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序性坏死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迟昨非 杨威 +2 位作者 何秋颖 符爽 傅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88-1593,共6页
近年来提出了一种新的细胞死亡类型,即程序性坏死,与细胞坏死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特征,又与细胞凋亡有着相似的生物学特点,有其独特的信号传导通路。已有多项研究证实程序性坏死在炎症、缺血再灌注损伤、肿瘤等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 近年来提出了一种新的细胞死亡类型,即程序性坏死,与细胞坏死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特征,又与细胞凋亡有着相似的生物学特点,有其独特的信号传导通路。已有多项研究证实程序性坏死在炎症、缺血再灌注损伤、肿瘤等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恶性血液病是一组高度恶性、预后差的造血系统疾病。本综述总结程序性坏死的信号通路及其在恶性血液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坏死 恶性血液病 信号传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药浓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顾敏 李爽 +3 位作者 郝良纯 李佳特 张楠 张继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6-569,共4页
对3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先后进行的157例次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测MTX血药浓度237次,发生排泄延迟44次(28%),2 g/m2组患儿44~48 h MTX血药浓度(C44-48)明显低于3~5 g/m2组患儿(P<0.05)。导致MTX... 对3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先后进行的157例次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测MTX血药浓度237次,发生排泄延迟44次(28%),2 g/m2组患儿44~48 h MTX血药浓度(C44-48)明显低于3~5 g/m2组患儿(P<0.05)。导致MTX排泄延迟的危险因素有甲氨蝶呤用量和开始化疗后24 h内尿pH值。发生排泄延迟患儿与未出现排泄延迟的患儿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为了降低HD-MTX排泄延迟的发生率,在治疗前尽可能调整好患儿的内环境,做好水化、碱化。对MTX用量较高、24 h内尿pH值偏低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应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药浓度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EG1对K562细胞凋亡及BCL-2/BAX、PTE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姚鲲 朱海霞 +4 位作者 李旸 张嵘 廖爱军 杨威 刘卓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78-1281,共4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TIEG1诱导K562细胞凋亡及BCL-2/BAX、PTEN表达的变化。用TIEG1 0、1、5、10和20ng/ml处理K56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TIEG1 10.00 ng/ml处理K562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方法检测BCL-2/BAX及PTEN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TIEG1诱导K562细胞凋亡及BCL-2/BAX、PTEN表达的变化。用TIEG1 0、1、5、10和20ng/ml处理K56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TIEG1 10.00 ng/ml处理K562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方法检测BCL-2/BAX及PTEN的表达。结果表明,TIEG1对K562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r=0.52,P<0.05);处理细胞6、12、24和48 h后TIEG1 IC50值分别为48.19、18.72、9.5和3.85 ng/ml。TIEG1 10.00 ng/ml处理K562细胞0、6、12、24和48 h后凋亡率分别为(2.13±0.42)%、(7.79±0.71)%、(11.17±1.37)%、(24.66±0.29)%和(48.60±1.38)%,各组凋亡率相比较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TIEG1诱导K562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表达逐渐减少(r=0.48,P<0.05),而BAX(r=0.69,P<0.05)及PTEN(r=0.57,P<0.05)表达逐渐增加。结论:TIEG1诱导K562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在TIEG1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过程中,BCL-2/BAX及PTEN表达变化与K562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EG1 K562细胞 凋亡 BCL-2/BAX PT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EG1对HL-60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姚鲲 杨莹 +4 位作者 胡荣 苗苗 廖爱军 杨威 刘卓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7-590,共4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TIEG1对HL-60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TIEG1处理HL-60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用12.03 ng/ml TIEG1处理HL-60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以RT-PCR方法检测Bcl-2及Bax的表达变化。结... 本研究旨在观察TIEG1对HL-60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TIEG1处理HL-60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用12.03 ng/ml TIEG1处理HL-60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以RT-PCR方法检测Bcl-2及Bax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TIEG1对HL-60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TIEG1 12.03 ng/ml增殖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在细胞凋亡过程中,Bax表达呈升高趋势,而Bcl-2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TIEG1可以抑制HL-60细胞增殖,进而诱导其凋亡,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在TIEG1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过程中,Bcl-2/Bax与TIEG1诱导HL-60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EG1 HL-60细胞 细胞凋亡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CG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增殖、细胞周期及DAPK1基因甲基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石雪 高宏宇 +2 位作者 燕玮 何晓薇 杨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88-1293,共6页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EGCG 0、50、75、100及125μmol/L分别处理NB4细胞24、48、72、96 h后,使用CCK-8法...