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7-2003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毒及中毒咨询电话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赵敏 刘淑英 王玉芝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2-334,共3页
目的:研究附属第一医院急性中毒最新的流行病学模式,并对中毒控制与咨询中心的咨询电话做以总结报告.方法:对1997年9月1日至2003年8月31日6年间所有来急诊科的中毒病人和同时期我们中毒控制与咨询中心所接收的咨询电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研究附属第一医院急性中毒最新的流行病学模式,并对中毒控制与咨询中心的咨询电话做以总结报告.方法:对1997年9月1日至2003年8月31日6年间所有来急诊科的中毒病人和同时期我们中毒控制与咨询中心所接收的咨询电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间,来急诊科的中毒病人共有3 836人,男女比1:1.5.咨询电话病例1423人,男女比1:1.急诊科中毒病人20~29岁占35.5%,30~39岁占26.2%.咨询电话中二者为24.9%和19.4%.在急诊科毒物种类镇静催眠药占30.3%,其次是一氧化碳占14.6%、杀虫剂占14.3%;咨询电话中,前3位是杀虫剂占39.9%,镇静催眠药占9.7%、一氧化碳中毒占6.0%.6年来,在急诊科,镇静催眠药中毒逐年下降,杀鼠剂中毒则明显增加,自杀是常见的中毒原因(62.4%),79.6%是口服中毒.结论:本报告提供了附属第一医院急性中毒的最新的流行病学模式,它对今后国家制定政策和采取中毒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毒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急症患者急诊科室救治期间睡眠紊乱特征调查 被引量:7
2
作者 谢琳 周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4-475,共2页
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科室救治的心血管疾病急症患者(急诊科室组)71例,对他们进行睡眠质量评估,工具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并与78例同期入住我院心内科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心内科室组)同一问卷评估结果比较。结... 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科室救治的心血管疾病急症患者(急诊科室组)71例,对他们进行睡眠质量评估,工具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并与78例同期入住我院心内科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心内科室组)同一问卷评估结果比较。结果发现,急诊科室组救治期间睡眠障碍患病率为69.01%(49例),明显高于心内科室组(26.92%,21例;χ2=10.176,P<0.001)。2组患者PSQI问卷比较中,急诊科室组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睡眠药物和日间功能等因子分及PSQI总分都明显高于心内科室组(P均<0.05)。因此认为心血管疾病急症患者急诊科室救治期间各种睡眠紊乱表现突出,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急症 急诊室 睡眠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预防对策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琛 刘志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6期116-118,共3页
目的对急诊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预防对策,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自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1日本院ICU出现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的可能感染部位收集1800例标本,对其进行微生物培养及鉴定,并行统计学分析。结... 目的对急诊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预防对策,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自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1日本院ICU出现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的可能感染部位收集1800例标本,对其进行微生物培养及鉴定,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00例培养标本中,呼吸道标本为1467例(81.50%),血液标本为109例(6.06%)。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为1455株(80.8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638株(35.44%),不动杆菌属368株(20.44%);革兰阳性菌为248株(13.7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3株(5.17%),粪肠球菌75株(4.17%);真菌97株(5.39%),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87株(4.83%)。结论本院急诊ICU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临床工作中应及时留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加强抗生素的管理并严格掌握侵入操作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成人创伤患者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蕙伊 刘畅 +5 位作者 赵洋子 曾仁庆 甘淼 王涛 于诗源 崇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成人创伤患者的院内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86例成人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在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记录2组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心率(HR)、血氧... 目的探讨急诊科成人创伤患者的院内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86例成人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在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记录2组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首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红蛋白(Hb)、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血清白蛋白(ALB)、纤维蛋白原水平(Fg)、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计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按P<0.1筛选出2组差异显著的指标,将其纳入logistic回归,得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这些因素与院内死亡关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其对院内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 logistic回归得出GCS(β=-0.957,OR=0.384,P=0.012)、SOFA评分(β=0.966,OR=2.627,P<0.001)为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GCS和SOFA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9和0.982。结论 SOFA评分和GCS均为急诊创伤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创伤患者来诊时的脏器功能状态(尤其是脑功能状态)与预后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创伤 预后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ICU中序贯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撤机时机及影响撤机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杨旭 刘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 探讨急诊ICU(EICU)中序贯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撤机时机的选择,分析影响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EICU收治的经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的AECOP... 目的 探讨急诊ICU(EICU)中序贯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撤机时机的选择,分析影响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EICU收治的经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132例,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浅快呼吸指数(RSBI)、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自主排痰能力、血气分析、血浆前白蛋白(pre-ALB)水平、脑钠肽(BNP)、降钙素原(PCT)等指标.