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累及心脏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的诊断策略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玉海 谷天祥 +3 位作者 王春 刘玉 于洋 董思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48-1149,共2页
探讨伴有心脏受累的静脉内血管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发病率低,应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做到早期发现,并在诊断后一期行心脏及腹部肿物切除,二期行子宫切除和盆腔切除术,可完整切除肿物,减少复发。
关键词 心脏肿瘤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下腔静脉 子宫平滑肌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破裂心包填塞外科治疗1例报告
2
作者 李卓 谷天祥 +1 位作者 修宗谊 章志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0-590,共1页
报告1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破裂心包填塞病人的外科治疗。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手术围术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房勤 张玉海 +3 位作者 谷天祥 王春 卢春茂 师恩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心脏手术围术期危重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6-01至2009-12对83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了IABP,其中术前诊断单纯冠心病62例,冠心病合并瓣膜病6例,冠心病合并室壁瘤2例,瓣膜病8例,法乐四联症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心脏手术围术期危重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6-01至2009-12对83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了IABP,其中术前诊断单纯冠心病62例,冠心病合并瓣膜病6例,冠心病合并室壁瘤2例,瓣膜病8例,法乐四联症2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1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2例。术前置入球囊6例,术中共置入球囊67例,术后在监护室置入10例。结果:83例置入IABP患者术后30天内总死亡率30.12%(25/83),其中冠心病死亡率27.14%(19/70),非冠心病死亡率46.15%(6/13),非冠心病死亡率高于冠心病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术前置入IABP死亡1例,术中置入IABP死亡13例,术后置入IABP死亡5例。结论:IABP能明显改善心脏手术围术期低心排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选择合适的时机应用IABP,能够提高IABP的疗效,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脏外科手术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7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体会 被引量:4
4
作者 程实 修宗谊 +3 位作者 谷天祥 吴利民 高锐 马瑞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8-159,共2页
对217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患者进行总结,全部病例均顺利脱机,术后死亡7例(3.2%),其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4例,主动脉根部出血2例,术后感染1例。认为术中充分的组织灌注、有效的心肌保护及血液保护是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的... 对217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患者进行总结,全部病例均顺利脱机,术后死亡7例(3.2%),其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4例,主动脉根部出血2例,术后感染1例。认为术中充分的组织灌注、有效的心肌保护及血液保护是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的关键,可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 瓣膜置换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右心耳1.5通道mRNA和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春 谷天祥 +3 位作者 张玉海 房勤 喻磊 师恩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6-518,共3页
目的观察超速延迟整流性钾通道(kv1.5通道)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AF)患者右心耳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变化,探讨其变化在AF的发病与维持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右心耳... 目的观察超速延迟整流性钾通道(kv1.5通道)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AF)患者右心耳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变化,探讨其变化在AF的发病与维持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右心耳组织中1.5通道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右心耳心房肌细胞kv1.5通道mRNA表达水平心房颤动组比窦性心律组明显减低(P<0.05);kv1.5通道蛋白表达水平亦比窦性心律组明显减低(P<0.05),两者具有一致性。结论慢性心房颤动时1.5通道mRNA和蛋白的表达比窦性心律时表达明显减低,可能为心房细胞阻止电重构而进行自身适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超速延迟整流性钾通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瘘37例的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2
6
作者 董思远 谷天祥 +2 位作者 喻磊 师恩祎 王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183,共2页
总结37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外科治疗患者病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确切,远期效果好。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漂浮血栓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谷天祥 张显清 +1 位作者 谷春久 陈林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S1期125-125,共1页
漂浮血栓(FT)由附壁血栓发展而来,多见于风心病伴房颤者,发病率占风心病5%,栓塞术77.3%,猝死率11.1%,大多数病人来不及治疗而死亡,故有紧急手术指征。本文报告3例。
关键词 风心病 房颤者 手术指征 猝死率 心尖部 二尖瓣狭窄 晕厥史 房内 尿激酶 双期杂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同期心脏瓣膜手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喻磊 谷天祥 +3 位作者 师恩祎 修宗谊 张玉海 刘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75,共2页
观察18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同期施行心脏瓣膜手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并总结手术及围术期处理的经验。
关键词 老年人 瓣膜置换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C-3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期表达的研究
9
作者 张玉海 谷天祥 +3 位作者 王春 赵晔 喻磊 张文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5-547,557,共4页
