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2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阳某三甲医院2018-2020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构成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于迪 杜华福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9-431,436,共4页
目的分析沈阳某三甲医院2018-2020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构成。方法使用医院的病例管理系统对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某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以患者住院病历首页的主要诊断作为疾病分类标准,所有疾病按照ICD-10进... 目的分析沈阳某三甲医院2018-2020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构成。方法使用医院的病例管理系统对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某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以患者住院病历首页的主要诊断作为疾病分类标准,所有疾病按照ICD-10进行分类。比较住院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住院患者病种构成情况,患者转归情况。结果2018-2020年某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共计31451例,从年龄分布上看,70~79岁所占比例最高,为22.92%,其次为60~69岁年龄段,占21.32%。从总体上看,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住院病种构成比最高的疾病,占32.90%,其次为头晕、眩晕,占20.57%,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占14.82%。在住院患者最多的5种疾病中,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90%、93.28%、93.63%、96.57%、91.96%,脑梗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和脑梗死的病死率分别为0.53%、0.69%、1.28%。2018-2020年神经内科前5位罕见病分别为全身型重型肌无力、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运动神经元病、自身免疫性脑炎,住院人数呈现逐年增多趋势。结论沈阳市某三甲医院2018-2020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门诊量在逐年增长,脑梗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头晕和眩晕是占比最高的3种疾病,罕见病所占比例逐年升高。因此医院神经内科应该加强脑血管相关疾病的治疗水平,增强对罕见病的认知,提高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构成比 脑梗死 眩晕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真菌感染与抗真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乾辉 代冰 +2 位作者 宋丹丹 侯海佳 赵洪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3013-3016,3020,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患者真菌感染与抗真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把握治疗时机进行正确的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方法对2009年5月—2013年3月在我院呼吸科MICU住院的真菌阳性和/或应用抗真菌药的278例患... 目的通过分析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患者真菌感染与抗真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把握治疗时机进行正确的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方法对2009年5月—2013年3月在我院呼吸科MICU住院的真菌阳性和/或应用抗真菌药的278例患者相关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78例患者中,真菌阳性但未应用抗真菌药的患者71例;真菌阳性且应用抗真菌药的患者93例;真菌阴性但应用抗真菌药的患者114例。结果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22.7%,63/278)为主的呼吸系统疾病继发的真菌感染最常见,白色念珠菌(186株)为主要致病菌。临床上主要应用唑类抗真菌药(67.6%,192/284),并以早期经验性治疗(190例)为主。在164例真菌阳性的患者中,比较应用抗真菌药组和未用抗真菌药组患者的预后发现,应用真菌药与否对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大(P=0.183)。而在71例真菌阳性但未进行抗真菌治疗的患者中,通过对比有临床表现组和无临床表现组发现,无临床表现患者的预后好于有临床表现的患者(P=0.008)。在207例应用抗真菌药的患者中,查到真菌前(即经验性治疗)与查到真菌后(即先发治疗和目标治疗)开始抗真菌治疗的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5)。在190例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患者中,真菌阳性组与真菌阴性组的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结论对于具有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重症患者,不应过分依赖病原学结果,应以患者是否具有真菌感染相应的临床表现作为是否开始抗真菌治疗的主要依据。当患者出现真菌感染相应的临床表现,但无真菌学依据时,应以临床表现为主,积极进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但是当真菌阳性时,应仔细审视患者是否具有真菌感染相应的临床表现而决定是否开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 经验性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在终末期肝病中的应用
3
作者 希古日干 苏雅 +1 位作者 佟静 王炳元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560,共5页
