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治疗颅颈交界区肿瘤 被引量:4
1
作者 吴鹏飞 王运杰 +1 位作者 景治涛 凌光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1-435,共5页
目的探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在治疗颅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27例颅颈交界区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其中经枕髁后入路5例,经部分枕髁入路8例,经颈静脉结节入路2例,经C1、C... 目的探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在治疗颅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远外侧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27例颅颈交界区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法,其中经枕髁后入路5例,经部分枕髁入路8例,经颈静脉结节入路2例,经C1、C2关节面侧方联合经部分枕髁入路12例。采用Karnofsky行为表现量表(KPS)评价临床效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包括磁共振成像和三维CT血管造影。3例患者为防止术中头部过度后仰导致呼吸心跳停止,术前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结果 27例患者中,肿瘤全部切除24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结果满意。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寰枕关节不稳定症状,术后随访未发现有肿瘤复发。术后患者的KPS评分均提高。手术并发症主要是后组颅神经损伤、皮下积液、脑脊液漏以及脑干或脊髓血管痉挛。结论远外侧入路是颅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肿瘤手术治疗的理想入路。术前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对远外侧入路有所帮助,远外侧入路应根据肿瘤病理性质、位置、延伸范围和相关血管受累程度决定骨质切除的多少,显露范围应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外侧入路 显微神经外科 颅颈交界 颅内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脑室内巨大肿瘤5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庄明华 王运杰 谢泽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7-278,共2页
探讨内窥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第三、四脑室内巨大肿瘤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及技巧。5例巨大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第三脑室旁的下丘脑反应及第四脑室旁结构水肿反应小,术后并发症少。
关键词 内窥镜 显微神经外科 脑室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镇静、镇痛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巍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480-1481,共2页
目的通过对应用镇静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细致观察和精心护理,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方法:应用β1受体拮抗剂美托洛尔+ 中枢性的α2激动剂右美托米啶持续静脉泵入过程中,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镇静评估及基础护理、防止... 目的通过对应用镇静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细致观察和精心护理,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方法:应用β1受体拮抗剂美托洛尔+ 中枢性的α2激动剂右美托米啶持续静脉泵入过程中,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镇静评估及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结论: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通过细致观察,结合镇静评分,灵活调节镇静药物的泵入剂量,既达到预期效果,又不使患者过度镇静而影响对病情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U 重症颅脑损伤 镇静 观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在检测颅内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神经纤维束解剖关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虹 韩奕勃 +4 位作者 呼虹宇 李婷 王帅 王义宝 仇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25-1129,共5页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检测颅内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神经纤维束的解剖关系,探讨其对手术的指导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Siemens 3.0T磁共振成像(MRI)系统,对79例颅内幕上肿瘤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TI扫描,应用DSI-Studio软件进行后...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检测颅内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神经纤维束的解剖关系,探讨其对手术的指导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Siemens 3.0T磁共振成像(MRI)系统,对79例颅内幕上肿瘤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TI扫描,应用DSI-Studio软件进行后处理成像,分析颅内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神经纤维束间的解剖关系。分别获取肿瘤脑白质纤维区、肿瘤周围的水肿区、肿瘤周围脑白质纤维区、肿瘤对侧正常脑白质纤维区的各向异性(FA)分数值。结果所有患者的脑白质神经纤维束均有不同程度移位;肿瘤周围脑白质神经纤维束呈浸润或破坏者,肿瘤病理结果恶性程度高;脑白质神经纤维束破坏范围及程度与肿瘤的良恶性程度有关。在肿瘤脑白质纤维区,高级别胶质瘤FA值与低级别胶质瘤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肿瘤周围水肿区、肿瘤周围脑白质纤维区、肿瘤对侧正常脑白质纤维区,FA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TI能在活体无创、直观地显示颅内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神经纤维束的解剖关系,对神经外科医生为颅内肿瘤患者术前制定手术方案、预测手术风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神经纤维束 颅内肿瘤 胶质瘤 神经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系统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思文 李龙 李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2-84,共3页