目的:观察氯离子通道ClC-3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期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大鼠腹部心脏异位移植模型,分对照组及环孢菌素(CsA)组,每组32只。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及CsA干预,每组8只用于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术后1,3,5,7d各6只... 目的:观察氯离子通道ClC-3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期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大鼠腹部心脏异位移植模型,分对照组及环孢菌素(CsA)组,每组32只。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及CsA干预,每组8只用于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术后1,3,5,7d各6只动态切取标本,常规组织切片监测排斥反应,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法检测Bcl-2和Bax表达的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RT-PCR检测移植心肌组织Clc-3mRNA的表达。结果:CsA组移植心存活时间(15.4±5.1)d,长于对照组(7.6±1.5)d(P<0.01);对照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Bax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CsA组,而Clc-3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CsA组。结论:移植心脏中Clc-3mRNA表达水平的高低与心脏免疫排斥反应的轻重、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Bax表达的高低密切相关,提示ClC-3在移植心脏免疫排斥反应心肌细胞凋亡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离子通道ClC-3 心脏移植 大鼠 排斥反应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1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期的表达研究
10
作者 张玉海 谷天祥 +3 位作者 王春 房勤 李卓 白雪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0-662,共3页
目的:观察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大鼠腹部心脏异位移植模型,分对照组及环孢菌素(CSA)组,每组32只。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及CsA干预,每组8只用于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术后1,3,5,7... 目的:观察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大鼠腹部心脏异位移植模型,分对照组及环孢菌素(CSA)组,每组32只。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及CsA干预,每组8只用于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术后1,3,5,7d各6只动态切取标本,常规组织切片监测排斥反应,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RT-PCR检测移植心肌组织HO-1 mRNA的表达。结果:CSA组移植心存活时间(15.4±5.1)d长于对照组(7.6±1.5)d,P<0.01;CSA组各采样时段的心肌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O-1表达强度均强于对照组。结论:移植心脏中HO-1表达水平的高低与心脏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轻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SA干预增强HO-1表达,减轻免疫排斥反应及降低凋亡指数。提示HO-1在心脏移植术后应激及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抑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加氧酶1 心脏移植 大鼠 排斥反应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瓣狭窄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11
作者 阎德民 谷春久 +3 位作者 张显清 赵希武 肖德绵 袁义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6期457-458,共2页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是常见的心血管畸形,合并室间隔缺损(法鲁氏四联症)及房间隔缺损(法鲁氏三联症)多见,而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相当少见。我院到1991年4月止共收治法鲁氏四联症295例,法鲁氏三联症70例。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
12
作者 张显清 杨耀晨 +4 位作者 赵希武 谷春久 肖德绵 阎德民 袁义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37-138,共2页
主动脉窦瘤是一种少见先天性疾患。本文报道23例,均发至右冠状动脉窦,破入右室22例,破入右房1例。合并室缺12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我们主张一经确诊,即应手术,内瘘口及室缺行补片修补。本法具有修补确实,防止复发,消除对主动脉... 主动脉窦瘤是一种少见先天性疾患。本文报道23例,均发至右冠状动脉窦,破入右室22例,破入右房1例。合并室缺12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我们主张一经确诊,即应手术,内瘘口及室缺行补片修补。本法具有修补确实,防止复发,消除对主动脉瓣干扰等优点。本组病例全部成活,远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窦瘤 破裂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主动脉瘤外科治疗39例报告
13
作者 修宗谊 谷天祥 +2 位作者 阎德民 章志伟 蒋兆晖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5-666,共2页
回顾性分析1994-2005年我院收治的39例胸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后死亡4例,手术死亡率10.27%。手术死亡与术前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术前动脉瘤破裂、术后出血、术中停循环、心律紊乱、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有关。外科手术是胸主动... 回顾性分析1994-2005年我院收治的39例胸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后死亡4例,手术死亡率10.27%。手术死亡与术前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术前动脉瘤破裂、术后出血、术中停循环、心律紊乱、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有关。外科手术是胸主动脉瘤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技巧、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加强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有利于提高胸主动脉瘤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手术 胸主动脉瘤 人工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型房室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14
作者 臧鹏 修宗谊 +3 位作者 谷天祥 喻磊 侯杰 程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3,共2页
回顾分析我科手术治疗的部分型房室隔缺损患者58例,均痊愈出院。对于部分型房室隔缺损的患者,一经发现需尽早手术治疗。闭合原发孔房缺,修复二尖瓣前瓣裂隙,防止传导阻滞的发生,修复三尖瓣关闭不全是外科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 部分型房室隔缺损 二尖瓣修复 房室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附302例报告
15
作者 修宗谊 张显清 +1 位作者 肖德绵 杨耀晨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192-194,共3页