在全球范围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用来确定肝移植器官分配优先顺序。随着MELD评分的运作环境重点朝着病情较重的患者进行移植的方向发展,已经提出了几种模型来改进和提高MELD评分。MELD评分还用于非移植慢性肝病患者的管理。本文... 在全球范围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用来确定肝移植器官分配优先顺序。随着MELD评分的运作环境重点朝着病情较重的患者进行移植的方向发展,已经提出了几种模型来改进和提高MELD评分。MELD评分还用于非移植慢性肝病患者的管理。本文简要回顾了这些不同模型产生的背景,认为MELD产生的初衷是用于肝移植器官分配的优先顺序,肝移植评估之外的扩大应用应结合临床实际,个体化合理选择不同的MELD,以期患者得到最佳的预后评估、最佳的干预措施和最大的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HCV的基因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炳元 高田昭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36-39,共4页
对79例HCV肝病患者(日本53例、欧洲18例、中国8例)应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est)方法,将血中HCV增幅,确定HCV-cDNA的碱基序列,得到了两类(PT-K_1、K_2)4种亚型(PT、K_1、K_(2a)、K_(2b))。中国和... 对79例HCV肝病患者(日本53例、欧洲18例、中国8例)应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est)方法,将血中HCV增幅,确定HCV-cDNA的碱基序列,得到了两类(PT-K_1、K_2)4种亚型(PT、K_1、K_(2a)、K_(2b))。中国和日本亚型相似,以K_1、K_(2a)为主,约为3:1,欧洲以PT、K_1为主,约为1:1,显示出地域差异。与C抗原作对照,阳性者75%~80%为K_1型。经分析K_1型的碱基序列与C抗体的基因原型KPrototype)有79~84%相同。并观察到K_1型出现频度高,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差,且在C型肝癌中比率也较高,提示K_1亚型可能使HCV慢性化,是进而导致肝癌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 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曾定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02期82-84,共3页
冠状动脉痉挛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共同生理病理基础,并广泛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其临床表现复杂,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是心血管病防治中的重要问题。2015年由向定成、曾定尹、霍勇教授代表专家组制定的《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 冠状动脉痉挛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共同生理病理基础,并广泛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其临床表现复杂,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是心血管病防治中的重要问题。2015年由向定成、曾定尹、霍勇教授代表专家组制定的《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1])是我国专家首次对冠脉痉挛诊治提出系统规范化的建议,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实践参考,并为广泛开展该领域里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现从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CASS)的新概念、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四个方面对该共识进行了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RL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帕金森病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刘琳 赵旭 +1 位作者 吴哲 罗晓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究SORL1基因rs2070045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15名中国东北地区汉族健康人和377例PD患者。根据其发病年龄,将PD组患者再分为早发PD组(发病年龄≤50岁)和晚发PD组(发病年... 目的探究SORL1基因rs2070045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15名中国东北地区汉族健康人和377例PD患者。根据其发病年龄,将PD组患者再分为早发PD组(发病年龄≤50岁)和晚发PD组(发病年龄>50岁),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利用MALDI-TOF-PEX技术检测SORL1基因rs2070045多态性分布情况,分析其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结果在PD组与对照组以及晚发PD组与对照组的比较中,SORL1基因rs207004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早发PD组与对照组比较,rs2070045基因型分布有显著差异(P=0.036),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在晚发PD中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起病年龄明显低于非携带者(P=0.001),其他临床特征如性别、Hoehn-Yahr分期以及病程在携带者和非携带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ORL1基因rs2070045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早发帕金森病相关,G等位基因可能是早发PD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SORL1 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2017年版) 被引量:164
7
作者 石远凯 孙燕 +47 位作者 于金明 丁翠敏 马智勇 王子平 王东 王征 王孟昭 王燕 卢铀 艾斌 冯继锋 刘云鹏 刘晓晴 刘基巍 伍钢 曲宝林 李学记 李恩孝 李薇 宋勇 陈公琰 陈正堂 陈骏 余萍 吴宁 吴密璐 肖文华 肖建平 张力 张阳 张沂平 张树才 宋霞 罗荣城 周彩存 周宗玫 赵琼 胡成平 胡毅 聂立功 郭其森 常建华 黄诚 韩宝惠 韩晓红 黎功 黄昱 史幼梧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3,共13页
