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Ⅰ期心脏康复对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董妍 朱佳琪 马跃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9-381,共3页
探讨Ⅰ期心脏康复对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心脏瓣膜病术后行Ⅰ期心脏康复治疗有利于加速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呼吸机依赖的发生。
关键词 Ⅰ期心脏康复 住院时间 心脏瓣膜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Ⅰ期心脏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朱佳琪 马跃文 +1 位作者 谷天祥 张玉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388-2392,共5页
目的观察Ⅰ期心脏康复治疗促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患者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06-01至2010-10-02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行CABG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交替的方法将其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 目的观察Ⅰ期心脏康复治疗促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患者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06-01至2010-10-02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行CABG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交替的方法将其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CABG术后常规护理,其中,康复组在此基础上提供以运动疗法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呼吸训练、心脏危险因素控制、疾病教育以及心理咨询等术后早期康复策略。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第15天进行生活质量即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定及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康复组PF、GH、VT、MH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康复治疗后PF、BP、GH评分均高于术前,康复组康复治疗后VT、MH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前6分钟步行试验行走距离、静息心率、峰值心率、变化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康复组6分钟步行试验行走距离长于对照组,峰值心率、变化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康复治疗后6分钟步行试验行走距离均长于术前,康复组康复治疗后峰值心率、变化心率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Ⅰ期心脏康复可以有效改善CABG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并且不会增加心脏事件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康复对于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改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3
作者 马跃文 刘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3,共3页
冠心病是临床多发的心血管疾病,病死率高。在冠心病患者中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常预示不良的预后和康复效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脏康复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冠心病 康复 焦虑 抑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康复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马跃文 马庆平 +2 位作者 杜宝琮 张玉海 谷天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5期474-476,共3页
目的随访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康复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5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分为康复组(n=31)和对照组(n=27),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定期予以康复指导。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15天和第90天时由专门医... 目的随访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康复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5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分为康复组(n=31)和对照组(n=27),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定期予以康复指导。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15天和第90天时由专门医生进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定和6min步行试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组患者SF-36量表除躯体疼痛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项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康复组6min步行试验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有助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有氧运动能力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康复 生活质量 6min步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康复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被引量:33
5
作者 马跃文 朱佳琪 +1 位作者 谷天祥 张玉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10-1014,共5页
目的:探究早期院内心肺康复治疗对于冠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冠脉搭桥术后住院患者40例,按手术日期分为康复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对康复组患者予以术后第1天至第14天的早期心肺康复治疗,内容包括:... 目的:探究早期院内心肺康复治疗对于冠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冠脉搭桥术后住院患者40例,按手术日期分为康复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对康复组患者予以术后第1天至第14天的早期心肺康复治疗,内容包括:运动疗法、呼吸训练、心脏危险因素控制、疾病相关教育及心理咨询对于对照组患者除常规护理外无特殊干预。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后第15天以床头肺功能检查评价患者肺功能情况,以6min步行试验(6MWT)评估患者运动耐力,并以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存质量情况。结果: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康复组患者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占预计值%)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样康复组6min步行实验及SF-36量表(P<0.05)评价结果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CABG术后患者而言,早期适当的心肺康复训练有助于肺功能、运动耐力的恢复,是改善其术后恢复情况,提高生存质量并最终影响疾病结局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搭桥手术 心肺康复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膝关节控制能力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康复疗效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启东 何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9-370,共2页
为探讨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给予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膝关节控制强化训练,结果显示膝关节控制强化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
