术相比,复合手术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明显改善。在脊髓血管畸形复合手术过程中,传统手术和介入手术会交叉进行,护理配合需要在2种手术方式之间进行切换,良好的护理配合有利于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畸形 复合手术 护理配合 脊髓功能 传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道血管源性缺血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辛世杰 李禄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769-771,共3页
急性肠道血管源性缺血(即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肠道急性血流灌注不良而导致的肠壁缺血性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等特点,其临床特征往往并不显著,确诊时间较晚,误... 急性肠道血管源性缺血(即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肠道急性血流灌注不良而导致的肠壁缺血性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等特点,其临床特征往往并不显著,确诊时间较晚,误诊率及病死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血管源性 腔内治疗 肠道 ISCHEMIA 肠壁缺血性疾病 灌注不良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短发夹环RNA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7
作者 孙成林 段志泉 +3 位作者 辛世杰 冯宗承 张令宇 张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5,40,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 (AT1R)的RNAi对血管紧张素II(AngⅡ )功能的影响,我们构建了AT1R短发夹环RNA(shRNA),以期为进行这方面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在GeneBank中查到鼠AT1R的mRNA基因序列并输入到相应设计软件中,以此设计引物序列...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 (AT1R)的RNAi对血管紧张素II(AngⅡ )功能的影响,我们构建了AT1R短发夹环RNA(shRNA),以期为进行这方面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在GeneBank中查到鼠AT1R的mRNA基因序列并输入到相应设计软件中,以此设计引物序列。经PCR扩增、酶切后,克隆于T载体并行酶切鉴定。结果:构建的鼠AT1RshRNA质粒经测序鉴定验证与预期相符。结论: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T1RshRNA质粒的RNAi功能及其对AngⅡ功能影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NA干扰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 短发夹环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OR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
8
作者 胡新华 杨军 +3 位作者 张志深 刘程伟 刘戈飞 张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7-339,共3页
目的:构建哺乳类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功能的影响。方法:提取人VSMC总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mTOR基因cDNA序列,经pGEM-T载体克隆后双酶切,将cDNA序列反向插入绿... 目的:构建哺乳类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功能的影响。方法:提取人VSMC总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mTOR基因cDNA序列,经pGEM-T载体克隆后双酶切,将cDNA序列反向插入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P-C1,构建mTOR基因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VSMC,采用W estern b lot法检验反义表达载体对mTOR蛋白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经RT-PCR获得664 bp产物,T载体克隆后,经DNA测序,确定该片段为mTOR基因cDNA,进而构建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mTOR,测序证明序列正确后转染VSMC,证实其能够显著抑制mTOR蛋白产物表达,VSMC的分裂、增殖过程受阻。结论:已经成功构建mTOR基因的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靶蛋白 反义技术 基因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溶栓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肠缺血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曦彤 徐克 +5 位作者 梁松年 庄薇 刘静 李红 杨栋 辛世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83-1685,共3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溶栓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SMA)闭塞性缺血的有效性。方法14例SMA闭塞性缺血患者,男7例,女7例,年龄48~84岁(平均61.5岁),其中SMA粥样硬化性狭窄7例,SMA夹层性狭窄2例,SMA血栓性闭塞5例;表现为急性腹痛及慢性间... 目的评价经导管溶栓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SMA)闭塞性缺血的有效性。方法14例SMA闭塞性缺血患者,男7例,女7例,年龄48~84岁(平均61.5岁),其中SMA粥样硬化性狭窄7例,SMA夹层性狭窄2例,SMA血栓性闭塞5例;表现为急性腹痛及慢性间歇性腹痛伴进食后加重各7例,其中2例伴有血便。8例SMA患者各植入1枚支架;另6例先行溶栓治疗,其中1例溶栓后植入支架。结果经导管溶栓及支架植入术后,14例SMA均获得通畅。术后2~24h患者腹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19个月(平均12.8个月),1例于16个月死于心力衰竭,另13例未再发生肠缺血症状。结论经导管溶栓及支架植入术是SMA闭塞性缺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窄 病理性 肠系膜上动脉 缺血 支架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隐静脉曲张弹力纤维鞣酸组化染色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姜晗 吴小雨 +3 位作者 夏茜 张晓宇 辛世杰 张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11-913,共3页
