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鳞癌α-catenin和β-catenin的表达与颈淋巴转移研究
1
作者 谭学新 宫相芹 +2 位作者 王大仁 王玉新 王绪凯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18,共3页
采用蛋白杂交技术 ,对 6 8例口腔癌中的α catenin和 β catenin蛋白表达进行了研究 ,探讨其表达与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发现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相比 (32 ) ,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组织中(36 ) ,α catenin和 β cate... 采用蛋白杂交技术 ,对 6 8例口腔癌中的α catenin和 β catenin蛋白表达进行了研究 ,探讨其表达与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发现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相比 (32 ) ,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癌组织中(36 ) ,α catenin和 β catenin蛋白表达出现明显的降低 (P <0 .0 1 )。此结果提示了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与α catenin和 β catenin蛋白表达的丧失是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淋巴结转移 Α-CATENIN 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E钙粘连素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2
作者 谭学新 宫相芹 +2 位作者 王大仁 王玉新 王绪凯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4,共2页
探讨E钙粘连素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采用蛋白杂交技术 ,对病理确诊的 68例口腔鳞癌标本进行肿瘤组织总蛋白提取 ,然后行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 (Westernblot)。 68例口腔癌中的E钙粘连素表达显示 ,3 6例淋巴结转移标本与 ... 探讨E钙粘连素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采用蛋白杂交技术 ,对病理确诊的 68例口腔鳞癌标本进行肿瘤组织总蛋白提取 ,然后行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 (Westernblot)。 68例口腔癌中的E钙粘连素表达显示 ,3 6例淋巴结转移标本与 3 2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标本相比 ,E钙粘连素的表达明显降低(P <0 .0 1 )。此结果提示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与E钙粘连素的丧失密切相关 ,E钙粘连素的表达可以作为极有价值的判定肿瘤转移发生可能性以及愈后的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E钙粘连素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颊脂垫修复口腔肿物切除后的缺损
3
作者 朱伟 孙长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4-175,共2页
应用颊脂垫转移修复口腔内肿物切除后遗留创面的治疗方法。与颊脂垫毗邻的创面,通过颊脂垫的“自然疝”进入缺损;有一定距离者,可通过轻柔的钝性分离,在无张力情况下与正常口腔粘膜缝合,表面裸露。术后10 d左右可见组织瓣水肿,1个月后... 应用颊脂垫转移修复口腔内肿物切除后遗留创面的治疗方法。与颊脂垫毗邻的创面,通过颊脂垫的“自然疝”进入缺损;有一定距离者,可通过轻柔的钝性分离,在无张力情况下与正常口腔粘膜缝合,表面裸露。术后10 d左右可见组织瓣水肿,1个月后有上皮化,3个月后与口腔粘膜相近。颊脂垫时创口的修复能力远较其它修复材料优越,术后无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脂垫 口腔肿物 缺损 修复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中肥大细胞的定量及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亚飞 谭学新 王绪凯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4-234,共1页
对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肥大细胞量的变化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 ,增殖期血管瘤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 ,有脱颗粒现象。认为肥大细胞与血管瘤的增生与消退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血管瘤 肥大细胞 定量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下腺导管细胞体外分离纯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黄绍辉 谭学新 +2 位作者 周青 邓春富 王玉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5-336,共2页
