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煜宁 张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5-389,413,共6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全球影响约5%~10%的育龄女性,其典型症状包括痛经、不孕和慢性盆腔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超声、磁共振成像和腹腔镜检查,其中腹腔镜检查为诊断的金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全球影响约5%~10%的育龄女性,其典型症状包括痛经、不孕和慢性盆腔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超声、磁共振成像和腹腔镜检查,其中腹腔镜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具有侵入性,限制了广泛应用。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快速发展,通过整合影像学、临床数据和生物标志物,显著提高了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本文总结了传统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方法的局限性和人工智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情况,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人工智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人工智能 诊断 生物标志物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伴盆腔转移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1
2
作者 杜彬 吴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5-95,共1页
诱发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对于不同原因晚期癌症患者,止痛方法也不完全相同,药物止痛仍为主要手段。
关键词 疼痛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被引量:8
3
作者 高晨曦 李丰鑫 +2 位作者 田东立 窦磊(综述) 张颐(审校)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6-439,共4页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无瘢痕微创手术”成为外科医生和患者共同的期望,与传统腹腔镜相比,单孔腹腔镜手术实现了更好的美容效果,但技术上的限制和学习曲线长等缺陷影响了其在外科领域的发展。达芬奇机器人系统拥有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的...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无瘢痕微创手术”成为外科医生和患者共同的期望,与传统腹腔镜相比,单孔腹腔镜手术实现了更好的美容效果,但技术上的限制和学习曲线长等缺陷影响了其在外科领域的发展。达芬奇机器人系统拥有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仪器和三维成像技术,克服了单孔腹腔镜手术的一些挑战,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单孔腹腔镜技术将达芬奇机器人系统的优势与单切口的美容效果相结合,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妇科领域,本文就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单孔腹腔镜 妇科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合并CA724特异性升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李华洋 张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8-861,共4页
回顾性分析1例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合并糖类抗原724(CA724)特异性升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肿瘤标志物CA724升高在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复发监测中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糖类抗原724 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1例报道
5
作者 王亚静 严妍 +1 位作者 汪筱洁 张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46-1149,共4页
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起源于中间型滋养细胞,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需结合血清学、影像学检查,尤其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的警惕,进一步规范治疗方案。本文报道了1例绝经后未能明确... 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起源于中间型滋养细胞,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需结合血清学、影像学检查,尤其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的警惕,进一步规范治疗方案。本文报道了1例绝经后未能明确分型的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诊治过程,期待为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治提供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 化学治疗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赵丽雅 庞晓燕 +3 位作者 陈青青 孟祥凯 张颐 王化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1-693,共3页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老年妇女(≥60岁)的感染状态及其在老年子宫颈病变中的意义.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自愿行子宫颈病变筛查的老年妇女(502例)行子宫颈HPV筛查,并对高危型HP...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老年妇女(≥60岁)的感染状态及其在老年子宫颈病变中的意义.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自愿行子宫颈病变筛查的老年妇女(502例)行子宫颈HPV筛查,并对高危型HPV阳性且肉眼可疑子宫颈病变或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提示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结果 84例检出高危型HPV感染,总感染率为16.73%(84/502).39例行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其中确诊子宫颈癌5例(5.62%);CINⅡ~Ⅲ10例(11.24%);CIN Ⅰ 5例(5.62%);湿疣1例(1.12%);正常或慢性子宫颈炎18例(20.22%).引起CIN以上级别的子宫颈病变HPV亚型感染主要为HPV 16、31、33、52和53;其中5例子宫颈癌中均存在HPV16感染.结论 由于老年个体的特殊性,在老年患者中HPV感染阳性率下降的同时,其致病率明显上升,故对老年HPV阳性患者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妇女 子宫颈癌 筛查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正红 郭科军 +1 位作者 温放 薛晖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5-649,共5页
