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中的变化特点及临床价值
1
作者 苏梓涵 张乾忠 姜红堃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84-98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CK)和肌红蛋白(Mb)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BACM)中变化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8例BACM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以及血清CK和Mb检测值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78例患儿...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CK)和肌红蛋白(Mb)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BACM)中变化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8例BACM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以及血清CK和Mb检测值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78例患儿血清CK值为432~18440 U/L,平均2178.8 U/L。全部患儿CK检测值超过参考区间上限(310 U/L),其中检测值大于参考区间上限2倍72例(92.31%),>10倍15例(19.23%);>5000 U/L 5例(6.41%),>10000 U/L 1例(1.28%)。血清CK峰值多出现在发病第1~3天,之后逐渐降低,到发病第7天时约73%患儿的CK值已恢复至正常参考区间,与临床症状变化时间一致。检测血清Mb患儿66例,检测结果为13.3~2603.8 ng/mL,平均260.17 ng/mL。超过参考区间上限(116.3 ng/mL)者34例(51.52%),其中大于参考区间上限2倍20例(30.30%),>5倍7例(10.61%),>10倍3例(4.55%)。血清Mb峰值出现在发病第1~3天,之后迅速降低,至发病第5天时84.38%患儿恢复至正常参考区间。结论BACM患儿血清CK值明显升高,并与临床症状变化一致,可作为诊断BACM的重要依据之一。部分病例血清Mb值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诊断BACM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应与血清CK同步检测。检测BACM患儿血清CK和Mb对了解病情、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肌酸激酶 肌红蛋白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点定位视觉模拟评分法联合影像学检查对输尿管结石定位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0
2
作者 张震 李维 +2 位作者 时广宇 王学梅 徐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1-1013,1022,共4页
目的探讨疼痛点定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与影像学检查联合应用对急性肾绞痛输尿管结石的定位及诊断价值。方法急性肾绞痛且疑诊输尿管结石的患者374例,随机分成VAS组和对照组。VAS组先应用VAS评估输尿管压痛点的疼痛评分,随后2组均应用... 目的探讨疼痛点定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与影像学检查联合应用对急性肾绞痛输尿管结石的定位及诊断价值。方法急性肾绞痛且疑诊输尿管结石的患者374例,随机分成VAS组和对照组。VAS组先应用VAS评估输尿管压痛点的疼痛评分,随后2组均应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输尿管的3个生理狭窄进行扫查,超声显示输尿管扩张未检出结石的需结合肾盂静脉造影及CT检查结果,评估并显示输尿管结石梗阻部位及超声诊断准确率。结果输尿管腹段结石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00%(102/102),输尿管盆段结石为83.5%(66/79),输尿管壁内段结石为96.9%(187/193)。超声联合肾盂静脉造影及CT检查诊断的全部输尿管结石中,其梗阻部位VAS评分腹段为8.3±1.7,盆段为8.6±1.4,壁内段为8.9±1.1,评分显著高于同组非结石梗阻部位(P<0.05)。VAS组与对照组比较,梗阻部位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疼痛点定位VAS与影像学检查联合应用,对诊断输尿管结石梗阻部位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有助于提高超声定位及结石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点 视觉模拟评分法 影像学检查 输尿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例小儿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孙桂莲 江雅静 +2 位作者 姜琳 王东颖 杨志亮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小儿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V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对1995年11月1日至2009年5月30日期间于我院确诊为CVS的4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断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6例患儿,男22例,女24例,平均发病年龄4.5岁(111岁)... 目的分析小儿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V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对1995年11月1日至2009年5月30日期间于我院确诊为CVS的4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断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6例患儿,男22例,女24例,平均发病年龄4.5岁(111岁),平均诊断年龄8.5岁(4.514.5岁)。66%有偏头痛家族史,74%有晕动症史,83%有明显诱因。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呕吐,发作呈突发突止的刻板形式,呕吐可持续数日,2次发作间有完全健康的间歇期。发作期伴有面色苍白、倦怠、顽固恶心、腹痛、头痛、畏光、怕声、眩晕等症状。29例随访5年,5例用丙戊酸钠,5例用塞庚啶,5例用塞庚啶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4例用阿米替林、丙戊酸钠和赛庚啶三联治疗;3例用西比灵和塞庚啶联合治疗;用药平均10个月(1.5个月2年),除3例用药后仍有发作,间歇期延长外,其余基本无发作,其中28%(8/29)转为偏头痛。结论CVS是儿科较常见的疾病,应提高对该病认识,临床上遇到反复发作性呕吐者,且有完全健康间歇期,在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基础上,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疾病 呕吐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姜红堃 孙桂莲 +2 位作者 罗钢 姜红 张乾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2-323,共2页
