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骨折并发肺栓塞行介入治疗后的护理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一 赵娜 +1 位作者 王晓燕 徐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6-567,共2页
探讨下肢骨折后并发肺栓塞行介入治疗后的护理方法,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术后及各种并发症的护理以及有效的功能锻炼和心理护理,是保证此类患者死亡率降低、及时康复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骨折 肺栓塞 介入手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影像诊断新进展及介入治疗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磊 徐克 肖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2,共3页
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多样,但不同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和诊断的准确性影响了临床医生的选择。同时介入治疗原理及介入治疗适应证的选择对治疗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对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的方法作一综述。
关键词 pulmonary embolism imaging diagnosis interventional thera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介入医师临床思维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被引量:7
3
作者 徐克 钟红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98-601,共4页
根据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历史较短,但速度较快,治疗疾病病种繁多且逐渐复杂,与其他相关临床学科关系密切,各地介入放射学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现状及中国介入放射学从业医师队伍的特点,阐明介入放射学医师临床思维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根据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历史较短,但速度较快,治疗疾病病种繁多且逐渐复杂,与其他相关临床学科关系密切,各地介入放射学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现状及中国介入放射学从业医师队伍的特点,阐明介入放射学医师临床思维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关于加强介入放射学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最后系统介绍临床工作中应遵守的疾病诊疗程序,强调做好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和随访。加强介入放射学从业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才能使介入放射学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并成为一门让患者和其他同行们认可的临床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临床思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脏动脉夹层行介入治疗后的护理
4
作者 赵一 徐阳 梁松年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67-669,共3页
探讨症状性内脏动脉夹层行介入治疗后的护理方法,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
关键词 内脏动脉夹层 介入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综合评价血生化指标对肝癌TACE术后发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阳 臧爽 +1 位作者 陈路锋 徐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3-517,共5页
目的研究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发热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发热程度、持续时问的关系,探讨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评价血生化指标对肝癌THACE术后发热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2例肝癌患者行304次TACE术前术后的实验室数据,... 目的研究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发热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发热程度、持续时问的关系,探讨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评价血生化指标对肝癌THACE术后发热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2例肝癌患者行304次TACE术前术后的实验室数据,并对其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剂量学参数的预测性能和最佳诊断界值。结果按照发热程度(不发热〈37.0℃、低热37.0℃~37.9℃、中等热38.0℃~38.9℃、高热〉39℃)分组后各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碘油剂量,术前血清钠、尿素、肌酐,术后血液粒细胞、白蛋白、血清钠、尿素、肌酐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TACE术前血尿素、术后粒细胞比率、术后血小板对患者术后发热具有影响:ROC曲线分析术前血尿素的临界值是4.965mmol/L,对于术后发热具有良好的预测性;碘油剂量与发热程度、发热程度与住院天数以及发热持续天数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TACE术前血尿素、术后血小板与术后发热负相关,术后粒细胞比率与术后发热正相关。术前血尿素在诊断TACE术后发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发热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LOGISTIC回归 曲线 介入治疗 化疗栓塞 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深动脉开通与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治疗下肢缺血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钟红珊 孟令岩 +3 位作者 徐克 杨庆 王颖 李陇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对照研究经皮股深动脉成形术和(或)支架植入术与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伴有股深动脉狭窄的慢性长节段股浅动脉狭窄/闭塞所致严重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68例伴有股深动脉狭窄的股浅动脉长节段性闭塞(TASC... 目的对照研究经皮股深动脉成形术和(或)支架植入术与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伴有股深动脉狭窄的慢性长节段股浅动脉狭窄/闭塞所致严重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68例伴有股深动脉狭窄的股浅动脉长节段性闭塞(TASCⅡ分级C级)患者接受了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或股深动脉成形术和(或)支架植入术。