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对女性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韩鹏 王菲 +2 位作者 杨丹 王鹏硕 段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CCRT)对女性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治疗的42例女性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在口服奥氮平... 目的探讨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CCRT)对女性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治疗的42例女性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在口服奥氮平的基础上同时采用CCRT作为认知治疗工具,单纯药物治疗组仅口服奥氮平。试验共进行12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12周后应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评定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联合治疗组中符号编码、数字序列、空间广度、语义流畅、持续操作、言语记忆、视觉记忆、迷宫以及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纯药物治疗组中符号编码、语义流畅、空间广度、言语记忆、视觉记忆以及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周后,联合治疗组MCCB各项测验的分数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其中持续操作、数字序列、言语记忆、视觉记忆、迷宫以及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CRT对女性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部分认知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缺损 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子女静息态脑功能低频振幅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晔 王大海 +2 位作者 魏胜男 王菲 汤艳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2-346,共5页
目的探讨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子女脑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的共性与差异。方法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ALFF的方法对年龄<30岁的23例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2... 目的探讨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子女脑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的共性与差异。方法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ALFF的方法对年龄<30岁的23例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2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子女以及29名健康对照进行大脑范围内ALFF值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和患者子女组在左侧颞下回后部、左侧海马旁回、左侧海马、右侧中央后回、双侧楔前叶的ALFF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患者组和患者子女组间在以上脑区的ALFF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患者子女组和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在左侧颞下回前部、左侧颞上极、双侧距状裂周围皮层的ALFF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子女组和对照组间在以上脑区的ALFF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子女都存在脑功能异常;左侧颞下回后部、左侧海马旁回、左侧海马、右侧中央后回、双侧楔前叶可能是与精神分裂症遗传素质性相关的脑区;左侧颞下回前部、左侧颞上极、双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可能是与疾病状态性相关的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子女 静息态脑功能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 低频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观察精神分裂症静息态下小脑功能连接和解剖连接 被引量:8
3
作者 刘虎 范国光 +3 位作者 徐克 孔令韬 汤艳清 刘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小脑功能连接与解剖连接的差异。方法 分别对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组)及14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行静息态脑fMRI和DTI。对数据进行后处理...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小脑功能连接与解剖连接的差异。方法 分别对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组)及14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行静息态脑fMRI和DTI。对数据进行后处理后得到功能连接的相关系数r值及小脑中脚的平均FA值,应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并对两种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①精神分裂组与左侧小脑功能连接改变显著的区域为双侧舌回、右侧额中回、双侧缘上回和左侧小脑(P<0.001,未校正);与右侧小脑功能连接改变显著的区域为双侧舌回、左侧中央前回和左侧缘上回(P<0.001,未校正);②精神分裂组左侧小脑中脚的FA值显著降低(P<0.05);③精神分裂组右侧小脑-右侧舌回的连接强度与右侧小脑中脚的FA值呈显著正相关(r=0.84,P<0.05)。结论 联合运用多种成像方式可能为理解小脑在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提供新的方向;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态下小脑与大脑皮层某些区域的连接降低和小脑中脚局部白质纤维完整性受损的同时出现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提示功能连接与解剖解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小脑 静息态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功能连接 解剖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在类别分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情况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壮 张悦 +1 位作者 汤艳清 王菲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63-865,共3页