目的对新辅助化疗治疗Ⅲ~Ⅳ期卵巢癌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的诊治情况。2003年之前收治的99例Ⅲ~Ⅳ期卵巢癌患者为A组,行一期手术治疗。2003年之后收治的105例Ⅲ~Ⅳ期卵巢癌患者为B组,其中有39例在进行1~3... 目的对新辅助化疗治疗Ⅲ~Ⅳ期卵巢癌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的诊治情况。2003年之前收治的99例Ⅲ~Ⅳ期卵巢癌患者为A组,行一期手术治疗。2003年之后收治的105例Ⅲ~Ⅳ期卵巢癌患者为B组,其中有39例在进行1~3个疗程新辅助化疗的基础上行肿瘤细胞减灭术,为B1组,另66例行一期手术治疗,为B2组。入组患者术后均行6~8个疗程卡铂、环磷酰胺联合干扰素的化疗。结果 B1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状况优于B2组(P〈0.05)。B组患者手术满意率高于A组(P〈0.05)。B1组和B2组在手术满意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A组(P〈0.05)。B1组和B2组在3年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Ⅲ~Ⅳ期卵巢癌患者而言,有选择性的应用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其手术满意率、围手术期一般状况以及3年生存率。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即残留病灶〈2 cm可以提高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卵巢癌 新辅助化疗 手术满意率 3年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炎3725例分析及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亚军 张颐 孟春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8-179,共2页
本文探讨妇科门诊阴道炎发病的流行情况,重点观察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疗及疗效。结论为我科门 诊念珠菌性阴道炎、支原体引起的阴道炎发病率上升。单药米可定泡腾片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较好。
关键词 阴道炎 念珠菌阴道炎 米可定泡腾阴道片 治疗 疗效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姜晓凤 张颐 +2 位作者 庞晓燕 郑乐 郭科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患者(研究组)的临床特点,与同期收治的88例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发病年龄≤50岁患者所占比例为55.56%,对照组为3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患者(研究组)的临床特点,与同期收治的88例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发病年龄≤50岁患者所占比例为55.56%,对照组为3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IGO分期早期(Ⅰ+Ⅱ期)患者所占比例为75.56%,对照组为2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血CA125值正常患者所占比例为35.56%,对照组为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同时合并有子宫内膜样癌患者8例,占17.78%,对照组中无合并有子宫内膜样癌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患者发病年龄早,临床分期早,血CA125值对于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敏感性差,不能作为判定有无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决定性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患者同时患有子宫内膜样癌的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子宫内膜样癌 卵巢透明细胞癌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浸润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阳 马涛 武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61-563,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34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标记的微血管数目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细胞免疫和微循环改变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3... 目的通过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34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标记的微血管数目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细胞免疫和微循环改变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34阳性细胞在20例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和40例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变中的表达,取10例正常外阴皮肤作对照。结果 CD4+T细胞在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和外阴硬化性苔藓中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外阴皮肤(P均<0.05)。CD8+T细胞在外阴硬化性苔藓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外阴皮肤和外阴鳞状上皮增生(P<0.05)。CD34阳性细胞标记的微血管数目在外阴鳞状上皮增生中较正常外阴皮肤稍增多,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外阴硬化性苔藓晚期病变中微血管数目明显减少,与正常外阴皮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真皮内细胞免疫无明显增强,炎性细胞浸润可能与微血管的扩张有关。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变组织内存在免疫应答过度,造成局部组织细胞的破坏,进一步证明外阴硬化性苔藓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外阴硬化性苔藓病变晚期的胶原纤维化和细胞透明样变,导致微血管数目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外阴鳞状吸增生 外阴硬化性苔藓 CD4+T细胞 CD8+T细胞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及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郭科军 葛莉莉 薛晖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9-270,274,共3页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1983年~2002年收治的子宫颈癌共678例,分为青年组(≤35岁)及中老年组(>35岁),比较分析两组的发病趋势、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结果:在全部病例中青年...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1983年~2002年收治的子宫颈癌共678例,分为青年组(≤35岁)及中老年组(>35岁),比较分析两组的发病趋势、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结果:在全部病例中青年组患者的构成比从1983年~1992年间的2.7%(13/475)上升到1993年~2002年间的19.7%(40/203,P<0.001),同期腺癌的构成比从8.2%(39/475)上升到13.8%(28/203,P<0.05),青年组中腺癌的构成比明显高于中老年组(30.2%/8.2%,P<0.001)。青年组的症状以接触性出血为主(66.0%,35/53),明显高于中老年组(27.0%,169/625,P<0.001)。青年组的主要体征为类似慢性宫颈炎的表现(37.7%,20/53),明显高于中老年组(5.4%,34/625,P<0.001)。