目的观察大隐静脉曲张弹力纤维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弹力纤维与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鞣酸组化染色技术,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人大隐静脉曲张(30例)和正常对照(11例)静脉壁弹力纤维的变化。结果经鞣酸组化染色后弹力纤维... 目的观察大隐静脉曲张弹力纤维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弹力纤维与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鞣酸组化染色技术,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人大隐静脉曲张(30例)和正常对照(11例)静脉壁弹力纤维的变化。结果经鞣酸组化染色后弹力纤维呈高电子密度。正常大隐静脉壁弹力纤维形状较完整;大隐静脉曲张静脉壁弹力纤维分离、断裂、崩解,且数量减少。结论大隐静脉曲张静脉壁弹力纤维结构的变化致其弹性明显改变,与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弹力纤维 鞣酸 组化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1
11
作者 肖亮 徐克 +1 位作者 张强 张曦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5期737-739,共3页
目的 探讨多种介入方法对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 方法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 10例 ,9例行腔内隔绝术 ,1例行内膜瓣开窗术及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9例腔内隔绝术均获成功 ,出现I型内漏 3例 ,经球囊扩张后 ,2例内漏消失 ,... 目的 探讨多种介入方法对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 方法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 10例 ,9例行腔内隔绝术 ,1例行内膜瓣开窗术及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9例腔内隔绝术均获成功 ,出现I型内漏 3例 ,经球囊扩张后 ,2例内漏消失 ,1例仍有内漏。 1例术后 3天猝死。 1例行内膜瓣开窗术及内支架置入术获得成功 ,远端脏器供血正常。结论 综合性介入治疗对于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DEBAKEY Ⅲ型 腔内隔绝术 内膜瓣开窗术 内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志深 胡新华 +1 位作者 杨军 张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3-545,F0003,共4页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6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SMVT)临床资料,探讨ASMVT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ASMVT的早期症状与体征不符,极易误诊。本组手术治疗24例,保守治疗22例,死亡7例,死亡率为15%。B超、CT及肠系膜血管造影是诊断ASMV...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6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SMVT)临床资料,探讨ASMVT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ASMVT的早期症状与体征不符,极易误诊。本组手术治疗24例,保守治疗22例,死亡7例,死亡率为15%。B超、CT及肠系膜血管造影是诊断ASMVT的主要手段。早期无腹膜炎体征的病人可行抗凝、溶栓保守治疗;已出现腹膜炎体征,呕吐物、排泄物为血性或腹穿抽出血性渗出物是剖腹探查指征。术中、术后均应采取系统的抗凝、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静脉 血栓形成 手术 抗凝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站式复合手术的护理管理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哲 李莉 +4 位作者 景硕 吴文颖 张健 李璇 倪尔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5-478,共4页
回顾性分析"一站式"复合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并进行经验总结。"一站式"复合手术室成功实施管理重点,在于复合手术室设置、术中护理配合及专业护理人才培养,旨在构建灵活的护理人力资源弹性配备机制及专业护理人员&qu... 回顾性分析"一站式"复合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并进行经验总结。"一站式"复合手术室成功实施管理重点,在于复合手术室设置、术中护理配合及专业护理人才培养,旨在构建灵活的护理人力资源弹性配备机制及专业护理人员"小轮转"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一站式"复合手术是治疗复杂疾病的微创方法,科学的护理管理是"一站式"复合手术成功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手术 护理管理 腔内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的培养和表面标志物鉴定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栋 辛世杰 +6 位作者 李凤贺 王磊 汪颖厚 李悦 李晰 马文锋 张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并对EPC多种表面标志物进行鉴定。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小鼠骨髓源性单个核细胞,应用专门培养基EGM-2培养。