一、概述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是脑部。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差,自然平均生存时间仅1个月-2个月。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新疗法的迅速发展,为晚期肺癌脑转移... 一、概述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是脑部。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差,自然平均生存时间仅1个月-2个月。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新疗法的迅速发展,为晚期肺癌脑转移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手段和更多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脑转移 原发性肺癌 平均生存时间 专家共识 转移部位 培美曲塞 手术减压 血清肿瘤标志物 颅内转移灶 吉非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人群饮用绿茶与结直肠癌发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吴鑫 石晶 +4 位作者 李智 李贺明 曲秀娟 刘云鹏 张凌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57-1062,共6页
目的探讨饮用绿茶与结直肠癌(CRC)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新发CRC病例763例,及同期内经年龄、性别及居住地区1∶1匹配的体检人员763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饮用绿茶与结直肠癌(CRC)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新发CRC病例763例,及同期内经年龄、性别及居住地区1∶1匹配的体检人员763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计算饮绿茶及相关变量与CRC发病风险的调整OR值及95%CI。结果饮绿茶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a OR=0.40,95%CI:0.30~0.52)。饮茶杯数的增加、饮茶年限的延长、干茶叶消费量的增多均与CRC的发病风险降低有关(P <0.05)。饮茶>1杯/d者,CRC发病风险降低65%(a OR=0.35,95%CI:0.23~0.52);饮绿茶年限1~10年与干茶叶消费量500~1 000 g/年者,CRC发病风险分别降低61%(a OR=0.39,95%CI:0.28~0.55)和71%(a OR=0.29,95%CI:0.18~0.49)。发病部位和性别的亚组分析表明,饮绿茶可以降低近端结肠癌、远端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并降低男性、女性CRC的发病风险。结论饮绿茶是CRC发病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结直肠癌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郭辉 卜秀梅 +1 位作者 陶东霞 曹丽君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6期26-28,共3页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其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的差异,并与相关国内常模比较,以利于患者获得最佳的家庭支持,早日康复。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120例患者家属采用症状...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其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的差异,并与相关国内常模比较,以利于患者获得最佳的家庭支持,早日康复。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120例患者家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除人际关系、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两者比较差异明显(P<0.01);患者子女躯体化、抑郁、焦虑3因子得分明显高于患者配偶得分(P<0.05),女性家属的躯体化、抑郁因子得分明显高于男性(P<0.01);高中以下文化者在人际关系、焦虑、偏执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大专以上文化者(P<0.01);来自农村者其躯体化、抑郁因子得分低于来自城市者(P<0.01)。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问题,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患者配偶,女性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性,文化水平低的和来自农村的患者家属低于文化水平高的和城市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心理健康 家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CA和PARK16多态性与中国辽宁地区汉族帕金森病人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莎 田小菲 +5 位作者 周懿舒 李冯锐 朱兰卉 罗晓光 任艳 庞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79-1883,共5页
目的:探究SNCA基因rs3857059和PARK16基因rs16856139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频率分布及与帕金森病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以214名中国辽宁地区汉族健康个体和213名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借助多重PCR及单一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的限制... 目的:探究SNCA基因rs3857059和PARK16基因rs16856139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频率分布及与帕金森病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以214名中国辽宁地区汉族健康个体和213名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借助多重PCR及单一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技术,对上述2种帕金森病易感基因中的2个SNPs位点进行等位基因多态性调查,并将所得的对照及病例组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多重PCR-RFLP法成功地检测出2个SNPs位点的所有基因型。基因频率数据显示rs3857059位点的G等位基因频率在帕金森病患者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92,P<0.01,OR=0.677,95%CI=0.517~0.888);rs16856139位点的T等位基因频率在帕金森病患者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511,P<0.01,OR=0.390,95%CI=0.227~0.669),这些结果提示本研究调查的2个SNPs构成了帕金森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帕金森病易感基因SNCA的rs3857059和PARK16的rs16856139位点基因频率分布在中国辽宁地区汉族群体中与帕金森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基因 SNCA 基因 PARK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羟氯喹治疗狼疮性肾炎过程中肾小球内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