目的 :体外分离纯化颌下腺 (SMG)导管细胞。方法 :选用 8d龄SD大鼠 15只 ,无菌条件下取出颌下腺 ,胰蛋白酶消化 ,等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导管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 ,分光光度计检测所获得的各层细胞带上清液中淀粉酶的活... 目的 :体外分离纯化颌下腺 (SMG)导管细胞。方法 :选用 8d龄SD大鼠 15只 ,无菌条件下取出颌下腺 ,胰蛋白酶消化 ,等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导管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 ,分光光度计检测所获得的各层细胞带上清液中淀粉酶的活性。结果 :所获得的上层区带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nti Pancytokeratin、Anti EMA呈阳性表达。同时淀粉酶活性检测上、下层区带分别为 6 %和 72 %。结论 :应用等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可获得纯化程度较高的SMG导管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导管细胞 等密度梯度离心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颌下腺细胞分泌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周青 王玉新 +2 位作者 王绪凯 谭学新 阎忠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5-316,320,共3页
目的 :获取成活率高且保持分化及分泌功能的颌下腺细胞。方法 :以改良合成培养基DMEM进行颌下腺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 ,观察颌下腺培养细胞生长状况。透射电镜观察颌下腺细胞的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细胞来源及检测颌下腺培养细胞... 目的 :获取成活率高且保持分化及分泌功能的颌下腺细胞。方法 :以改良合成培养基DMEM进行颌下腺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 ,观察颌下腺培养细胞生长状况。透射电镜观察颌下腺细胞的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细胞来源及检测颌下腺培养细胞淀粉酶分泌功能。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培养的颌下腺细胞特异性抗体 :细胞角蛋白及角蛋白染色 (+++) ,胞浆内可见棕黄色点状分布的颗粒。透射电镜下腺泡上皮细胞表面可见到微绒毛、胞浆皱褶和细胞顶部的酶原颗粒 ,胞核大卵圆形 ,胞质内见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颌下腺细胞培养上清淀粉酶含量测定显示不同代次颌下腺细胞淀粉酶含量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第 2代的培养上清淀粉酶含量较高并且可维持一定水平。传代培养第 4代淀粉酶含量下降。结论 :DMEM体外培养颌下腺细胞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第 1代、第 2代细胞分泌功能较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颌下腺 淀粉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拔牙创区微生物分布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谭学新 邓春富 +2 位作者 王玉新 王绪凯 王丽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15,33,共3页
探讨糖尿病患者拔牙术后创区微生物分布情况 ,为临床防治术后感染提供理论依据。随机选取 3 9例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拔牙患者 ,在术后即刻采取拔牙创的渗出物 ,按 1 0倍系列稀释 ,培养微生物 ,然后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菌。结果从标本中培... 探讨糖尿病患者拔牙术后创区微生物分布情况 ,为临床防治术后感染提供理论依据。随机选取 3 9例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拔牙患者 ,在术后即刻采取拔牙创的渗出物 ,按 1 0倍系列稀释 ,培养微生物 ,然后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菌。结果从标本中培养出 1 87株微生物 ,鉴定到属或种 ,共获得 1 1种不同的细菌 ,常见的 7种。研究结果表明 ,糖尿病患者拔牙创区常见微生物依次为链球菌、萘瑟氏菌、梭杆菌、产黑色素拟杆菌、拟杆菌 ,韦荣菌属、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等。其中 ,链球菌、萘瑟氏菌为优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拔牙创区 微生物 链球菌 莽瑟氏菌 术后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细胞基质与颌下腺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邓春富 谭学新 +3 位作者 周青 黄绍辉 徐中飞 王玉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7-399,共3页
目的 :颌下腺细胞与脱细胞生物衍生支架材料复合培养 ,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方法 :用传代培养第 2代的颌下腺细胞与颌下腺脱细胞基质在体外复合培养 ,扫描电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结果 :颌下腺细胞... 目的 :颌下腺细胞与脱细胞生物衍生支架材料复合培养 ,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方法 :用传代培养第 2代的颌下腺细胞与颌下腺脱细胞基质在体外复合培养 ,扫描电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结果 :颌下腺细胞多数附着在支架材料的孔隙内或其边缘 ,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各异 ,部分细胞之间分泌基质相互连接 ,细胞表面凸凹不平、突起丰富、数目不等、长短不一 ,表面结构似“银耳”状。结论 :颌下腺脱细胞基质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 脱细胞 支架材料 复合培养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甜素对小鼠颌下腺纤维肉瘤移植瘤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于华 葛淑芬 王延高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2-455,共4页