对46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的临床分型、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关键词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型氨基酸代谢异常的临床及氨基酸和有机酸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麻宏伟 毛健 +4 位作者 王阳 卢瑶 姜俊 张海娟 董贵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77,共2页
应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及气相色谱一质谱仪对4例,临床疑为氨基酸和有机酸代谢异常的患儿进行血 清氨基酸分析及尿液有机酸分析。
关键词 氨基酸代谢异常 诊断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病儿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秋燕 白玉兰 +4 位作者 王海英 张新生 侯永生 赵景霞 宋希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07-309,共3页
晚近研究表明,危重的非甲状腺疾病(NTI)可以引起甲状腺激素变化,并有判定预后意义。国内儿科报道尚少。本文系统观察30例危重患儿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并探讨有关机制和临床意义。
关键词 治疗 甲状腺激素 儿童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蟾蜍灵诱导人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何莉 荆薇 +1 位作者 刘云鹏 侯克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8-640,共3页
目的研究蟾蜍灵对人急性淋巴白血病(CEM)细胞的作用。方法台盼蓝拒染法观察蟾蜍灵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蟾蜍灵作用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0-80nmol/L蟾蜍灵于24h开始明显抑制CEM细胞生长(P〈0.01)。24,48和72h抑制细... 目的研究蟾蜍灵对人急性淋巴白血病(CEM)细胞的作用。方法台盼蓝拒染法观察蟾蜍灵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蟾蜍灵作用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0-80nmol/L蟾蜍灵于24h开始明显抑制CEM细胞生长(P〈0.01)。24,48和72h抑制细胞增殖50%的药物浓度分别为15.13,9.59和6.57nmol/L;20nmol/L,40nmol/L蟾蜍灵作用24h后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20nmol/L蟾蜍灵处理12,24和48h凋亡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46%、17.92%和66.26%;40nmol/L蟾蜍灵处理12,24和48h凋亡细胞百分率分别为5.19%、32.71%和80%以上;凋亡细胞百分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蟾蜍灵以时间、剂量依赖方式抑制CEM细胞生长、诱导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细胞株 蟾蜍灵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改善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损伤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昭 白英龙 +6 位作者 姜红堃 赵卫华 田文 程颖 宋立新 孙英贤 胡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02-905,共4页
目的明确外源性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内皮保护机制。方法大鼠编号随机分为3组:Wistar组(正常对照组),Wistar大鼠8只,蒸馏水灌胃4周;GK组(对照组),GK大鼠8只,同等容量蒸馏水灌胃4周;Ghrelin... 目的明确外源性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内皮保护机制。方法大鼠编号随机分为3组:Wistar组(正常对照组),Wistar大鼠8只,蒸馏水灌胃4周;GK组(对照组),GK大鼠8只,同等容量蒸馏水灌胃4周;Ghrelin组(实验组),GK大鼠8只,外源性Ghrelin腹腔注射4周。留取大鼠动脉血液,采集血清和血管组织标本,检测血清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量TNF-α蛋白表达。结果实验4周后,与Wistar组大鼠比较,GK组大鼠血清ET-1、TNF-α水平升高(P<0.05);Ghrelin组血清ET-1、TNF-α水平较GK组降低(P<0.05);Ghrelin组大鼠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GK组(P<0.05)。主动脉血管组织HE染色提示Ghrelin组大鼠血管内皮结构接近Wistar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hrelin干预后大鼠血管TNF-α表达量较GK组低(P<0.05)。结论 Ghrelin腹腔注射可减轻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改善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较长期Ghrelin在体干预降低TNF-α血清水平及组织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释放肽 胰岛素抵抗 肿瘤坏死因子Α 内皮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10例厌食或生长发育不良小儿锌营养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立夫 郭承吉 +6 位作者 张敏 张素芳 朴英爱 朱亚男 张知今 郭金华 王毅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3期222-224,共3页
