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罗小秀 吴秀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DEX)对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Ct)及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45例(ASAⅠ~Ⅱ级),随机分3组:D1组、D2组和C组,各15例。诱导前D1组和D2组分别以0.4μg/kg DEX和0.8μg/kg DEX稀释成10 mL,C组以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DEX)对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Ct)及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45例(ASAⅠ~Ⅱ级),随机分3组:D1组、D2组和C组,各15例。诱导前D1组和D2组分别以0.4μg/kg DEX和0.8μg/kg DEX稀释成10 mL,C组以10 mL生理盐水泵注10 min。3组麻醉诱导维持方法相同,术中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调节Ct维持麻醉深度。记录入室(T0)、泵药后(T1)、诱导前(T2)、插管前后(T3、T4)、切皮前(T5)、切皮后30 min(T6)、术毕(T7)、苏醒时(T8)、拔管即刻(T9)、拔管后1 min(T10)、5 min(T11)、15 min(T12)的MAP、HR、BIS、Ct,麻醉诱导后、切皮后30 min内及总丙泊酚用量,心肌氧耗指数(RPP)。结果 D1组和D2组T3至T7时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1组与D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麻醉诱导前单次泵注能降低Ct,大量减少丙泊酚用量。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但是随着剂量增大,术中心率减慢发生率相应增加,术后嗜睡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 脑电双频指数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呛咳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晓宁 张丽红 李天佐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讨极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全身麻醉苏醒期呛咳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CAS的无症状单侧重度颈动脉狭窄老年患者111例,男75例,女36例,年龄≥65岁,BMI 18~32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极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全身麻醉苏醒期呛咳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CAS的无症状单侧重度颈动脉狭窄老年患者111例,男75例,女36例,年龄≥65岁,BMI 18~32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n=55)和对照组(C组,n=56)。D组于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2~0.5μg/kg,麻醉诱导后至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输注极低剂量右美托咪定0.1~0.2μg·kg^(-1)·h^(-1);C组不给予右美托咪定。两组麻醉方案及术中用药方案相同。记录麻醉诱导前15 min(T_(0))、麻醉诱导后5 min(T_(1))、支架置入前5 min(T_(2))、支架置入后5 min(T_(3))、气管拔管后5 min(T_(4))的MAP和HR。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麻醉苏醒期呛咳、躁动、呼吸抑制(SpO_(2)<90%)、拔管时间以及术后穿刺处感染、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T_(1)、T_(2)时MAP明显升高,T_(3)、T_(4)时MAP明显降低,T_(1)、T_(3)、T_(4)时HR明显减慢(P<0.05),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麻醉苏醒期呛咳、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拔管时间、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术后穿刺处感染。结论极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可有效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降低麻醉苏醒期呛咳、躁动发生率,且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提高全身麻醉苏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麻醉苏醒期 呛咳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痛麻醉性镇痛药信念量表在肿瘤患者中的信效度研究
3
作者 谢冰 张金萍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8-611,共4页
目的 检验癌痛麻醉性镇痛药信念量表在我国内地地区肿瘤患者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188例肿瘤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癌痛麻醉性镇痛药信念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结果 癌痛麻醉性镇痛药信念量表包含4个维度,共1... 目的 检验癌痛麻醉性镇痛药信念量表在我国内地地区肿瘤患者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188例肿瘤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癌痛麻醉性镇痛药信念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结果 癌痛麻醉性镇痛药信念量表包含4个维度,共10个条目。通过专家评定,该问卷所有条目的CVI值均为0.83~1;问卷总内容效度指数为0.926。特异性服药信念得分与癌痛麻醉性镇痛药信念得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r=0.613(P<0.05)。量表总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42;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99~0.912。问卷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801;各维度的ICC值为0.753~0.833。结论 癌痛麻醉性镇痛药信念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且所设置的条目适用于对中国内地地区终末期肿瘤患者的癌痛麻醉性镇痛药信念水平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麻醉性镇痛药信念量表 肿瘤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27
4