观察不同时期细胞增殖情况;在培养7 d后行DIL-AC-LDL和FITC-UEA-... 目的建立一种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并对EPC多种表面标志物进行鉴定。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小鼠骨髓源性单个核细胞,应用专门培养基EGM-2培养。观察不同时期细胞增殖情况;在培养7 d后行DIL-AC-LDL和FITC-UEA-1双荧光染色鉴定及流式细胞检测;应用RT-PCR分析0,4,7 d时CD31、CD34、CD45、CD117、CD133、FLK-1、VE-Cad等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诱导培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72 h后基本完成贴壁,8~9 d时贴壁70%~80%可进行传代,2~3周后呈典型的鹅卵石样外观。细胞培养7 d后DIL-AC-LDL和FITC-UEA-1双染色阳性细胞比例为(90.16±6.77)%,流式细胞检测PE-Flk-1、APC-CD133、FITC-CD34均阳性概率为(1.73±0.27)%。RT-PCR结果显示随时间推移CD34、CD117、CD133的表达量逐渐下降,而CD31、FLK-1、VE-Cad等内皮系标志物的表达逐渐增加。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定向诱导培养可获得较多数量的EPC,以流式细胞检测技术为主,结合细胞形态学和功能学对EPC进行鉴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小鼠 骨髓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HGF/SF,TGF-β_1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新华 杨军 +1 位作者 张强 段志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0-562,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 /扩散因子 (HGF/SF)、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 6 0例ASO患者外周血中VEGF ,HGF/SF ,TGF β1等指标 ,同时应用血管扫描测量患...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 /扩散因子 (HGF/SF)、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 6 0例ASO患者外周血中VEGF ,HGF/SF ,TGF β1等指标 ,同时应用血管扫描测量患肢的踝肱指数 (ABI)和动脉闭塞程度。 6~ 12月后随访 ,复查各项指标。结果 :ASO组血清HGF/SF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 (间歇性跛行组 >静息痛 >坏疽组 ) ;TGF β1升高(P <0 .0 1) ,HGF/SF与TGF β1负相关 (P <0 .0 1,r =- 0 .6 6 12 ) ;VEGF升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ASO伴糖尿病患者的HGF/SF显著降低 (P <0 .0 1)。随访表明 ,低HGF/SF者预后不良。结论 :VEGF ,HGF/SF ,TGF β1参与了ASO的发生发展 ,HGF/SF可能是判断ASO病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肝细胞生长因子/扩散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谱基因芯片筛选大隐静脉曲张致病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军 胡新华 张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曲张大隐静脉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选取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病人隐 股交界瓣膜区静脉 6条 ,取 6条正常静脉作对照。提取血管组织总RNA ,纯化mRNA后逆转录制备目标序列 ,应用含有 4 0 96种人类基因cDNA的... 目的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曲张大隐静脉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选取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病人隐 股交界瓣膜区静脉 6条 ,取 6条正常静脉作对照。提取血管组织总RNA ,纯化mRNA后逆转录制备目标序列 ,应用含有 4 0 96种人类基因cDNA的表达谱芯片进行差异表达谱分析。结果 :在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基因表达谱中差异表达基因共有 16 8条 ,上调基因 96条 ,下调基因 72条 ,共存性差异表达基因 39条 ,其中上调基因 2 8条 ,下调基因 11条。差异表达基因中有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基因等多种基因。这些基因可能与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有关。结论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大隐静脉曲张的致病相关基因 ,可能为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基因表达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Wnt-5a对小鼠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和成管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栋 辛世杰 +5 位作者 李凤贺 李璇 王雷 李光鑫 马文锋 张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8-230,233,共4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Wnt-5a对小鼠内皮祖细胞(EPC)增殖﹑迁移和成管效应的影响,了解Wnt-5a在血管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小鼠骨髓源性单个核细胞,应用EGM-2培养基诱导培养为EPC。在加入外源性Wnt-5a细胞因子的条件下,采用Ki-6... 目的观察外源性Wnt-5a对小鼠内皮祖细胞(EPC)增殖﹑迁移和成管效应的影响,了解Wnt-5a在血管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小鼠骨髓源性单个核细胞,应用EGM-2培养基诱导培养为EPC。