对厌食或生长发育不良就诊的610名小儿测发锌研究其营养状况。结果缺锌症患病率为54.4%,均值为75.7μg/g, 显著低于正常值下限111μg/g(P<0.001)。学龄前小儿占全部缺锌症的82.2%。从初生至3岁患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4岁以后与年... 对厌食或生长发育不良就诊的610名小儿测发锌研究其营养状况。结果缺锌症患病率为54.4%,均值为75.7μg/g, 显著低于正常值下限111μg/g(P<0.001)。学龄前小儿占全部缺锌症的82.2%。从初生至3岁患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4岁以后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缺锌症患儿有持久性广谱厌食特点,身高和体重非常显著低于同龄相同条件的正常小儿。提示学龄前小儿有上述表现者均应疑似缺锌症,应测发锌以明确诊断,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食 生长发育 儿童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感病毒相关脑病患者血清中MMPs和TIMP-1水平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桂莲 姜红堃 +3 位作者 李萍 胡宛如 荻野谷和裕 飯沼一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1,68,共3页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在流感病毒相关脑病 (简称流感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检测 22例流感脑病患儿, 20例同年龄的流感病毒感染但无脑病患儿及 22例同年龄的非感染性神经疾病患...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在流感病毒相关脑病 (简称流感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检测 22例流感脑病患儿, 20例同年龄的流感病毒感染但无脑病患儿及 22例同年龄的非感染性神经疾病患儿血清MMP-2,MMP -9和TIMP 1。结果:脑病组及流感组血清MMP -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脑病组与流感组之间无明显差别;流感组及脑病组的MMP -2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而且脑病组也较流感组明显减低;TIMP- 1在脑病组中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但与流感组比较无明显升高;可反映蛋白分解能力的MMP- 9 /TIMP- 1比率在脑病和流感组中均明显升高。结论:流感脑病病人血清MMP- 9增高,MMP- 2下降,表明MMPs可能参与了流感脑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病 流感病毒 基质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组紫癜性肾炎患者临床表现、病理分级及预后的比较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瑶 罗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7-251,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紫癜性肾炎(HSPN)患者病理分级、临床分型及预后的差别。方法选取我院儿科及肾内科收治并诊断为HSPN的225例患者,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分级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在病理分级、临床分型及预后方面...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紫癜性肾炎(HSPN)患者病理分级、临床分型及预后的差别。方法选取我院儿科及肾内科收治并诊断为HSPN的225例患者,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分级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在病理分级、临床分型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 HSPN伴随症状中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各年龄组总体比较有差异,其中腹痛发生率学龄期最高,但关节症状发生率各年龄组无明显差异。HSPN临床表现中尿蛋白程度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471,P<0.000 1)。不同年龄组病理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9.194,P<0.000 1),主要体现在成人期与学龄前期及青春期患者在病理分级上均有统计学差异(Z=-2.702,P=0.001;Z=-3.675,P<0.000 1)。不同年龄组临床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14,P<0.000 1),其中成人期患者与学龄期及青春期患者临床表现均有统计学差异(χ2=19.628,P<0.000 1;χ2=18.944,P<0.000 1)。最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儿童和成人病理分级无明显差异。结论儿童与成人相比病理分级及临床表现相对轻,预后良好,影响预后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病理分级,临床表现中尿蛋白在一定程度反映病理分级的轻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成人 儿童 病理 临床分型 慢性肾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实验室检查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朱迪 罗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总结并探讨近10年来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的实验室指标特点,为IKD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2005至2015年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67例IKD患儿和随机选择的同期67例呼吸道感染(细菌感染)住院患儿的实验室指标进行... 目的总结并探讨近10年来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的实验室指标特点,为IKD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2005至2015年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67例IKD患儿和随机选择的同期67例呼吸道感染(细菌感染)住院患儿的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KD患儿年龄为2个月~11岁4个月,平均年龄31个月,86.5%的患儿<5岁,男女比例约为2∶1,春夏季发病占72%;实验室指标中白细胞、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升高以及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降低的发生率分别为82%、94%、27%、24%、45%、72%、61%、94%。结论血红蛋白<109 g/L、血清白蛋白<34g/L、血小板>393×109/L、C反应蛋白>74 mg/L、谷丙转氨酶>51 U/L、谷氨酰转肽酶>43 U/L对IKD的早期诊断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川崎病 实验室指标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初发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罗钢 苗莉 +1 位作者 姜红堃 姜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3-434,共2页
