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肛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肿瘤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凌洪 刘冰 +2 位作者 孙丽萍 杜雪明 邢承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肛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治疗低位直肠肿瘤(包括直肠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局部恶变及局限于黏膜层、直径<3 cm的早期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距肛门9 cm以内的低位直肠肿瘤、行经肛门TST手术切除直肠肿瘤的40... 目的探讨经肛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治疗低位直肠肿瘤(包括直肠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局部恶变及局限于黏膜层、直径<3 cm的早期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距肛门9 cm以内的低位直肠肿瘤、行经肛门TST手术切除直肠肿瘤的4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行传统经肛门手术局部切除肿瘤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肛门功能评定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30.0%);术后肛门1、3个月功能评定优、良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为(3.8±1.3)d,对照组为(4.3±1.2)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TST手术治疗低位直肠肿瘤是较为安全、有效、可靠、微创的一种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肿瘤 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青蒿素结合SERCA2b诱导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孙卢浩然 卢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7-212,共6页
目的探讨二氢青蒿素(DHA)与肌浆/内质网钙ATP酶(SERCA)的结合位点及其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于不同浓度(0,10,20,40μmol/L)DHA环境中培养HCT-116细胞24 h后,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SER... 目的探讨二氢青蒿素(DHA)与肌浆/内质网钙ATP酶(SERCA)的结合位点及其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于不同浓度(0,10,20,40μmol/L)DHA环境中培养HCT-116细胞24 h后,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SERCA2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行Hoechst核染色;用JC-1探针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通过LeDock分子对接方法,预测DHA与SERCA的结合位点。基于生物膜干涉技术,将合成的Ile315与Thr316位点突变后的SERCA2b突变蛋白和非突变蛋白分别与小分子DHA进行结合检测。结果Western blotting与CCK-8检测结果显示,随着DHA浓度升高,SERCA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细胞增殖显著降低,并呈剂量相关(P<0.01)。Hoechst核染色显示,DHA诱导了HCT-116细胞核变圆、固缩。JC-1探针检测结果表明,在DHA处理4 h内,线粒体膜电位逐渐降低,其后线粒体膜电位则出现明显降低。分子对接预测提示DHA与Thr316形成氢键相互作用,与Ile315则有疏水相互作用。进一步的生物膜干涉技术提示DHA与SERCA2b非突变蛋白结合信号良好,而与Ile315与Thr316位点突变后的SERCA2b突变蛋白结合信号较差。结论DHA可直接与SERCA2b的Ile315与Thr316位点结合,并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青蒿素 肌浆/内质网钙ATP酶 结直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术前睡眠状况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孙光为 杨学彬 +6 位作者 刘盈 于方舟 董晓梅 王寅寅 陈美旭 郭娇 邢承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3-417,共5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术前睡眠状况及其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为改善大肠癌患者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经病理证实为大肠癌的患者107例,应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汉密尔顿抑郁量...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术前睡眠状况及其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为改善大肠癌患者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经病理证实为大肠癌的患者107例,应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尊量表(SES)、医学应对问卷(MCMQ)、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艾森克人格问卷(EPQ)、Wang-Baker脸谱疼痛强度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手术前睡眠状况及其与心理社会诸多因素的关系。结果手术前患者失眠发生率为22.43%(24/107),失眠在人口学特征与临床特征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抑郁程度、焦虑程度、社会支持、回避、屈服、幸福度及EPQ-N在失眠与否的分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抑郁程度、焦虑程度与EPQ-P对失眠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P<0.05)。结论手术前大肠癌患者失眠程度与抑郁、焦虑、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人格特征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抑郁 焦虑 社会支持 自尊 应对方式 幸福度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青蒿素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凋亡基因表达图谱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国丽 刘莹 +3 位作者 宿文辉 许琳 孙卢浩然 卢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二氢青蒿素(DHA)诱导结肠癌细胞HCT116凋亡基因差异表达。方法利用RT ProfilerTM PCR ArrayHuman Apoptosis和实时定量PCR方法对DHA组和对照组HCT116细胞的84种凋亡基因表达进行mRNA水平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HA组细胞中,3... 目的探讨二氢青蒿素(DHA)诱导结肠癌细胞HCT116凋亡基因差异表达。方法利用RT ProfilerTM PCR ArrayHuman Apoptosis和实时定量PCR方法对DHA组和对照组HCT116细胞的84种凋亡基因表达进行mRNA水平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HA组细胞中,35种凋亡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改变,TNFα、TRAILR、CASP、GADD45等促凋亡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Fold Up-regulation>2);BCL2、AKT、BAG1等抗凋亡基因表达显著下调(Fold Down-regulation<-2)。