结论:青年组子宫颈癌的构成比及腺癌的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年轻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隐匿性,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青年患者 临床病理 发病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及CD34在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及外阴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静 武昕 +1 位作者 李威 赵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讨外阴真皮组织内血管形成及密度(MVD)改变与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及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的关系。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原始造血细胞抗原(CD34)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外阴硬化性苔藓(LS)和... 目的:探讨外阴真皮组织内血管形成及密度(MVD)改变与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及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的关系。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原始造血细胞抗原(CD34)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外阴硬化性苔藓(LS)和VIN中VEGF高表达与正常皮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LS和VIN中MVD与正常皮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S组织中存在微循环障碍,局部缺血缺氧,代偿性刺激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外阴上皮内瘤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人原始造血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角蛋白7与细胞角蛋白20联合检测在鉴别卵巢及胃肠道来源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曦 宗志红 +3 位作者 陈说 修银铃 孙凯旋 赵杨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检测细胞角蛋白7(CK7)与细胞角蛋白20(CK20)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于卵巢胃肠道来源性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7与CK20的表达。结果CK7-/CK20+表达所占比例最高,且在卵巢原发性肿瘤与胃肠道来源... 目的检测细胞角蛋白7(CK7)与细胞角蛋白20(CK20)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于卵巢胃肠道来源性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7与CK20的表达。结果CK7-/CK20+表达所占比例最高,且在卵巢原发性肿瘤与胃肠道来源肿瘤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K7与CK20联合检测能有效鉴别卵巢原发性肿瘤与胃肠道来源的卵巢转移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胃肠道来源性肿瘤 细胞角蛋白7 细胞角蛋白20 CA125 C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和Caspase-3在外阴癌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白枫 武昕 +1 位作者 花象锋 刘春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0-330,共1页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抑癌基因PTEN和细胞凋亡蛋白酶Caspase-3在外阴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提示PTEN和Caspase-3蛋白的失表达与外阴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不良有关。
关键词 PTEN蛋白 CASPASE-3蛋白 外阴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切除术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孟春风 王亚军 孟祥凯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 :研究子宫切除术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 10 8例因良性疾病而行腹式子宫切除术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 ,术前及术后 3,6 ,12个月进行调查问卷 ,观察症状、泌尿及胃肠功能、性功能、心理状况、社会生活状态的变化。结果 :子宫切... 目的 :研究子宫切除术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 10 8例因良性疾病而行腹式子宫切除术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 ,术前及术后 3,6 ,12个月进行调查问卷 ,观察症状、泌尿及胃肠功能、性功能、心理状况、社会生活状态的变化。结果 :子宫切除术后 3个月症状、压抑、焦虑程度减轻 ,社会生活状态显著提高 ,泌尿及胃肠功能、性功能无改变 ,这些改善持续至术后 12个月。结论 :子宫切除术可有效缓解妇科良性疾病所产生的症状 ,症状的缓解有利于改善生存质量。大多数因妇科良性疾病而行腹式子宫切除术的妇女 ,在术后 1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式子宫切除术 妇科良性疾病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KB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爱琳 柏兴华 +2 位作者 邓博雅 姜彦多 李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LKB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因素和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KB1在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30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检测CD34在子宫内膜样腺癌...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LKB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因素和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KB1在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30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检测CD34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表达确定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 LKB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低于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P=0.03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LKB1的低表达与肿瘤细胞低分化、肌层浸润≥1/2及高微血管密度相关(P=0.022,P=0.035,P=0.030)。结论 LKB1能够抑制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新生血管形成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KB1基因 子宫内膜样腺癌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病理有无宫颈上皮内瘤变对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倩 赵丽雅 +2 位作者 张颐 郭科军 庞晓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681-2683,共3页
