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蒜素协同抗癌药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哈敏文 董明 +1 位作者 王兰 袁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与周期特异性药物联合使用,增强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苔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以观察大蒜素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及瑞士-姬姆...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与周期特异性药物联合使用,增强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苔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以观察大蒜素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及瑞士-姬姆萨染色光镜观察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3μg/ml大蒜素与周期特异性抗癌药物博莱霉素A5和长春新碱联合使用,观察药物细胞毒活性的改变。结果:大蒜素可抑制MGC-803细胞生长,24hIC50为6.4μg/ml,也可抑制SGC-7901细胞的生长,24hIC50为7.3μg/ml;以3μg/ml、6μg/ml、9μg/ml终浓度大蒜素分别作用两种胃癌细胞系24h后,与对照组比较,G0/G1细胞周期百分率明显减少,而G2/M期明显增加(P<0.01);6μg/ml大蒜素作用培养细胞24h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分裂指数明显增加。提示两种细胞系经大蒜素处理后,细胞周期阻滞于M期;大蒜素与两种抗癌药物联合使用,作用于MGC-803细胞,BLMA5和VCR的24hIC50值分别由单独应用的1.210μg/ml和0.125μg/ml下降到0.370μg/ml和0.031μg/ml,作用于SGC-7901细胞,BLMA5和VCR的24hIC50值分别由单独应用的1.760μg/ml和0.287μg/ml下降到0.680μg/ml和0.074μg/ml,显示低剂量大蒜素增强了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大蒜素可使MGC-803及SGC-7901两种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胃癌细胞株 细胞周期 抗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与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联合应用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马锐 何红梅 袁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生长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联合应用抗肿瘤作用。方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并测定药物半数抑制率(IC50);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大蒜素与NVB、5-FU、MMC、PDD四种...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生长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联合应用抗肿瘤作用。方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并测定药物半数抑制率(IC50);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大蒜素与NVB、5-FU、MMC、PDD四种化疗药联合应用,观察细胞毒活性的改变。结果:大蒜素对BGC-823和SGC-7901两种细胞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72hIC50分别为:30μg/ml和20μg/ml。以72hIC50浓度大蒜素分别作用于两种胃癌细胞株24h、48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与对照组比G0/G1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明显增加,提示两种胃癌细胞株经大蒜素处理后,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大蒜素与四种化疗药联合应用,结果发现作用于BGC-823细胞,NVB72h的IC50值由原来单独应用时的9.0μg/ml降至2.25μg/ml。作用于SGC-7901细胞,NVB72h的IC50值由原来单独应用时的43.0μg/ml降至12.5μg/ml,显示大蒜素与作用于G2/M期的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NVB联合应用时可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大蒜素可使BGC-823和SGC-7901两种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2/M期。大蒜素与G2/M期特异性化疗药联合应用,可能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人胃癌细胞株 化疗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M期阻滞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铁军 哈敏文 +3 位作者 孙丽萍 宫月华 柳云恩 袁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6-688,共3页
目的:探讨大蒜素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M期阻滞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MTT比色法检测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等技术,比较药物处理前后M期细胞占总细胞数百分比的变化,观察细胞微... 目的:探讨大蒜素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M期阻滞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MTT比色法检测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等技术,比较药物处理前后M期细胞占总细胞数百分比的变化,观察细胞微管结构及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在胞内分布的变化,并做荧光定量分析cyclin B1在用药前后量的改变。结果:大蒜素抑制SGC-7901细胞的24h IC50为7.2μg/ml,72h IC50为20μg/ml;经大蒜素处理后,M期细胞占总细胞数的30.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9%(P<0.05)。经大蒜素处理后细胞变小变圆,微管结构消失,胞质模糊;而对照组细胞形态正常,微管结构清晰完整。经大蒜素处理后,胞质中cyclin B1表达升高,并向核内聚集,cyclin B1荧光定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蒜素可以促进微管解聚,可以提高促成熟因子(MPF)的重要成份cyclin B1在细胞内的表达并促进其向核内转移,使细胞周期阻滞于M期。大蒜素可以作为一种新的作用于M期的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胃肿瘤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蛋白B1 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和nm23的联合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关系的研究