11
作者 李艳秋 王海潮 +4 位作者 郑晓杰 刘晓丹 刘雪 田淑艳 姚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1-404,413,共5页
目的筛选硫酸羟氯喹(HCQ)在治疗狼疮性肾炎(LN)过程中肾小球内差异表达的蛋白。方法60只雌性NZB/WF1小鼠饲养至28周龄时,选择蛋白尿3+~4+的40只小鼠,将其分为HCQ组和对照组。饲养至36周时,经胸主动脉灌注磁珠分离肾小球蛋白,应用双向荧... 目的筛选硫酸羟氯喹(HCQ)在治疗狼疮性肾炎(LN)过程中肾小球内差异表达的蛋白。方法60只雌性NZB/WF1小鼠饲养至28周龄时,选择蛋白尿3+~4+的40只小鼠,将其分为HCQ组和对照组。饲养至36周时,经胸主动脉灌注磁珠分离肾小球蛋白,应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2D-DIG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和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候选蛋白在2组小鼠肾小球中的表达。结果HCQ组和对照组相比共筛选出31个差异表达蛋白,包括24个上调蛋白和7个下调蛋白。结论HCQ治疗LN过程中RI和ENOA等蛋白在肾小球内表达差异明显,这些蛋白可能参与LN肾小球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是HCQ治疗LN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 狼疮性肾炎 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β3-10KLH疫苗改善SAMP8小鼠认知功能和脑衰老
12
作者 刘欣 曹云鹏 赵传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79-983,共5页
目的探讨Aβ3-10KLH主动免疫对SAMP8小鼠模型脑衰老的影响。方法采用Aβ3-10KLH疫苗免疫SAMP8小鼠,并设立对照组。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行为学变化,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变化,采用SA-β-gal染色检测海马衰老细胞比例,生化试剂盒... 目的探讨Aβ3-10KLH主动免疫对SAMP8小鼠模型脑衰老的影响。方法采用Aβ3-10KLH疫苗免疫SAMP8小鼠,并设立对照组。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行为学变化,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变化,采用SA-β-gal染色检测海马衰老细胞比例,生化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损伤指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评估海马氧化应激损伤水平。结果Aβ3-10KLH疫苗能减缓SAMP8小鼠海马组织细胞衰老,提高SAMP8小鼠记忆能力(P<0.05);改善海马组织形态;减少海马组织衰老细胞比例(P<0.05),降低MDA含量(P<0.05),提高SOD活性(P<0.05)。结论Aβ3-10KLH疫苗能显著改善SAMP8小鼠认知功能,减缓海马神经细胞衰老,并减少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脑衰老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筛查: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推荐声明》现状与最新指南解读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迎晨 赵明芳 吴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3-1287,共5页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以及提高总体生存率至关重要。10余年来,肺癌筛查指南不断根据最新证据进行更新。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USPSTF)在2021年版肺癌筛查推荐...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以及提高总体生存率至关重要。10余年来,肺癌筛查指南不断根据最新证据进行更新。美国预防临床服务指南工作组(USPSTF)在2021年版肺癌筛查推荐中全面更新了肺癌筛查的相关推荐意见,并通过一项系统性回顾和协作建模研究,全面评估了肺癌筛查益处和危害的平衡,并对使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进行肺癌筛查的测试性能进行了仔细考量,提供了关于肺癌筛查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最佳筛查时间间隔以及不同筛查策略的相对益处和风险的最新信息,更新了肺癌筛查的相关推荐意见。本文旨在对该推荐更新情况进行解读,结合国内外的肺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相关报道、现行指南或专家共识更新概要以及筛查现状,为我国肺癌筛查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筛查 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吸烟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肝癌患者系统治疗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伊婷 滕赞 +1 位作者 刘云鹏 曲秀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379,共6页
衰老是促进慢性肝病不同阶段发展的主要风险因素,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老年和年轻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肿瘤微环境有显著区别。肝癌系统治疗领域发展日新月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极大改善了晚期肝癌患者的预后。... 衰老是促进慢性肝病不同阶段发展的主要风险因素,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老年和年轻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肿瘤微环境有显著区别。肝癌系统治疗领域发展日新月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极大改善了晚期肝癌患者的预后。老年肝癌患者治疗决策的选择需要考虑年龄相关的独特问题,在决策前需进行充分沟通和必要评估。通过大型临床研究的年龄亚组分析,可以推测老年肝癌患者能够从免疫联合治疗中获益,不应将高龄作为治疗策略选择的限制因素。然而,将临床试验中获得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外推到真实世界中的老年人群具有一定局限性,针对老年肝癌患者的最佳诊疗方案仍有待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患者/老年 系统治疗策略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F突变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展
