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RNA-148/152家族在血液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晓雪 王玥 +1 位作者 王萍萍 李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73-1178,共6页
MicroRNA(miRNA)是一种包含18~22个核苷酸单链的非编码小RNA,通过与靶基因的3’-非编码区相互作用而调控基因的表达。MicroRNA-148/152家族包括microRNA-148a(miR-148a),microRNA-148b(miR-148b)和microRNA-152(miR-152),其在不同的组... MicroRNA(miRNA)是一种包含18~22个核苷酸单链的非编码小RNA,通过与靶基因的3’-非编码区相互作用而调控基因的表达。MicroRNA-148/152家族包括microRNA-148a(miR-148a),microRNA-148b(miR-148b)和microRNA-152(miR-152),其在不同的组织中有不同的表达。一些研究已经证实miR-148/152家族成员在许多肿瘤性疾病中存在差异表达,并通过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而发挥着调节肿瘤生长、增殖、凋亡、血管新生以及对药物敏感性等多种生物学功能。MiR-148/152家族成员的表达受其本身Cp G岛甲基化的调控,并能靶向作用于其下游的靶基因-DNA甲基转移酶(DNMT1/3b),因此DNMT1/3b反向局限于miR-148a/152的表达。DNMT1/3b过表达促进MiR-148/152家族Cp G岛甲基化,阻碍其发挥作用,导致DNMT1/3b进一步升高。因此,MiR-148/152-DNM T1/3b循环可能是存在的。表观遗传学的异常,尤其是启动子高甲基化在血液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去甲基化治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又一重要途径。本文对miR-148/152家族在血液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做一总结,旨在阐述DNA甲基化修饰与micro-RNA在血液肿瘤研究中的重要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8a miR-148b miR-152 血液肿瘤 白血病 骨髓瘤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与恶性血液病 被引量:3
2
作者 苏楠 曲艺 李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29-1132,共4页
自噬是近年来很热门的研究领域,是真核细胞受饥饿、低氧和药物处理等代谢压力下,通过自身降解,获得能量的一种生理过程,研究表明其与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关于自噬与恶性血液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尚存在模糊及矛盾的问题。适... 自噬是近年来很热门的研究领域,是真核细胞受饥饿、低氧和药物处理等代谢压力下,通过自身降解,获得能量的一种生理过程,研究表明其与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关于自噬与恶性血液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尚存在模糊及矛盾的问题。适宜的治疗方法,应当选择性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而同时对正常细胞无损伤。因此在探讨自噬在恶性血液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如何选择靶向的自噬相关治疗策略亦尤为重要。本文对自噬的发生发展、自噬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以及自噬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恶性血液病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伴BCR::ABL1 e6a2转录本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丁园艺 魏鑫 +3 位作者 富威 王萍萍 张贺洋 王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7-369,共3页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伴BCR::ABL1 e6a2转录本发病率低,临床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伴BCR::ABL1 e6a2转录本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流行病学特点、诊治和预后。
关键词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BCR::ABL1 非典型转录本 e6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现状与进展
4
作者 郑焱华 任芮林 李晓帆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2,共7页
巨细胞病毒(CMV)肺炎是常见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CMV肺炎预后高度不良,需行必要的干预手段以防止CMV再激活进展至CMV肺炎。目前临床上主要依据抢先治疗策略用药,其用药时机取决于早期诊断的时效性... 巨细胞病毒(CMV)肺炎是常见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CMV肺炎预后高度不良,需行必要的干预手段以防止CMV再激活进展至CMV肺炎。目前临床上主要依据抢先治疗策略用药,其用药时机取决于早期诊断的时效性,而CMV肺炎的早期诊断在临床上现有可行方法学及手段较为有限,诊断金标准的操作具有一定创伤性和侵入性,且检出时效较差。本综述总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CMV肺炎的诊断及药物预防治疗的临床现状与进展,探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 肺炎 影像组学 预防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与单用CHOP方案治疗Ⅲ、Ⅳ期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王晓雪 高然 +2 位作者 于锦香 蔡大利 李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目的比较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和单用CHOP方案治疗Ⅲ、Ⅳ期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同期(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非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6例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分为2组,美罗华联合CHOP治疗组(R-C... 