4
作者 刘博 王莹 +1 位作者 曲家骐 张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8-429,共2页
目的 :探讨CD4 4和nm2 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联合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86例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4 4和nm2 3的表达 ,分析其与术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CD4 4高表达率和nm2 3低表达率分别为 4 ... 目的 :探讨CD4 4和nm2 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联合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86例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4 4和nm2 3的表达 ,分析其与术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CD4 4高表达率和nm2 3低表达率分别为 4 7.7% (4 1/ 86 )和 5 4 .7% (4 7/ 86 )。CD4 4高表达且nm2 3低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较差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CD4 4与n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基因 NM23基因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联合长春瑞滨促进胃癌细胞株p21和p27的表达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锐 董武 +2 位作者 何红梅 柳星 袁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大蒜素与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联合应用对胃癌细胞周期抑制蛋白(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s,CKI)p21、p27表达的影响,探讨大蒜素对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及与化疗药协同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测定化疗药... 目的:通过检测大蒜素与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联合应用对胃癌细胞周期抑制蛋白(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s,CKI)p21、p27表达的影响,探讨大蒜素对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及与化疗药协同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测定化疗药长春瑞滨(vinorelbine,NVB)、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丝裂霉素(mitomycin,MMC)对两种胃癌细胞株BGC-823和SGC-7901的增殖抑制率,并计算这些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此作为检测p21、p27蛋白表达时的给药剂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单独或联合用药时细胞周期的改变;S-P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细胞p21、p27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蒜素作用24、48 h后两种细胞均出现G0/G1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增多。大蒜素作用于两种细胞后p21和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大蒜素质量浓度(5、10、15、20μg/ml)的增加而依次升高。大蒜素与细胞周期特异化疗药NVB联合作用后,与单一作用相比,两种细胞的p21、p27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大蒜素分别与5-FU或MMC联合作用后,两种细胞中p21、p27蛋白的表达并没有进一步增加。结论:大蒜素与细胞周期特异化疗药NVB联合应用后通过上调p21、p27蛋白的表达使胃癌细胞阻滞于G/M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长春瑞滨 胃癌细胞 P21 P27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幽门螺杆菌菌株对大蒜素药物敏感性的差异及其与胃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7
6
作者 王莹 刘博 +1 位作者 宫月华 袁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幽门螺杆菌(H.pylori)菌株对药物敏感性的差异及其与胃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胃黏膜标本接种、培养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方法分离、鉴定H.pylori;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鉴定H.pylori菌株基因亚型;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H.pyl... 目的探讨不同幽门螺杆菌(H.pylori)菌株对药物敏感性的差异及其与胃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胃黏膜标本接种、培养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方法分离、鉴定H.pylori;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鉴定H.pylori菌株基因亚型;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H.pylori菌株对大蒜素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半数抑菌浓度(MIC50)。结果33例不同胃疾病中感染的H.pylori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浅表性胃炎(GS)中的H.pylori菌株较萎缩性胃炎(GA)中的H.pylori菌株对大蒜素敏感;GS中的H.pylori菌株较胃癌(GC)中的H.pylori菌株对大蒜素敏感;GA中的H.pylori菌株较GC中的H.pylori菌株对大蒜素敏感。各种疾病中不同基因亚型H.pylori菌株感染与对药物敏感性不同:GA中vacAs1+H.pylori菌株较vacAs1-H.pylori菌株对大蒜素敏感;GC中vacAm1b+H.pylori菌株较vacAm1b-H.pylori菌株对大蒜素敏感。结论GA、GC与H.pylori菌株vacAs1、vacA m1b基因亚型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疾病 大蒜素 幽门螺杆菌 基因亚型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8基因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中的表达 被引量:6