作者 张焕焕 李阳 +4 位作者 滕秀飞 杨延超 万玉骁 万静洁 朱俊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全麻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S)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DS)组,每组30例。S组给予舒芬太尼...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全麻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S)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DS)组,每组30例。S组给予舒芬太尼2μg·kg^(-1)和盐酸雷莫司琼0.3 mg,DS组给予舒芬太尼2μg·kg^(-1)、右美托咪定200μg和盐酸雷莫司琼0.3mg,以上2组药物均溶于生理盐水100 mL,负荷剂量4 mL,背景输注2 mL·h^(-1),自控剂量0.5 mL·h^(-1),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2、4、6、12和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拉姆齐镇静规模(RSS)评分,舒芬太尼累计消耗量,术后24 h内患者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术后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术后6 h内,DS组VAS评分明显低于S组(P<0.05);术后2 h内,DS组RSS评分明显优于S组(P<0.05);术后6 h内DS组舒芬太尼累计消耗量明显低于S组(P<0.05);S组术后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S组(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舒芬太尼相比,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效果更好,可减少舒芬太尼用量及相关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术后镇痛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术后镇痛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小儿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维持剂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李真 金宁 +3 位作者 万静洁 李阳 万玉骁 朱俊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通过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小儿静脉麻醉,探索丙泊酚的术中维持剂量。方法选择全凭静脉麻醉下行小儿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患儿60例,ASAⅠ或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P4组(丙泊酚初始剂量4 mg·kg^(-1)·h^(-... 目的通过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小儿静脉麻醉,探索丙泊酚的术中维持剂量。方法选择全凭静脉麻醉下行小儿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患儿60例,ASAⅠ或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P4组(丙泊酚初始剂量4 mg·kg^(-1)·h^(-1))和P6组(丙泊酚初始剂量6 mg·kg^(-1)·h^(-1)),每组30例。采用BIS监测术中的麻醉深度,根据BIS值(维持在40~60)调整术中丙泊酚的维持剂量,同时将瑞芬太尼的剂量维持在0.05~0.1μg·kg^(-1)·h^(-1)。分别观察并记录2组丙泊酚剂量调整的次数和累计用量。结果 2组麻醉诱导平稳,无插管反应发生。P4组和P6组麻醉中丙泊酚麻醉维持平均剂量分别为(9.23±2.49)和(11.25±3.17)mg·kg^(-1)·h^(-1)。结论应用BIS监测麻醉深度,可减少术中丙泊酚的用量,且诱导、插管、拔管时机的选择更加恰当,血流动力学的波动也更小。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0.05~0.1μg·kg^(-1)·h^(-1))全凭静脉麻醉行小儿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合适的丙泊酚维持剂量为(10.13±2.76)mg·kg^(-1)·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丙泊酚 麻醉深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给予止吐药物的妇科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2
6
作者 梁晨曦 刘丽丹 +3 位作者 穆莹 冯静 张宁 吴秀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32-1035,1044,共5页
目的研究预防性给予止吐药物的妇科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妇科手术的患者1 000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以及麻醉、手术和其他资料,并于术后第1天进行恶心呕吐的调查随访,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 目的研究预防性给予止吐药物的妇科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妇科手术的患者1 000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以及麻醉、手术和其他资料,并于术后第1天进行恶心呕吐的调查随访,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晕动病史、镇痛泵、麻醉时长、术毕应用新斯的明,按OR值从大到小排序为晕动病史(OR=1.953,95%CI:1.404~2.716)、术毕应用新斯的明(OR=1.831,95%CI:1.203~2.786)、镇痛泵(OR=1.472,95%CI:1.017~2.129)、麻醉时长(OR=1.256,95%CI:1.058~1.492),预测模型为p=1(1+e^(1.623-0.669x-1-0.386x_2-0.228x_3-0.605x_4))。此模型判断妇科患者PONV的准确度为70.6%,预测结果ROC曲线下面积为0.642。结论预防性给予止吐药物的妇科患者发生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晕动病史、术毕应用新斯的明、镇痛泵、麻醉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恶心呕吐 妇科手术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托宁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及腺体分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吴秀英 黄威 +2 位作者 孟凌新 陈华 张丽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0-341,共2页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用于耳鼻喉科手术时对血压(BP)、心率(HR)、呼吸及唾液分泌的影响,并选择最佳用药剂量。方法:80例行耳鼻喉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术前10min分别静注生理盐水(A组)、阿托品0.01mg/kg(B组)、长托宁0.005...