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EGCG 0、50、75、100及125μmol/L分别处理NB4细胞24、48、72、96 h后,使用CCK-8法检测各时间点和浓度的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EGCG处理NB4细胞48 h后的细胞周期情况,RT-PCR检测DNMT1、DNMT3a、DAPK1 mRNA的表达水平,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DAPK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Western blot检测DAPK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EGCG明显抑制NB4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阻滞于G_0/G_1期,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r=0. 916)。EGCG呈浓度依赖性下调NB4细胞DNMT1、DNMT3a的表达,且对DNM T3a的作用更为明显。随EGCG浓度增加,DAPK1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减弱(r=-0. 813),DAPK1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r=0. 96,r=0. 991)。结论:EGCG通过抑制DNMT1和DNMT3a基因的表达,下调DAPK1S基因的甲基化程度,从而抑制NB4细胞增殖和诱导其细胞周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NB4细胞 DAPK1基因 甲基化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彤 王洪涛 刘卓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9-284,共6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在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过程中因遗传基因发生突变所致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是目前主要治疗的手段;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等药物的开发,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得到了提高,但耐药等因素仍然会导致治疗的...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在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过程中因遗传基因发生突变所致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是目前主要治疗的手段;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等药物的开发,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得到了提高,但耐药等因素仍然会导致治疗的失败。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修饰的T淋巴细胞治疗是近5年来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新方法,通过基因修饰的手段,使T细胞能够能特异性识别靶抗原,并以非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1VIHC)限制性的方式杀伤靶细胞,从而产生特异性的杀伤作用。目前,CAR-T治疗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尤其在B系来源的白血病和淋巴瘤中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然而就多发性骨髓瘤的CAR技术治疗而言,未见系统的文献复习。因此,本文就可查阅到的以不同靶点的CAR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体内及体外实验中所获得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多发性骨髓瘤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组织细胞病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欢 张新刚 +1 位作者 刘卓刚 杨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103,共3页
回顾分析16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的临床表现、骨髓象特点、治疗及疾病转归。恶性组织细胞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但仍以发热、肝脾肿大为主要表现。确诊有赖于骨髓穿刺,必要时需淋巴结活检。CHOP(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和MA(... 回顾分析16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的临床表现、骨髓象特点、治疗及疾病转归。恶性组织细胞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但仍以发热、肝脾肿大为主要表现。确诊有赖于骨髓穿刺,必要时需淋巴结活检。CHOP(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和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方案对恶性组织细胞病有一定疗效,但维持时间仍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组织细胞病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及靶向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迟昨非 吴斌 杨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4393-4400,共8页