结论 DHA通过涉及内质网应激、死亡受体介导和线粒体途径等复杂的分子机制诱导HCT116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青蒿素 结肠癌 凋亡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用阿司匹林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获益的Meta分析与系统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苗鹏 关琳 邢承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8-532,537,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服用阿司匹林是否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数据库中关于服用阿司匹林与结直肠癌预后关系的文献,提取整体生存以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的预后相关结果进行效应量的合并,对纳入的数据进行亚组分... 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服用阿司匹林是否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数据库中关于服用阿司匹林与结直肠癌预后关系的文献,提取整体生存以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的预后相关结果进行效应量的合并,对纳入的数据进行亚组分析、发表偏倚分析等。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完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共计结直肠癌患者43 17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服用阿司匹林的结直肠癌患者较未服用患者生存获益,并且在诊断后服用阿司匹林的结直肠癌患者整体生存和肿瘤特异性生存均较好,但是在诊断前服用阿司匹林的结直肠癌患者并没有显著的生存获益。结论诊断后服用阿司匹林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阿司匹林 预后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芦婷婷 王治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3-518,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与结直肠癌(CRC)病理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CRC患者330例,检测术前血浆Fg和D-D水平,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CRC患者术前血浆Fg和D-D的阳性率高于CA125、CA15... 目的探讨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与结直肠癌(CRC)病理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CRC患者330例,检测术前血浆Fg和D-D水平,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CRC患者术前血浆Fg和D-D的阳性率高于CA125、CA153及AFP的阳性率(P<0.05)。术前血浆Fg和D-D均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部位、分化程度和肿瘤的大小相关(P<0.05)。术前血浆Fg与远处转移相关(P<0.01),术前D-D水平水平还与患者的性别(P=0.017)及饮酒史(P=0.036)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术前血浆D-D水平升高的患者预后较差(校正后HR=1.87,95%CI:1.20~2.92,P<0.01)。结论术前血浆Fg和D-D与CR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密切相关,在临床上有望成为良好的预测肿瘤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结直肠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膀胱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郑博文 张昊 +1 位作者 姜元军 郁晓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37-1141,共5页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膀胱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以期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患者因尿频、尿急行泌尿系超声检查,发现膀胱内巨大占位性病变,结合影像学和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膀胱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膀胱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以期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患者因尿频、尿急行泌尿系超声检查,发现膀胱内巨大占位性病变,结合影像学和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膀胱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定期随访5年,疾病未复发。原发性膀胱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确诊方法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因其发病率极低,目前治疗方法尚未达成共识。鉴于该病预后良好,可考虑相对保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全科医学教学中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对医学教育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齐殿君 王爽 +6 位作者 于晓松 刘冰 何旖旎 朱亮亮 吴彬 施萍 郎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42-1144,共3页
目的探讨在全科医学教学中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对医学教育环境的影响。方法以中国医科大学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BL组(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采用... 目的探讨在全科医学教学中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对医学教育环境的影响。方法以中国医科大学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BL组(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采用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DREEM)调查学生对医学教育环境的感知情况。结果 PBL组与对照组的DREEM总分分别为(145.2±21.4)分、(136.2±10.6)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L组与对照组学生对学习的知觉的得分分别为(30.7±4.6)分、(28.0±2.8)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教师的知觉的得分分别为(36.6±4.4)分、(34.5±2.3)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科医学教学中开展PBL可以有效地改善医学教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教育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8
9
作者 孙叶飞 詹娇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7-379,共3页
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循证护理 脑梗死 治疗依从性 癫痫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ZEB1通过竞争性结合hsa-miR-656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会缔 李彦科 +1 位作者 苗鹏 邢承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6-520,525,共6页