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用于耳鼻喉科手术时对血压(BP)、心率(HR)、呼吸及唾液分泌的影响,并选择最佳用药剂量。方法:80例行耳鼻喉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术前10min分别静注生理盐水(A组)、阿托品0.01mg/kg(B组)、长托宁0.005mg/kg(C1组)、长托宁0.01mg/kg(C2组)。分别测量并记录注药前后BP、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患者口干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气管及口腔内分泌物量。结果:C1组和C2组注药后HR较基础值显著降低(P<0.05);B组注药后HR显著增快(P<0.05);注药后10min和拔管后C1组的VAS值比B组低(P<0.05),术后1hC2组的VAS比B组高(P<0.05)。结论:术前静注长托宁0.01mg/kg,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及术后口腔、呼吸道分泌物,且不增加H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托宁 阿托品 血压 心率 腺体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环与开环靶控输注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1
8
作者 穆莹 刘丽丹 +3 位作者 梁晨曦 冯静 张宁 吴秀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46-749,共4页
目的比较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闭环及开环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闭环靶控组(Ⅰ组,n=19)及开环靶控组(Ⅱ组,n=21)。2组... 目的比较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闭环及开环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闭环靶控组(Ⅰ组,n=19)及开环靶控组(Ⅱ组,n=21)。2组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及BIS,均采取静脉诱导方式,Ⅰ组根据BIS静脉输液泵自动反馈调节丙泊酚效应室浓度,Ⅱ组根据BIS手动调节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分别记录气腹前(T0)、气腹后5 min(T1)、气腹后15 min(T2)、气腹后30 min(T3)、排出气腹后10 min(T4)、离室(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BIS值,记录2组术后拔管时间及药物使用情况,同时进行Ramsay镇静评分并询问患者的主观舒适程度。结果Ⅰ组患者拔管时间少于Ⅱ组(P<0.01);Ⅰ组丙泊酚总使用量低于Ⅱ组(P<0.05),瑞芬太尼使用量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HR较Ⅱ组更稳定,但MAP波动较大;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2组无统计学差异,Ⅰ组主观舒适度好于Ⅱ组(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安全性高、可控性好、患者满意度高,且更节省药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闭环靶控输注 开环靶控输注 妇科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魏巍 滕秀飞 +2 位作者 杨延超 黄昕 朱俊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86-1189,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清中S100-β和NSE的含量以及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共选取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N组患者20例不做经皮穴位电刺激,E组患者20例术中在内关、百会和风池穴使用经...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清中S100-β和NSE的含量以及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共选取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N组患者20例不做经皮穴位电刺激,E组患者20例术中在内关、百会和风池穴使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观察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NSE和S100-β水平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与N组比较,E组有较低的NSE和S100-β水平(P<0.05)以及POCD的发生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百会和风池穴可能会降低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β NSE 经皮穴位电刺激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朱俊超 白文娅 +2 位作者 滕秀飞 杨延超 李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4-157,188,共5页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8~60岁)随机分为TEAS组和对照组(C组)。TEAS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30 min给予TEAS,C组患者仅将电极片贴附在相同穴位...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8~60岁)随机分为TEAS组和对照组(C组)。TEAS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30 min给予TEAS,C组患者仅将电极片贴附在相同穴位上,不给予电刺激。记录2组患者在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静脉血中儿茶酚胺的浓度、唤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质量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唤醒时间、拔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比较,TEAS组患者在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静脉血中儿茶酚胺的浓度、拔管质量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AS能减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拔管期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全麻拔管 应激反应 妇科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预防七氟醚麻醉下麦粒肿手术小儿苏醒期躁动的研究 被引量:33
11