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预后差,易早期复发,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临床研究热点。特异性免疫治疗及靶向基因治疗克服了传统化疗药物的非靶向性,为解决化疗对正常细胞和机体损伤较大的问题提供了可能。本文对Campath-1H、... 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预后差,易早期复发,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临床研究热点。特异性免疫治疗及靶向基因治疗克服了传统化疗药物的非靶向性,为解决化疗对正常细胞和机体损伤较大的问题提供了可能。本文对Campath-1H、Dachzumab、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等特异性免疫治疗及阻断Lmo2基因、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Bcl-2相互作用的细胞凋亡调节因子(Bim)和Notch1等靶向基因治疗T-ALL进行综述,阐述其抗T-ALL细胞的作用机制和相关临床试验,为T-ALL的治疗提供参考和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T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免疫疗法 基因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edgehog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何晓薇 燕玮 杨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1-975,共5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Hedgehog通路中PTCH及SMO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PTCH及SMO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三氧化二砷可...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Hedgehog通路中PTCH及SMO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PTCH及SMO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三氧化二砷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最佳浓度为2μmol/L,最佳作用时间为24 h。在该浓度及时间点作用下Hedgehog通路中PTCH及SMO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结论:三氧化二砷可降低Hedgehog通路中PTCH及SMO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HEDGEHOG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调散蜂蜜湿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孙建 王枫 张伟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3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水调散蜂蜜调制后湿敷治疗白血病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化疗后发生静脉炎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水调散蜂蜜调制后湿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结果观察组红肿消退时间、治疗效果显著... 目的探讨水调散蜂蜜调制后湿敷治疗白血病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化疗后发生静脉炎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水调散蜂蜜调制后湿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结果观察组红肿消退时间、治疗效果显著短于/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水调散蜂蜜调制后湿敷对预防和治疗白血病患者化疗性静脉炎治疗效果优于50%硫酸镁湿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化疗性静脉炎 水调散蜂蜜 50%硫酸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次诱导失败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不同序贯诱导方案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融辉 沈静 +2 位作者 张萌 马欢欣 廖爱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4-498,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初次诱导治疗失败后序贯CAG或非CAG诱导方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11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科室收治初诊AML经常规标准诱导化疗失败的63例患者(患者均于初次诱导停止化疗后7~10 d复查骨髓穿刺,骨髓... 目的分析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初次诱导治疗失败后序贯CAG或非CAG诱导方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11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科室收治初诊AML经常规标准诱导化疗失败的63例患者(患者均于初次诱导停止化疗后7~10 d复查骨髓穿刺,骨髓幼稚细胞>5%),根据追加诱导方案的不同分为CAG组(n=39)及非CAG组(n=24)。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CAG组方案:阿柔比星(20 mg/d,4 d)+阿糖胞苷(Ara-C,15~20 mg/12 h,14 d)+G-CSF(5μg·kg^(-1)·d^(-1),14 d),白细胞>20×109/L暂停使用G-CSF;非CAG组方案:追加原诱导方案、单用蒽环类药物、蒽环类+Ara-C或HAG方案。参照NCCN 2017年AML诊疗指南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CAG组患者完全缓解(CR)66.67%、有效率(ORR)76.92%,非CAG组CR 25.00%、ORR 62.50%,2组间C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ORR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危患者经CAG与非CAG方案治疗后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非CAG组比较,CAG组骨髓抑制时间相对较短,输注血小板次数相对较少(均P<0.05)。CAG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明显低于非CAG组(P<0.05)。结论序贯CAG诱导方案治疗初次诱导失败的AML疗效较好,有效提高中、高危患者CR及ORR,安全性较高,推荐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性白血病 初次诱导失败 序贯诱导治疗 C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髓白血病特点分析(附5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继红 王韫秀 王洪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45-248,共4页
目的:分析全髓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血象及骨髓像特点。方法:报告我院2001年2月~2008年4月确诊的5例全髓白血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点。结果:其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单一髓系白血病;血象Hb54~72g/L,W... 目的:分析全髓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血象及骨髓像特点。方法:报告我院2001年2月~2008年4月确诊的5例全髓白血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点。结果:其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单一髓系白血病;血象Hb54~72g/L,WBC8.42~69.7×10^9/L,PLT 27~43×10^9/L;骨髓像增生活跃至极度活跃,原粒细胞Ⅰ+Ⅱ型占10.14%~44.2%(NEC),原幼单核细胞占59.4%~89.5%(NEC)。红系占24.0%~44.8%。巨核细胞计数86~152/环片计数,分类可见原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占36.84%~92.10%。结论:全髓白血病是临床上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的白血病,病变累及骨髓粒单、红、巨系统,有诊断困难,病程进展迅速,预后差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髓 白血病 巨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碱提高长距离PCR扩增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斌 杨威 +2 位作者 李强 徐秀月 刘卓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7期2924-2926,共3页