关键词 脑卒中 膝关节控制训练 步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治疗对重症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马跃文 马庆平 +2 位作者 杜宝琮 张玉海 谷天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0-232,239,共4页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研究将46例拟行冠状动脉搭桥的住院患者分为康复组(n=25)和对照组(n=21),康复组给予逐渐递增的康复运动治疗。对血浆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研究将46例拟行冠状动脉搭桥的住院患者分为康复组(n=25)和对照组(n=21),康复组给予逐渐递增的康复运动治疗。对血浆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组患者的脑钠肽水平明显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改善(P<0.05)。而且,康复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P<0.01)。康复组患者的上述观察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脑钠肽分别与左室射血分数(r=-0.66,P<0.01)和6min步行距离(r=-0.52,P<0.01)成负相关。结论:康复治疗可以提高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运动能力,加速脑钠肽水平的降低,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康复 脑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外科术后Ⅰ期心脏康复作用途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佳琪 董妍 马跃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7-480,共4页
Ⅰ期心脏康复是指心脏病患者住院期间进行的心脏康复项目,疗程通常为1—2周,是提高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1]。其治疗目标在于改善患者心血管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和优化术后恢复[2—3]。目前,许多医疗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将... Ⅰ期心脏康复是指心脏病患者住院期间进行的心脏康复项目,疗程通常为1—2周,是提高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1]。其治疗目标在于改善患者心血管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和优化术后恢复[2—3]。目前,许多医疗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将心脏康复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畴,并配套相关法律以保证心脏康复的参与情况[4—6]。但是,关于Ⅰ期心脏康复对患者术后恢复能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相关研究较少。对于大部分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而言,术后早期是否出现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决定了其术后恢复情况[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康复 心脏外科术后 心血管功能 住院期间 术后恢复情况 康复依从性 医疗保险 心脏病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信号转导通路在脑梗死后运动康复中的研究前景
9
作者 马跃文 何曼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9期803-804,共2页
近年来发现,Toll样受体4(TLR4)信号转导通路在脑梗死后的炎症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运动训练能降低TLR4的表达,减轻炎性损伤。我们可以考虑从TLR4信号转导方向深入探讨脑梗死后运动康复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脑梗死 TOLL样受体4 运动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及Theta节律刺激在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孟莹 马跃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8-442,共5页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及Theta节律刺激(TBS)是用于改变皮层兴奋性、诱导或增强突触可塑性的一种安全无创的方法,有助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本文从rTMS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个体化治疗方案、TBS较rTMS的优势、TBS的作用机制...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及Theta节律刺激(TBS)是用于改变皮层兴奋性、诱导或增强突触可塑性的一种安全无创的方法,有助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本文从rTMS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个体化治疗方案、TBS较rTMS的优势、TBS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 Theta节律刺激 运动功能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θ节律刺激在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牟宏 马跃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76-979,共4页
θ节律刺激(thetaburststimulation,TBS)是模式化的重复经颅磁刺激(patternedrepetitiveTMS)的一种。按照间隔时间不同,TBS可分为间歇性TBS(intermittentTBS,iTBS)和连续性TBS(continuousTBS,cTBS)。TBS的作用原理既包括改... θ节律刺激(thetaburststimulation,TBS)是模式化的重复经颅磁刺激(patternedrepetitiveTMS)的一种。按照间隔时间不同,TBS可分为间歇性TBS(intermittentTBS,iTBS)和连续性TBS(continuousTBS,cTBS)。TBS的作用原理既包括改变大脑皮质兴奋性,促进神经重塑等宏观效应,也包括影响基因表达、蛋白水平、受体调控等微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功能康复 Θ节律 脑梗死患者 重复经颅磁刺激 应用 间隔时间 大脑皮质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肌运动训练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马跃文 董继超 +1 位作者 杜宝琮 马庆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3-546,共4页
目的:探讨面肌运动训练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13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48例,物理治疗组4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醋酸泼尼松、甲钴胺、VitB1治疗;物理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同时给... 目的:探讨面肌运动训练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13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48例,物理治疗组4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醋酸泼尼松、甲钴胺、VitB1治疗;物理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超短波、紫外线和直流电局部导入VitB1治疗;综合康复组则是在物理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面部肌肉运动训练。用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0天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第30天面神经功能评分与各组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意义。综合康复组和物理治疗组面神经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综合康复组评分高于物理治疗组。结论:综合康复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迅速缓解症状,促进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超短波 紫外线 直流电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及注意力变化的特点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迎娱 于爱文 +1 位作者 王传杰 苑秀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62-664,共3页
