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1至2010年住院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调查 被引量:19
1
作者 孙颖 单忠艳 姜雅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49-951,共3页
目的回顾总结1991至2010年我院住院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分析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的特点及其变化,为本地区糖尿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初步资料。方法采用国际死因分类法-10(ICD-10)进行死因分类,利用Epidata3.0进行数据输入,利用SPSS... 目的回顾总结1991至2010年我院住院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分析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的特点及其变化,为本地区糖尿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初步资料。方法采用国际死因分类法-10(ICD-10)进行死因分类,利用Epidata3.0进行数据输入,利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析比较1991至2010年间的住院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由前10年死亡原因的第2位上升至后10年的第1位,在以糖尿病并发症为主要死因的患者中,感染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结论心血管疾病是住院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住院患者 死亡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调控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纤维连接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秋月 佟健华 +2 位作者 杜娟 赵宏 陆娇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分泌纤维连接蛋白(FN)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系膜细胞内p38MAPK活性;应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FN。结果TGF...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分泌纤维连接蛋白(FN)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系膜细胞内p38MAPK活性;应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FN。结果TGF-β1可诱导MC内p38MAPK活化,刺激15minp38MAPK活性增加,30min后,p38MAPK活性达高峰,1h后几乎恢复至正常水平,2h后再次升高,24h时仍高于正常。TGF-β1可促进MC分泌FN,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MC分泌FN。结论p38MAPK通路在TGF-β1引起的系膜细胞外基质成分之一的FN分泌增加中发挥一定的作用。SB203580能部分抑制TGF-β1诱导的FN的合成,可能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系膜细胞 糖尿病肾病 纤维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中国首部《中国老年人甲状腺疾病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玉姝 单忠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97-1299,共3页
2021年5月《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和《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同步发表了《中国老年人甲状腺疾病诊疗专家共识》(简称《共识》),这是由内分泌代谢病和老年病专科医生共同制定的我国首部针对老年人甲状腺疾病诊疗的共识。《共识》包括5个部分... 2021年5月《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和《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同步发表了《中国老年人甲状腺疾病诊疗专家共识》(简称《共识》),这是由内分泌代谢病和老年病专科医生共同制定的我国首部针对老年人甲状腺疾病诊疗的共识。《共识》包括5个部分,共提出40条推荐意见。结合中国的流行病学数据,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证据,该指南着重关注老年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综合评估与筛查;老年人甲亢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治疗的注意事项;老年人甲减、亚临床甲减并发症及个体化治疗选择和目标;老年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分层管理。该共识对提高我国老年人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促进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甲状腺疾病 专家共识 评估 治疗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CTGF及LN的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董明 王秋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6-97,104,共3页
目的观察高糖培养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分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层黏连蛋白(LN)的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发病机制。方法将HMC分为低糖组(5mmol/L葡萄糖)、高糖组(30mmol/L葡萄糖)和甘露醇对照组(25mmol/L甘露醇和5mmol/L... 目的观察高糖培养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分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层黏连蛋白(LN)的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发病机制。方法将HMC分为低糖组(5mmol/L葡萄糖)、高糖组(30mmol/L葡萄糖)和甘露醇对照组(25mmol/L甘露醇和5mmol/L葡萄糖),刺激24,48,72h后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CTGF及LN的含量。结果与低糖组和甘露醇组比较,高糖培养的HMC上清液中CTGF及LN的浓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高糖环境下HMC分泌CTGF及LN增加,导致细胞外基质聚集,为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系膜细胞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层黏连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RB1等位基因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伟华 刘国良 +1 位作者 曹峰林 张巾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3-325,共3页