目的比较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和单用CHOP方案治疗Ⅲ、Ⅳ期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同期(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非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6例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分为2组,美罗华联合CHOP治疗组(R-CHOP组)26例,CHOP治疗组(CHOP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R-CHOP组患者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8例,总有效率为88.5%(23/26);CHOP组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8例,总有效率为63.3%(19/3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R-CHOP组和CHOP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1%和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0.8%和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轻中度骨髓抑制和输液相关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分别为38.5%和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能够提高治疗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的疗效,而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可作为该病的一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美罗华 化疗 CHOP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老年性及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高然 张蕊 +6 位作者 于锦香 高峰 蔡大利 王柏勋 潘登 颜晓菁 李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5-517,共3页
目的评价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治疗老年性及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10月在我科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10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初治老年患者3例,完全缓解2例,总有效率为66... 目的评价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治疗老年性及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10月在我科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10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初治老年患者3例,完全缓解2例,总有效率为66.7%;复发难治患者7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总有效率为71.4%。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100%,感染发生率70%,轻度肝功能损害发生率30%,无严重出血及恶心、呕吐等。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可有效治疗老年性及复发难治性AML,但血液学不良反应较重,感染发生率较高,必须给予相应的监测和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地西他滨 半量CAG方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方案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6
7
作者 肖萌 何娟 +5 位作者 李艳 苏楠 徐赢东 王玉婷 王庆玲 李树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2-356,共5页
目的比较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BD方案)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例,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1)BD组(n=37):其中初治16例,复发/难治21例;(2)VAD组(n=83):其中初治39例,复发/难... 目的比较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BD方案)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例,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1)BD组(n=37):其中初治16例,复发/难治21例;(2)VAD组(n=83):其中初治39例,复发/难治44例。化疗4~7个疗程后全面评价两组疗效及副反应。采用EBMT/ABMT标准判定疗效,并按WHO标准判断不良反应。结果 (1)BD组:中位生存期为43.5个月,2年和4年生存率分别为86.4%和47.3%,平均起效疗程数为2.06,总有效率为91.9%,其中CR/nCR32.4%(12/37),PR48.6%(18/37),MR10.8%(4/37)。初治患者CR/nCR37.5%(6/16),PR50.0%(8/16),MR6.3%(1/16),NR6.3%(1/16),有效率为93.8%;复发/难治患者CR/nCR28.6%(6/21),PR47.6%(10/21),MR14.3%(3/21),NR4.8%(1/21),PD4.8%(1/21),有效率为90.5%;(2)VAD组:中位生存期为29.1个月,2年和4年生存率分别为64.3%和33.5%,平均起效疗程数为3.09,总有效率为66.3%,其中CR/nCR12.0%(10/83),PR38.6%(32/83),MR15.7%(13/83)。初治患者CR/nCR15.4%(6/39),PR38.5%(15/39),MR12.8%(5/39),NR20.5%(8/39),PD12.8%(5/39),有效率66.7%;复发/难治患者CR/nCR9.1%(4/44),PR38.6%(17/44),MR18.2%(8/44),NR18.2%(8/44),PD15.7%(7/44),有效率为65.9%。χ2检验结果显示,2组方案疗效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rank检验发现,2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VAD组相比,BD组不良反应较轻微,患者耐受性较好。结论与VAD方案相比,BD方案能达到更高的缓解率,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小,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BD方案 VAD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60例不孕不育及发育异常患者R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梁颖 李艳 +3 位作者 王亚柱 王萍萍 王玥 魏鑫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08-1011,1015,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染色体核型异常及其比例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探讨不孕不育及发育异常患者染色体异常机制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就诊的2 160例不孕不育患者及发育异常患者进行染色体R显带核... 目的通过研究染色体核型异常及其比例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探讨不孕不育及发育异常患者染色体异常机制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就诊的2 160例不孕不育患者及发育异常患者进行染色体R显带核型及临床分析。结果 2 160例不孕不育患者及发育异常患者中456例存在染色体异常,其中常染色体异常134例,占29.39%;性染色体异常322例,占70.61%。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男女不孕不育及发育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患者应积极进行遗传优生和产前诊断,以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不孕不育 发育异常 R显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被引量:14