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行显微镜或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病例113例。与行常规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未使用神经导航的患者比较,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入路与肿瘤... 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行显微镜或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病例113例。与行常规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未使用神经导航的患者比较,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入路与肿瘤位置的偏差低。神经导航系统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中具有显著的优势,手术中对其进行合理的护理配合,可以加快手术进程,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系统 垂体瘤 护理配合 经鼻蝶入路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恶性黑色素瘤的显微外科治疗: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军 郭宗泽 +5 位作者 王运杰 欧绍武 王义宝 邢德广 仇波 李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47-452,共6页
颅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罕见肿瘤,而颅内继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则是临床常见的居第3位的颅内转移瘤,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不良,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的难点。本文回顾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例颅内恶性黑色素瘤... 颅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罕见肿瘤,而颅内继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则是临床常见的居第3位的颅内转移瘤,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不良,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的难点。本文回顾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例颅内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等情况,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脑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层脑电辅助下显微外科治疗以癫痫起病的幕上肿瘤 被引量:3
7
作者 仇波 欧绍武 +3 位作者 胡锦渠 王勇 吴鹏飞 王运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90-995,共6页
目的回顾分析65例以癫痫起病的幕上肿瘤在皮层脑电(ECo G)辅助下进行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和结果。方法 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65例以癫痫起病的幕上肿瘤患者(病例组)接受了ECo G辅助的显微外科癫痫手术,其中15例颞叶肿瘤患者同时行深部... 目的回顾分析65例以癫痫起病的幕上肿瘤在皮层脑电(ECo G)辅助下进行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和结果。方法 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65例以癫痫起病的幕上肿瘤患者(病例组)接受了ECo G辅助的显微外科癫痫手术,其中15例颞叶肿瘤患者同时行深部电极监测,并根据ECo G结果进行相应处理。对照组72例,仅接受单纯病灶切除术。结果病例组中33例患者行单纯病灶切除,另外32例行ECo G引导下的剪裁式癫痫手术。病例组和对照组预后达到EngelⅠ级者分别为57例(87.7%)和38例(52.8%)。2组病例中颞叶肿瘤的癫痫预后进行单独比较,EngelⅠ级者分别为12例(80%)和3例(20%)。结论对于以癫痫起病的幕上肿瘤,单纯病灶切除不能保证满意的术后癫痫控制。术中ECo G监测有助于定位致痫灶并评估手术效果,指导切除范围。对颞叶肿瘤,尤其非优势半球的病变,应行更具侵袭性的手术操作,如颞前叶切除术等,以获得满意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脑电图 癫痫 显微外科 肿瘤 致痫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中的几个重要解剖标志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勇 仇波 +4 位作者 陶钧 王维 王健超 王义宝 王运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观察扩大经鼻手术入路中的几个重要解剖标志,为经鼻颅底外科手术入路方案的制定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对10例尸头标本进行扩大经鼻入路神经内镜解剖,操作方法为双鼻孔入路,颅底开放范围包括后组筛窦、蝶窦及中上斜坡,外侧完整暴露两... 目的观察扩大经鼻手术入路中的几个重要解剖标志,为经鼻颅底外科手术入路方案的制定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对10例尸头标本进行扩大经鼻入路神经内镜解剖,操作方法为双鼻孔入路,颅底开放范围包括后组筛窦、蝶窦及中上斜坡,外侧完整暴露两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斜坡段。结果确认了筛前、筛后动脉的正常解剖位置,探明了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OCR)的解剖构成,内镜下观察重新对海绵窦进行解剖分区,并从经鼻内镜视角对展神经进行解剖分段。