目的研究circZEB1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利用细胞核质分离实验检测circZEB1在细胞中的定位,实时PCR检测circZEB1在胃癌细胞系HGC-27、SGC-7901、AGS、MGC-823、MKN-45和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中的表达情况,CCK-... 目的研究circZEB1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利用细胞核质分离实验检测circZEB1在细胞中的定位,实时PCR检测circZEB1在胃癌细胞系HGC-27、SGC-7901、AGS、MGC-823、MKN-45和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中的表达情况,CCK-8实验检测circZEB1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circZEB1对胃癌细胞凋亡和周期分布的作用,荧光素酶告基因实验验证circZEB1与hsa-miR-656的直接靶向关系。结果circZEB1主要表达在胃癌细胞胞质中,并在多种胃癌细胞系中高表达。敲除circZEB1后显著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并促进胃癌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circZEB1能够直接靶向hsa-miR-656。结论circZEB1通过竞争性结合hsa-miR-656,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环状RNA 增殖 凋亡 微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性工作者与普通人群子宫颈HPV感染率及分型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叶秋汝 舒强 +1 位作者 李建华 李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30-932,共3页
目的研究女性性工作者与普通人群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率和分型比较。方法在社区卫生站获得每周商业性性行为次数超过5次且从业时间达半年以上的女性性工作者45例(17~51岁,平均年龄27.4岁)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普通人... 目的研究女性性工作者与普通人群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率和分型比较。方法在社区卫生站获得每周商业性性行为次数超过5次且从业时间达半年以上的女性性工作者45例(17~51岁,平均年龄27.4岁)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普通人群44例(25~55岁,平均年龄34.2岁)的子宫颈脱落细胞,用基因芯片导流杂交技术进行HPV DNA的检测与分型比较。结果女性性工作者HPV感染率37.8%(17/45),在感染者中单一感染率82.4%(14/17),双重感染率11.8%(2/17),三重感染率6.0%(1/17)。最常见的亚型为HPV16,其余依次为HPV33、53、18、6、39、52、66。普通人群HPV感染率11.4%(5/44),均为单一高危型HPV亚型感染,类型为HPV16、33、58、68,其中以HPV33最常见,余各亚型检出率均为20%。结论女性性工作者在感染率和检出亚型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本次所有受检者HPV流行亚型为HPV16、33,这与流行于中国北方的HPV16与长江以南的HPV58有地域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性工作者 HPV感染率 HPV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富含丝氨酸/精氨酸剪接因子家族在不同癌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经纬 李浩 +1 位作者 任玲 邢承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2-407,共6页
目的揭示不同类型癌症中富含丝氨酸/精氨酸剪接因子(SRSF)的整体表达及其对预后的作用。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中下载患者SRSF表达和临床信息,分析33种癌症类型中SRSF基因家族的表达差异及预后价值。利用R语言分析SRSF基因... 目的揭示不同类型癌症中富含丝氨酸/精氨酸剪接因子(SRSF)的整体表达及其对预后的作用。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中下载患者SRSF表达和临床信息,分析33种癌症类型中SRSF基因家族的表达差异及预后价值。利用R语言分析SRSF基因表达、突变及其相关细胞信号通路。结果SRSF在多种癌症中异常表达,并与G2/M检查点、DNA修复、IL-2/STAT5信号转导、缺氧和KRAS多种信号转导通路以及免疫细胞浸润密切相关。SRSF的异常表达与癌症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结论SRSF基因异常表达可以预测癌症的预后,其可能作为癌症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丝氨酸/精氨酸剪接因子 选择性剪接 全肿瘤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B2基因不同转录本在胃癌和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博文 刘经纬 +1 位作者 孙丽萍 邢承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33,39,共5页
目的探讨DDB2基因不同转录本在胃癌和远端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提取22对胃癌和远端正常胃组织的总RNA,利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DDB2基因WT和D1转录本的表达。构建DDB2基因WT和D1过表达质粒以及空... 目的探讨DDB2基因不同转录本在胃癌和远端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提取22对胃癌和远端正常胃组织的总RNA,利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DDB2基因WT和D1转录本的表达。构建DDB2基因WT和D1过表达质粒以及空载体,分别将其转染入胃癌BGC823细胞中。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转染质粒的表达情况、细胞凋亡行为和上皮-间充质转化情况,采用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DDB2基因D1转录本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远端正常胃组织(P<0.01),而WT转录本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体外实验中,WT转录本促进BGC823细胞增殖(P<0.05),而D1转录本抑制BGC823细胞增殖(P<0.01)。2种转录本对胃癌细胞的凋亡行为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现象无明显影响。结论DDB2基因D1转录本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增强,不同转录本对胃癌细胞的增殖行为产生相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B2基因 WT转录本 D1转录本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荧光蛋白示踪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微丝的动态变化
14
作者 杜书嵩 赵伟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73-678,共6页
目的利用活细胞显微成像术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内肌动蛋白的动态变化实现实时观察。方法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Lifeact的真核表达载体即Lifeact-pEGFP,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Lifeact-pEGFP质粒转染至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利用共聚焦激光... 目的利用活细胞显微成像术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内肌动蛋白的动态变化实现实时观察。方法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Lifeact的真核表达载体即Lifeact-pEGFP,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Lifeact-pEGFP质粒转染至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Lifeact-pEGFP在细胞内的分布进行分析,并检测其在细胞伸展和迁移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成功将Lifeact-p EGFP质粒转染至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存活未受到影响。Lifeact-pEGFP能将活细胞中的肌动蛋白丝标记为绿色荧光,并能够有效监测细胞伸展和迁移过程中肌动蛋白丝的动态变化。结论 Lifeact-p EGFP转染结合活细胞显微成像术可以用于实时记录和分析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内肌动蛋白丝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act 肌动蛋白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活细胞显微成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