对两组36例(18对)符合配对标准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疗法的疗效。研究终点为严重下肢缺血症状复发,需外科旁路手术、截肢或死亡。平均随访28个月。结果介入治疗后28个月时,两组在即刻及中远期临床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深动脉成形和(或)支架植入组所需手术费用明显低于股浅动脉支架植入组。多变量分析证实膝下动脉流出道的通畅情况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伴有股深动脉严重狭窄的慢性长节段股浅动脉狭窄/闭塞所致严重下肢缺血患者,股深动脉成形和(或)支架植入术可获得与股浅动脉开通及支架植入术相似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缺血 股深动脉 球囊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化疗栓塞前后甲胎蛋白变化模式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梁茂全 苏洪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3-338,共6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变化模式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127例PHC患者,所有病例均接受规律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然后将治疗前后血...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变化模式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127例PHC患者,所有病例均接受规律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然后将治疗前后血清AFP值的变化情况划分成转阴、下降、不变及上升等4种变化模式,并把纳入病例分成相应的A、B、C和D 4组,最后对各组进行疗效和生存等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总缓解率19.7%;无进展率为71.7%;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3、6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2.9%、84.3%、63.0%、22.8%和7.1%;A与B组,A与C组,A与D组,B与C组,B与D组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体力状态和门静脉癌栓为影响PHC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AFP变化模式对PHC TACE后的疗效具有临床指导作用,转阴或下降模式的生存期与不变或上升模式相比,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甲胎蛋白 化疗栓塞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科护士对护士长关怀行为感知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徐阳 臧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46-649,共4页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访谈在影像科工作的25名护士,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结果显示,影像科护士对护士长在人文关怀方面的需求有职业特殊性。护士长需结合科室特点营造关怀的环境与氛围,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促进护士的职业...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访谈在影像科工作的25名护士,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结果显示,影像科护士对护士长在人文关怀方面的需求有职业特殊性。护士长需结合科室特点营造关怀的环境与氛围,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促进护士的职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科 护士 护士长 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技术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腹腔严重感染的护理
9
作者 徐阳 吕晓颖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4期37-38,共2页
对25例腹腔脓肿患者分别在数字减影仪、床旁超声及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结果均一次穿刺引流成功;引流管留置2~95d,总引流量80~4300ml;住院13~32d.24例痊愈,1例因病情加重死亡。提出术前积极调整机体状态;术后观察生... 对25例腹腔脓肿患者分别在数字减影仪、床旁超声及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结果均一次穿刺引流成功;引流管留置2~95d,总引流量80~4300ml;住院13~32d.24例痊愈,1例因病情加重死亡。提出术前积极调整机体状态;术后观察生命体征,24h内限制活动.警惕气胸和急腹症发生.充分进行脓腔引流,重视血糖监测调整及敏感抗生素的应用,以及详尽的出院指导.是确保疗效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脓肿 引流术 介入放射学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BPβ通过调控MYCT1表达影响肝癌细胞迁移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雪亭 冯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7-441,共5页
目的探讨敲减肝癌SMMC7721细胞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对Myc target 1(MYCT1)的表达及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敲减C/EBPβ和MYCT1的转染效率。应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敲减C... 目的探讨敲减肝癌SMMC7721细胞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对Myc target 1(MYCT1)的表达及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敲减C/EBPβ和MYCT1的转染效率。应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敲减C/EBPβ对MYCT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应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敲减C/EBPβ对MYCT1在细胞迁移方面的影响。结果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敲减MYCT1后,SMMC7721细胞MYCT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敲减C/EBPβ后,C/EBPβ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MYCT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敲减C/EBPβ后MYC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划痕实验结果及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敲减MYCT1组肝癌细胞较对照组迁移能力显著增强,敲减C/EBPβ组细胞较对照组细胞迁移能力显著下降;而共转染敲减C/EBPβ与敲减MYCT1后,SMMC7721细胞迁移能力显著恢复。结论在肝癌细胞中,敲减C/EBPβ可通过显著上调MYCT1表达抑制细胞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 MYC TARGET 1 肝癌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