目的 :探讨HLA DRB1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 (type 2diabetesmellitus,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olymerasechainreactionwithsequence specificprimers ,PCR SSP)检测了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88... 目的 :探讨HLA DRB1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 (type 2diabetesmellitus,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olymerasechainreactionwithsequence specificprimers ,PCR SSP)检测了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88例T2DM患者 ( 5 2例无并发症 ,36例合并大血管病变 )HLA 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结果 :T2DM患者至少存在 11种HLA DRB1等位基因 ,T2DM伴大血管并发症组HLA DRB1 0 3、HLA DRB1 0 90 12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 (P <0 .0 5 )。结论 :HLA DRB1基因中DRB1 0 3、DRB1 0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B1等位基因 中国 T2DM 大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层黏连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吕秀娟 王秋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通过体外试验研究高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层黏连蛋白(LN)的影响。方法用高糖干预体外培养的HMC,以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的MCP-1和LN水平。结果高糖组培养上清在不同时点(24,48,72h)MCP-1和L... 目的通过体外试验研究高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层黏连蛋白(LN)的影响。方法用高糖干预体外培养的HMC,以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的MCP-1和LN水平。结果高糖组培养上清在不同时点(24,48,72h)MCP-1和LN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糖组和甘露醇组(P<0.05)。高糖干预24h后,培养上清MCP-1和LN水平开始升高,于72h达峰值,正常糖组和甘露醇组未见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糖呈时间依赖方式增加HMC对MCP-1和LN的分泌,而正常糖和甘露醇无此作用。MCP-1和LN的增加是由于高糖而非高渗所致,提示高糖所致的炎性反应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层黏连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遍食盐碘化前后甲状腺癌发病变化的11年病理资料分析 被引量:106
7
作者 关海霞 单忠艳 +2 位作者 米小轶 王恩华 滕卫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4-285,共2页
目的探讨1996年普遍食盐碘化(USI)政策实施前后甲状腺癌发病的变化及临床特点。方法查阅本院病理科保存的1992-2002年期间住院患者的手术病理报告,计算各种类型甲状腺癌的检出率和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的构成比。对1999年后的所有甲状腺... 目的探讨1996年普遍食盐碘化(USI)政策实施前后甲状腺癌发病的变化及临床特点。方法查阅本院病理科保存的1992-2002年期间住院患者的手术病理报告,计算各种类型甲状腺癌的检出率和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的构成比。对1999年后的所有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淋巴结转移率和伴发疾病的分析。结果(1)甲状腺癌的总检出率的变化是随机分布的,但1996-2002年间乳头状甲状腺癌(PTC)的检出率显著高于1992-1995年间。(2)PTC在甲状腺癌中的构成比于1996年以后呈现增加的趋势(r=2,P<0.05)。(3)PTC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滤泡状甲状腺癌(FTC)。32.78%的PTC和28.57%的FTC患者伴发有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论USI政策实施后,甲状腺癌的组织类型发生变化PTC发病增加,FTC发病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普遍食盐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城乡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4
8
作者 赖亚新 李晨嫣 +2 位作者 滕晓春 陈彦彦 单忠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分析辽宁省城乡成年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抽取辽宁省城市及乡镇2 989名年龄≥20岁的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体格检查及血脂、血糖测定,计算血脂异常患病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辽宁省成年居民血脂异常的患... 目的分析辽宁省城乡成年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抽取辽宁省城市及乡镇2 989名年龄≥20岁的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体格检查及血脂、血糖测定,计算血脂异常患病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辽宁省成年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51.6%,男性患病率为60%,女性患病率为47.4%。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在50岁以前,男性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而50岁以后女性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城市居民血脂谱的异常主要表现为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降低,而乡镇居民血脂谱异常主要表现在甘油三酯水平的增高。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增加10岁、吸烟、超重或肥胖、中心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均为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辽宁省成年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已高达51.6%,城市及乡镇血脂谱异常的特点有所不同,应加强对血脂异常高危人群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血清性激素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9