目的:研究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病理中有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对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间共95例因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证实为CIN 3,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其分成2组,组1(锥切病理无CIN)和组2(锥切病理... 目的:研究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病理中有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对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间共95例因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证实为CIN 3,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其分成2组,组1(锥切病理无CIN)和组2(锥切病理有CIN),研究2组患者的年龄、中位妊娠次数、中位经产次数、绝经患者比率、锥切前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率及组织学复发率之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上述研究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病理中无CIN的患者与有CIN的患者预后无显著差异,术后随访同等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冷刀锥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125、CA19-9联合检测在卵巢上皮癌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8
作者 范春明 罗希 温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6-37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CA125和CA19-9联合检测在卵巢上皮癌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第四医院妇科收治的52例卵巢上皮癌、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33例卵巢良性肿瘤(对照组)患者的血清... 目的探讨血清中CA125和CA19-9联合检测在卵巢上皮癌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第四医院妇科收治的52例卵巢上皮癌、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33例卵巢良性肿瘤(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A125和CA19-9水平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卵巢上皮癌组患者血清CA125和CA19-9水平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对照组(P<0.05;P<0.01);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血清CA125和CA19-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A125与CA19-9联合测定较单项检测敏感度高且更有临床意义;70U/ml﹤CA125≤140U/ml组,子宫内膜异位症阳性率明显高于卵巢上皮癌(P<0.05),CA125﹥140U/ml组,卵巢上皮癌阳性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P<0.01)。结论血清CA125和CA19-9联合测定可提高卵巢上皮癌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敏感性。CA125以140U/ml作为临界值更有助于区分卵巢上皮癌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癌 子宫内膜异位症 CA125 CA19-9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诊断卵巢癌转移和复发的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为英 高沁怡 +1 位作者 李亚明 武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6-368,共3页
对比28例行手术及化疗的卵巢癌妇女全身18F-FDG PET、CT/MRI及CA125在原发性卵巢癌复发、淋巴结分期及远隔转移的诊断结果,以评价18FDG-PET诊断卵巢癌转移和复发的临床价值。当血清CA125升高但传统影像学为阴性时,特别是有盆腔及远隔转... 对比28例行手术及化疗的卵巢癌妇女全身18F-FDG PET、CT/MRI及CA125在原发性卵巢癌复发、淋巴结分期及远隔转移的诊断结果,以评价18FDG-PET诊断卵巢癌转移和复发的临床价值。当血清CA125升高但传统影像学为阴性时,特别是有盆腔及远隔转移时,PET代谢显像可提供更多临床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卵巢癌 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术 CT MR 血清CA1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基因、人乳头瘤病毒与外阴癌变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毅 武昕 +1 位作者 季鑫 吴爱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2-804,共3页
目的探讨p16基因表达缺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外阴上皮内瘤变Ⅲ级(VINⅢ)、外阴鳞癌、外阴基底细胞癌及疣状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43例外阴鳞癌,23例外阴基底细胞癌,25例疣状癌,21例VINⅢ级和20例外阴正常皮肤中p16基因和... 目的探讨p16基因表达缺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外阴上皮内瘤变Ⅲ级(VINⅢ)、外阴鳞癌、外阴基底细胞癌及疣状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43例外阴鳞癌,23例外阴基底细胞癌,25例疣状癌,21例VINⅢ级和20例外阴正常皮肤中p16基因和HPV16DNA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p16基因在正常外阴皮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在VINⅢ中为61.90%,在外阴鳞癌中为27.91%,在外阴基底细胞癌和疣状癌中未被检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HPV16DNA在正常外阴皮肤和外阴鳞癌中未被检出,在VINⅢ中为90.48%,在外阴基底细胞癌中为78.26%,疣状癌中为92%,它们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基因在外阴鳞癌Ⅰ~Ⅱ期中阳性表达率为34.62%,Ⅲ~Ⅳ期中为17.65%,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分化中为42.31%,与中分化和低分化的10%及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中为34.48%,与有淋巴结转移的14.2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16基因的表达缺失与外阴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外阴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降低呈正相关;外阴基底细胞癌和疣状癌的发生可能与HPV感染有关;VINⅢ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外阴基底细胞癌和疣状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人乳头瘤病毒 外阴癌 外阴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