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vivin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抗凋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范红杰 王倩 +2 位作者 冯娟 于维东 张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80-1082,1087,共4页
目的观察存活素(Survivin)基因转染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抗凋亡作用。方法 PCR扩增Survivin全长编码基因,通过脂质体介导将Survivin基因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T-PCR检测转染后Survivin mRNA的表达,Annexin V/PI双标法检测去... 目的观察存活素(Survivin)基因转染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抗凋亡作用。方法 PCR扩增Survivin全长编码基因,通过脂质体介导将Survivin基因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T-PCR检测转染后Survivin mRNA的表达,Annexin V/PI双标法检测去血清诱导后细胞凋亡比例。结果 RT-PCR显示转染组有效表达Survivin mRNA,转染组去血清培养后的早期凋亡率较未转染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保护性作用,可增强其抗凋亡能力,延长其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SURVIVIN基因 转染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城乡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4
2
作者 赖亚新 李晨嫣 +2 位作者 滕晓春 陈彦彦 单忠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分析辽宁省城乡成年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抽取辽宁省城市及乡镇2 989名年龄≥20岁的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体格检查及血脂、血糖测定,计算血脂异常患病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辽宁省成年居民血脂异常的患... 目的分析辽宁省城乡成年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抽取辽宁省城市及乡镇2 989名年龄≥20岁的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体格检查及血脂、血糖测定,计算血脂异常患病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辽宁省成年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51.6%,男性患病率为60%,女性患病率为47.4%。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在50岁以前,男性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而50岁以后女性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城市居民血脂谱的异常主要表现为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降低,而乡镇居民血脂谱异常主要表现在甘油三酯水平的增高。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增加10岁、吸烟、超重或肥胖、中心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均为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辽宁省成年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已高达51.6%,城市及乡镇血脂谱异常的特点有所不同,应加强对血脂异常高危人群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心功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潇怡 任菲 +1 位作者 江鹏程 林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及心功能评价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干诊科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290例(男215例,女75例)。根据年龄、NYHA分级及基础疾病进行分组。经心脏超声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期流速(早期... 目的探讨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及心功能评价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干诊科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290例(男215例,女75例)。根据年龄、NYHA分级及基础疾病进行分组。经心脏超声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期流速(早期/晚期)比值(E/A)、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并测定血浆脑钠素(BNP)浓度。结果 NYHAⅡ级的患者最多,为195例(67.2%);基础疾病中高血压病患者最多,为218例(75.2%)。主要临床症状是乏力(77.6%)、呼吸困难(85.5%)和心悸(37.2%),主要的阳性体征为浮肿(42.7%)、肺部湿性罗音(31.7%)。心律失常主要是房性早搏(67.6%)和房颤(29.5%)。左心房增大的患者最多,为209例(72.1%),LAD为(46.2±4.6)mm,与左心房正常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心室正常最多,为235例(81.0%),LVEDD为(49.8±3.2)mm。左心房增大患者血浆BNP浓度为(279.45±62.82)pg/mL;左心室增大患者血浆BNP浓度为(345.96±78.32)pg/mL,与左心房、左心室正常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患者血浆BNP浓度与E/A呈负相关(r=-0.62,P<0.01),与LAD呈正相关(r=0.54,P<0.01)。结论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多伴有基础疾病,症状缺乏特异性。心脏超声检查结合血浆BNP浓度测定对心脏舒张功能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舒张性 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脑钠素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6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寰 程佳 +1 位作者 智冬梅 石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42-943,共2页
颅骨钻孔引流术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本研究对其围手术期集束化的病情评估、护理方法进行总结,为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提供临床证据及线索。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引流管护理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糖浓度下心肌细胞糖代谢情况及糖毒性对心肌细胞的伤害 被引量:6
5