作者 陈莹 李静 +1 位作者 王楚媛 单忠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08-811,81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检测对男性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11月至2008年2月我院内分泌科男性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29例。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睾酮、雌二醇(E2)、胰岛素和C肽,计算睾酮/雌二醇... 目的探讨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检测对男性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11月至2008年2月我院内分泌科男性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29例。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睾酮、雌二醇(E2)、胰岛素和C肽,计算睾酮/雌二醇(T/E2)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其特点及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和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9例患者中仅有1例(3.45%)血清睾酮水平低于正常,有4例(13.79%)超过正常范围,其余24例(82.76%)均在正常范围内,而血清E2的检测结果显示:2例(6.90%)超过正常范围,14例(48.28%)低于正常,仅13例(44.83%)处于正常范围内。具有低E2血症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睾酮的平均水平及HDL-C浓度显著低于血清E2水平不低者,而前者的WHR、HbA1c和血尿酸水平却明显高于后者;2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病程、伴发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及并发糖尿病肾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中50%的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血清E2水平低于正常范围,但是血清睾酮水平不在正常范围内的不到20%。血清E2水平与更多严重的中心型肥胖、糖代谢异常、血脂及血尿酸等代谢异常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血清E2水平低可能成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补充雄激素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激素 血清睾酮 雌二醇 男性 2型糖尿病 中心型肥胖 血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高明 王涤非 +4 位作者 林奕辰 杨慧晶 吕欣浓 费宁 李晓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方法检测T2DM正常白蛋白尿患者(51例)与DN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组40例,临床白蛋白尿组28例,肾功不全组20例)的BMD及骨代谢指标。结果 25羟维生素D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方法检测T2DM正常白蛋白尿患者(51例)与DN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组40例,临床白蛋白尿组28例,肾功不全组20例)的BMD及骨代谢指标。结果 25羟维生素D3(25-OH-D3)在正常白蛋白尿组最高,在DN各组间随着肾功能的恶化逐渐降低(P<0.05)。DN各组血清骨钙素(BGP)及血清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均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DN各组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肾功不全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及肾功不全组各部位BMD值均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多元相关分析表明腰椎BMD及股骨颈BMD与年龄、血Cr、BUN、尿MA/Cr、βCTX、PTH成负相关,与血Ca、25-OHD3、BGP、T-PINP成正相关,女性患者腰椎BMD及股骨颈BMD与绝经年限成负相关。结论随着T2DM患者肾功能逐渐下降,其骨量减少的程度逐渐加重,T-PINP、BGP、βCTX、25-OH-D3等骨代谢指标较BMD更敏感地反映DN早期骨代谢的变化。DN患者的BMD与年龄、绝经年限、尿MA/Cr、25-OH-D3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骨密度 骨代谢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年人甲状腺体积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胡凤楠 关海霞 +3 位作者 滕卫平 金迎 杨帆 滕晓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4-326,共3页
目的 :探讨正常成年人甲状腺体积 (TV)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低碘、碘充足和高碘 3个不同碘摄入量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及甲状腺B超检查 ,筛查出正常成年人群 ,进行TV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碘摄入量、血清... 目的 :探讨正常成年人甲状腺体积 (TV)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低碘、碘充足和高碘 3个不同碘摄入量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及甲状腺B超检查 ,筛查出正常成年人群 ,进行TV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碘摄入量、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TSH)水平关系的研究。结果 :3地区成年人TV的大小与年龄、绝经、吸烟及饮酒无明显关系 ;TV随人群碘摄入量减少而增大 ;TV与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呈正相关 (P <0 .0 1) ,与TSH呈负相关 (P <0 .0 1) ;男性TV均明显大于女性 (P <0 .0 5 ) ;但男女人群平均TV/身高及TV/体重比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尿碘中位数 (MUI)为 10 0~ 6 0 0 μg/L的碘摄入量范围的正常成年人TV随身高、体重 ,特别是体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大 ,而随人群碘摄入量增加及血清TSH水平升高而缩小 ;TV的大小与年龄、性别、绝经、吸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体积 成年人 身高 体重 体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 被引量:18
12
作者 史良凤 于振乾 +3 位作者 李玉姝 关海霞 单忠艳 滕卫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44-1046,共3页
回顾性调查1 55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前甲状腺相关抗体、手术记录、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评估术前甲状腺相关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 Ab)与术后组织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间的关系。术前TPOAb和... 回顾性调查1 55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前甲状腺相关抗体、手术记录、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评估术前甲状腺相关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 Ab)与术后组织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间的关系。术前TPOAb和(或)Tg Ab阳性可能是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风险的一个指标,且与肿瘤恶性程度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分化型甲状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G及β_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艳萍 苏晓林 +2 位作者 王禹 王秋月 任青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3-94,共2页