作者 乔海峰 陈宏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3-847,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七氟醚麻醉下行麦粒肿手术小儿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60例择期行眼科麦粒肿手术的小儿(1~3岁)随机均分为3组:安慰剂组(NS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O.5组)、高剂量...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七氟醚麻醉下行麦粒肿手术小儿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60例择期行眼科麦粒肿手术的小儿(1~3岁)随机均分为3组:安慰剂组(NS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O.5组)、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0组),同时取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3组均使用七氟醚麻醉诱导及维持,静脉通路连接后,D1.0组、D0.5组、NS组患儿分别接受右美托咪定1.0μg/kg、0.5μg/kg、等量生理盐水静脉10min泵入。记录患儿手术及术后苏醒室(PACU)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标记患儿麻醉开始时、停止七氟醚吸入时、自主呼吸恢复时及拔管的时间,患儿入PACU后每10min记录1次生命体征及Cravero量表躁动评分。结果D1.0组及D0.5组在拔管时及拔管后5min的躁动发生率均低于Ns组(P〈0.05);而D1.0组与D0.5组的躁动发生率在各个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0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1.0组拔管时间长于NS组(P〈0.05),D0.5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与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和1μg/kg)对于七氟醚麻醉下行麦粒肿手术小儿早期苏醒期躁动有预防作用,但在拔管时间方面0.5μg/kg剂量优于1斗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小儿 七氟醚 苏醒期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下肢止血带手术的效果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正钢 吴秀英 孙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4-916,共3页
止血带应用于骨科手术以来,为四肢手术提供了清晰无血的视野,有利于手术操作的同时大大减少了出血。但是长时间的止血带压迫会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波动,严重时会出现止血带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冷汗、疼痛难忍、局部... 止血带应用于骨科手术以来,为四肢手术提供了清晰无血的视野,有利于手术操作的同时大大减少了出血。但是长时间的止血带压迫会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波动,严重时会出现止血带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冷汗、疼痛难忍、局部压迫感等止血带反应。本研究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止血带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带反应 骨科手术 腰-硬联合麻醉 下肢 血流动力学 知情同意书 四肢手术 手术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达唑仑滴鼻对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于威威 季海音 赵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49-851,共3页
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2年7月择期行腺样体或伴有扁桃体切除的小儿患者60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术前经鼻给予咪达唑仑0.2 mg/kg)和对照组(经鼻滴入等容量生理盐水)。结果显示,从拔管后5 min至1 h咪达唑仑组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2年7月择期行腺样体或伴有扁桃体切除的小儿患者60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术前经鼻给予咪达唑仑0.2 mg/kg)和对照组(经鼻滴入等容量生理盐水)。结果显示,从拔管后5 min至1 h咪达唑仑组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给药后至麻醉诱导前,术中以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波动、拔管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因此认为经鼻应用咪达唑仑对小儿苏醒期躁动有预防作用,对循环呼吸无影响,且不延长拔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小儿 苏醒期 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项来自中国的单中心研究:18例原发性卵巢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丽娟 周静 +1 位作者 王林 郑东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24-1030,共7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卵巢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结果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997年1月至2014年1月共18例原发性卵巢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OS)为34.3个... 目的分析原发性卵巢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结果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997年1月至2014年1月共18例原发性卵巢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OS)为34.3个月,61.1%的患者为双侧卵巢受累,与单侧卵巢受累患者相比,生存时间更短(P=0.036)。临床分期为ⅣE的患者与分期为ⅠE和ⅡE的患者相比,总体生存时间更短(P=0.026)。与术前LDH正常患者相比,LDH升高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更短(P=0.024)。与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的患者相比,IPI评分>2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更短(P=0.002)。肿瘤≥10cm的患者有更差的预后(P=0.003)。仅有6例患者应用的美罗华治疗(R-CHOP方案),似乎可以改善预后,但与CHOP治疗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91)。