在加入外源性Wnt-5a细胞因子的条件下,采用Ki-67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Boyden Chamber Transwell法检测其对EPC迁移能力的影响,用Matrigel基质胶成管实验检测其对EPC成管效应的影响。结果实验组Ki-67阳性细胞百分比为(16.7±0.3)%,与对照组(12.5±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 h后对照组每视野迁徙细胞数为(87.7±11.3)个,实验组为(112.4±12.2)个,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trige1基质胶成管实验亦提示外源性Wnt-5a对EPC的成管效应有促进作用。结论外源性Wnt-5a能够促进小鼠EPC的血管发生,提示非经典Wnt信号通路可能在EPC血管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小鼠 WNT-5A 血管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A/ROCK-2信号通路在甲状腺髓样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颖厚 陈安杰 +3 位作者 王斌 杨栋 辛世杰 蔡相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5-367,共3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RHOA、ROCK-2蛋白在甲状腺髓样癌(MT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TC中RHOA、ROCK-2蛋白表达水平较癌旁甲状腺组织中明显增高,二者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TNM分期无关,而ROCK-2与淋巴结转...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RHOA、ROCK-2蛋白在甲状腺髓样癌(MT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TC中RHOA、ROCK-2蛋白表达水平较癌旁甲状腺组织中明显增高,二者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TNM分期无关,而ROCK-2与淋巴结转移有关。RHOA、ROCK-2的表达可能对MTC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髓样癌 RHOA ROCK一2 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mTOR基因局部转染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新华 杨军 +3 位作者 张志深 刘程伟 杨德华 张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观察反义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转染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和聚乙烯醇(PVA)包载制备纳米级粒子混合物。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随机分成转基因组、空载体组、对照组。转基因组转染纳米粒子... 目的:观察反义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转染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和聚乙烯醇(PVA)包载制备纳米级粒子混合物。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随机分成转基因组、空载体组、对照组。转基因组转染纳米粒子包载的反义mTOR基因,空载体组转染纳米粒子包载的空载体,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分别于术后3、7、14、28d取材,常规HE、弹力纤维VG染色,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检测mTOR基因的mRNA及蛋白的变化,TUNEL法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的动态变化。结果:转基因组内膜中mTOR蛋白产物表达较其他组明显减少(P<0.05);转基因组内膜增生程度在术后7、14、28d较其他组明显减少(P<0.01);转基因组凋亡细胞较其他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反义mTOR基因的表达能够有效抑制自体移植静脉内膜的增生,促进VSMC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靶蛋白 反义基因 内膜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肺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军 胡新华 +1 位作者 张强 张宏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 :探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 (I/R)对肺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后肢I/R模型 :5 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Ⅰ组 ,n=6 )、缺血组 (Ⅱ组 ,n =6 )、缺血再灌注组 (Ⅲ组 ,n =4 2 )。Ⅱ组在缺血 4h末 ,Ⅲ组分别... 目的 :探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 (I/R)对肺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后肢I/R模型 :5 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Ⅰ组 ,n=6 )、缺血组 (Ⅱ组 ,n =6 )、缺血再灌注组 (Ⅲ组 ,n =4 2 )。Ⅱ组在缺血 4h末 ,Ⅲ组分别于再灌注 1,2 ,4 ,12 ,2 4 ,4 8,72h测定血浆丙二醛 (MDA)、肺组织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 ,以及ICAM 1的mRNA和蛋白产物表达。结果 :Ⅲ组各时点血浆MDA、MPO与Ⅰ或Ⅱ组比较明显增高 ,差异有十分显著意义 (P <0 .0 1) ;Ⅲ组的ICAM 1mRNA表达较Ⅰ ,Ⅱ组增加 ,在灌注后 12h达高峰 (4 0 .2±10 .8) % ,与其他各时点及Ⅰ ,Ⅱ组比较差异有十分显著意义 (P <0 .0 1) ,ICAM 1蛋白产物表达亦逐渐增加 ,12~2 4h达高峰 ,阳性表达值分别为 (4 3.0± 6 .4 ) %和 (4 4 .3± 11.8) % ,可持续到术后 4 8h。结论 :ICAM 1在骨骼肌I/R所致肺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