目的:利用甜菜碱优化长距离PCR(LD-PCR),提高血友病A(HA)基因倒位检测效率。方法:在LD-PCR反应体系中加入DMSO、甘油及不同浓度的甜菜碱进行LD-PCR扩增,比较扩增结果。用甜菜碱优化LD-PCR检测正常人、不同程度HA患者及携带者的FⅧ基因... 目的:利用甜菜碱优化长距离PCR(LD-PCR),提高血友病A(HA)基因倒位检测效率。方法:在LD-PCR反应体系中加入DMSO、甘油及不同浓度的甜菜碱进行LD-PCR扩增,比较扩增结果。用甜菜碱优化LD-PCR检测正常人、不同程度HA患者及携带者的FⅧ基因是否存在FⅧ基因22号内含子(IVS22)倒位。结果: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甜菜碱可获得更好的LD-PCR扩增结果;甜菜碱优化LD-PCR的最佳终浓度为0.8~1.8mol/L;应用甜菜碱优化LD-PCR检出3例HA患者、2例携带者和1例可疑携带者FⅧ基因有IVS22倒位。结论:一定浓度的甜菜碱可以显著提高LD-PCR的扩增效率,提高检测出HA患者的FⅧ基因IVS22倒位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甜菜碱 LD-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欢 李迎春 +1 位作者 刘卓刚 张嵘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804-806,共3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69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给予As2O3静脉点滴。如患者外周血白细胞>30×109/L,给予羟基脲口服;白细胞>50×109/L,除羟...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69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给予As2O3静脉点滴。如患者外周血白细胞>30×109/L,给予羟基脲口服;白细胞>50×109/L,除羟基脲外给予高三尖杉酯碱静脉点滴,同时将As2O3剂量减半使用。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者应用小剂量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观察治疗后患者的疗效、血常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63例(91.3%)获得完全缓解(CR)。As2O3平均应用31.6d。6例死亡。死亡组与缓解组治疗前白细胞数分别为(34.7±4.8)×109/L和(9.7±3.2)×109/L(P<0.01),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乳酸脱氢酶分别为(712.8±144.6)U/L和(287.2±102.7)U/L,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As2O3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55例(79.7%),消化道症状32例(46.4%),水肿28例(40.6%),类维甲酸综合征13例(18.8%),过敏5例(7.2%),发热4例(5.8%),Q-T间期延长3例(4.3%)。其中类维甲酸综合征死亡4例(30.8%)。类维甲酸综合征发生时与入院时外周血平均白细胞数分别为(64.8±10.2)×109/L和(21.9±6.8)×109/L,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应用As2O3治疗初诊APL可获得较高的完全缓解(CR)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维甲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门冬酰胺酶杀伤MOLT-4细胞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庄倩 郝良纯 张继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21-424,共4页
目的:以左旋冬酰胺酶诱导MOLT-4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发生氨基酸反应为模式,观察左旋门冬酰胺酶对MOLT-4细胞CHOP,ASNS,Bax以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可能存在的凋亡机制。方法:左旋门冬酰胺酶作用MOLT-4细胞,于不同时间点搜集细胞样品... 目的:以左旋冬酰胺酶诱导MOLT-4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发生氨基酸反应为模式,观察左旋门冬酰胺酶对MOLT-4细胞CHOP,ASNS,Bax以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可能存在的凋亡机制。方法:左旋门冬酰胺酶作用MOLT-4细胞,于不同时间点搜集细胞样品,并提取RNA,相对定量PCR法检测CHOP,ASNS,Bcl2,Bax mRNA相对表达水平;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在左旋门冬酰胺酶用药后的8 h和18 h CHOP与ASNS mRNA出现两次表达高峰,1 8 h后CHOP mRNA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ASNS mRNA开始逐渐下降,Bax/Bcl2的比值也于18 h后显著升高;细胞存活率于24 h后下降明显,细胞存活数在0~12 h缓慢增加,随后开始下降,24 h开始下降最为显著。结论:左旋门冬酰胺酶杀伤MOLT-4细胞可能存在下列机制:CHOP通过上调Bax/Bcl2比值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CHOP通过抑制抗凋亡基因ASNS的表达杀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门冬酰胺酶 氨基酸应激反应 ASNS CHOP/GADD153 Bax/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LIP_L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6