84例初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分别接受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和常规的口服泼尼松诱导缓解治疗,以评价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初发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甲基强的松龙 泼尼松 冲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X1基因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红堃 郭燕平 +2 位作者 李雷 姜红 白英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73-676,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患者肾组织中TBX1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在多囊肾发病中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 ADPKD多囊肾肾组织11例为病例组;正常肾组织7例为对照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肾组织TBX1 m RNA... 目的通过检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患者肾组织中TBX1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在多囊肾发病中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 ADPKD多囊肾肾组织11例为病例组;正常肾组织7例为对照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肾组织TBX1 m RNA表达;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TBX1蛋白表达。采用SPSS 13.0软件比较两组差异。结果ADPKD多囊肾肾组织TBX1 m 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X1在对照组肾组织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有微量表达,而在多囊肾囊肿组织上皮细胞中有较强的表达。结论在ADPKD发病过程中TBX1基因过度表达可能是ADPKD发生的一种潜在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X1基因 常染色体显性 多囊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厌食症儿童同时测定头发和血清锌铁的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立夫 张新生 +2 位作者 薛慧 白晓东 张知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5期381-383,共3页
对在厌食而就诊的儿童经临床各种检查,除外生长发育不良、贫血及其它疾病,诊断为单纯厌食症的儿童62名作为受检对象。采早晨空腹静脉血血清和头发为样品,经前处理后,用ICPQ-1012型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锌、铁含量。结果:6... 对在厌食而就诊的儿童经临床各种检查,除外生长发育不良、贫血及其它疾病,诊断为单纯厌食症的儿童62名作为受检对象。采早晨空腹静脉血血清和头发为样品,经前处理后,用ICPQ-1012型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锌、铁含量。结果:62名单纯厌食症儿童头发锌、铁含量无性别间差异,均值(分别为102.2ppm,39.9ppm)都在正常值范围;低发锌检出率为33.8%,低发铁检出率为8.1%;血清锌、铁也无性别间差异,血清锌均值(分别为7.68μmol/L)临近正常值下限边界值,血清铁均值(6.59μmol/L)非常显著低于正常下限值;低血清锌检出丰为43.5%,低血清铁检出率80.6%。结果表明:单纯厌食症儿童中约有半数以上儿童有锌、铁营养缺乏;评价单纯厌食症儿童锌、铁的营养状况时,以空腹血清为样品测定锌、铁含量较头发锌、铁含量测定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食症 毛发 诊断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糜泻易感基因及血清特异性自身抗体在有相关症状儿童中的检出情况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博 赵兴 +1 位作者 付佳琳 郭晓临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0,75,共5页
目的探讨乳糜泻(CD)相关易感基因HLA-DQ2和HLA-DQ8与血清特异性自身抗体在有相关症状儿童中的检出情况,筛查疑似病例。方法收集152例有CD相关症状的患儿(症状组)和26例健康或无症状的儿童(对照组),检测HLA-DQ2和HLA-DQ8的检出情况,并检... 目的探讨乳糜泻(CD)相关易感基因HLA-DQ2和HLA-DQ8与血清特异性自身抗体在有相关症状儿童中的检出情况,筛查疑似病例。方法收集152例有CD相关症状的患儿(症状组)和26例健康或无症状的儿童(对照组),检测HLA-DQ2和HLA-DQ8的检出情况,并检测血清自身抗体抗肌内膜抗体、抗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抗体和抗麦胶蛋白抗体。分析易感基因与自身抗体的检出情况,筛选疑似病例。结果症状组检出44例(28.95%)易感基因阳性,对照组检出5例(19.23%)(P=0.3524)。3类自身抗体同时检测时,在症状组中总检出率为17.76%,而在对照组中为0%,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8)。症状组中7例患儿易感基因与自身抗体同时阳性,疑似CD。结论本研究纳入的儿童有一定的CD遗传易感性,联合检测易感基因和血清特异性自身抗体,有助于在有CD相关症状的患儿中检出疑似病例,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泻 自身免疫 HLA-DQ基因 症状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大鼠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及霉酚酸酯对其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韩丹 姜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41-844,共4页