9
作者 蔡大利 高峰 +4 位作者 高然 苏楠 马凤宇 莫文斌 李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了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和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例。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了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和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例。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异基因移植16例,单倍体相合异基因移植10例,同基因移植3例。预处理方案采用Bu Cy2±化疗,或全身照射(TBI)7.5~10 Gy联合环磷酰胺120 mg/kg±化疗。HLA全相合移植应用环孢素联合短程甲氨喋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单倍体相合移植采用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环孢素+骁悉+甲氨喋呤+糖皮质激素,同基因移植无需GVHD预防。结果所有患者获得供者型造血重建。移植后100 d内死亡2例,随访中位时间23个月(1~60个月)。Ⅱ~Ⅳ度急性GVHD发生率为23.1%(6/26),其中Ⅲ/Ⅳ度2例;慢性GVHD 50%,其中轻度c GVHD 3例,中度6例,重度4例。移植相关死亡率13.8%(4/29),复发死亡率20.7%(6/29),2年总体生存率68.09%(95%CI:45.77%~82.78%),无病生存率60.22%(95%CI:38.19%~76.55%)。生存分析显示高危患者仍存在较高复发风险。结论 HLA全相合及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严密监测高危患者,提前或及早干预是必要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移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T细胞亚群和SIL-2R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8
10
作者 卢香兰 李霞 +2 位作者 王萍萍 李玲 李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3-244,共2页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T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 (SIL 2R)的变化。方法 :采用APAAP法检测恶性肿瘤患者CD3、CD4、CD8细胞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IL 2R的含量。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的CD3、CD4、CD4 /CD8明显降低 ,SIL 2R明显升高 ...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T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 (SIL 2R)的变化。方法 :采用APAAP法检测恶性肿瘤患者CD3、CD4、CD8细胞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IL 2R的含量。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的CD3、CD4、CD4 /CD8明显降低 ,SIL 2R明显升高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手术后CD3、CD4、CD4 /CD8升高 ,SIL 2R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发生癌转移的患者 ,除CD3、CD4、CD4 /CD8明显降低外 ,CD8明显升高。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尤其是发生癌转移的患者 ,免疫功能更低。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使免疫功能紊乱得以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T细胞亚群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64指数、降钙素原与细胞因子在脓毒症诊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艳 富威 +3 位作者 张丽君 王亚柱 颜晓菁 王萍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32-835,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降钙素原(PCT)与细胞因子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患者并发脓毒症的临床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ICU病房85例感染患者,其中脓毒症患者62例,非脓毒症患者23例,分别统计CD64指数、PCT、细胞因子等资料;同期健...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降钙素原(PCT)与细胞因子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患者并发脓毒症的临床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ICU病房85例感染患者,其中脓毒症患者62例,非脓毒症患者23例,分别统计CD64指数、PCT、细胞因子等资料;同期健康者100例作为CD64指数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64指数在脓毒症组及非脓毒症组表达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脓毒症感染组相比,CD64指数、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在脓毒症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显示,CD64指数、PCT、CRP、IL-6及四者联合诊断脓毒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9、0.730、0.737、0.493、0.813;脓毒症组抗感染治疗好转后,CD64指数、PCT、IL-6、IL-10、γ干扰素(INF-γ)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64指数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诊断脓毒症时,CD64指数优于PCT、CRP及IL-6,但四者联合的诊断价值更佳。监测CD64指数、PCT与细胞因子对脓毒症患者疗效观察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CD64指数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G及β_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24
12
作者 王艳萍 苏晓林 +2 位作者 王禹 王秋月 任青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3-94,共2页
