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性别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日间嗜睡与睡眠质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孔德磊 康健 +1 位作者 王玮 马江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464-2466,共3页
目的探讨OSAHS患者日间嗜睡及夜间睡眠质量与性别的关系。方法对87例经全夜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的OSAHS患者按性别分组,比较男性组与女性组的一般状况、PSG参数及睡眠质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男性组的颈围、腰围、... 目的探讨OSAHS患者日间嗜睡及夜间睡眠质量与性别的关系。方法对87例经全夜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的OSAHS患者按性别分组,比较男性组与女性组的一般状况、PSG参数及睡眠质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男性组的颈围、腰围、年龄、鼾声指数、氧减指数、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ESS评分、睡眠潜伏期与女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的PSQI总分与ESS,主观睡眠质量与ESS、氧减指数、AHI呈正相关(P<0.05),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P<0.05);睡眠潜伏期与氧减指数呈负相关(P<0.05);睡眠持续性与AHI呈负相关(P<0.05);睡眠紊乱与ESS呈正相关(P<0.05);白天功能紊乱与ESS、氧减指数、AHI成正相关;ESS与AHI及氧减指数呈正相关(P<0.05),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P<0.05)。女性组的睡眠潜伏期与氧减指数呈负相关(P<0.05),ESS与氧减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男性OSAHS患者的病情及日间嗜睡重于女性组,女性组的平均年龄高于男性组,OSAHS患者日间嗜睡程度与AHI和夜间缺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日间嗜睡 睡眠质量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日间嗜睡与夜间血氧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孔德磊 王玮 +2 位作者 康健 苏新明 代兵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9-541,共3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日间嗜睡与夜间低氧血症的关系。方法90例OSAHS患者根据嗜睡评分分组,比较嗜睡组与非嗜睡组的一般状况和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参数,并将日间嗜睡评分与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参数进行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日间嗜睡与夜间低氧血症的关系。方法90例OSAHS患者根据嗜睡评分分组,比较嗜睡组与非嗜睡组的一般状况和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参数,并将日间嗜睡评分与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嗜睡组与非嗜睡组相比,嗜睡评分[(16.37±4.19)分vs(2.7±2.26)分,P<0.01]、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44.81±22.04)次/hvs(20.24±13.56)次/h,P<0.05]、氧减指数[(49.87±24.03)次/hvs(24.88±14.22)次/h,P<0.05]高于非嗜睡组,最低血氧饱和度[(68.21±10.93)%vs(77±6.32)%,P<0.05]低于非嗜睡组。多元逐步回归日间嗜睡评分仅与氧减指数相关(R2=0.303,P<0.05)。结论OSAHS患者日间嗜睡与氧减指数密切相关,夜间低氧血症是OSAHS患者出现日间嗜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嗜睡 嗜睡评分 夜间低氧血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评价 被引量:17
3
作者 蒋丽娟 蔡冬梅 +1 位作者 王涤非 王莉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年第5期291-293,共3页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5例老年COPD伴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分成两组,莫西沙星组32例,采用莫西沙星0.4 g每日1次,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组33例,给予...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5例老年COPD伴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者分成两组,莫西沙星组32例,采用莫西沙星0.4 g每日1次,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组33例,给予左氧氟沙星0.5 g每日1次,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7~10 d.结果莫西沙星组治愈率为68.8%,有效率为90.6%,细菌清除率为91.2%;左氧氟沙星组治愈率为60.6%,有效率为87.9%,细菌清除率为90.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老年COPD伴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沙星 下呼吸道感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年 左氧氟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真菌感染与抗真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乾辉 代冰 +2 位作者 宋丹丹 侯海佳 赵洪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3013-3016,3020,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患者真菌感染与抗真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把握治疗时机进行正确的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方法对2009年5月—2013年3月在我院呼吸科MICU住院的真菌阳性和/或应用抗真菌药的278例患... 目的通过分析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患者真菌感染与抗真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把握治疗时机进行正确的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方法对2009年5月—2013年3月在我院呼吸科MICU住院的真菌阳性和/或应用抗真菌药的278例患者相关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78例患者中,真菌阳性但未应用抗真菌药的患者71例;真菌阳性且应用抗真菌药的患者93例;真菌阴性但应用抗真菌药的患者114例。结果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22.7%,63/278)为主的呼吸系统疾病继发的真菌感染最常见,白色念珠菌(186株)为主要致病菌。临床上主要应用唑类抗真菌药(67.6%,192/284),并以早期经验性治疗(190例)为主。在164例真菌阳性的患者中,比较应用抗真菌药组和未用抗真菌药组患者的预后发现,应用真菌药与否对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大(P=0.183)。而在71例真菌阳性但未进行抗真菌治疗的患者中,通过对比有临床表现组和无临床表现组发现,无临床表现患者的预后好于有临床表现的患者(P=0.008)。在207例应用抗真菌药的患者中,查到真菌前(即经验性治疗)与查到真菌后(即先发治疗和目标治疗)开始抗真菌治疗的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5)。在190例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患者中,真菌阳性组与真菌阴性组的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结论对于具有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重症患者,不应过分依赖病原学结果,应以患者是否具有真菌感染相应的临床表现作为是否开始抗真菌治疗的主要依据。当患者出现真菌感染相应的临床表现,但无真菌学依据时,应以临床表现为主,积极进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但是当真菌阳性时,应仔细审视患者是否具有真菌感染相应的临床表现而决定是否开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 经验性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白杆菌耐药性的研究
5
作者 陈海峰 陈美平 +5 位作者 刘巾红 吴莉 鲁润铭 黄雷鸣 彭秀芬 王铭秀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112-114,共3页
6株从临床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白杆菌为多重耐药菌株,携带耐药质粒。经质粒提取、消除和转化试验证明,多重耐药肺炎克雷白杆菌的耐药基因,一些可定位于质粒DNA,另一些存在于细菌染色体上。