目的通过探讨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波和注意力变化的特点以及它们与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MSE)得分的相关性,判定这些指标对患者有无认知障碍和认知障碍程度以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是否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探讨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波和注意力变化的特点以及它们与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MSE)得分的相关性,判定这些指标对患者有无认知障碍和认知障碍程度以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是否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上海NPI-200P+海神号神经电诊仪对30例脑梗死后MCI患者(MCI组)、3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非MCI组)和21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ERPP300波检测。使用MMSE和注意力评价量表评估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及注意力变化情况,同时分析3组研究对象P300波潜伏期及注意力评价量表得分与MMSE得分的相关性。结果和对照组相比,MCI组P300波潜伏期显著延长,波幅明显降低,注意力有较明显的障碍。注意力与MMSE得分降低和P300潜伏期延长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脑梗死后MCI患者早期可出现注意力改变的临床特点。P300波较MMSE敏感,能更早地反映细微的认知障碍或智能障碍,对于早期确诊MCI的患者有无认知障碍及认知障碍程度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P300波 轻度认知障碍 简易精神状况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结合运动训练对冠脉搭桥患者术后恢复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跃文 刘畅 +2 位作者 马庆平 张玉海 谷天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29-934,共6页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运动训练对冠状动脉搭桥(CABG)患者术后恢复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拟行CABG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27)和对照组(n=25)。康复组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和强度渐增的运动。主要观察指标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运动训练对冠状动脉搭桥(CABG)患者术后恢复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拟行CABG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27)和对照组(n=25)。康复组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和强度渐增的运动。主要观察指标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6min步行试验(6MW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插管时间、重症护理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患者术后SAS与SDS评分下降显著(P<0.01);康复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6MWD)明显加长(P<0.005);康复组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1);康复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及重症监护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与术前比较,康复组LVEF明显改善(P<0.005);将康复组患者的上述观察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AS、SDS评分的下降分别与6MWD的加长(rSAS=0.46,P<0.01;rSDS=0.48,P<0.01)成明显正相关。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运动训练可以改善CABG术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提高运动能力,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搭桥术 康复 焦虑 抑郁 6分钟步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波对大鼠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术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立新 佟晓杰 +1 位作者 贾桦 李振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5-698,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小剂量超短波对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再生神经传导速度、患侧胫前肌湿重比率、患侧L4脊髓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来观察小剂量超短波对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术... 目的:通过检测小剂量超短波对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再生神经传导速度、患侧胫前肌湿重比率、患侧L4脊髓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来观察小剂量超短波对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术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n=4),对照组(n=16)及实验组(n=16),对照组采用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cm缺损,实验组于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小剂量超短波治疗,7min/天,1次/天,直至取材,后两组分别于术后第2、4、8、12周时检测患侧L4脊髓内BDNF及CGRP蛋白表达,术后第12周时行患侧胫前肌湿重比率及再生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①对照组术后第2周时患侧L4脊髓内BDNF表达已开始增高,第4周时达高峰,第8周后逐渐降低,第12周时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只有在第8周时BDNF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对照组患侧L4脊髓内CGRP蛋白表达与BDNF表达趋势基本一致,实验组在术后各时间点脊髓内CGRP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术后第12周时实验组再生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波幅升高,潜伏时缩短,胫前肌湿重比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小剂量超短波可以促进大鼠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术后神经髓鞘及轴索的再生,此作用可能与小剂量超短波上调患侧脊髓内CGRP蛋白的表达,延长BDNF表达的高峰持续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波 周围神经再生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马跃文 郇赛 张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67-970,共4页
目的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有无发生SAP将其分为SAP组(n=35)和非SAP(n=124)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胃黏膜保护剂、脑卒中后吞咽困难(DAS)、卒中史、卒中... 目的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有无发生SAP将其分为SAP组(n=35)和非SAP(n=124)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胃黏膜保护剂、脑卒中后吞咽困难(DAS)、卒中史、卒中类型、低蛋白血症、意识障碍、鼻饲、吸烟等临床资料,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59例脑卒中患者SAP发生率为2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P<0.01)、胃黏膜保护剂(P<0.01)、DAS(P<0.01)、低蛋白血症(P<0.05)、意识障碍(P<0.05)、鼻饲(P<0.001),吸烟(P<0.01)均与SAP发生有关。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DAS、鼻饲、吸烟是SAP发病的危险因素。控制其他因素,鼻饲饮食患者发生SAP风险最高,是非鼻饲患者的5.119倍。结论 SAP的发病率高,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鼻饲饮食患者发生SAP的可能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肺炎 鼻饲 吞咽障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中晚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姜冬蕾 张带 +2 位作者 海虹 赵迎娱 马跃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8-35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放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rESWT)治疗中晚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采用rESWT治疗的ONFHⅢ~Ⅳ期(Ficat分期)患者19例(25髋)。