15
作者 张雨欣 郭玲伶 +1 位作者 刘心语 马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8-1123,共6页
BRAF V600E突变是BRAF突变中最为主要的类型,赋予了结直肠癌(CRC)特定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随着对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分子生物学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分子为靶点的CRC精准治疗为mCRC的个体化治疗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基于近期的临床试验... BRAF V600E突变是BRAF突变中最为主要的类型,赋予了结直肠癌(CRC)特定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随着对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分子生物学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分子为靶点的CRC精准治疗为mCRC的个体化治疗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基于近期的临床试验结果,目前BRAF突变型mCRC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采用细胞毒性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进展后推荐使用BRAF抑制剂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联合或不联合MEK抑制剂的两药或三药方案。同时还有诸多正在探索的针对BRAF突变型mCRC的治疗方案,涵盖了各种通路靶向治疗、细胞毒性化疗和(或)免疫检查点阻断等组合策略。本文对BRAF突变在mCRC中的病理特征、mCRC的最新治疗方案以及正在开展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mCRC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BRAF突变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9
16
作者 宋程光 刘长喜 +12 位作者 曹群 高红安 王立姝 张建强 李莉 何元发 岳晓棠 陈奥 王汝 徐晓琳 李良媛 巴一 赵传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4-187,共4页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本溪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6例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选取同一时期内39例未同意溶栓的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给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本溪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6例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选取同一时期内39例未同意溶栓的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给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4 h、14 d的NIHSS评分;治疗后90 d的预后情况。结果显示,阿替普酶组治疗后24 h、14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 <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24 h 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而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明显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阿替普酶组治疗后24 hNIHSS评分明显减少(P <0.05),而治疗后14 d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90 d时2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因此认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双重抗血小板疗效相似,可用来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轻型脑卒中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双重抗血小板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胸水中CEA、CA125、CA153及CA199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5
17
作者 吴广平 巴静 +2 位作者 王恩华 滕月娥 范霞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检测胸水中癌胚抗原 (CEA)、癌抗原 12 5 (CA12 5 )、癌抗原 15 3 (CA15 3 )及癌抗原 199(CA199)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对 5 2例肺癌患者的胸水、血清及 5 0例非肺癌患者的胸水进行了免疫蛋白定量分... 目的 探讨检测胸水中癌胚抗原 (CEA)、癌抗原 12 5 (CA12 5 )、癌抗原 15 3 (CA15 3 )及癌抗原 199(CA199)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对 5 2例肺癌患者的胸水、血清及 5 0例非肺癌患者的胸水进行了免疫蛋白定量分析。结果 肺癌组胸水内 4项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肺癌组水平 (P <0 .0 1或P <0 .0 5 ) ;肺癌组胸水中 4项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血清中水平 (P <0 .0 1或P <0 .0 5 ) ;CEA与CA199联合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达 96.2 %和 96.0 %。结论 检测胸水中CEA、CA12 5、CA15 3及CA199对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胸水 CEA CA125 CA153 CA199 肺癌 诊断 癌胚抗原 癌抗原125 癌抗原1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浆B型利尿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莹 刘维新 +3 位作者 邢俊伟 周凤 于艳红 王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47,60,共4页