作者 曹翠平 李玉泽 +4 位作者 邓娓娓 王威 陈颖 张丹 刘国良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目的以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为模型,探讨不同糖浓度下心肌细胞糖代谢情况,并揭示糖毒性对心肌细胞是否有直接伤害作用。方法同位素示踪法检测不同葡萄糖浓度时H9C2心肌细胞3氚标记-葡萄糖(3H-G)摄取的变化,相差显微镜、Hoechst33258... 目的以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为模型,探讨不同糖浓度下心肌细胞糖代谢情况,并揭示糖毒性对心肌细胞是否有直接伤害作用。方法同位素示踪法检测不同葡萄糖浓度时H9C2心肌细胞3氚标记-葡萄糖(3H-G)摄取的变化,相差显微镜、Hoechst33258染色观察H9C2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H9C2细胞凋亡率。结果培养24h,高糖组H9C2细胞形态学开始发生变化;与5.5mmol/L葡萄糖组比较,25.0mmol/L葡萄糖组H9C2细胞3H-G摄取明显降低(P<0.01)。培养48h,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到H9C2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与5.5mmol/L葡萄糖组比较,25.0mmol/L葡萄糖组H9C2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高糖浓度下心肌细胞的糖摄取明显降低,表明心肌细胞存在胰岛素抵抗。随着高糖的作用时间延长,心肌细胞发生了凋亡。高糖对心肌细胞有直接伤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毒性 心肌细胞 胰岛素抵抗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进程的相关性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楚媛 孔令芳 +2 位作者 侯永生 柳越 张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9-431,436,共4页
目的探讨辽宁地区2型糖尿病(T2DM)、糖耐量异常(IGT)及正常糖耐量(NGT)的汉族人群血清脂联素(apM1)水平与T2DM进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辽宁地区无亲缘关系的汉族人278例,其中新诊断的T2DM组97例,IGT组88例,NGT组93例。测定血清apM1、空... 目的探讨辽宁地区2型糖尿病(T2DM)、糖耐量异常(IGT)及正常糖耐量(NGT)的汉族人群血清脂联素(apM1)水平与T2DM进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辽宁地区无亲缘关系的汉族人278例,其中新诊断的T2DM组97例,IGT组88例,NGT组93例。测定血清apM1、空腹及糖负荷后血糖和胰岛素、血脂、血压,计算HOMA-IR及HOMA-B,测定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以体重指数≥25 kg/m2为界点,3组各分为肥胖超重及非肥胖超重2个亚组。再以腰臀比男≥0.90、女≥0.85为界点,区分中心型及周围型肥胖。结果 apM1水平的降低首先出现在NGT肥胖阶段,且各组肥胖者血清apM1水平均低于非肥胖者;伴随着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升高,apM1水平与NGT-IGT-T2DM的模式相平行,呈逐步下降趋势;T2DM组血清apM1水平显著低于NGT组(P<0.01);apM1水平与腰臀比、空腹血清胰岛素、HOMA-IR及甘油三酯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OMA-IR和甘油三酯是血清apM1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apM1水平的降低首先出现在NGT肥胖阶段;apM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T2DM进程密切相关。低apM1水平可作为早期干预IGT转归的切入点及早期发现T2DM的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例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文静 张惠敏 +3 位作者 姜文娟 李晓曦 周志可 沈雪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42-944,共3页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为主要特征,ITP并发急性脑梗死非常少见。现报道1例ITP合并反复发作脑梗死的病例,讨论ITP并发脑梗死的可能机制及治疗。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微粒 临床特点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丽娟 苏兰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5-286,共2页
分析2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原因、发生时间、发生率和死亡率,掌握其预防及护理。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洛他唑和前列腺素E1联合治疗对糖尿病肾病初期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曹翠平 王新 +2 位作者 邓娓娓 蒋丽娟 徐锦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44-546,共3页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和前列腺素E1联合治疗对糖尿病肾病初期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检测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及西洛他唑和前列腺素E1干预治疗1个月NO、ET、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 UAER和ET:正常蛋白尿(NA)组、微...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和前列腺素E1联合治疗对糖尿病肾病初期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检测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及西洛他唑和前列腺素E1干预治疗1个月NO、ET、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 UAER和ET:正常蛋白尿(NA)组、微量蛋白尿(MA)组逐渐升高,NO逐渐降低。MA组中UAER、ET和NO:西洛他唑组(B组)干预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素E1组(C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更明显,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D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更显著,二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T与UAER呈强正相关(rET=0.458,P<0.01);NO与UAER呈强负相关(rNO=-0.493,P<0.01)。结论西洛他唑和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较肯定,并且联合治疗效果好于单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内皮素 一氧化氮 西洛他唑 前列腺素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轻度认知障碍者的血脂改变及认知功能改变特点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畅 王希福 张惠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0-321,共2页