通过对尿中N 乙酰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及血、尿 β2 微球蛋白 (β2 m )的联合检测探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方法。NAG采用 72 1分光光度计比色法 ,β2 m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的NAG、血及尿中的 β2 m均... 通过对尿中N 乙酰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及血、尿 β2 微球蛋白 (β2 m )的联合检测探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方法。NAG采用 72 1分光光度计比色法 ,β2 m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的NAG、血及尿中的 β2 m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1,P <0 0 5)。表明NAG及血、尿 β2 m的测定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Β2-微球蛋白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周冰冰 王学梅 +4 位作者 张茜 徐世燚 单忠艳 赖亚新 王浩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880-882,共3页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其各个组分与胆囊结石发生的相关性,探讨影响胆囊结石患病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随访的社区人群445例为研究对象,将随访人群分为代谢综合征组220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22...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其各个组分与胆囊结石发生的相关性,探讨影响胆囊结石患病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随访的社区人群445例为研究对象,将随访人群分为代谢综合征组220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225例。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液检查,获取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血生化指标(空腹血糖、TG、HDL)等资料。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胆囊结石患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总人群中胆囊结石患者共49例,占11.01%,其中代谢综合征组胆囊结石38例(17.27%),非代谢综合征组胆囊结石11例(4.89%),代谢综合征组胆囊结石的患病率显著增高(χ~2=17.409,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胆囊结石的发生与腰围、TG、HDL独立相关[腰围:比值比(OR)=1.088,P<0.001;TG:OR=1.209,P=0.038;HDL:OR=0.329,P=0.014)。结论腰围增加、TG升高、HDL降低可能是胆囊结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X 胆囊结石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碘过量对Wistar大鼠甲状腺细胞死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威 范晨玲 +3 位作者 单忠艳 关海霞 李玉姝 滕卫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01-803,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碘超足量和碘过量对Wistar大鼠甲状腺细胞死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按日摄碘量分为对照组(碘适量组,4μg/d)、1.5倍组(碘超足量组,6μg/d)、3倍组(3倍碘过量组,12μg/d)和6倍组(6倍碘过量组,24μg/d)。各组... 目的探讨慢性碘超足量和碘过量对Wistar大鼠甲状腺细胞死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按日摄碘量分为对照组(碘适量组,4μg/d)、1.5倍组(碘超足量组,6μg/d)、3倍组(3倍碘过量组,12μg/d)和6倍组(6倍碘过量组,24μg/d)。各组大鼠分别于实验0、1、2、4、8个月处死,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浓度,应用碘化丙锭染色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死亡率和细胞周期。结果3倍组和6倍组在4个月和8个月时,甲状腺细胞死亡率升高(17.4%vs9.8%,P<0.05),S期细胞比例升高(5%~6%vs3%,P<0.05),G0G1期细胞数显著下降(64%~67%vs80%,P<0.05)。尿碘浓度与细胞死亡率、S%显著正相关(r=0.673,r=0.505,P均<0.01),与G0G1%显著负相关(r=-0.639,P<0.01)。结论慢性碘过量增加甲状腺细胞的死亡率,并影响G0G1期和S期细胞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细胞死亡 细胞周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IF-1α、VEGF、vWf、IGF-1、25(OH)D_3水平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邵滢 吕川 +1 位作者 马小羽 王秋月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961-1967,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2... 目的探讨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T2DM患者423例作为病例组,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以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表示]分为正常尿蛋白组(ACR<30 mg/g,n=163)、微量蛋白尿组(ACR 30~300 mg/g,n=145)、临床蛋白尿组(ACR>300mg/g,n=115);另选取性别、年龄、BMI匹配的本院同期体检健康成年人16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集中检测HIF-1α、VEGF、v Wf、IGF-1,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D_3。结果 4组性别、平均年龄、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糖尿病病程、腰围、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酸(UA)、纤维蛋白原(F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Ln(ACR)、HIF-1α、VEGF、v Wf、IGF-1、25(OH)D_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IF-1α与VEGF、HIF-1α与v Wf、HIF-1α与IGF-1、VEGF与v Wf、VEGF与IGF-1、v Wf与IGF-1均呈线性正相关(P<0.05),25(OH)D_3与HIF-1α、VEGF、v Wf、IGF-1均呈线性负相关(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n(ACR)与糖尿病病程、腰围、WHR、Hb A1c、TC、TG、LDL-C、SCr、BUN、UA、Fg、HOMA-IR、HIF-1α、VEGF、v Wf、IGF-1呈正相关(P<0.05),与25(OH)D_3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逐步主成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TG、LDL-C、SCr、BUN、UA、HOMA-IR、HIF-1α、VEGF、v Wf、IGF-1、25(OH)D_3是Ln(ACR)的影响因素(P<0.05),回归方程为:Y[Ln(ACR)]=2.553+0.967×主成分+0.024×糖尿病病程+0.123×TG+0.147×LDL-C+0.018×SCr+0.195×BUN+0.003×UA+0.033×HOMA-IR-0.045×25(OH)D_3,主成分=0.827×HIF-1α+0.846×VEGF+0.727×v Wf+0.931×IGF-1。结论尿白蛋白排泄率较高T2DM患者的血清HIF-1α、VEGF、v Wf、IGF-1水平较高,血清25(OH)D_3水平较低。血清HIF-1α、VEGF、v Wf、IGF-1可能通过慢性炎性反应、促进血管生成、促内皮损伤及功能紊乱参与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并相互作用、相互促进;25(OH)D_3可能对DN有保护作用,且其至少有部分保护作用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和异常新生血管形成、抑制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骨化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R5和CD30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外周淋巴细胞上的表达 被引量:6
