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肝病毒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被引量:3
1
作者 冯江敏 周希静 +3 位作者 王丽琛 阎祝三 吕化仙 任青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46-149,共4页
改良地依红法和免疫组化ABC法检测35例肾活检组织上沉积的HBsAg。两种方法检出率相同,35例中12例阳性(占34%)23例阴性(占66%),两种方法的正常肾组织对照均为阴性。阳性组肾小球上HBsAg沉积量与24h尿蛋白量成正相关;乙肝病毒感染与肾小... 改良地依红法和免疫组化ABC法检测35例肾活检组织上沉积的HBsAg。两种方法检出率相同,35例中12例阳性(占34%)23例阴性(占66%),两种方法的正常肾组织对照均为阴性。阳性组肾小球上HBsAg沉积量与24h尿蛋白量成正相关;乙肝病毒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关系密切,并提示改良的地依红方法检测肾组织上沉积的HBsAg可靠,ABC法特异性强,且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乙肝病毒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和脂多糖对腹膜间皮细胞己糖激酶活性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志明 马健飞 赵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6-208,共3页
目的:研究高糖和脂多糖(LPS)对腹膜间皮细胞(PMC)己糖激酶(HK)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行PMC的原代培养及鉴定。首先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0.10,1.50,2.50,4.25%)分别和不同剂量的LPS(0,0.1,1.0,10.0,50.0,100.0mg/L)加入培养基;其次用含4.... 目的:研究高糖和脂多糖(LPS)对腹膜间皮细胞(PMC)己糖激酶(HK)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行PMC的原代培养及鉴定。首先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0.10,1.50,2.50,4.25%)分别和不同剂量的LPS(0,0.1,1.0,10.0,50.0,100.0mg/L)加入培养基;其次用含4.25%葡萄糖和10.0mg/LLPS的培养基孵育细胞不同时间(0,1,3,6,12,24h);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耦联比色法测定HK活性。最后用含10.0mg/LLPS的培养基孵育细胞不同时间(0,1,3,6,12,24h);测定HK活性和细胞葡萄糖的摄入量,分析HK活性与葡萄糖摄入量的相关性。结果:高糖和LPS对HK的活性具有交互作用(F=423.55,P<0.01)。高糖和LPS以剂量(P<0.01)和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HK活性(P<0.01);LPS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促进PMC葡萄糖净利用(P<0.01)。结论:高糖和LPS对PMC己糖激酶活性的调节作用在腹膜透析失超滤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脂多糖 腹膜间皮细胞 己糖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