结论原发性卵巢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上容易误诊,应认识其临床特征,尽早采取手术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肿瘤大小、IPI评分、术前LDH水平、Ann Arbor临床分期可以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其中肿瘤大小是最具影响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非霍奇金淋巴瘤 综合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潮气量法麻醉诱导对成年女性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震 孙晋慧 +1 位作者 吕晶 孙璐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潮气量麻醉诱导方法对成年女性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全麻下妇科手术患者20例,年龄20-48岁,ASAⅠ或Ⅱ级。患者平静自主呼吸,吸入6%七氟醚,氧流量6L/min,监测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达2.0MAC值后,维持2.5min,置入喉罩... 目的探讨七氟醚潮气量麻醉诱导方法对成年女性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全麻下妇科手术患者20例,年龄20-48岁,ASAⅠ或Ⅱ级。患者平静自主呼吸,吸入6%七氟醚,氧流量6L/min,监测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达2.0MAC值后,维持2.5min,置入喉罩。使用多普勒技术采集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置入喉罩前(T1)、置入喉罩30s(T2)和置入喉罩3min(T3)的心脏每搏量(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射血分数(EF)、HR、心输出量(CO)、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后间隔侧E/A比值(TDI E/A)、二尖瓣环后间隔侧舒张早期心肌组织运动峰速度(Ea)、二尖瓣环后间隔侧舒张晚期心肌组织峰速度(Aa)、二尖瓣环后间隔侧收缩期心肌组织运动峰速度(Sa)、Tei指数及MAP,并记录意识消失和诱导完成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SV、EF、TDI E/A、Tei指数明显增加(P〈0.05);HR、Sa、Ea、Aa明显减慢(P〈0.05);LVEDV、CO和MA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例患者诱导及喉罩置入顺利,无喉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七氟醚潮气量法诱导对成年女性左心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对循环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吸入诱导 心功能 组织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及地佐辛对妇科开腹手术患者术后睡眠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金宁 王舒 +1 位作者 朱俊超 薛志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58-562,共5页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复合舒芬太尼及地佐辛术后自控镇痛对妇科开腹手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本溪市中心医院妇科择期行开腹手术患者61例,ASAⅠ~Ⅱ级,年龄28~62岁,随机分为DEX组(n=30)和NDEX组(n=31) 2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复合舒芬太尼及地佐辛术后自控镇痛对妇科开腹手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本溪市中心医院妇科择期行开腹手术患者61例,ASAⅠ~Ⅱ级,年龄28~62岁,随机分为DEX组(n=30)和NDEX组(n=31) 2组。静脉自控镇痛(PCIA)方案:DEX组给予DEX [0.02~0.04μg/(kg·h)]、舒芬太尼0.02μg/(kg·h)、地佐辛0.01 mg/(kg·h),阿扎司琼20 mg;NDEX组给予舒芬太尼0.02μg/(kg·h)、地佐辛0.01 mg/(kg·h)、阿扎司琼20 mg。镇痛48 h,负荷剂量2 mL,背景输注速率2 mL/h,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患者术后24 h最大静息和活动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 h内PCIA按压总次数及有效次数。记录患者术后1 d的夜间睡眠质量指标,包括入睡时长、觉醒次数,浅睡率、中睡率、深睡率及觉醒率。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与NDEX组比较,DEX组入睡时长、睡眠过程中的觉醒次数均显著减少(均P <0.05);而整个睡眠过程中的中睡率及深睡率均显著增加(均P <0.05),觉醒率及浅睡率明显降低(P <0.05)。2组患者术后24 h的夜间最大静息VAS及活动后VAS,PCIA按压次数及有效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因此认为DEX联合舒芬太尼及地佐辛术后自控镇痛可以提高妇科开腹手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地佐辛 术后自控镇痛 妇科手术 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ZEUS麻醉机行地氟醚最低流量循环紧闭麻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贾佳 陈卫民 臧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4-746,共3页
评估应用ZEUS麻醉机行最低流量循环紧闭麻醉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麻醉剂消耗情况。结果发现,应用ZEUS麻醉机Autocontrol模块行最低流量地氟醚循环紧闭麻醉效果完善,术后苏醒快,消耗麻醉气体少,有利于环保及节省麻醉开支。
关键词 ZEUS 麻醉 最低流量 循环紧闭 地氟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脑电双频指数指导及全身麻醉下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美琳 程莉莉 董有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6-279,共4页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及全身麻醉下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DBS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术...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及全身麻醉下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DBS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术中均采用微电极记录技术。麻醉诱导前10 min D组泵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C组泵注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全身麻醉维持采用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及瑞芬。