结论熟悉上述经鼻入路重要解剖标记,对于提高该手术入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经鼻颅底外科 神经内镜 解剖标志 扩大经鼻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济源 王军 +3 位作者 李变芳 韩奕勃 杨华林 欧绍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0-413,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对3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对3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活动障碍、记忆力减退;临床诊断方法中,立体定向活检29例、开颅活检8例、神经内镜活检1例;38例患者病理类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结果为Pax-5阳性36例,CD20阳性34例,MUM1阳性27例,CD10阴性26例,CK阴性29例;随访25例,接受放化疗患者的生存时间(39.6个月)与未接受放化疗患者(7.2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神经系统的少见肿瘤,目前推荐立体定向活检确诊后,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并辅以全脑放疗或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案,总体治疗效果较既往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 立体定向脑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髓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鹏飞 王明昊 +8 位作者 崔晓 王维 赵丹 刘济源 马跃 王英奇 仇波 陶钧 王运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5-509,共5页
目的探讨延髓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1例延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2~63岁,术前KPS评分76.5±10.2。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肢体活动及感觉障碍、饮水呛咳... 目的探讨延髓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1例延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2~63岁,术前KPS评分76.5±10.2。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肢体活动及感觉障碍、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共济失调、颈肩部疼痛、呼吸困难等。根据病灶所在部位,15例采用后正中经脉络膜裂入路,6例采用远外侧入路。术中均辅助行电生理监测及神经系统导航,并通过KPS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观察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 21例延髓海绵状血管瘤均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17例患者原发神经功能障碍有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4例原有症状加重,8例出现新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对侧肢体肌力下降、顽固性呃逆、进行性吞咽困难伴声音嘶哑、呼吸功能下降、严重呼吸功能减弱、急性脑积水及昏迷。术后随访8~97个月(平均47.6个月),所有患者均能够生活自理,进行简单或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未见复发,无再次出血,术后KPS评分83.7±15.5。结论延髓海绵状血管瘤出血或症状进行性加重者应行积极的手术治疗,反复出血更是手术的绝对适应证。手术技巧和术中电生理监测及神经系统导航都有助于减少颅神经的损伤,保护脑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 海绵状血管瘤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系统导航 神经电生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直径小于等于2mm微小动脉瘤的疗效 被引量:3
11
作者 佟志勇 王运杰 +4 位作者 梁传声 刘源 温志峰 潘起晨 王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直径≤2 mm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9例(34个动脉瘤)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4个动脉瘤...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直径≤2 mm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9例(34个动脉瘤)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4个动脉瘤中,21个为微小动脉瘤,对其中19个微小动脉瘤进行了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9个微小动脉瘤中,9个为破裂动脉瘤,10个为未破裂动脉瘤。单发颅内微小动脉瘤的6例患者,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起病。随访手术治疗微小动脉瘤的疗效。结果使用迷你动脉瘤夹成功夹闭18个微小动脉瘤(9个破裂,9个未破裂),使用颞浅筋膜片包裹1个大脑中动脉未破裂微小动脉瘤。出院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5分17例,4分2例。平均随访14.1个月,未发生再次SAH。15例在出院后3~6个月复查DSA,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采用迷你动脉瘤夹夹闭微小动脉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微小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微小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包义君 陶山伟 +7 位作者 李力卓 刘琰 王鹏飞 梁庆昱 张德威 黄小龙 赵丹 王运杰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7-98,101,共3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的关系以及影响生命质量的人口学因素,为提高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改善其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2年11月到2014年1月期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对33...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的关系以及影响生命质量的人口学因素,为提高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改善其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2年11月到2014年1月期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对336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22份,有效回收率为66.07%。