目的 探讨甘草甜素 (GL)的抗肿瘤作用和机制。方法 用化学致癌剂诱发小鼠颌下腺纤维肉瘤 ,再将肿瘤接种到同种小鼠腋下 ,观察肿瘤生长曲线、抑瘤率及肿瘤细胞形态学改变以研究GL对纤维肉瘤的抑制作用 ,同时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周期... 目的 探讨甘草甜素 (GL)的抗肿瘤作用和机制。方法 用化学致癌剂诱发小鼠颌下腺纤维肉瘤 ,再将肿瘤接种到同种小鼠腋下 ,观察肿瘤生长曲线、抑瘤率及肿瘤细胞形态学改变以研究GL对纤维肉瘤的抑制作用 ,同时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周期的分析观察进一步研究和探讨GL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结果 GL对小鼠颌下腺纤维肉瘤移植瘤抑制作用的最适剂量为每 2 0g体重 1 6 1mg,剂量在每 2 0g体重 3 2 2mg以下时无明显的毒副作用。GL能引起小鼠纤维肉瘤细胞形态学的改变 ,促进巨噬细胞对肿瘤的免疫抑制作用。细胞周期解析的结果表明 ,GL作用的纤维肉瘤细胞从DNA合成前期向DNA合成期移行受阻。结论 GL对小鼠颌下腺纤维肉瘤移植瘤有抑制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巨噬细胞对肿瘤的免疫抑制作用以及阻断DNA合成酶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甜素 纤维肉瘤 移植瘤 巨噬细胞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病与糖尿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洪鹏 谭学新 +2 位作者 张瑞风 梁书梅 王绪凯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9-260,共2页
目的 :评价牙周病和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 1 4名伴有糖尿病的牙周病患者 ,根据血糖的高低分成 3组并测定它们的CPITN和牙齿缺失数。再将他们随机分成A ,B ,C 3组 ,A组为实验组 ,同时进行牙周病和糖尿病的系统治疗 ,B ,C两组为对... 目的 :评价牙周病和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 1 4名伴有糖尿病的牙周病患者 ,根据血糖的高低分成 3组并测定它们的CPITN和牙齿缺失数。再将他们随机分成A ,B ,C 3组 ,A组为实验组 ,同时进行牙周病和糖尿病的系统治疗 ,B ,C两组为对照组 ,分别只进行牙周治疗或糖尿病治疗 ,1个月后对 3组的牙周治疗和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血糖 <7.0mmol/L组的牙周指数明显低于其它两组 ,P <0 .0 5和P <0 .0 1。血糖 >1 2 .1mmol/L组的缺失牙数则明显多于对应的两组 ,P <0 .0 5。A组的牙周病的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 ,P <0 .0 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糖尿病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神经节苷脂GM_1对面神经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谭学新 张继东 王玉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8-529,536,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GM1对面神经损伤再生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面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实验模型 ,外源性给予GM1,分别在术后 2 ,4 ,8周观察面神经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实验组术后 2 ,4周光镜下可见大量有髓神经纤维排列整齐 ,髓...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GM1对面神经损伤再生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面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实验模型 ,外源性给予GM1,分别在术后 2 ,4 ,8周观察面神经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实验组术后 2 ,4周光镜下可见大量有髓神经纤维排列整齐 ,髓鞘厚度增加 ,雪旺氏细胞多见。术后 8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术后 2 ,4周时 ,电镜观察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增多 ,轴索成熟 ,可见雪旺氏细胞胞体完整。术后 8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神经节苷脂GM1对兔面神经损伤的早期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酯 面神经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胸锁乳突肌瓣的耳大神经移植在面神经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思源 宋涛 王玉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3-334,共2页
目的 :探讨腮腺癌切除面神经即刻功能性修复的新方法。方法 :采取带胸锁乳突肌瓣的耳大神经移植的方法 ,对腮腺癌根治术切除面神经造成神经缺损即刻修复 ,与单纯利用耳大神经游离移植的修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带胸锁乳突肌瓣的耳大神... 目的 :探讨腮腺癌切除面神经即刻功能性修复的新方法。方法 :采取带胸锁乳突肌瓣的耳大神经移植的方法 ,对腮腺癌根治术切除面神经造成神经缺损即刻修复 ,与单纯利用耳大神经游离移植的修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带胸锁乳突肌瓣的耳大神经移植的方法 ,面神经功能的恢复率为 92 3% ,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 2 1.5周 ;单纯利用耳大神经游离移植的修复方法 ,面神经功能的恢复率仅为 5 4 3% ,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 36 .4周。两方法差异显著 (P<0 .0 5 ) ;腮腺区手术后的凹陷畸形得到修复。