对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2例患者中,96例(72.7%)需要≤7d的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19例(14.3%)需要>7 d的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115例撤机成功的患者中83例(72.1%)首次撤机即成功.对于有自主排痰能力的患者,以RSBI<95 bpm/L、APACHEⅡ评分<23为指标预测首次撤机成功的敏感度为91.6%,特异度为62.5%.机械通气持续时间与pH、PaCO2无相关性(P>0.05),与血浆pre-ALB水平(OR:0.31,95%CI:0.21 ~0.63,P=0.03)、BNP(OR:3.43,95%CI:12.33~16.43,P=0.01)、PCT(OR:3.67,95% CI:1.90~2.11,P=0.01)以及APACHEⅡ评分(OR:2.89,95% CI:1.10~2.87,P=0.01)相关.结论 在EICU中大多数经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基本可以在7d内完成撤机,综合RSBI、APACHEⅡ评分和患者自主排痰能力有助于撤机时机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发作 浅快呼吸指数 APACHEⅡ评分 血浆前白蛋白 脑钠肽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睡眠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6
作者 李艳 李晓飞 +2 位作者 谢琳 邵龙 董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66-669,共4页
为了解护士睡眠质量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整群抽取沈阳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1 559名护士,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t检验、χ~2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保障护士健康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护士睡眠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甲等医院内科护士核心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晓飞 关丽丽 +1 位作者 常慧 张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9-381,共3页
为了解内科护士核心能力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整群抽取辽宁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内科护士549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关键词 护士 能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行急诊手术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张越 马涛 +1 位作者 杜静 刘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27-1131,共5页
目的比较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与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参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2010年9月至2018年3月期间诊断为GIST并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急诊手术组,30例)与行非急诊手术患者(非急... 目的比较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与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参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2010年9月至2018年3月期间诊断为GIST并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急诊手术组,30例)与行非急诊手术患者(非急诊手术组,15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病理参数、术后治疗,比较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术前是否合并出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原发肿瘤部位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诊手术组的复发时间及生存时间均小于非急诊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可能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包括肿瘤直径>5 cm,核分裂像>5/高倍镜视野,原发肿瘤非胃来源及行急诊手术(P<0.05)。结论GIST患者急诊手术可能预后不良。应提高患者术后危险分层等级,降低术后靶向治疗的准入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急诊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裴培 刘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53-655,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中类肺炎性胸腔积液(PPE)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的276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PPE将276例患者分为PPE组和无PPE组(N... 目的探讨急诊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中类肺炎性胸腔积液(PPE)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的276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PPE将276例患者分为PPE组和无PPE组(NPPE组),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生命体征、初诊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住院时间、28 d患者死亡率,计算2组患者的CURB-65评分,对各项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意义的变量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76例CAP患者中PPE组46例,NPPE组230例。患者是否存在PPE与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无关(P>0.05),与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降钙素原、CURB-65评分相关(P<0.05)。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降钙素原是PP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PE组患者入住急诊ICU的比例更高(分别为22.1%和7.5%,P<0.05),住院时间更长(中位时间分别为16和5 d,P<0.05),但2组患者28 d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降钙素原与PPE发生存在正相关,临床上应给予重视,积极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类炎性胸腔积液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医院急性农药中毒病人状况调查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淑英 赵敏 王玉芝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6-317,共2页
通过调查急性农药中毒接触史,填写农药接触调查表,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农药接触情况、急诊处理、中毒程度分级、转归及结局等,对综合性医院急性农药中毒病人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急性农药中毒的认识。