探讨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的血脂改变特点及其认知功能改变特点,对70例老年人进行血脂代谢水平测定并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定。老年MCI的血脂异常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降低为主,认知障碍程度越重,HDL降... 探讨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的血脂改变特点及其认知功能改变特点,对70例老年人进行血脂代谢水平测定并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定。老年MCI的血脂异常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降低为主,认知障碍程度越重,HDL降低越明显,认知功能改变以延迟回忆力下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延迟回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移植物置入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护理 被引量:8
11
作者 郭敏 徐阳 张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4-235,共2页
探讨介入方法治疗主动脉夹层护理配合的重要性。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血管内支架移植物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肝组织HMGB1表达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野 栾正刚 郭仁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3-345,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及其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Wistar大鼠SAP模型。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SAP组和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处理组(PDTC组)。采用RT-PCR...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及其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Wistar大鼠SAP模型。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SAP组和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处理组(PDTC组)。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HMGB-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浆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变化。结果大鼠肝组织HMGB-1mRNA表达SAP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DTC组较SAP组显著减少(P<0.05)。SAP组HMGB-1蛋白在肝细胞和枯否细胞表达较强,而在对照组表达较弱,PDTC组HMGB-1蛋白表达较SAP组显著减弱。同时,SAP组大鼠血浆AST、ALT水平较对照组升高,而PDTC组较SAP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SAP大鼠肝组织HMGB-1表达升高参与了肝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PDTC可通过抑制肝组织HMGB-1表达进而改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重症急性胰腺炎 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曹雪松 曹翠平 温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1-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发病后对心率变异(HRV)的影响。方法 8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为陈旧性心梗组,选择78例年龄及性别与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入选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采用计算机分析... 目的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发病后对心率变异(HRV)的影响。方法 8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为陈旧性心梗组,选择78例年龄及性别与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入选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采用计算机分析系统对HRV时域指标(NN、SDNN、SDANN、RMSSD、PNN50)及频域指标(VLF、LF、HF、LF/HF)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患者HRV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心肌梗死 心率变异 自主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例脑梗死并发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循证护理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晓博 孟蕾 林桂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3-184,共2页
在给予脑梗死并发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支持及激素治疗的同时,应用循证制定护理计划及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总结脑梗死患者并发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循证护理经验。循证护理在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提高了护理质量,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在给予脑梗死并发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支持及激素治疗的同时,应用循证制定护理计划及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总结脑梗死患者并发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循证护理经验。循证护理在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提高了护理质量,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类天疱疮 护理 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过程中心房肽和脑钠素的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杰 白小涓 李庭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过程中血浆心房肽 (ANP)、脑钠素 (BNP)浓度的变化。  方法 :1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入院即刻、入院后第 1天至第 7天、第 14天和第 30天及 6 0名对照者的血浆 ANP、BNP浓度。 2用放射性...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过程中血浆心房肽 (ANP)、脑钠素 (BNP)浓度的变化。  方法 :1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入院即刻、入院后第 1天至第 7天、第 14天和第 30天及 6 0名对照者的血浆 ANP、BNP浓度。 2用放射性核素 99m锝心血池扫描测定发病后 7天及 30天的左心室射血分数。  