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珠蛋白mRNA在小鼠皮肤中的表达及炎症调节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萍 夏立新 +4 位作者 王合 张亚芹 王岩 王雅坤 陈洪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29-430,共2页
关键词 结合珠蛋白 HP 免疫反应 小鼠 皮肤 免疫调节 原位杂交 免疫印迹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7的表达及紫草素对IL-17刺激HaCaT细胞分泌IL-6和IL-23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行敏 任宏伟 +1 位作者 屈慧明 耿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58-962,共5页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及IL-17刺激后HaCa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23(IL-23)的变化,阐明其临床意义及紫草素的干预作用。方法:以25名正常对照者、29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不同组...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及IL-17刺激后HaCa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23(IL-23)的变化,阐明其临床意义及紫草素的干预作用。方法:以25名正常对照者、29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不同组别HaCaT细胞(空白对照组、IL-17刺激24h组、IL-17刺激36h组、IL-17刺激48h组、紫草素+IL-17组、环孢素A+IL-17组和IL-17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水平和HaCaT细胞各组上清液中IL-6、IL-23水平;实时荧光免疫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各组HaCaT细胞中IL-6和IL-23p19mRNA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盒-8(CCK-8)法检测各组HaCaT细胞活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银屑病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升高,以重度皮损银屑病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IL-17刺激24、36和48h组HaCaT细胞及其培养上清中IL-6和IL-23水平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紫草素+IL-17组和环孢素A+IL-17组HaCaT细胞及其培养上清中IL-6和IL-23水平及其mRAN表达水平均低于IL-17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细胞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表达水平升高,尤其是重度皮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表达水平升高明显,IL-17可促进HaCaT细胞分泌IL-6和IL-23,呈时间依赖性,紫草素可抑制IL-17的促炎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HACAT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23 紫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脂腺痣并发鳞状细胞癌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一雷 李波 +1 位作者 杨振海 李久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86-686,共1页
1病历摘要 患者男,54岁。右颞部斑块54年,其上出现肿块3年,于2009年4月21日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出生后不久发现右颞部有绿豆大黄色斑块,上无毛发,以后随年龄增长,皮损逐渐缓慢扩大,青春期时增大明显.因无明显自觉症状,故一... 1病历摘要 患者男,54岁。右颞部斑块54年,其上出现肿块3年,于2009年4月21日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出生后不久发现右颞部有绿豆大黄色斑块,上无毛发,以后随年龄增长,皮损逐渐缓慢扩大,青春期时增大明显.因无明显自觉症状,故一直未治疗。3年前无意间发现头部黄色斑块处出现一黑褐色豆粒大结节,初起时结节表面光滑.以后逐渐增大、隆起,表面渐变粗糙、破溃、结痂,不久痂脱落愈合,未接受任何诊治。1个月前结节明显增大、破溃,且面积逐渐扩大,易出血。在当地医院反复抗感染及局部换药治疗无效,为进一步诊断与治疗来诊。既往史:体健,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家族史:否认有遗传皮肤病及肿瘤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脂腺痣 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型天疱疮患者一级亲属中Dsg3诱导T淋巴细胞的增殖
4
作者 魏仲香 贾秀坤 +4 位作者 胡婕 周鸿波 季永智 梁再赋 耿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01-603,共3页
目的研究寻常型天疱疮(PV)特异性抗原桥粒芯糖蛋白3(Dsg3)刺激下PV患者一级亲属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探讨PV的发生机制。方法Dsg3刺激PV患者一级亲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3 d,BrdU掺入流式细胞术胞内染色,检测Dsg3特异性CD3+... 目的研究寻常型天疱疮(PV)特异性抗原桥粒芯糖蛋白3(Dsg3)刺激下PV患者一级亲属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探讨PV的发生机制。方法Dsg3刺激PV患者一级亲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3 d,BrdU掺入流式细胞术胞内染色,检测Dsg3特异性CD3+、CD3+CD4+、CD3+CD8+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PV抗体阳性亲属中PBMC经Dsg3刺激培养者与未经Dsg3刺激培养者比较,CD3+CD4+T细胞增殖率显著升高[(2.79±1.05)%vs(1.85±0.44)%,P<0.05],PV抗体阳性亲属CD3+CD4+T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2.79±1.05)%vs(1.25±0.71)%,P<0.05]。结论PV患者一级亲属中PV抗体携带者体内存在Dsg3自身反应性CD3+CD4+T淋巴细胞,Dsg3释放可能在PV启动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天疱疮 一级亲属 T淋巴细胞 增殖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类天疱疮
5
作者 刘新媛 尹新江 +3 位作者 李一雷 郭昊 李波 李久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75-677,共3页
报告1例结节性类天疱疮。患者男,72岁。因全身结节、瘙痒10余年,水疱5个月就诊,曾误诊为结节性痒疹,按结节性痒疹治疗无效,后结合皮损组织病理、直接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查,诊断为结节性类天疱疮。给予糖皮质激素、雷公藤多苷及外用糖皮质... 报告1例结节性类天疱疮。患者男,72岁。因全身结节、瘙痒10余年,水疱5个月就诊,曾误诊为结节性痒疹,按结节性痒疹治疗无效,后结合皮损组织病理、直接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查,诊断为结节性类天疱疮。给予糖皮质激素、雷公藤多苷及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原有皮损基本消退,无新发皮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天疱疮 结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7
6
作者 严可心 肖汀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31-633,共3页
慢性难治性荨麻疹是指使用了加量至最高4倍标准剂量的二代抗组胺药物治疗,但是症状未能得到缓解的慢性荨麻疹。目前国际指南建议的慢性荨麻疹三线治疗为奥马珠单抗,四线治疗为环孢素。在国内,也可以选择中成药治疗慢性难治性荨麻疹,例... 慢性难治性荨麻疹是指使用了加量至最高4倍标准剂量的二代抗组胺药物治疗,但是症状未能得到缓解的慢性荨麻疹。目前国际指南建议的慢性荨麻疹三线治疗为奥马珠单抗,四线治疗为环孢素。在国内,也可以选择中成药治疗慢性难治性荨麻疹,例如抗组胺药物与雷公藤多苷或昆仙胶囊等联合使用。目前缺乏等级较高的循证医学证据明确雷公藤多苷和昆仙胶囊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该文对近期治疗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药物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难治性 慢性 奥马珠单抗 环孢素 雷公藤多苷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