关键词 综合性医院 急性农药中毒 调查与分析 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洋 田家乐 李永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7-168,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肺动脉栓塞病人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65例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心电图、胸部X线、血气及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结果,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65例患者中以胸痛为主诉就诊者51例,以咯血为主诉者7例。血气分析PaO... 目的:探讨急诊肺动脉栓塞病人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65例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心电图、胸部X线、血气及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结果,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65例患者中以胸痛为主诉就诊者51例,以咯血为主诉者7例。血气分析PaO2<80 mmHg者65例;PaO2<60mmHg者49例。CT见血管栓塞者11例(91.7%)。心电图典型SI QⅢ TⅢ改变者13例(20%)。肺动脉压增高者45例(69.2%)。治疗上强调早期发现、早期溶栓,溶栓治疗效果不好或患者本身有禁忌症时,可选用介入治疗。结论:肺栓塞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及肺炎等多种疾病,诊断时应借助各种诊断手段,减少误诊率,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诊断 治疗 急诊 肺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监护室急性肝功能衰竭病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晓光 吴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9-461,共3页
目的分析急诊监护室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患者的病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急诊监护室诊治的112例ALF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因以及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分析急诊监护室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患者的病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急诊监护室诊治的112例ALF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因以及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12例ALF患者的病因构成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多脏器功能衰竭及药物性肝损伤分别占29.46%和25.00%。112例患者未治疗33例(占29.46%),经内科综合治疗79例(占70.54%)。79例患者治疗后临床治愈3例(3.80%),临床好转23例(29.11%),无效28例(35.44%),死亡25例(31.65%);≥60岁与<60岁两组患者内科综合治疗后(分别有61例和18例)有效率分别为16.13%(5/31)和43.75%(2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基础疾病患者86例(76.79%),无基础疾病患者26例(23.21%),有、无基础疾病患者内科综合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24.59%(15/61)和61.11%(1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治愈及临床好转患者26例(23.21%)为有效组,死亡及无效患者53例(47.32%)为无效组,无效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监护室ALF病因以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药物性肝损伤为主;年龄、基础疾病及并发症均可影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急性 病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高血压病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和社会支持状态调查
13
作者 张雪梅 戴晓莉 路健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6期26-28,共3页
目的了解急诊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和社会支持状态。方法选择2002年5月至2004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87例和同期门诊高血压病患者61例,分别进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和社会支持评... 目的了解急诊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和社会支持状态。方法选择2002年5月至2004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87例和同期门诊高血压病患者61例,分别进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测试。结果社会功能缺陷评分比较中,急诊患者的婚姻职能、父母职能、社会性退缩、家庭外的社会活动、家庭内活动、家庭职能和个人生活自理等各条目评分均明显高于门诊组(P<0.05或P<0.01),但两组间职业和工作、对外界的兴趣、关心和责任心、计划性等指标无明显区别(P均>0.05)。社会支持总分中,急诊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均明显低于门诊组(P<0.05或P<0.01)。社会支持分项评分比较中,急诊组的您与朋友、您与邻居、您与家庭成员、近1年居住环境、遇到困难时获得经济支持来源、遇到困难时获得精神安慰来源、遇到烦恼时的倾吐方式和遇到烦恼时的求助方式等均明显低于门诊组(P<0.05或P<0.01)。结论急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明显,且社会支持状态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病 急诊 社会功能缺陷 社会支持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纤溶指标评估急诊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段蒙新 赵洋子 崇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8-851,854,共5页
目的研究凝血/纤溶指标和急诊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研究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急诊科96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急诊脓毒症相关病死率(MEDS)评分,根据MEDS评分将患者分为中/高死亡风险组和低死亡风险... 目的研究凝血/纤溶指标和急诊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研究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急诊科96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急诊脓毒症相关病死率(MEDS)评分,根据MEDS评分将患者分为中/高死亡风险组和低死亡风险组。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及急诊首次静脉血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脑钠肽(BNP)、血糖(GPT)与MEDS评分的关系。结果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指标(PT、APTT、INR、D-D)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β=0.077,OR=1.080,P=0.005)、PLT(β=-0.011,OR=0.989,P=0.010)、BUN(β=0.213,OR=0.808,P=0.016)、D-D(β=0.190,OR=1.209,P=0.044)、INR(β=4.758,OR=116.469,P=0.042)为MEDS评分中/高死亡风险组的独立危险因素。将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D-D、INR、年龄、BUN、PLT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6、0.619、0.611、0.602、0.283。结论凝血/纤溶指标中除了D-D之外,INR也可以辅助评估急诊CAP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急诊脓毒症相关病死率 D-二聚体 国际标准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多脏器损伤病人的急诊护理
15
作者 钱红 赵丽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6-186,共1页
本文探讨急诊腹部多脏器损伤病人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 腹部多脏器损伤 护理 急诊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痰对患者呼吸力学和气体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晓伟 靳妍 +2 位作者 马涛 裴培 刘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25-829,833,共6页