结论 :带胸锁乳突肌瓣的耳大神经移植能有效恢复面神经功能 ,缩短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 ,既实现了功能性修复又达到了面部外形的改善 ,临床效果比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修复 耳大神经-胸锁乳突肌瓣 腮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面神经管的神经移植在腮腺癌手术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思源 王玉新 宋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 探讨侵袭到茎乳孔及周围骨质的腮腺深叶癌切除面神经后 ,即刻功能性修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93例腮腺癌患者分为A ,B ,C 3组。①A组 34例采用开放面神经管 ,去除周围骨质 ,将肿瘤连同腮腺及面神经扩大切除 ,同时行面神经移植... 目的 探讨侵袭到茎乳孔及周围骨质的腮腺深叶癌切除面神经后 ,即刻功能性修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93例腮腺癌患者分为A ,B ,C 3组。①A组 34例采用开放面神经管 ,去除周围骨质 ,将肿瘤连同腮腺及面神经扩大切除 ,同时行面神经移植的治疗方法 ;②B组 35例采用未开放面神经管 ,仅将癌瘤连同腮腺及受累的面神经切除 ;③C组 2 4例采用癌瘤与粘连的面神经干分离 ,保留面神经连续性的癌瘤切除。结果 A组术前有面瘫的 12例患者 ,术后面神经功能仅 2例恢复 ;术前无面瘫的 2 2例患者术后有 15例面神经功能恢复。术前无面瘫的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率显著高于术前有面瘫的患者 (P <0 0 5 )。B组 35例患者术后均造成永久性面瘫。C组 2 4例患者 ,术后面神经功能均完全恢复。术前无面瘫的患者中A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 5年生存率都显著高于B组和C组 (P <0 0 5 ) ;术前有面瘫的患者中A组和B组的局部控制率和 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开放面神经管即刻修复面神经功能的方法 ,既达到肿瘤切除的彻底性 ,又符合功能外科的发展要求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修复 腮腺癌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K2-β在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澍 王玉新 +3 位作者 孙长伏 宗志宏 刘芙蓉 于秉治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8-229,共2页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K2 β(PKCK2 β)在涎腺腺样囊性癌 (SACC)肺转移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利用RT PCR方法进行mRNA表达分析。结果 :在SACC肺转移细胞中 ,随着PKCK2 β被抑制程度的提高 ,nm2 3 H1的表达增加 ,肿瘤转...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K2 β(PKCK2 β)在涎腺腺样囊性癌 (SACC)肺转移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利用RT PCR方法进行mRNA表达分析。结果 :在SACC肺转移细胞中 ,随着PKCK2 β被抑制程度的提高 ,nm2 3 H1的表达增加 ,肿瘤转移能力下降。结论 :PKCK2 β的表达与SACC的肺转移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肺转移 蛋白激酶CK2-β RT—PCR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化颌下腺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培养最佳细胞浓度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谭学新 宫相芹 +3 位作者 王玉新 周青 邓春富 王绪凯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8-430,共3页
目的 :研究颌下腺细胞与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中 ,细胞接种浓度对复合培养物的影响。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SD鼠颌下腺细胞 ,并传代至第 2代 ,细胞计数 ,按细胞浓度为 10 ,2 0 ,30 ,4 0 ,5 0 ,6 0 ,70× 10 6/ml接种于 5mm× 5mm&#... 目的 :研究颌下腺细胞与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中 ,细胞接种浓度对复合培养物的影响。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SD鼠颌下腺细胞 ,并传代至第 2代 ,细胞计数 ,按细胞浓度为 10 ,2 0 ,30 ,4 0 ,5 0 ,6 0 ,70× 10 6/ml接种于 5mm× 5mm× 2mm胶原海绵表面 ,并置于 2 4孔培养板内 ,形成颌下腺细胞 胶原海绵复合物。继续培养 ,于接种细胞后 1,3,5 ,7d取材 ;HE染色、免疫组化、扫描电镜观察及细胞计数检测等 ,评价颌下腺细胞 -胶原海绵复合物形成的最佳细胞接种浓度。结果 :5 0 ,6 0 ,70× 10 6/ml细胞浓度的复合物中颌下腺细胞在支架材料上黏附、伸展及生长良好。 10 ,2 0 ,30 ,4 0× 10 6/ml细胞浓度的复合物中颌下腺细胞在支架材料上增殖分化及生长较差。细胞计数显示接种 7d时 ,各组材料细胞数均只有 10 4/ml数量级 ,5 0 ,6 0 ,70× 10 6/ml接种浓度时 ,细胞粘附数量是 10 ,2 0 ,30 ,4 0× 10 6/ml的 2倍。结论 :颌下腺细胞与胶原海绵复合培养最佳接种细胞浓度为 5 0× 10 6/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细胞 胶原海绵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K2-β在SACC-83及SACC-LM细胞中的活性变化
16