目的探讨潜在类别分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情况研究中的应用。方法运用LatentGold 4.5软件,根据精神分裂患者的焦虑情况调查结果,对其进行潜在类别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3类别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情况,即"焦虑... 目的探讨潜在类别分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情况研究中的应用。方法运用LatentGold 4.5软件,根据精神分裂患者的焦虑情况调查结果,对其进行潜在类别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3类别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情况,即"焦虑低危组"、"焦虑中危组"和"焦虑高危组",每个类别的人数分别为52人、48人和17人。结论潜在类别分析可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情况研究,揭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分类情况,为针对性地制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症状的临床治疗方案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焦虑 潜在类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状态下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患者脑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崔文辉 周千 +1 位作者 王菲 汤艳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77-981,984,共6页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双相障碍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的异同,为这2种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双相障碍患者以及年龄、性别、教育年限相匹配的40例健康者(健康组)进行静息态脑...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双相障碍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的异同,为这2种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双相障碍患者以及年龄、性别、教育年限相匹配的40例健康者(健康组)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扫描,并对3组受试者的低频振幅值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与健康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双相障碍患者在前额叶、眶额叶、边缘系统、基底节的低频振幅值均显著升高,在岛叶、默认网络、部分枕叶及感觉运动区的低频振幅值均显著降低,且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双相障碍患者在以上脑区的低频振幅无显著差异。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颞叶的低频振幅显著高于双相障碍患者和健康组,且双相障碍患者和健康组在以上脑区的低频振幅无显著差异。结论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双相障碍患者在前额叶、眶额叶、边缘系统、基底节、默认网络、部分枕叶及感觉运动区共有的低频振幅值增高或减低,提示这2种疾病可能存在相似的发病机制,而仅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的颞叶低频振幅改变可能为鉴别这2种疾病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 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 低频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基因组学在重性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壮 张悦 王菲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2-634,共3页
近年来,随着影像组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影像基因组学(radiogenomics)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同时融合了两者的优点,在疾病的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影像基因组学能够将人类大脑结构与功能的脑影像作为表型来分析基因对于研究个体的影响,从... 近年来,随着影像组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影像基因组学(radiogenomics)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同时融合了两者的优点,在疾病的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影像基因组学能够将人类大脑结构与功能的脑影像作为表型来分析基因对于研究个体的影响,从而实现对于复杂疾病的非侵入式诊断、预后评判和疗效评价,对于人们理解基因对于疾病的影响提供了更为客观的评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精神疾病 基因组学 影像 大脑结构 交叉学科 非侵入式 复杂疾病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差异代谢物筛选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娟 刘壮 王菲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377,共4页
目的应用单变量分析联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代谢谱差异。方法收集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23例健康对照者... 目的应用单变量分析联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代谢谱差异。方法收集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23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并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运用非参数检验联合OPLS-DA模式识别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然后进行通路分析探索紊乱的代谢通路。结果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到669个代谢物,联合非参数检验(Wilcox-Mann-Whitney test)与OPLS-DA方法筛选出52个差异代谢物(P<0.05,VI P>1.5),主要涉及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通路与三羧酸(tricarboxylic acid,TCA)循环失调相关(FDR<0.05)。结论应用单变量分析联合多元模式识别技术进行精神分裂症的代谢组学数据分析,能够识别与疾病分子机制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有助于了解疾病的本质并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干预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差异代谢物 筛选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NG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8
作者 朱宇章 杨焕 +2 位作者 贺佳 郑超 刘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NTNG1基因rs4132604、rs2218404、rs1373336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中国北方汉族3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11例健康对照者的...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NTNG1基因rs4132604、rs2218404、rs1373336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中国北方汉族3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11例健康对照者的基因型,应用遗传统计学方法进行等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单倍型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NTNG1基因的rs4132604、rs2218404、rs1373336基因型频数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rs4132604等位基因频率(χ2=7.86,P=0.01)和基因型分布(χ2=7.67,P=0.02)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该基因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同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明显相关。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rs2218404、rs1373336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未见显著性差异。在单倍型分析中,rs4132604与rs2218404中的GG(χ2=6.11,P=0.01)和TG(χ2=5.28,P=0.02)、rs2218404与rs1373336中的GT(χ2=5.38,P=0.02)和GC(χ2=4.72,P=0.03)、三者中GGT(χ2=13.40,P=0.00)和TGT(χ2=6.56,P=0.01),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NTNG1基因的rs4132604多态位点同精神分裂症存在关联。