治疗时分别选用R15、D20及DI15探头,每次给予6000脉冲,... 目的回顾性分析放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rESWT)治疗中晚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采用rESWT治疗的ONFHⅢ~Ⅳ期(Ficat分期)患者19例(25髋)。治疗时分别选用R15、D20及DI15探头,每次给予6000脉冲,频率10 Hz,2次/周,强度由2.0 bar渐增至5.0 bar,共治疗24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评估髋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髋关节活动(Harris评分)、髋周肌肉功能[徒手肌力检查(MMT)]。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时数字化X线摄影(DR)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个月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01)、髋关节Harris评分及MMT评分显著增加(均P<0.001)。与治疗1个月相比,治疗3个月时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和MMT评分继续显著改善(P<0.01)。对比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时患髋DR影像学变化,未见病变进一步发展。结论rESWT能明显缓解中晚期ONFH患者髋关节疼痛,增加髋关节活动度,改善髋关节功能,对不适合手术的中晚期ONFH患者是一种无不良反应、快速止痛的治疗方式,且效果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放散式体外冲击波 髋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NF在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修复神经缺损后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立新 贾桦 +2 位作者 李薇薇 李振华 佟晓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ANA)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促神经再生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自体移植组,桥接2,4,8,12周组,每组6只,分别观测患侧L4脊髓及胫前肌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目的探讨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ANA)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促神经再生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自体移植组,桥接2,4,8,12周组,每组6只,分别观测患侧L4脊髓及胫前肌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ANA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2周患侧脊髓内BDNF表达增高,4周时达高峰,持续到8周,然后逐渐降低,12周时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自体移植组相比无差异。而患侧胫前肌最初4周内逐渐降低,然后逐渐升高,12周时达到正常水平,与自体移植组相比无差异。BDNF mRNA的表达基本与蛋白表达一致。结论ANA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也许可替代自体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长距离缺损,此作用可能与上调脊髓BDNF蛋白及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 周围神经再生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波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传导速度及其损伤运动神经元内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巍巍 苑秀华 +1 位作者 张立新 杨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8期744-747,共4页
目的研究超短波治疗对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后神经传导速度(MCV)及其相应水平脊髓运动神经元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钳夹其坐骨神经制作周围神经损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24只和假手术组1... 目的研究超短波治疗对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后神经传导速度(MCV)及其相应水平脊髓运动神经元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钳夹其坐骨神经制作周围神经损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24只和假手术组12只。实验组术后对其坐骨神经钳夹伤处进行超短波辐射。对照组术后进行无效辐射。假手术组仅暴露单侧坐骨神经。三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2、4和6周末采用电生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超短波治疗对大鼠坐骨神经MCV及其L4~5脊髓运动神经元VEGF阳性染色颗粒及吸光度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1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损伤侧坐骨神经MCV值均未测出,术后2周起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损伤侧坐骨神经MCV值可测出,且超短波治疗组大鼠术后2、4、6周其损伤侧坐骨神经MCV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超短波治疗组大鼠L4~5脊髓运动神经元VEGF阳性染色颗粒平均积分吸光度值(IOD)在术后各同一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短波能促进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MCV的恢复,增加其损伤脊髓运动神经元中VEGF的表达,改善组织缺血缺氧,对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后神经的修复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波 坐骨神经损伤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通过抑制tau蛋白磷酸化减少细胞凋亡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爱华 孙永新 商秀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6-300,共5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tau蛋白过磷酸化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分为正常对照组;冈田酸(OA)组:浓度为40 nmol/L的OA处理24 h;BDNF组:OA处理24 h后加入浓... 目的观察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tau蛋白过磷酸化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分为正常对照组;冈田酸(OA)组:浓度为40 nmol/L的OA处理24 h;BDNF组:OA处理24 h后加入浓度为50 ng/mL的BDNF处理15 min;LY294002组:OA处理24 h后加入BDNF(50 ng/mL)及LY294002(40 nmol/L)共同处理15 min;K252a组:OA处理24 h后加入BDNF(50 ng/mL)及K252a(40 nmol/L)共同处理15 min。通过MTT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Ser199/202、pSer199/202及bcl-2表达。结果 MTT实验显示OA组、LY294002组及K252a组细胞存活率较正常对照组及BDNF组明显减低(P<0.01);BDNF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OA组、LY294002组及K252a组细胞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及BDNF组明显增加(P<0.01);BDNF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显示OA组、LY294002组及K252a组pSer199/202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BDNF组明显增多(P<0.01),Ser199/202及bcl-2表达较对照组及BDNF组明显减少(P<0.01),BDNF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源性BDNF可通过抑制tau蛋白磷酸化减少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病 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tau蛋白过磷酸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