目的比较在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下吸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脓毒症患者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采取交叉对照的方法,在PCV和VCV模式下分别对96例患者进行开放式吸痰,分为COPD组(A组,n=59)和严重脓毒... 目的比较在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下吸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脓毒症患者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采取交叉对照的方法,在PCV和VCV模式下分别对96例患者进行开放式吸痰,分为COPD组(A组,n=59)和严重脓毒症组(B组,n=37),比较吸痰前后不同时间点气体交换、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在PCV模式下,A组患者吸痰后1 min、10 min时潮气量和顺应性较基线水平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VCV模式下,A组患者吸痰后1 min及10 min时气道峰压较基线水平增加,顺应性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PCV模式下,A组患者吸痰后3 min、10 min时PaO2与吸痰前比较增加,增加的比例均低于VCV模式(P<0.05);B组患者吸痰后3 min、10 min时PaO2与吸痰前比较增加,增加的比例均低于VCV模式(P<0.05)。结论吸痰在PCV和VCV模式下均引起患者呼吸力学改变,但对脓毒症致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比COPD患者更明显,吸痰对气体交换功能的影响在VCV模式下恢复的相对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痰 机械通气 气体交换 呼吸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血糖水平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评估 被引量:17
17
作者 温宇 张彩霞 +1 位作者 张海英 崇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的预后因素。方法分析31例APP患者早期血糖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与2周内病死的关系。结果 APP 2周内病死患者第1、3天血糖及前3 d平均血糖(第1、3天血糖的均值)和第1、3天的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的预后因素。方法分析31例APP患者早期血糖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与2周内病死的关系。结果 APP 2周内病死患者第1、3天血糖及前3 d平均血糖(第1、3天血糖的均值)和第1、3天的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者(P<0.05)。第1、3天血糖及前3 d平均血糖均与2周内病死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4、0.721和0.724,P均<0.001)。第1、3天SOFA评分均与2周内病死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608和0.525,P均<0.05)。前3 d平均血糖和第1天SOFA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0±0.037和0.884±0.059;前3 d平均血糖>12.8 mmol/L和第1天SOFA评分>8分别提示预后不良。结论第1、3天的平均血糖和第1天的SOFA评分对APP患者2周内病死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急性百草枯中毒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草枯中毒大鼠肺TGF-β_1和c-Jun的表达及姜黄素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吴伟 刘莹 +1 位作者 胡明 于淼淼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原癌c-jun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和观察姜黄素减轻百草枯中毒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探讨姜黄素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 8周龄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百草枯中毒组(百草枯... 目的通过检测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原癌c-jun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和观察姜黄素减轻百草枯中毒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探讨姜黄素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 8周龄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百草枯中毒组(百草枯50mg/kg一次性灌胃染毒)和姜黄素干预组(百草枯灌胃染毒后姜黄素200mg·kg-·1d-1一次腹腔内注射)。观察动物中毒反应,到达观察终点的动物麻醉处死,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大体病理变化,测定肺湿重并计算肺系数。用羟脯氨酸含量确定肺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和c-Jun表达。结果姜黄素干预组动物生存率为67%,百草枯中毒组生存率为3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百草枯中毒组出现肺水肿、出血、肺泡炎表现,中毒3d时炎性表现最明显,14d后纤维细胞增生、肺泡壁增厚。姜黄素减少了肺泡炎并降低了纤维化程度。姜黄素干预组与百草枯中毒组相比,14d后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百草枯中毒组7d后TGF-β1表达水平开始开高。姜黄素治疗14d后TGF-β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百草枯中毒组(P<0.01)。百草枯中毒组1d后c-Jun表达增加,但与姜黄素干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姜黄素通过抑制肺组织TGF-β1表达,减少百草枯中毒大鼠胶原沉积,减轻肺纤维化程度,并非通过抑制c-Jun表达而发挥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原癌c-jun基因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百草枯 姜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士心肺复苏技能不同培训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吕娟 张波 +2 位作者 戴颖 朱秀梅 王玉菊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8期6-8,共3页
目的寻找临床护士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能培训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内科、外科和急诊科在职临床护士162名,分别采用传统讲授练习(A组,n=54)、多媒体指导练习(B组,n=54)和自我... 目的寻找临床护士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能培训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内科、外科和急诊科在职临床护士162名,分别采用传统讲授练习(A组,n=54)、多媒体指导练习(B组,n=54)和自我指导练习(C组,n=54)3 种方法进行培训。测试培训前后成人单人CPR操作成绩;比较培训前后三组成绩。结果培训后三组CPR操作测试成绩均高于培训前(均P<0.01),而B组成绩明显高于A组(Z=-2.040, P<0.05)和C组(Z=-3.209, P<0.01)。结论3种方法对临床护士进行CPR培训均有效,而多媒体指导练习为最佳培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士 培训方法 心肺复苏 RESUSCITATION 三级甲等医院 CPR 技能培训 多媒体 练习 成绩 抽样法 急诊科 最佳 B组 C组 操作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创伤性脑损伤后凝血功能障碍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0
20
作者 常盼盼 刘畅 崇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5-429,共5页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性脑损伤(s TBI)后凝血功能障碍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急诊神经外科收治的58例sTBI患者。对患者sTBI后凝血功能障碍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以P <0.15为有统计学意义),并对有显著性...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性脑损伤(s TBI)后凝血功能障碍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急诊神经外科收治的58例sTBI患者。对患者sTBI后凝血功能障碍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以P <0.15为有统计学意义),并对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0.10为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将多因素分析得出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31.03%,死亡率24.14%。凝血酶原时间(PT,β=-1.200,OR=0.031,P=0.08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β=0.293,OR=1.340,P=0.073)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7、0.558。结论 PT、APTT是sTB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sTBI后凝血功能障碍与预后不良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性脑损伤 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预后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