关键词 肺炎克雷白杆菌 耐药性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IL-8、hsCRP水平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18
6
作者 韩丽萍 王秋月 +2 位作者 麦洪珍 侯刚 康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24-926,936,共4页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同步检测54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8、hsCRP水平...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同步检测54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8、hsCRP水平,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COPD患者血清IL-8、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其中COPD吸烟组血清IL-8、hsCRP水平显著高于COPD非吸烟组血清IL-8(P<0.01)、hsCRP(P<0.05)水平;重度COPD患者血清IL-8、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中度COPD患者(P均<0.01)。相关分析表明,血清IL-8、hsCRP与吸烟年包、SGRQ生活质量症状、社会影响及总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与FEV1呈负相关(P<0.05)。此外,COPD患者血清hsCRP还与生活质量活动能力评分正相关(P<0.01),与6分钟步行试验(6MWT)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且血清IL-8和hsCRP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IL-8、hsCRP水平均升高,吸烟可能是血清IL-8、hsCRP水平升高的一个影响因素。此外,气流受限越重,生活质量越差,血清IL-8、hsCRP水平越高,提示COPD稳定期患者不仅存在气道炎症也存在全身炎症反应,气流受限程度可以影响周身炎性反应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白介素-8 高敏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被引量:20
7
作者 宁毅军 杨德玉 +2 位作者 柴若楠 张佳倩 王秋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5-236,共2页
报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总结其相关护理。
关键词 老年 慢性支气管炎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延续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0
8
作者 穆晓云 许立薇 丁艳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3-375,共3页
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案,比较2组老年患者的病情控制及自我效能、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显示,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老年糖尿... 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案,比较2组老年患者的病情控制及自我效能、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显示,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有助于患者的自我管理与护理能力的提升,老年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平台 延续性护理 老年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宫海艳 温海艳 姜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2-263,共2页
查阅2005年1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986例,将资料完整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COPD-PIF)患者与68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COPD合并PIF发生率... 查阅2005年1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986例,将资料完整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COPD-PIF)患者与68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COPD合并PIF发生率达21.40%,其临床表现介于COPD与IPF之间,桶状胸、肺心病体征、Velcro音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OPD-PIF患者CT/高分辨CT(HRCT)同时具备肺气肿和肺间质纤维化表现,肺大泡、肺泡壁破坏、蜂窝肺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量(FEV1)、一秒率(FEV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2组血气分析均出现低氧血症,COPD-PIF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认为,当COPD患者出现与病情不符合的低氧血症/呼吸衰竭时,应该警惕COPD-PIF的存在;HRCT对诊断COPD-PIF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间质纤维化 CT HRCT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2/p130基因编码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雪君 金波 +3 位作者 马艳菊 温华 康健 刘云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1-633,共3页
目的:联合检测Rb2/p130、p53和p21基因编码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7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手术标本Rb2/p130、p53和p21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并与病理组织学、临床分期、生存时... 目的:联合检测Rb2/p130、p53和p21基因编码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7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手术标本Rb2/p130、p53和p21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并与病理组织学、临床分期、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b2/p130和p21蛋白表达阴性者分别为34例(39.1%)和42例(48.3%)。p53蛋白阳性表达者为45例(51.7%)。Rb2/p130表达缺失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均呈负相关(P<0.05)。p53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无关。p53表达和Rb2/p130表达负相关,同时p53表达阳性和Rb2/p130表达缺失者预后差,术后生存期短(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Rb2/p130表达缺失和p53表达阳性提示恶性程度高,同时检测p53和Rb2/p130的表达对判断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2/P130 P53 P21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颖 王军 +5 位作者 温华 代兵 孙龙凤 谭伟 康健 赵洪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甲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70例甲流患者,19例普通流感患者,31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70例甲流患者中,男51例,女19例,年龄19~66岁。其中重症24...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甲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70例甲流患者,19例普通流感患者,31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70例甲流患者中,男51例,女19例,年龄19~66岁。其中重症24例,危重症46例(死亡8例)。结果普通流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别,但甲流患者外周血CD3、CD4、CD8 T淋巴数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普通流感组(P均〈0.05);危重症甲流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数均分别明显低于重症甲流患者(P均〈0.01);死亡患者外周血CD3、CD4、CD8 T淋巴数均明显低于存活患者(P均〈0.01),而且死亡患者CD3和CD4均小于正常低值;各组间CD4/CD8变化无显著差别;甲流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中免疫球蛋白水平无差别。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损伤细胞免疫,尤其是T细胞免疫,但未损伤体液免疫。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减少可能是病情严重性和疾病转归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早期检测对甲流与普通流感的鉴别可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和GST-pi在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许崇安 冯丹 +3 位作者 李琳 于萍 胡雪君 刘云鹏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95-200,共6页