通过对尿中N 乙酰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及血、尿 β2 微球蛋白 (β2 m )的联合检测探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方法。NAG采用 72 1分光光度计比色法 ,β2 m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的NAG、血及尿中的 β2 m均... 通过对尿中N 乙酰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及血、尿 β2 微球蛋白 (β2 m )的联合检测探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方法。NAG采用 72 1分光光度计比色法 ,β2 m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的NAG、血及尿中的 β2 m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1,P <0 0 5)。表明NAG及血、尿 β2 m的测定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Β2-微球蛋白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蟾蜍毒素粗提物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卢香兰 许崇安 +4 位作者 王萍萍 金波 刘云鹏 孙颖 朱志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观察蟾蜍毒素提取物对白血病K562细胞杀伤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无水乙醇、二甲基亚砜(DMSO)、PBS缓冲液浸溶中华大蟾蜍的耳后腺及皮下腺分泌物,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观察蟾蜍毒素提取物对白血病K562细胞杀伤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无水乙醇、二甲基亚砜(DMSO)、PBS缓冲液浸溶中华大蟾蜍的耳后腺及皮下腺分泌物,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3种浸液均能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其抑制强度依次为乙醇浸液>DMSO浸液>PBS浸液。5 ng/ml的乙醇浸液、50 ng/ml的DMSO浸液、500 ng/ml的PBS浸液均能使K562细胞发生G2/M期阻滞。结论:蟾蜍毒素粗提物对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伴有G2/M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蟾蜍毒素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晓雪 王萍萍 +2 位作者 梁颖 李艳 颜晓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04-908,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7例初诊成人ALL患者的免疫表型,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意义。结果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中CD19、CD2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CD10和CD20(P&...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7例初诊成人ALL患者的免疫表型,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意义。结果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中CD19、CD2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CD10和CD20(P<0.05)。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CD7和c CD3表达阳性率高。早期抗原CD34、CD38在各种分型ALL中均高表达。HLA-DR仅在B-ALL中呈较高的阳性表达率。My+-ALL和My--ALL患者比较,基本资料、完全缓解率和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My+-ALL患者早期抗原CD34和HLA-DR抗原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My--ALL患者(P<0.05)。细胞遗传学分析提示,核型异常组患者复发率高。高危核型组患者较标危核型组CD20和CD13表达强(P<0.05)。结论成人ALL患者免疫分型及染色体核型有着明显的异质化特点,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复发率高,可以为临床医生对ALL进行分层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分型 流式细胞术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基因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牛一蒙 王萍萍 +3 位作者 王玥 王亚柱 蔡大利 李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4,共5页
本研究通过对急性白血病病人及体外肿瘤细胞株的DNA甲基化及基因表达的实验,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状态,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应用RT-... 本研究通过对急性白血病病人及体外肿瘤细胞株的DNA甲基化及基因表达的实验,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状态,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应用RT-PCR检测DAPK基因在白血病细胞及正常骨髓细胞中的表达;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细胞株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从第二轮巢式MSP扩增出的随机产物中挑选2个随机引物,交予专业机构克隆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DAPK基因在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标本中均有表达,DAPK mRNA在急性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中表达平均值为0.61±0.40,低于正常对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52.94%(9/17例)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DAPK mRNA表达降低或缺失,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数据为41.18%(42/102);细胞株U-937显示基因表达正常,HL-60表达缺失;10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中33例存在DAPK启动子区甲基化,甲基化率为32.4%(33/102);1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骨髓标本中8例存在DAPK启动子区甲基化,甲基化率为47%(8/17);7例正常人骨髓标本DAPK启动子区均为非甲基化;细胞株U-937 DAPK启动子区非甲基化,HL-60 DAPK启动子区甲基化。ALL组与AML组患者骨髓细胞DAPK mRNA表达与其启动子甲基化均呈显著负相关(ALL组r=-0.855,P<0.05;AML组r=-0.343,P<0.05),提示两者有密切的关联。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中DAPK基因启动区甲基化与其mRNA的异常表达或失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DAPK基因 启动子区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潘登 李艳 +3 位作者 徐海萍 于锦香 高峰 翟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6-97,共2页