17
作者 毛金媛 范晨玲 +4 位作者 关海霞 单忠艳 李玉姝 满娜 滕卫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的平衡偏移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1例初发Graves病(GD组),21例桥本甲状腺炎(HT组)和45名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的平衡偏移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1例初发Graves病(GD组),21例桥本甲状腺炎(HT组)和45名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CR5+和CD4+CD30+细胞,以其各自百分比和平均荧光强度(MFI)作为反映Th1/Th2免疫应答强度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D组CD4+CD30+细胞升高(P<0.05),而CCR5+细胞MFI明显减低(P<0.01);HT组CD4+CCR5+和CD4+CD30+细胞均升高(P<0.05)。GD组中CD30+细胞MFI与TRAb浓度正相关,与FT3、FT4、TSH均无相关性。结论:GD的发生可能与Th2优势应答密切相关;Th1和Th2细胞可能共同参与了HT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辅助性T淋巴细胞 CCR5 CD30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胰岛素原基因胰外表达重组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7
18
作者 袁凤山 张坤 +2 位作者 杨立新 王大会 尤春暖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1-323,共3页
目的 :构建胰外表达成熟胰岛素的重组体。方法 :将人胰岛素原基因进行二处突变 ,突变后的胰岛素原基因与逆转录病毒载体 pLXSN重组并转染肝癌细胞。提取肝癌细胞基因组DNA ,PCR方法鉴定人胰岛素原基因与载体重组结果及在肝癌细胞基因组... 目的 :构建胰外表达成熟胰岛素的重组体。方法 :将人胰岛素原基因进行二处突变 ,突变后的胰岛素原基因与逆转录病毒载体 pLXSN重组并转染肝癌细胞。提取肝癌细胞基因组DNA ,PCR方法鉴定人胰岛素原基因与载体重组结果及在肝癌细胞基因组中整合情况。同时测定成熟胰岛素的表达。结果 :胰岛素原基因已整合到肝癌细胞基因组。突变的胰岛素原可被广泛存在的furin酶识别 ,在培养基内检测到较高浓度的成熟胰岛素。结论 :成功构建胰外表达成熟胰岛素的突变人胰岛素原基因逆转录病毒重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胰岛素原基因 逆转录病毒载体 基因重组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U诱导大鼠低甲状腺素血症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被引量:10
19
作者 白宇 赖亚新 +1 位作者 李静 单忠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29,33,共4页
目的探讨低甲状腺素血症大鼠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IR)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及低甲状腺素血症(HypoT4)组。NC组正常喂养,HypoT4组给予丙硫氧嘧啶(PTU)水(浓度为3ppm)喂养。喂养8周后,眶后采血测定促甲状... 目的探讨低甲状腺素血症大鼠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IR)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及低甲状腺素血症(HypoT4)组。NC组正常喂养,HypoT4组给予丙硫氧嘧啶(PTU)水(浓度为3ppm)喂养。喂养8周后,眶后采血测定促甲状腺素(TSH)、总甲状腺素(TT4),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估2组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应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通过Real-time PCR检测脂肪细胞的瘦素(Ob)和脂联素(APN)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HypoT4组大鼠的血清TSH水平与NC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TT4明显低于NC组(P<0.05),2组大鼠的基础状态血糖和稳态血糖无统计学差异(P>0.05);HypoT4组的基础胰岛素水平有下降趋势,但较N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钳夹稳态状态下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5);HypoT4组的葡萄糖清除率和葡萄糖代谢率明显低于NC组(P<0.05),HypoT4组Ob mRNA表达水平低于NC组(P<0.05),APN mRNA表达水平低于NC组,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明显下降趋势(P=0.07)。结论低甲状腺素血症大鼠存在胰岛素抵抗,并可能与脂肪细胞分泌Ob及APN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甲状腺素血症 胰岛素抵抗 丙硫氧嘧啶 瘦素 脂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组织chemerin mRNA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晶 裴丽娜 +3 位作者 都健 赵晓娟 刘慧蔷 张盈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组织中脂肪因子chemerin 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C,n=15)和高脂饮食组(HF,n=15),喂养10周后,以大鼠...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组织中脂肪因子chemerin 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C,n=15)和高脂饮食组(HF,n=15),喂养10周后,以大鼠清醒状态下正常血糖-高血浆胰岛素钳夹技术进行评估,处死后取肾周脂肪组织,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大鼠脂肪组织中chemeri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与NC组比较,HF组60~120 min的平均葡萄糖输注率(GIR60~120)明显降低[分别为(13.87±1.45)mg·kg-·1min-1和(24.10±2.87)mg·kg-·1min-1,P<0.05];(2)与NC组比较,HF组大鼠脂肪组织中chemerin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分别为(1.86±1.02)和(0.92±0.32),P<0.01]。结论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组织chemerin mRNA升高,提示脂肪因子chemerin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ERIN 脂肪组织 胰岛素抵抗 大鼠 清醒状态 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