7
作者 付浩 王旭光 +3 位作者 富伟能 孙秀菊 袁媛 孙开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8(IL-8)基因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性胃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44例H.pylori相关性胃疾病胃黏膜标本中IL-8蛋白表达,其中浅表性胃炎54例、胃溃疡33例、萎缩性胃炎57例;另外探讨了72例不...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8(IL-8)基因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性胃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44例H.pylori相关性胃疾病胃黏膜标本中IL-8蛋白表达,其中浅表性胃炎54例、胃溃疡33例、萎缩性胃炎57例;另外探讨了72例不同胃黏膜标本H.pylori感染及其根除治疗对IL-8蛋白产生的影响。结果胃疾病IL-8蛋白阳性表达率H.pylori阳性组高于H.pylori阴性组(55.4%,40.3%);浅表性胃炎IL-8蛋白阳性表达率H.pylori阳性组高于H.pylori阴性组(P<0.05);胃溃疡和萎缩性胃炎IL-8蛋白阳性表达率H.pylori阳性组高于H.pylori阴性组。H.pylori阳性组和H.pylori阴性组从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中IL-8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上升(P<0.05)。根除H.pylori治疗后IL-8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根除H.pylori治疗前。结论IL-8表达增强可能与HP相关性胃疾病有关。H.pylori感染可能通过IL-8介导促进癌前状态的发生。根除H.pylori治疗可以影响癌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8 幽门螺杆菌 癌前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蛋白MUC1 568A/G SNP与辽宁地区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倩 孙丽萍 +3 位作者 宫月华 徐莹 董楠楠 袁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63-1168,共6页
为了探讨粘蛋白(MUC1)基因568位点A/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PCR,PCR-SSPs)检测来自辽宁地区人群138例胃癌患者及与其配比的131例对照个体MUC1568位点A/G多... 为了探讨粘蛋白(MUC1)基因568位点A/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PCR,PCR-SSPs)检测来自辽宁地区人群138例胃癌患者及与其配比的131例对照个体MUC1568位点A/G多态性,以ELISA法检测血清H.pyloriIgG抗体。结果显示:(1)对照人群MUC1基因568位点AA、AG、GG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3.3%、22.1%、4.6%;(2)胃癌组MUC1AA基因型携带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3),携带MUC1AA基因型个体胃癌的发病风险增高到1.92倍;(3)以MUC1AG+GG基因型并血清幽门螺杆菌(H.pylori)IgG抗体阴性的个体为对照,AG+GG基因型并H.pyloriIgG抗体阳性个体、AA基因型并H.pyloriIgG抗体阴性个体、AA基因型并H.pyloriIgG抗体阳性个体胃癌患病风险增高,但3组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UC1基因568位点A/G多态与胃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MUC1A/G基因多态性和H.pylori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未见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粘蛋白MUC1 胃癌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及癌前疾病血清细胞纤维连接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飒 孙丽萍 袁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疾病患者血清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含量在不同胃疾病中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177例正常人、癌前疾病及胃癌患者血清cFN含量、胃疾病患者血清HP抗体...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疾病患者血清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含量在不同胃疾病中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177例正常人、癌前疾病及胃癌患者血清cFN含量、胃疾病患者血清HP抗体含量。结果:血清cFN含量胃癌组明显高于正常人及胃良性疾病组(P<0.05),分化不良组显著高于分化良好组(P<0.01),淋巴结转移阴、阳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疾病患者血清HP抗体检测,血清cFN含量,HP阴、阳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在胃良性病变组中HP抗体阳性组较阴性组高,而胃癌组HP抗体阳性组较阴性组低。结论:血清cFN含量测定可用于胃良恶性疾病的鉴别,对胃癌诊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胃癌患者血清cFN含量与胃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与胃淋巴结转移无关。血清cFN含量HP抗体阴性、阳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胃良性疾病组,HP抗体阳性组较HP阴性组略高,胃癌组,HP抗体阳性组较HP阴性组略低,提示HP感染在胃良性疾病阶段和胃癌阶段,对血清cFN含量可能具有不同影响。由于血清HP抗体与其HP感染不一定平行,HP感染对血清cFN含量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纤维连接蛋白 胃肿瘤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