结果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的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家庭人均收入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有影响,组织支持对生命质量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社会支持是生命质量的重要预测变量,所以要鼓励患者利用其社会支持,提高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社会支持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鲀毒素抵抗型钠通道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欧绍武 龟山亚砂子 +2 位作者 郝丽英 龟山正树 李金鸣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6-193,共8页
目的 为了弄清人神经母细胞瘤(NB 1)细胞上的毒素抵抗型(TTX R)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的编码基因及分子特性。方法 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NB 1细胞TTX R钠通道α亚单位进行克隆。结果 该克隆命名为hNbR1,其开放阅读框架(ORF)为2... 目的 为了弄清人神经母细胞瘤(NB 1)细胞上的毒素抵抗型(TTX R)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的编码基因及分子特性。方法 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NB 1细胞TTX R钠通道α亚单位进行克隆。结果 该克隆命名为hNbR1,其开放阅读框架(ORF)为2 0 16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显示,hNbR1与心肌Nav1.5 /SCN5A氨基酸相似性达99.1% ,并具有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的结构特点。4个相似的跨膜结构域(DⅠ~DⅣ) ,其中包括6个推定的α螺旋跨膜片段(S1~S6 ) ,每个结构域的电压感受器跨膜片段(S4 )均有正电荷残基;在DⅠ的P 环存在的半胱氨酸残基(C373)提示该通道为TTX R钠通道。DⅠS3~S4一个位于第3号染色体的新的外显子(第6A外显子)编码了该通道α亚单位。另外,一个删除了DⅡ~DⅢ第18外显子的选择性剪切体(hNbR1 2 )被发现。结论Nav1.5 /SCN5A比以往所知具有更加广泛的分布,而且发现一个新的外显子在神经肿瘤组织中编码了这个TTX R钠通道的α亚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细胞 培养的 钠通道 基因 克隆 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晓飞 张晶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24期30-31,共2页
对35例三叉神经痛和10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88.9%,随访2.5~3.7年,无复发病例。提出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低颅压,并积极预防和护理口唇疱疹、面神经麻痹、外展神经暂时性... 对35例三叉神经痛和10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88.9%,随访2.5~3.7年,无复发病例。提出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低颅压,并积极预防和护理口唇疱疹、面神经麻痹、外展神经暂时性麻痹、听力减退等并发症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手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2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显微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4
15
作者 肖国民 王运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3-284,共2页
回顾性分析72例Chiari畸形-脊髓空洞复合症(ACM-SM复合症)的患者资料,将患者分为单纯的枕下减压组;枕下减压、枕大池重建组,结果 2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2.5%和85%。术后的发热率为6.25%和35%。因此认为枕下减压、枕大池重建是治疗ACM-SM复... 回顾性分析72例Chiari畸形-脊髓空洞复合症(ACM-SM复合症)的患者资料,将患者分为单纯的枕下减压组;枕下减压、枕大池重建组,结果 2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2.5%和85%。术后的发热率为6.25%和35%。因此认为枕下减压、枕大池重建是治疗ACM-SM复合症的更有效方法,但如何减少术后的发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M-SM复合症 枕下减压 枕大池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例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臧培卓 程鹏 +3 位作者 梁传声 姚长义 刘云会 王运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6-217,共2页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 (MIA)的治疗原则和预后。方法 对 3 7例颅内多发动脉瘤行手术治疗。一期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 2 5例 ,其中单侧翼点入路开颅 6例 ,双侧翼点入路开颅 19例 ;分期介入栓塞多发动脉瘤 7例 ;二期双侧翼点入路开颅...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 (MIA)的治疗原则和预后。方法 对 3 7例颅内多发动脉瘤行手术治疗。一期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 2 5例 ,其中单侧翼点入路开颅 6例 ,双侧翼点入路开颅 19例 ;分期介入栓塞多发动脉瘤 7例 ;二期双侧翼点入路开颅治疗动脉瘤 3例 ;一期手术夹闭后交通动脉瘤 ,二期介入栓塞眼动脉瘤 1例 ;一期介入栓塞胼周动脉瘤 ,二期手术夹闭后交通动脉瘤 1例。结果  3 7例手术全部成功 ,存活率 10 0 %。因手术新出现神经系统体征 3例 (2例偏瘫 ,1例昏迷 ) ,经半年以上的随访 ,2例恢复 ,1例植物生存。手术前的神经系统体征 (9例动眼神经瘫痪 ,6例脑积水 ,7例偏瘫 ,2例失语 ) ,3例偏瘫未恢复 ,3例动眼神经瘫痪部分恢复 ,2例失语症状改善 ,其余神经体征已恢复。 