结果 :2 7例患者血浆 ANP浓度仅于入院时、入院后第 1天和第 2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而 BNP浓度则在所测各时间点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ANP、BNP的正常值分别为 35 .6± 4.6 pg/ ml和 11.7± 2 .3pg/ ml)。血浆 ANP浓度入院时已达到峰值 ,而血浆 BNP的峰值在入院后第 2天出现。血浆 BNP浓度和与时间对应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之间存在较密切的负相关 (r=- 0 .5 2 ,P<0 .0 5 ;r=- 0 .6 5 ,P<0 .0 1)。  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后血浆 ANP、BNP浓度显著升高且后者入院后出现峰值 ,心肌缺血损伤和收缩功能降低可能是引起血浆 BNP浓度升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脑钠素 心房肽 A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逐瘀通脉胶囊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荣伟 张惠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逐瘀通脉胶囊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65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口服逐瘀通脉胶囊及阿斯匹林,对照组仅口服阿斯匹林,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进行颈动... 目的:探讨逐瘀通脉胶囊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65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口服逐瘀通脉胶囊及阿斯匹林,对照组仅口服阿斯匹林,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比较3个月内2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颈动脉IMT变薄、斑块面积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9.7%,对照组为20.1%,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逐瘀通脉胶囊不仅有调节血脂作用,并能缩小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瘀通脉胶囊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心磷酯抗体检测在结缔组织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强 孔艳萍 刘显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3-233,共1页
对结缔组织病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CA)进行检测,证实ACA在结缔组织病中升高,对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抗心磷脂抗体 结缔组织病 酶标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时间窗与caspase-3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荣伟 王慕一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7-318,323,共3页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时间窗与半胱天冬酶 3(caspase 3)蛋白表达的关系。 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2h模型 ,再灌注 0 ,1,3h分别给予GDNF ,观察再灌注 10h及 2 2h缺血半暗带casp...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时间窗与半胱天冬酶 3(caspase 3)蛋白表达的关系。 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2h模型 ,再灌注 0 ,1,3h分别给予GDNF ,观察再灌注 10h及 2 2h缺血半暗带caspase 3蛋白表达。TTC染色测定梗死灶体积。结果 :1h给药组脑梗死灶体积较 0h给药组增大 ,caspase 3蛋白表达增加(P<0 .0 5 )。3h给药组脑梗死灶体积较 1h给药组增大 ,caspase 3蛋白表达增加 (P <0 .0 5 )。0h及 1h给药组再灌注 2 2h较 10hcaspase 3蛋白表达减少 ,3h给药组再灌注 2 2h较 10hcaspase 3蛋白表达增加(P<0 .0 5 )。结论 :GDNF对缺血半暗带caspase 3蛋白表达与治疗时间窗有关 ,GDNF可通过减少caspase 3的表达减少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时间窗 半胱天冬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vopiridol体外诱导人尤文肉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姝丽 李旭 +3 位作者 李岩 朱悦 屠冠军 范广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5-576,579,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flavopirido(lFP)体外抑制人尤文肉瘤细胞(WE-68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还原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flavopirido(lFP)体外抑制人尤文肉瘤细胞(WE-68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还原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活化型多聚ADP核糖多聚酶(PARP-85)、pro-caspase-3和活性型caspase-8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FP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WE-68细胞生长,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无变化,PARP-85和活性型caspase-8的表达上调,pro-caspase-3的表达下调。结论:FP可诱导WE-68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死亡受体激活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 尤文肉瘤 凋亡 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暗示在敏感多疑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林林 迟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暗示对敏感多疑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对32例敏感多疑的肿瘤患者采取语言与非语言的措施进行心理暗示治疗及护理。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显著轻于干预前(均P<0.05)。结论暗示疗法能消除敏感多疑患者... 目的探讨心理暗示对敏感多疑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对32例敏感多疑的肿瘤患者采取语言与非语言的措施进行心理暗示治疗及护理。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显著轻于干预前(均P<0.05)。结论暗示疗法能消除敏感多疑患者的不良心理,是促进患者心身健康、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心理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敏感多疑 暗示疗法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