目的研究肾病综合征大鼠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霉酚酸酯对其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A、B、C3组,每组12只。A、B组制成肾病综合征模型,且B组给予霉酚酸酯干预,C组为对照。于实验1、7、14、21、28d收集24h尿液,测尿... 目的研究肾病综合征大鼠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霉酚酸酯对其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A、B、C3组,每组12只。A、B组制成肾病综合征模型,且B组给予霉酚酸酯干预,C组为对照。于实验1、7、14、21、28d收集24h尿液,测尿蛋白量。且14、21、28d各组分别处死4只,取双肾行光镜、电镜检查及TNF-α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实验14d起,A、B组大鼠24h尿蛋白量显著高于C组(P<0.01),且B组低于A组(P<0.01),21d达高峰;A组TNF-α在肾脏组织中随着病程延长表达逐渐增多,均高于C组(P<0.01);而B组TNF-α表达在各时期均明显弱于A组(P<0.01),略强于C组(P<0.01),于21d达高峰。结论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肾组织中的TNF-α增高。霉酚酸酯可能降低肾组织中TNF-α的增高,减少蛋白尿,减轻肾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肿瘤坏死因子Α 霉酚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GF和TGF-β1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中的表达及与肌肉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桂莲 赵亚娟 +2 位作者 姜红堃 姚芳 荻野谷和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7-188,F0002,共3页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MD)中的表达及与肌肉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取杜氏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先天性肌营养不良(CMD)患儿的肌肉活检标本,采用W estern...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MD)中的表达及与肌肉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取杜氏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先天性肌营养不良(CMD)患儿的肌肉活检标本,采用W estern印迹分析及三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CTGF和TGF-β1的免疫表达和定位。结果:PMD的萎缩肌肉中CTGF和TGF-β1的免疫表达明显增强,但年长CMD患儿肌肉中CTGF弱表达;肌内膜及肌束膜中多数激活的成纤维细胞表达CTGF和TGF-β1,而且三者共同定位。结论:CTGF和TGF-β1可能参与了PMD的发病,在肌肉纤维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肌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个甲型血友病家系FⅧ基因的RFLPs连锁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春莲 孙开来 +4 位作者 张学 姜莉 娄毅 李秀玲 贺文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S1期53-57,共5页
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方法和PCR新技术,对东北地区11个甲型血友病家系检测FⅧ基因内的Bcl Ⅰ和Xba Ⅰ位点的RFLPs和基因外Stl4/Taq I RFLPs,分析了FⅧ基因的连锁状况,7名肯定携带者中4名能提供多态信息,4名可疑携带者之中2名可确定为缺... 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方法和PCR新技术,对东北地区11个甲型血友病家系检测FⅧ基因内的Bcl Ⅰ和Xba Ⅰ位点的RFLPs和基因外Stl4/Taq I RFLPs,分析了FⅧ基因的连锁状况,7名肯定携带者中4名能提供多态信息,4名可疑携带者之中2名可确定为缺陷FⅧ基因的携带者,1名可确定为正常FⅧ基因。为婚姻、生育指导和产前基因诊断提供依据。进一步明确了应用PCR技术联合进行多个位点的RFLPs连锁分析进行甲型血友病基因诊断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血友病 FⅧ基因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细胞VEGF的表达与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桂莲 杨志亮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4-527,共4页
目的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脑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利用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制备HIBD模型。应用HE染色、电镜、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HIBD时脑细胞凋亡情况、VEGF蛋... 目的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脑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利用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制备HIBD模型。应用HE染色、电镜、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HIBD时脑细胞凋亡情况、VEGF蛋白的表达及两者的关系。结果 HE染色、TUNEL染色及透射电镜结果均证实,新生大鼠HIBD时凋亡是神经细胞主要的死亡形式,与坏死共存,且凋亡的发生先于坏死。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发现,VEGF蛋白在正常大鼠脑的各个部位都有表达,缺氧缺血(HI)大鼠VEGF表达明显增强,HI后即刻VEGF表达增强,1 d时达高峰,3 d后逐渐减弱;HI后病变严重的皮质、纹状体中心VEGF表达减弱,在病变较轻部位表达较强,海马也存在不均匀分布的VEGF阳性细胞,尤其CA2/CA3区域可见较多的阳性细胞散在分布。表明HIBD时脑组织中VEGF的表达除与HI后的时间有关外,还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结论迟发性的细胞凋亡是HIBD加重及病损区扩展的重要因素。VEGF可能参与了HIBD的发病过程,VEGF出现在凋亡细胞较多的部位,表明其可能与脑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氧 脑缺血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