NTNG1基因的rs4132604、rs2218404、rs1373336构成的单倍型上存在同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相关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NG1基因 精神分裂症 遗传学 基因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高危人群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脑区局部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冬 姜晓薇 +1 位作者 孙婷 汤艳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及高危人群脑区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和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的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患者组,选取23例...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及高危人群脑区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和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的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患者组,选取23例患者组的直系健康家属(父母或子女)纳入高危人群组,同时招募115例志愿者纳入对照组。3组均进行脑区rs-fMRI检测,记录3组ReHo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中央前回的ReHo值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和高危人群组右侧梭状回、右侧颞下回前部、右侧颞中回的ReHo值显著升高(均P<0.05);与高危人群组和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左侧枕上回、左侧枕中回、右侧枕中回、距状皮层、楔状叶区、右侧梭状回的ReHo值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及高危人群均存在脑功能异常。右侧梭状回、右侧颞下回前部、右侧颞中回可能是精神分裂症遗传素质性相关的脑区。ReHo值改变可能为精神分裂症早期预防及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高危人群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局部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治期长短对健康教育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治期(DUP)时间对其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精神分裂症首发症状评定量表(SOS)确定DUP,以DUP中位值为界限...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治期(DUP)时间对其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精神分裂症首发症状评定量表(SOS)确定DUP,以DUP中位值为界限分为短DUP组(≤49周)、长DUP组(>49周),两组患者均行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度、服药依从性的变化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短DUP组PANSS评分小于长DUP组,且PANSS总分差值大于长DUP组(P<0.05)。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PANSS总分低于健康教育前,疾病知识评分、用药知识评分、康复锻炼知识评分高于健康教育前(P<0.05)。长DUP组健康教育后疾病知识评分、用药知识评分、康复锻炼知识评分低于短DUP组(P<0.05)。短DUP组患者健康教育后服药依从率〔97.7%(42/43)〕高于长DUP组〔83.3%(35/43)〕(χ^(2)=5.125,P<0.05)。结论DUP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尽量缩短DUP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认知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首发精神分裂症 未治疗期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行为治疗前后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的变化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洋 王菲 +3 位作者 汤艳清 魏胜男 姜晓薇 张然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5-499,共5页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fMRI)低频振幅(ALFF)技术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脑功能活动变化进行研究,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抑郁症患者的神经作用机制。方法对首发抑郁症者(患者组,18例)及与其性别、年龄、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fMRI)低频振幅(ALFF)技术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脑功能活动变化进行研究,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抑郁症患者的神经作用机制。方法对首发抑郁症者(患者组,18例)及与其性别、年龄、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40例)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患者组在完成8周CBT治疗后再次进行fMRI扫描,并对患者组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进行量表评估,运用基于Matlab平台的DPARSF软件对影像学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被试全脑的ALFF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抑郁症患者治疗后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和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总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额中回ALFF值升高,枕中回ALFF值降低。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经过CBT治疗后该脑区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该脑区治疗后趋于正常化。结论CBT可以增强额中回和降低枕中回的脑活动强度,对抑郁症患者脑功能有双向动态平衡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认知行为治疗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术前睡眠状况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孙光为 杨学彬 +6 位作者 刘盈 于方舟 董晓梅 王寅寅 陈美旭 郭娇 邢承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3-417,共5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术前睡眠状况及其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为改善大肠癌患者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经病理证实为大肠癌的患者107例,应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汉密尔顿抑郁量...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术前睡眠状况及其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为改善大肠癌患者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经病理证实为大肠癌的患者107例,应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尊量表(SES)、医学应对问卷(MCMQ)、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艾森克人格问卷(EPQ)、Wang-Baker脸谱疼痛强度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手术前睡眠状况及其与心理社会诸多因素的关系。结果手术前患者失眠发生率为22.43%(24/107),失眠在人口学特征与临床特征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抑郁程度、焦虑程度、社会支持、回避、屈服、幸福度及EPQ-N在失眠与否的分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抑郁程度、焦虑程度与EPQ-P对失眠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P<0.05)。结论手术前大肠癌患者失眠程度与抑郁、焦虑、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人格特征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抑郁 焦虑 社会支持 自尊 应对方式 幸福度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两国6种基本面部表情识别的跨文化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汤艳清 欧凤荣 +1 位作者 吴枫 孔令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2-424,427,共4页