背景与目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ERCC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Pi(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i,GST-pi)与肿瘤的发生与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ERCC1和GST-pi在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 背景与目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ERCC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Pi(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i,GST-pi)与肿瘤的发生与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ERCC1和GST-pi在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148例肺癌标本,与7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一起制成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CC1和GST-pi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RCC1和GST-pi在肺癌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2%和73.6%,ERCC1和GST-pi在正常肺组织标本中均无表达,ERCC1阳性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和吸烟指数<400的患者中明显升高(P值均<0.05),GST-pi阳性表达在无吸烟者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明显升高(P值均<0.05)。ERCC1和GST-pi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3,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ERCC1阳性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优于阴性表达者,ERCC1的表达与生存显著相关(P=0.037),GST-pi的表达与生存无显著相关(P=0.614)。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SCLC患者中肿瘤大小(P=0.028,95%CI:1.087-4.378,RR=2.181)和临床分期(P=0.019,95%CI:1.076-2.279,RR=1.566)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ERCC1和GST-pi的表达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ERCC1和GST-pi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升高并且存在正相关关系,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ERCC1阳性表达者生存期长,可能在预后判定中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ERCC1蛋白 GST-pi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bl、Cbl-b和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焦昕 金波 +4 位作者 曲秀娟 闫顺朝 侯科佐 刘云鹏 胡雪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12-517,共6页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与肺癌的发展密切相关,其功能受泛素连接酶(Casitas B-lineage lymphoma,Cbl)家族调节,本研究旨在探讨c-Cbl、Cbl-b和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与肺癌的发展密切相关,其功能受泛素连接酶(Casitas B-lineage lymphoma,Cbl)家族调节,本研究旨在探讨c-Cbl、Cbl-b和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预后判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94例NSCLC组织中c-Cbl、Cbl-b、EGFR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c-Cbl、Cbl-b和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9%(29/94)、84.0%(79/94)和60.6%(57/94)。c-Cbl、Cbl-b蛋白表达与年龄、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及吸烟史无关。EGFR、c-Cbl、Cbl-b的表达与患者的总生存无明显相关。亚组分析显示,在EGFR阳性组患者中,c-Cbl阳性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明显优于c-Cbl阴性组的患者(P=0.014)。结论检测c-Cbl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EGFR阳性NSCLC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C-CBL CBL-B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Bcl-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雪君 宋娜 +3 位作者 刘云鹏 赵志龙 张林 康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Bcl-2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8例NSCLC及5例正常肺组织标本制作成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和Bcl-2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长期生存进行比较分析。结...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Bcl-2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8例NSCLC及5例正常肺组织标本制作成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和Bcl-2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长期生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urvivin胞浆和胞核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3%和79.5%,Bcl-2胞浆和胞核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5%和42.0%,而正常肺组织均为阴性。Survivin胞浆表达与年龄等临床参数无关,而Survivin胞核在吸烟者中表达升高(P=0.002)。Bcl-2胞浆表达在男性、吸烟者、鳞癌、淋巴结无转移者中升高(P<0.01),Bcl-2胞核表达在女性、不吸烟者、腺癌和肿瘤大小为T3和T4者中升高(P<0.05)。Survivin表达与NSCLC病人生存期无关。Bcl-2胞浆表达的病人生存期更长(P=0.005),而Bcl-2胞核表达的病人生存期更短(P=0.012)。多因素分析显示Survivin和Bcl-2不是影响NSCL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urvivin检测可能有助于NSCLC的诊断,Bcl-2胞浆和胞核表达可能具有相反的预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Bcl-2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预警体系在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的构建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15
作者 叶茂 张晓春 张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40-1143,共4页
对比2016年至2017年我院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新增病例及新发病例数,结果显示,2017年护理预警实施后全院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和肺血栓栓塞症新增病例减少(P=0.001),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静脉血栓栓塞症新发病例亦有下降(P=0.01,P=0.03)。... 对比2016年至2017年我院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新增病例及新发病例数,结果显示,2017年护理预警实施后全院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和肺血栓栓塞症新增病例减少(P=0.001),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静脉血栓栓塞症新发病例亦有下降(P=0.01,P=0.03)。建立以护理为主导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预警管理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临床护士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水平,减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事件的发生,特别是对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具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护理预警 医疗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家欢 王玮 康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367-370,共4页