目的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浆B型利尿肽(BNP)水平,分析其与肝功能分级、消化道出血、肝硬化腹水、血红蛋白、肾功能、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61例为实验组,同时选取16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基本信息,测定血浆... 目的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浆B型利尿肽(BNP)水平,分析其与肝功能分级、消化道出血、肝硬化腹水、血红蛋白、肾功能、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61例为实验组,同时选取16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基本信息,测定血浆BNP、血红蛋白、肾功能、凝血功能及是否合并消化道出血和肝硬化腹水。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实验组中不同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以及是否合并消化道出血、腹水等并发症时BNP水平的变化,以及BNP水平与血红蛋白、肾功能、凝血功能、便潜血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血浆BN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实验组中,不同年龄及性别间血浆BN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Child-Pugh C级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Child-Pugh A级和B级患者,且Child-Pugh B级患者高于Child-Pugh A级患者(P<0.05)。实验组中合并消化道出血、腹水、贫血、便潜血阳性、肾功能异常的患者,血浆BNP高于不合并上述症状的患者(P<0.05)。实验组中血浆BNP水平与血红蛋白、肌酐、胱抑素C、血尿素氮呈正相关,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无相关性。结论血浆BNP水平同性别、年龄等基本因素无关。BNP水平可反映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且受消化道出血、肝硬化腹水、贫血、肾功能异常等因素的影响。BNP对肝脏合成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利尿肽 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 腹水 血红蛋白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蟾蜍灵在诱导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对Bcl-2和PKC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田昕 王萍萍 +4 位作者 刘云鹏 侯科佐 金波 罗颖 曲秀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7-71,共5页
为了研究蟾蜍灵在诱导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对Bcl-2表达与裂解和磷酸化的作用,及对蛋白激酶C(PKC)活性与PKCs亚细胞定位的影响,分别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细胞染色法观察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凋... 为了研究蟾蜍灵在诱导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对Bcl-2表达与裂解和磷酸化的作用,及对蛋白激酶C(PKC)活性与PKCs亚细胞定位的影响,分别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细胞染色法观察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凋亡DNA片段化,[γ-32P]同位素掺入法测定PKC活性,Westernblot分析Bcl-2及PKC蛋白表达。结果表明:①蟾蜍灵抑制HL-60细胞增殖,24、48及72小时的IC50分别为(25.8±2·1)、(8.0±1.2)及(2.3±0.3)nmol/L;②50nmol/L蟾蜍灵作用24小时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③50nmol/L蟾蜍灵处理HL-60细胞6-24小时,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并出现23kD的裂解片段,磷酸化水平逐渐降低;④1-100nmol/L蟾蜍灵分别作用30分钟,对PKC总活性无影响,但可促使PKCβⅡ膜转位。结论:蟾蜍灵诱导HL-60细胞凋亡可能与Bcl-2表达降低、裂解及脱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蟾蜍灵 凋亡 BCL-2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31
20
作者 赵玫 赵正党 +6 位作者 史瑾 陈艳丽 李红 邹德玲 马淑梅 李晓东 赵传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以及可能的原因与机制。方法对收集到的单独或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11例患者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在骨骼肌不良反应肌酸激酶(CK)升高方面,女性与... 目的探讨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以及可能的原因与机制。方法对收集到的单独或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11例患者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在骨骼肌不良反应肌酸激酶(CK)升高方面,女性与男性患者发生率分别为67%和20%;患者总体平均年龄超过65岁,多同时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73%)、糖尿病(55%);患者同时与他汀类伍用的药物种类平均多达5.6种。结论女性、老龄、多种药物伍用致药物间相互作用,是以他汀类为基础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可能为其他伍用药物对共通代谢途径的竞争性抑制导致他汀类暴露增加继发肝脏与骨骼肌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辛伐他汀 依折麦布 烟酸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