作者 郭澍 王玉新 +3 位作者 孙长伏 宗志宏 刘芙蓉 于秉治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1-432,共2页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K2 β在涎腺腺样囊性癌 (SACC)及肺转移涎腺腺样囊性癌 (SACC LM )中的活性变化。方法 :利用激酶活性测定方法进行活性测定分析。结果 :与未转移SACC(SACC 83)细胞相比 ,SACC LM细胞中蛋白激酶CK2 β具有较高的活...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K2 β在涎腺腺样囊性癌 (SACC)及肺转移涎腺腺样囊性癌 (SACC LM )中的活性变化。方法 :利用激酶活性测定方法进行活性测定分析。结果 :与未转移SACC(SACC 83)细胞相比 ,SACC LM细胞中蛋白激酶CK2 β具有较高的活性 ;在两种细胞中 ,细胞核中的活性都高于在细胞质中的活性。 结论 :蛋白激酶C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肺转移 蛋白激酶CK2-β 激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血管瘤组织中定位与表达的研究
17
作者 邱攀 孔珺 +3 位作者 秦兴军 孙长伏 王绪凯 赵秀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1-262,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的生物学行为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Mulliken的病理生物学特征分为血管瘤增殖期、消退期以及血管畸形。采用免疫组化的染色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血管瘤各不同时期的iNOS显...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的生物学行为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Mulliken的病理生物学特征分为血管瘤增殖期、消退期以及血管畸形。采用免疫组化的染色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血管瘤各不同时期的iNOS显色程度不同 ,血管瘤增殖早期与其它各期比较有差异 (P <0 .0 5 ) ,所有血管病变的组织中均有iNOS阳性显色 ,血管瘤比血管畸形显色程度深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不同时期血管瘤、血管畸形与iNOS的表达有相关性。不同时期血管瘤的病变不仅与肿瘤组织内NO/iNOS浓度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血管畸形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静脉套接吻合口并注入脑细胞生长肽进行面神经损伤修复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韩思源 郭永峰 +1 位作者 王玉新 谢江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2-273,共2页
探讨自体静脉套接吻合口并注入脑细胞生长肽在临床上修复面神经损伤的效果 ,观察面部表情肌功能恢复时间及肌电图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本法较传统方法效果显著。
关键词 面神经 修复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_5 AChR-G_(11)融合蛋白筛选m_5受体配体的研究
19
作者 王海波 秦兴军 +1 位作者 郭政东 杨君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6-398,共3页
目的:以m5AChR-G11融合蛋白为工具,筛选m5受体亚型特异性配体,并且探讨m5AChR-G11融合蛋白中两组分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杆状病毒Sf 9细胞表达系统,制备m5AChR-G11融合蛋白;通过[3H]QNB放射配体结合实验和[35S]GTPγS替代结合实验... 目的:以m5AChR-G11融合蛋白为工具,筛选m5受体亚型特异性配体,并且探讨m5AChR-G11融合蛋白中两组分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杆状病毒Sf 9细胞表达系统,制备m5AChR-G11融合蛋白;通过[3H]QNB放射配体结合实验和[35S]GTPγS替代结合实验,检测m5AChR-G11融合蛋白的功能。结果:m5AChR-G11融合蛋白的表达水平为(60.39±1.95)pmol.mg-1蛋白。不同配体存在时使融合蛋白中G11与GDP的亲和力发生变化,ace-tylcholine,M cN-A-343,AF-102B,R-(+)-hyoscyam ine,trop icam ide,alcuron ium和atrop ine存在时以及无配体时,GDP的IC50值分别是134.90,46.77,38.02,10.00,13.80,18.62,5.89,23.40μmol/L。结论:杆状病毒Sf 9细胞表达系统表达的m5AChR-G11融合蛋白具备m受体配体结合特性和两组分间的偶联功能。乙酰胆碱是m5受体的完全激动剂,M cN-A-343和AF-102B是部分激动剂,R-(+)-hyoscyam ine,trop icam ide,alcuron ium和阿托品是拮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兴奋剂 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蹼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
作者 曲昌锋 孙长伏 李瑞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2-342,共1页
颈蹼是一种先天性颈部畸形 ,好发于Turner综合征。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自 1978- 2 0 0 3年共收治颈蹼患者 4例。关于Turner综合征颈蹼畸形的治疗 ,可用“Z”字整形术。先切除低宽的后发际颈蹼和皮下多余软组织 ,再于其上作连续的“Z”字整... 颈蹼是一种先天性颈部畸形 ,好发于Turner综合征。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自 1978- 2 0 0 3年共收治颈蹼患者 4例。关于Turner综合征颈蹼畸形的治疗 ,可用“Z”字整形术。先切除低宽的后发际颈蹼和皮下多余软组织 ,再于其上作连续的“Z”字整形术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蹼 TURNER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