本院从1959年~1990年共收治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以下简称房缺)302例,对其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合并症的处理进行讨论。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杰 章志伟 +2 位作者 修宗谊 臧鹏 芦婷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60-860,861,共2页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常合并主动脉瓣狭窄,合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较为罕见,本文对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做以报道。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瓣膜置换手术中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被引量:12
17
作者 修宗谊 马瑞阳 +2 位作者 谷天祥 章志伟 阎德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4-656,共3页
目的评价心内直视手术加射频消融迷宫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自2003年4月至2007年2月为12例患者在心内直视下二尖瓣置换手术中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结果全组无院内死亡,随访期的心房颤动消除率83.33%(10/12),窦性心律恢复率83.3... 目的评价心内直视手术加射频消融迷宫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自2003年4月至2007年2月为12例患者在心内直视下二尖瓣置换手术中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结果全组无院内死亡,随访期的心房颤动消除率83.33%(10/12),窦性心律恢复率83.33%(10/12),全组无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无发生脑栓塞,术后11例心功能(NYHA)Ⅰ级。结论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安全简便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迷宫术 心房颤动 二尖瓣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PGC-1在心肌细胞中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阎德民 王伟 +1 位作者 王波 李庆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温度对PGC-1表达的影响,旨在明确PGC-1的表达对心肌的影响,找出一种新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选用30只Wistar大鼠雌雄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1组)、对照组(2组)、低温组,冰冻切片后行免疫组化染色并检测染色密度。电镜的超微结构... 目的探讨温度对PGC-1表达的影响,旨在明确PGC-1的表达对心肌的影响,找出一种新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选用30只Wistar大鼠雌雄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1组)、对照组(2组)、低温组,冰冻切片后行免疫组化染色并检测染色密度。电镜的超微结构检查后观察线粒体改变。结果经过分析得出正常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正常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正常组及对照组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但低温组中随温度的降低线粒体的数目有所增加。结论低温可以使PGC-1的表达增强,从而使线粒体增殖并加强线粒体的氧化供能作用;在低温下,心肌的线粒体会有所增殖,为心肌的运动提供更多的能量,加速心肌的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C-1 温度变化 离体心脏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对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韩劲松 阎德民 +4 位作者 朱洪玉 张南滨 李新民 王辉山 汪曾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95-1197,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缺血预适应(IPC)在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中的影响。方法取糖尿病SD大鼠及非糖尿病SD大鼠各30只,分为非糖尿病对照组(A组)、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B组)、非糖尿病IPC组(C组)、糖尿病对照组(D组)、糖尿病缺血再灌注...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缺血预适应(IPC)在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中的影响。方法取糖尿病SD大鼠及非糖尿病SD大鼠各30只,分为非糖尿病对照组(A组)、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B组)、非糖尿病IPC组(C组)、糖尿病对照组(D组)、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E组)、糖尿病IPC组(F组),每组10只。动物处死后建立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对照组采用全心灌流90min,余不做任何处理;缺血再灌注组采用心脏平衡灌流30min后,缺血30min,再复灌30min;IPC组采用心脏平衡灌流10min,经2次缺血5min再灌注5min后,缺血30min,再复灌30min。比较各组复灌30min后心排血量(CO)、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的恢复率,检测缺血前及复灌30min后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的活性和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并计算心肌含水率。结果与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非糖尿病IPC组CK活性、MDA含量、心肌含水率均明显降低,SOD含量明显增加,CO、LVDP、+dp/dtmax、-dp/dtmax恢复率明显增加(P<0.05)。而糖尿病IPC组与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上述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糖尿病可抑制IPC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缺血预适应 心肌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主动脉支架血管置入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4
20
作者 师恩祎 谷天祥 +2 位作者 修宗谊 章志伟 于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27-829,共3页
目的总结降主动脉人工支架血管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治疗经验,并评价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对112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利用无名动脉插管、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实施降主动脉真腔人工支架血管置入术... 目的总结降主动脉人工支架血管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治疗经验,并评价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对112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利用无名动脉插管、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实施降主动脉真腔人工支架血管置入术。结果体外循环时间平均(89.3±5.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5.9±4.7)min,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时间(14.7±2.1)min。1例76岁患者于术后1 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11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系统并发症23例,至出院时全部恢复正常;未发生截瘫病例;随访74例,6~52月,全部患者支架血管无移位和滑脱;47例患者降主动脉远端夹层假腔明显缩小、血栓形成。另外27例患者假腔没有明显变化,或仅有部分血栓形成。结论降主动脉支架血管置入术治疗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能够有效准确的封闭血管内膜破口,实现血管壁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 主动脉夹层 支架血管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