目的对中美两国健康成年人对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厌恶和中性6种情绪面部表情的识别率进行跨文化研究。方法对82名中国健康志愿者和61名美国健康志愿者进行情绪面孔识别测试。结果中国人对厌恶、恐惧和愉快表情的识别率明显低于美国... 目的对中美两国健康成年人对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厌恶和中性6种情绪面部表情的识别率进行跨文化研究。方法对82名中国健康志愿者和61名美国健康志愿者进行情绪面孔识别测试。结果中国人对厌恶、恐惧和愉快表情的识别率明显低于美国人,美国人对于男性愤怒和女性悲伤面孔的识别率显著高于中国人。结论了解情绪面孔识别的文化差异和相容性,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揭示人类共同的情绪产生的物质基础,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背景下人类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表情识别 跨文化研究 中国人 美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障碍抑郁相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局部一致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姜晓薇 周千 +1 位作者 汤艳清 王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对处于抑郁相的双相障碍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的异常变化进行研究,探求双相障碍患者抑郁相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比较24例处于抑郁相的双相障碍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的大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 目的对处于抑郁相的双相障碍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的异常变化进行研究,探求双相障碍患者抑郁相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比较24例处于抑郁相的双相障碍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的大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结果处于抑郁相的双相障碍患者双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双侧内侧前额叶、双侧补充运动区、左侧中央旁小叶及左侧中央前回的ReHo值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处于抑郁相的双相障碍患者双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双侧内侧前额叶、双侧补充运动区、左侧中央旁小叶及左侧中央前回的脑功能存在异常,这些脑区的异常功能可能与双相障碍抑郁相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抑郁相 静息状态 功能磁共振 局部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未用药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姜晓薇 周千 +4 位作者 孔令韬 吴枫 王菲 汤艳清 范迪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首次发病未用药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的异常变化。方法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局部一致性方法,对19例首发未用药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和24名健康对照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图像进行比较。结果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在双侧眶额... 目的探讨首次发病未用药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的异常变化。方法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局部一致性方法,对19例首发未用药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和24名健康对照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图像进行比较。结果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在双侧眶额叶(t=-4.379,P<0.001)、双侧内侧前额叶(t=-4.379,P<0.001)、右侧额下回(t=-6.057,P<0.001)的局部一致性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首发未用药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在双侧眶额叶、双侧内侧前额叶、右侧额下回静息态脑功能存在异常,这些脑区的功能异常可能与青少年抑郁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障碍 静息状态 功能磁共振 局部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从业系统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的理论取向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晓敏 曹玉萍 +11 位作者 施琪嘉 姜长青 刘建新 魏虹 马学尧 万建群 吕淑云 胡力 刘盈 周春英 张骏 张亚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78-582,共5页
目的:调查教育、医疗和"其他"从业系统中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业者的理论取向。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方便抽样,在中国内地6个行政区选取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从业者1232名,包括教育、医疗和"其他"从业系统,以及经济发... 目的:调查教育、医疗和"其他"从业系统中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业者的理论取向。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方便抽样,在中国内地6个行政区选取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从业者1232名,包括教育、医疗和"其他"从业系统,以及经济发达、中等发达和欠发达城市。使用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业人员现状调查问卷中的"疗法和疗效"部分,调查从业者的常用疗法和首选疗法。结果:3个系统从业者常用疗法的前3位依次为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和精神分析。3个系统从业者首选疗法的前3位依次为认知疗法、精神分析和认知行为疗法(CBT)。其中,教育系统首选认知疗法的比例高于"其他"从业系统(47.8%vs.35.2%),医疗系统和"其他"从业系统首选精神分析的比例高于教育系统(16.6%,21.1%vs.10.0%),教育系统和医疗系统首选CBT的比例高于"其他"从业系统(11.5%,14.4%vs.5.2%),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3个从业系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业者均更多地选择认知疗法、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等"经典"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咨询师 心理治疗师 从业系统 理论取向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西汀和碳酸锂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枫 孔令韬 汤艳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055-2058,共4页