作者 迟昨非 何秋颖 +3 位作者 杨威 傅煜 符爽 庄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探讨c-FLIPL在不同类型白血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PCR检测103例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FLIP_L mRNA表达,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4例(其中初诊37例、复发5例、完全缓解1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目的探讨c-FLIPL在不同类型白血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PCR检测103例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FLIP_L mRNA表达,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4例(其中初诊37例、复发5例、完全缓解1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8例(其中初诊24例、复发6例、完全缓解8例)、初诊急性未分化白血病(AUL)2例、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6例、初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3例。应用流式细胞术对所选病例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在初诊和复发的白血病中c-FLIP_L mRNA呈异常高表达趋势,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AUL及初诊CML的c-FLIP_L mRNA表达高于其他初诊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ALL、AML、AUL、CML、CMML与对照组、完全缓解组比较,c-FLIP_L mRN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FLIP_L mRNA表达与患者危险度分级、初诊白细胞数、血乳酸脱氢酶(LDH)、血羟丁酸脱氢酶(HBDH)、CD45、融合基因TEL-AML1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血纤维蛋白原及染色体异常无关。结论白血病患者c-FLIP_L mRNA表达异常增高,并与危险度分级、初诊白细胞数、血LDH、血HBDH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LIPL 白血病 买时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在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洪涛 吕莹 +1 位作者 李梦琪 刘卓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9期7-13,共7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有效甚至唯一的根治手段,但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是移植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有效甚至唯一的根治手段,但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是移植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新陈代谢是细胞最常见的特点,在免疫应答对T细胞的活化和分化等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初始T细胞是主要介导GVHD的免疫细胞,其可以通过特异性的代谢过程获得相应的免疫功能。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也需要通过代谢进行调节。Allo-HSCT后,以代谢途径作为靶点,抑制与GVHD相关的初始T细胞、保留移植物抗白血病相关的记忆性T细胞,可能对提高allo-HSCT的疗效、降低GVHD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代谢在移植中的意义及其机制并寻找可能的特异性治疗靶点至关重要。本文就GVHD代谢相关发病机制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代谢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病例荟萃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博 杨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37-240,共4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hcmatopoieti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目前根治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但是移植后并发症是患者主要死因,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病死率较高。影响发生率的易感因素包括异基因移植尤其是半相合、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造血干细胞移植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1q21染色体扩增型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衬 胡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49-652,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发生于浆细胞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细胞遗传学在MM危险分层中发挥重要作用,1q21扩增是MM常见的异常染色体核型之一。研究表明,1q21扩增与MM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目前随着新药的研发、细胞免疫治疗的深入开展及造血干细... 多发性骨髓瘤(MM)是发生于浆细胞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细胞遗传学在MM危险分层中发挥重要作用,1q21扩增是MM常见的异常染色体核型之一。研究表明,1q21扩增与MM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目前随着新药的研发、细胞免疫治疗的深入开展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提升,MM的缓解深度和生存期明显延长。快速而准确地识别高危患者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个体化治疗是提高MM治疗疗效的关键。本文将对1q21扩增与MM发生机制及新型药物治疗伴1q21染色体扩增型MM的疗效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1q21 染色体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MA CAR-T细胞治疗的耐药机制及优化策略研究
20
作者 李运佳 刘卓刚(综述) 胡荣(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115-1118,共4页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疗法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已展示出卓越成效。BCMA抗原在骨髓瘤细胞表面普遍表达,是合适高效的CAR-T治疗靶抗原。尤其是对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BCMA CAR-T细胞治...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疗法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已展示出卓越成效。BCMA抗原在骨髓瘤细胞表面普遍表达,是合适高效的CAR-T治疗靶抗原。尤其是对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BCMA CAR-T细胞治疗缓解率高,多数患者在输注1年后仍可在体内检测到CAR-T细胞。但是耐药与疾病复发仍是目前临床管理中面对的关键问题。本文将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免疫逃逸、CAR-T产品因素、既往治疗方案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抑制等几个方面来探讨BCMA CAR-T细胞疗法的应答响应因素及耐药诱导机制,并提出可能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未来探索提供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耐药性 免疫逃逸 骨髓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