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腹股沟嵌顿疝修补术全程护理干预效果 被引量:41
1
作者 孙叶飞 陈晓晨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4-87,共4页
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腹腔镜下腹股沟嵌顿疝修补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5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模式。比较2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 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腹腔镜下腹股沟嵌顿疝修补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5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模式。比较2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强度评分(VAS评分)、并发症以及心理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远远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术后1 d、8 d实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术后30 d VAS评分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入院当日比较,在麻醉前,术后1 d、8 d 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都明显降低,而且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而术后15 d焦虑、抑郁评分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64%)较对照组(18.18%)明显降低(P<0.05)。全程护理干预可以使腹腔镜下腹股沟嵌顿疝修补术患者减少住院时间,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护理干预 腹腔镜 腹股沟嵌顿疝修补术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的小肠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2
作者 袁维烨 肖先皓 宋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9,共9页
目的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探讨影响小肠腺癌(SB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SBA生存风险模型并评价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分析SEER数据库纳入的2639例SBA患者临床信息及预后资料。以总生存期(OS)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 目的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探讨影响小肠腺癌(SB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SBA生存风险模型并评价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分析SEER数据库纳入的2639例SBA患者临床信息及预后资料。以总生存期(OS)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作为预后预测指标。将患者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训练组患者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预后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由验证组进行预后预测模型验证,绘制临床决策曲线。结果SBA患者年龄(P<0.01)、肿瘤部位(P=0.018)、大小(P=0.042)、T分期(P<0.01)、阳性淋巴结检出率(P<0.01)、肿瘤单发灶(P<0.01)、继发肝脏转移(P<0.01)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P<0.01)、肿瘤大小(P=0.022)、T分期(P<0.01)、阳性淋巴结检出率(P<0.01)、肿瘤单发灶(P<0.01)、继发肝脏转移(P<0.01)是影响DSS的独立危险因素。成功建立预后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校准的预测曲线与实际曲线具有一致性。结论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阳性淋巴结检出率、肿瘤单发灶、继发肝脏转移是影响SBA患者OS和DSS的独立危险因素;除此之外,肿瘤部位也是影响SBA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预后预测模型具有良好预测价值,能有效评估SBA患者预后,可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腺癌 总生存期 疾病特异性生存期 预后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Xpert MTB/RIF试验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琦 周建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52-755,共4页
选取疑似结核性腹膜炎(TBP)的患者90例,经开放或腹腔镜手术活体组织检查确诊为TBP 33例,留取患者活体组织,采用GeneXpert MTB/RIF试验、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法和抗酸染色法对结核分枝杆菌及相关药物耐药性进行检测。GeneXpert MTB/... 选取疑似结核性腹膜炎(TBP)的患者90例,经开放或腹腔镜手术活体组织检查确诊为TBP 33例,留取患者活体组织,采用GeneXpert MTB/RIF试验、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法和抗酸染色法对结核分枝杆菌及相关药物耐药性进行检测。GeneXpert MTB/RIF试验方便简单,效率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在临床上可实现对TBP的快速辅助诊断,并可以对利福平的耐药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腹膜炎 GeneXpert MTB/RIF试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EM206促进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结直肠癌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启智 赵劲博 +2 位作者 盛伟伟 周建平 董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4-229,共6页
目的研究TMEM206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和SW480均随机分为4组,分别转染空载质粒、转染206过表达质粒、转染空载质粒或206过表达质粒后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发生... 目的研究TMEM206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和SW480均随机分为4组,分别转染空载质粒、转染206过表达质粒、转染空载质粒或206过表达质粒后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发生。观察细胞形态改变。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TMEM206及EMT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Transwell实验分析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结果TMEM206过表达促进EGF诱导的EMT样细胞形态。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TMEM206过表达促进了EGF诱导的p-ERK和c-Myc蛋白增加(P<0.05),并促进EGF诱导的E-钙黏蛋白减少以及纤连蛋白、Zeb1、Snail1、Snail2增加(P<0.05)。Transwell结果显示,HCT116和SW480细胞过表达TMEM206后,进一步促进了EGF诱导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增强(P<0.05)。结论TMEM206促进结直肠癌EMT发生,进而影响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TMEM206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上皮-间质转化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