目的探讨氟西汀与碳酸锂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抑郁模型组、氟西汀组、碳酸锂组和对照组,各15只。抑郁模型组、氟西汀组和碳酸锂组大鼠给予21 d的应激刺激,... 目的探讨氟西汀与碳酸锂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抑郁模型组、氟西汀组、碳酸锂组和对照组,各15只。抑郁模型组、氟西汀组和碳酸锂组大鼠给予21 d的应激刺激,此期间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刺激期间氟西汀组大鼠每天灌胃氟西汀(10mg/kg),碳酸锂组大鼠每天灌胃碳酸锂(60 mg/kg),抑郁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每天灌胃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行为学检测应用开场法和液体消耗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应激后:抑郁模型组大鼠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修饰次数、糖水消耗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碳酸锂组大鼠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修饰次数、糖水消耗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氟西汀组大鼠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修饰次数和糖水消耗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抑郁模型组(P<0.05),水平穿越格数和竖立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修饰次数和糖水消耗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Western blot法检测中,抑郁模型组大鼠海马BDNF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碳酸锂组大鼠海马BDN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抑郁模型组(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氟西汀组大鼠海马BDN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抑郁模型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应激可以导致大鼠海马BDNF表达降低,氟西汀和碳酸锂可以逆转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中BDNF表达的降低,且氟西汀的效果优于碳酸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海马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氟西汀 碳酸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GSK-3β的表达 被引量:6
18
作者 宋宁 王阳 +1 位作者 金魁和 丁宝坤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63-365,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大鼠通过21d的应激刺激制作抑郁动物模型,此期间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Open-field法检测行为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海马GSK-3β的表达。结果慢性... 目的研究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大鼠通过21d的应激刺激制作抑郁动物模型,此期间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Open-field法检测行为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海马GSK-3β的表达。结果慢性应激后,实验组大鼠体重、水平穿越格数、直立次数和修饰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大鼠海马GSK-3β表达的整合光密度值(28413.30±2501.31)高于对照组(23149.50±310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应激使大鼠海马GSK-3β的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慢性应激 模型 海马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色素C的表达及抗抑郁药物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孔令韬 吴枫 汤艳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色素C的表达及抗抑郁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60只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噻萘普汀组,每组15只。模型制备期间对大鼠进行刺激前,氟西汀组大鼠采用氟西汀...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色素C的表达及抗抑郁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60只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噻萘普汀组,每组15只。模型制备期间对大鼠进行刺激前,氟西汀组大鼠采用氟西汀10.0 mg/kg灌胃,噻萘普汀组大鼠采用噻萘普汀50.0 mg/kg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采用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采用蛋白印迹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细胞色素C的表达水平,以整合光密度值(IDV)表示;采用开场法测定各组大鼠模型制备前后5 min内的行为学观察指标,包括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修饰次数,之后进行液体消耗实验,计算24 h内蔗糖水消耗百分比。结果对照组大鼠平均IDV值为(24 631±2 194),模型组为(38 963±5 384),氟西汀组为(27 220±2 892),噻萘普汀组为(33 204±4 174),4组大鼠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343,P=0.000)。4组大鼠模型制备前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修饰次数及蔗糖水消耗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制备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降低,抗抑郁药物可能通过抑制神经元内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以减少应激导致的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应激 海马 细胞色素C 氟西汀 噻萘普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西汀和噻奈普汀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孔令韬 吴枫 汤艳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5-587,共3页
目的研究抗抑郁药物氟西汀和噻奈普汀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抑郁模型组、氟西汀组和噻奈普汀组。对照组正常饲养,模型组、氟西汀组和噻奈普汀组给予21 d的应激刺激,刺激期... 目的研究抗抑郁药物氟西汀和噻奈普汀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抑郁模型组、氟西汀组和噻奈普汀组。对照组正常饲养,模型组、氟西汀组和噻奈普汀组给予21 d的应激刺激,刺激期间氟西汀组每天灌胃氟西汀,噻奈普汀组每天灌胃噻奈普汀,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Western-blot检测中,慢性应激后大鼠海马Bcl-2的表达水平模型组低于对照组(P<0.01);氟西汀组高于模型组(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噻奈普汀组高于模型组(P<0.01),但与对照组和氟西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应激可能导致大鼠海马Bcl-2表达降低,氟西汀和噻奈普汀可能通过上调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中Bcl-2的表达起到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应激 海马 Bcl-2 氟西汀 噻奈普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