6例脑积水中 ,有 4例手术后脑室缩小 ,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根据病人条件和具体情况 ,尽早实施外科干预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多发动脉瘤 外科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对神经胶质瘤环氧合酶2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翀 吴鹏飞 +1 位作者 王明昊 刘济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对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 60只大鼠被随机分成对照组、胶质瘤组和ERK抑制剂组,每组20只。采用注射C6胶质瘤细胞的方法制作小鼠胶质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对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 60只大鼠被随机分成对照组、胶质瘤组和ERK抑制剂组,每组20只。采用注射C6胶质瘤细胞的方法制作小鼠胶质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采用RT-PCR检测胶质瘤组织中COX-2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胶质瘤组大鼠胶质瘤COX-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与胶质瘤组比较,ERK抑制剂组大鼠胶质瘤COX-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RT-PCR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胶质瘤组大鼠胶质瘤COX-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与胶质瘤组比较,ERK抑制剂组大鼠胶质瘤COX-2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ERK能够上调神经胶质瘤组织中COX-2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环氧合酶2 神经胶质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后窝远外侧经髁手术入路显微外科立体应用解剖研究
18
作者 吴鹏飞 王运杰 +1 位作者 景治涛 凌光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27-932,共6页
目的为颅后窝远外侧经髁手术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和立体结构框架,以利于术中保护重要结构,便于临床显微神经外科的应用,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10例(20侧)成人带颈头颅标本,按手术入路进行解剖和观测,同时对枕骨大孔等区域进行研究... 目的为颅后窝远外侧经髁手术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和立体结构框架,以利于术中保护重要结构,便于临床显微神经外科的应用,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10例(20侧)成人带颈头颅标本,按手术入路进行解剖和观测,同时对枕骨大孔等区域进行研究和测量,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乳突、茎突、茎乳孔、寰椎横突外侧端、颈静脉窝、枕髁及枕外隆突等都是术中重要的解剖学标志,而枕下三角是远外侧经髁手术暴露椎动脉入颅前的一个重要解剖学标志,由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三块肌肉组成,其底由寰枕后膜和寰椎后弓组成,为处理其周边重要结构,如:椎动脉(VA)、寰枕关节(AOJ)、乙状窦(SS)、颈静脉孔、后组颅神经等提供显微解剖依据。同时须注意围绕VA的静脉丛及颈1、2神经等结构。认真对各重要骨性标志及相关重要结构之间的距离和立体结构进行仔细的测量和研究,收集大量资料,用统计学进行分析处理。结论掌握该手术入路的重要步骤、重要毗邻及立体三维结构,根据测量结果对该区域不同位置病变采用相对应的操作间隙,有助于远外侧经髁入路至靶区的手术之顺利进行,有效而安全地保护重要结构,达到手术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外侧经髁手术入路 显微神经外科 枕骨大孔 解剖 立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靶向药物的制备及其对阿耳茨海默转基因鼠的治疗作用
19
作者 王运杰 吴安华 +3 位作者 杜江 任家谦 黄旭东 李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靶向药物对阿耳茨海默病(AD)转基因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BDNF与抗胰岛素受体单克隆抗体(29B4)相结合,制备嵌合肽BDNF-PEG-29B4/SA。药物静脉注入AD转基因鼠tg2576体内,应用ELISA方法检测AD转基因鼠脑... 目的: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靶向药物对阿耳茨海默病(AD)转基因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BDNF与抗胰岛素受体单克隆抗体(29B4)相结合,制备嵌合肽BDNF-PEG-29B4/SA。药物静脉注入AD转基因鼠tg2576体内,应用ELISA方法检测AD转基因鼠脑内BDNF的粥样蛋白(Aβ)的含量。结果:AD鼠脑内的BDNF浓度较高和平稳。可以有效降低AD转基因鼠脑内Aβ含量。结论:BDNF-PEG-29B4/SA可以通过主动转运进入血脑屏障,对AD转基因鼠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耳茨海默病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转基因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鲀毒素抵抗型钠通道的功能分析
20
作者 欧绍武 龟山亚砂子 +2 位作者 郝丽英 龟山正树 李金鸣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4-288,共5页
目的作者已经克隆了人神经母细胞瘤(NB-1)细胞株毒素抵抗型(TTX-R)钠通道α亚单位及其选择性剪切体,分别命名为hNbR1和hNbR1-2,本实验观察这两个钠通道同型异构体的电生理特性。方法使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转染了hNbR1和hNbR1-2的人... 目的作者已经克隆了人神经母细胞瘤(NB-1)细胞株毒素抵抗型(TTX-R)钠通道α亚单位及其选择性剪切体,分别命名为hNbR1和hNbR1-2,本实验观察这两个钠通道同型异构体的电生理特性。方法使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转染了hNbR1和hNbR1-2的人胚肾细胞(HEK-293)上记录这两个钠通道的钠电流。结果这两个变构体在稳态激活和失活方面略微不同,hNbR1和hNbR1-2的半数激活电压分别为-(37.8±1.3)和-(43.5±1.7)mV,半数失活电压分别为-(74.4±1.1)和-(81.5±1.1)mV,hNbR1-2的稳态激活和稳态失活曲线较hNbR1分别负向移位5.7mV和7.1mV。TTX阻断hNbR1和hNbR1-2的IC50分别为(7.9±2.3)和(8.3±2.5)μmol·L-1,二者对TTX的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个钠通道变构体hNbR1和hNbR1-2均可在HEK-293细胞上表达并产生钠电流,二者在稳态激活和失活方面略微不同,对TTX的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钠通道 膜片钳技术 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