目的:研究重症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以及Hp感染与患者临床特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重症ITP患者与对照人群的Hp感染率;比较Hp阳性和Hp阴性ITP患者的年龄、性别、... 目的:研究重症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以及Hp感染与患者临床特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重症ITP患者与对照人群的Hp感染率;比较Hp阳性和Hp阴性ITP患者的年龄、性别、骨髓巨核细胞数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结果:42例ITP患者中28例14C-UBT阳性(66.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9%(P<0.01)。Hp阳性和Hp阴性ITP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3%和21%,两组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0.01)。结论:ITP患者Hp感染率增高,Hp阳性ITP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幽门螺杆菌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预后评价指标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林娜 李艳 田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55-260,共6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其预后差别很大。准确的预后判断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年龄、肿瘤负荷、细胞遗传学异常、血清学检测、CD抗原、非创伤性物理检查、分期系统等方面对近年来该...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其预后差别很大。准确的预后判断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年龄、肿瘤负荷、细胞遗传学异常、血清学检测、CD抗原、非创伤性物理检查、分期系统等方面对近年来该病预后评价指标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该病预后判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预后指标 细胞遗传异常 CD抗原 肿瘤负荷 分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骨髓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报告 被引量:4
18
作者 蔡大利 高峰 +1 位作者 高然 李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9-381,共3页
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对4例确诊的重型和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HIJA全相合同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联合骨髓移植(BMT)。移植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感染,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1-15d和12-15d,移植后... 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对4例确诊的重型和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HIJA全相合同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联合骨髓移植(BMT)。移植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感染,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1-15d和12-15d,移植后均转变成供者型造血。因此认为从诊断到移植时间短、血制品输注少、预处理个体化以及PBSCT联合BMT是近期移植成功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移植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晓雪 张贺洋 +2 位作者 潘登 高然 李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773-1775,共3页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96例,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水...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96例,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水平。并分析凝血指标的变化与一般资料、疾病分期、肝功能指标、M蛋白水平的关系。结果 96例患者中,单纯PT延长的患者25例,单纯APTT延长的患者5例,PT及APTT同时延长的患者11例。96例患者中PT延长组36例,非PT延长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S分期、ISS分期及F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延长组IgA型和IgG型患者M蛋白水平较非PT延长组升高(P<0.05)。IgA型和IgG型患者PT与M蛋白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19和0.664,P<0.05)。结论在初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PT延长多见于DS分期和ISS分期Ⅲ期患者,且在IgA及IgG两型患者中合并M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并与PT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阳性的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琳 高子芬 +3 位作者 李敏 刘校龙 刘翠苓 李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5-259,共5页
目的:探讨EB病毒阳性患者的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75例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EB病毒(Epstein-... 目的:探讨EB病毒阳性患者的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75例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者为病例组,60例EBV阴性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EB病毒RNA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Bcl-2、c-myc蛋白表达及EBV-EBER情况,分析EBV阳性的胃DLBCL患者的病理学特点及预后。结果:EBV阳性组在临床表现、年龄、性别、起源、细胞形态等方面与EBV阴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cl-2、c-myc蛋白表达方面,EBV阳性组与EBV阴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HOP方案治疗下,EBV阳性组与EBV阴性组相比,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5.1个月和31.4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发生于胃DLBCL患者中,EB病毒感染对临床表现、瘤细胞的起源、形态、蛋白表达等方面无明显影响;EB病毒阳性的DLBCL患者并不局限于老年人;R-CHOP治疗下EB病毒阳性患者的预后比EB病毒阴性的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胃肿瘤 EB病毒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