目的比较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ae、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等数据库,检索已发表的关于ACOS和COPD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6年4月。采用RwMan5.3软件... 目的比较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ae、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等数据库,检索已发表的关于ACOS和COPD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6年4月。采用Rw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6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普通人群ACOS患病率为1.65%,COPD患者ACOS患病率为34%,其中男性比例为紐%。ACOS患者喘息发生率(OR=16.84,95%CI(1.82,156.10),P<0.01]、最大呼气中段气流(MMEF)[MD=-2.77,95%:CI(-3.38,-2.15),P<0.000 01]、急性加重发生率[0R=0.60,95%CI(0.04,1.16),P=0.04]、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MD=17.24,95%CI(6.65,27.82),P<0.01]、SGRQ评分[MD=4.70,95%CI(2.91,6.50),P<0.01]高于COPD患者。结论 COPD患者ACOS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ACOS患者较COPD患者临床症状更严重,急性加重风险升高,小气道功能变差,生活质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HRCT表现与肺功能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振平 黎庶 +1 位作者 李振华 李今朝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认识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HRCT影像表现,探讨各征象与肺功能各项指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IPF诊断标准的患者31例,进行吸气后屏气HRCT扫描,并进行肺功能测定,其中26例患者进行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检... 目的认识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HRCT影像表现,探讨各征象与肺功能各项指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IPF诊断标准的患者31例,进行吸气后屏气HRCT扫描,并进行肺功能测定,其中26例患者进行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对其中14例患者进行HRCT追踪随访。结果HRCT扫描出现最多的征象是网格影(96.8%)、蜂窝影(74.2%);磨玻璃影与FEV1、FEV1/FEV轻度负相关,网格影与DLco显著负相关,蜂窝影和CT总评分与FVC、FEV1、TLC和DLco均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PaO2与磨玻璃影和CT总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与磨玻璃影轻度正相关,嗜酸细胞与网格影和CT总评分呈轻度正相关。结论在IPF的HRCT诸多征象中,网格影和/或蜂窝影最具有诊断意义。HRCT主要征象与肺功能参数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磨玻璃影反映了肺功能通气障碍,网格影反映了肺功能的弥散障碍,蜂窝影的出现说明了肺的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均受累,CT总评分能很好反映肺功能变化。磨玻璃影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轻度正相关,嗜酸细胞与网格影和CT总评分呈轻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肺功能 支气管肺泡灌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代冰 于娜 +3 位作者 王玮 王海龙 赵洪文 康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58-560,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新型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危重症和重症组之间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预测转归因素。结果血性痰、早期呼... 目的分析影响新型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危重症和重症组之间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预测转归因素。结果血性痰、早期呼吸困难、免疫功能下降、低钙血症、继发感染、奥司他韦治疗初始时间、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等因素和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继发感染(P<0.05,OR5.05,95%CI:1.275~25.812)、APACHEⅡ评分大于20分(P<0.05,OR1.217,95%CI:1.083~1.674)和△SOFA评分(P<0.01,OR1.136,95%CI:1.024~1.213)是住院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应重视上述危险因素,加强对重症和危重病例的早期识别和综合治疗,以期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甲型H1N1流感 疾病严重程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β_2-受体激动剂治疗中度持续性哮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晓峰 孔灵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评估比较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与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剂+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中度持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将46例患者分为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组和使用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剂+福莫... 目的评估比较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与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剂+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中度持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将46例患者分为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组和使用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剂+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组,观察临床症状、缓解药用量、肺功能相关指标和哮喘症状及病情评估问卷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期间不同治疗时间各疗效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疗效指标时间与组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和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剂+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联合用药均可改善患者的哮喘症状,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糖皮质激素 Β2-受体激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7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吴兆音 孔灵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7-438,共2页
通过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与老年特发性气胸比较,前者气胸类型复杂,治疗困难预后较差。
关键词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