进行微电极记录时,调整全身麻醉药物用量使BIS达到75~80。记录患者麻醉前(T1)、全身麻醉插管后(T2)、麻醉减浅时(T3)、微电极记录出现典型丘脑底核信号时(T4)、微电极记录15 min时(T5)、麻醉加深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BIS,诱导出典型丘脑底核放电信号所用时间及围术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显示,与同组T1时比较,D组T2~T4时HR明显减慢(P<0.05),C组T5、T6时MAP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同时间点比较,D组T4、T5、T6时MAP明显降低(P<0.05),T2、T3、T4时HR明显减慢(P<0.05)。与C组比较,D组诱导细胞电位时间明显减少(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因此,术前输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不影响微电极记录神经核团放电信号质量以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右美托咪定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小儿桡骨远端骨折早期预后的影响: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佳 韩超 +1 位作者 王玉峰 蔡振存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65-271,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小儿桡骨远端骨折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年龄6~12岁、接受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9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小儿桡骨远端骨折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年龄6~12岁、接受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9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神经阻滞麻醉组(RA组,n=45)和全身麻醉组(GA组,n=45)。GA组接受常规全身麻醉,RA组接受超声引导下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主要研究结局包括术后1个月的关节活动度评分、握力测试评分、腕关节患儿自我评分及40项恢复质量评分(quality of recovery 40,QoR-40)。次要研究结局包括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 h、术后8 h、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术后2周及术后1个月的疼痛评分;术后疼痛高峰的出现时间及强度;术后第1天(P_(1))、第2天(P_(2))及第3天(P_(3))氨酚待因消耗量、术后1~3 d氨酚待因累计消耗量(T_(1-3))及首次给予氨酚待因的时间;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术后非计划性入院的发生率及麻醉满意度。结果GA组共44例、RA组共43例完成了所有时间点数据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术后即刻[7(0,10)分比0(0,4)分]、术后2 h[4(0,8)分比0(0,4)分]和术后8 h[4(0,7)分比2(0,5)分]的疼痛评分低于G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术后疼痛峰值出现时间晚于GA组[1(1,20)min比12(8,2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术后第1天氨酚待因消耗量、术后1~3 d氨酚待因累计消耗量低于G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术后首次口服氨酚待因的时间晚于G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术后1个月的关节活动度评分及握力测试评分与G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术后1个月的腕关节患儿自我评分低于G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术后1个月的QoR-40总分[175.0(158.0,186.5)分比152.0(143.0,185.0)分]、情感状态[55.0(50.0,60.0)分比42.0(37.0,47.0)分]、生理舒适[57.0(56.0,59.3)分比32.0(23.0,50.0)分]及心理支持[33.0(27.0,35.0)分比11.0(7.0,15.0)分]项目评分均高于G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较全身麻醉可更有效地缓解术后早期疼痛,减少患儿对镇痛药物的依赖,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更有助于术后1个月腕关节功能恢复。这一结果将进一步提升神经阻滞技术在小儿骨科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方法 桡骨骨折/外科学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强龙联合雷莫司琼治疗全静脉麻醉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 被引量:4
20
作者 程莉莉 朱美琳 董有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56-759,共4页
观察甲强龙、雷莫司琼及二者联合用药治疗全静脉麻醉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镇吐效果。选取本院择期全静脉麻醉下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50例,随机分均为R组、M组、MR组,每组50例。手术结束前30 min时,R组患... 观察甲强龙、雷莫司琼及二者联合用药治疗全静脉麻醉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镇吐效果。选取本院择期全静脉麻醉下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50例,随机分均为R组、M组、MR组,每组50例。手术结束前30 min时,R组患者雷莫司琼(0.3 mg)静脉滴注;M组患者甲强龙(40 mg)静脉滴注;MR组患者甲强龙(40 mg)及雷莫司琼(0.3 mg)静脉滴注。记录3组患者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显示,R组、M组、MR组PONV发生率分别为24%、28%、8%。与R组与M组比较,MR组患者PONV发生率显著降低(χ^2=5.488,P=0.017);而R组与M组比较PONV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全静脉麻醉下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甲强龙与雷莫司琼镇吐效果相当,二者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独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强龙 雷莫司琼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恶心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