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阳某医院2010-2013年肾内科尿路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苏晓晓 刘大军 +1 位作者 何平 李德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553-1555,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肾内科尿路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及对药物的敏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肾内科真性尿路感染患者1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27例患者中1例为2种病原体感染,共分离出病原体128株。其中革兰... 目的了解我院肾内科尿路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及对药物的敏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肾内科真性尿路感染患者1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27例患者中1例为2种病原体感染,共分离出病原体12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5株(占66.4%),革兰阳性菌32株(占25.0%),真菌11株(占8.6%),三者构成比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7,P<0.01);革兰阴性菌与其他两种构成比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24株,占总菌株数的18.8%,占革兰阴性菌的28.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株,占总菌株数的0.8%,占革兰阳性菌的3.1%。对革兰阴性菌的敏感率,美洛培南、厄他培南均为100.0%,亚胺培南为98.8%,阿米卡星为96.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85.5%。对革兰阳性菌的敏感率,利奈唑胺为100.0%,万古霉素为93.5%,青霉素G为87.1%,左氧氟沙星为80.6%。结论我院肾内科尿路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革兰阴性菌敏感性较好的药物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针对革兰阳性菌未发现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其次敏感性较好的有万古霉素、青霉素G、氯霉素、左氧氟沙星。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增强,抗菌谱不断的变化,尿路感染患者需于用药前留取中段尿细菌培养以指导治疗,以免抗菌药物的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道感染 病原体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62例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艳秋 秦丽丽 +1 位作者 孙广萍 李德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758-1762,共5页
目的分析因肾脏疾病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分型。方法选取2006—2012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肾脏内科住院行经皮肾穿刺活检的辽宁地区患者1 56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结果 1 562例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 目的分析因肾脏疾病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分型。方法选取2006—2012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肾脏内科住院行经皮肾穿刺活检的辽宁地区患者1 56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结果 1 562例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N)1 222例(78.23%),继发性肾小球疾病(SGN)277例(17.73%),肾小管间质性疾病(TID)44例(2.82%),遗传性肾病11例(0.71%),未分类肾病8例(0.51%)。PGN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Ig A肾病475例(38.87%),其次为膜性肾病311例(25.45%)、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43例(19.89%);SGN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68例(24.55%),其次为狼疮性肾炎45例(16.25%)、糖尿病肾病44例(15.88%)。不同年龄患者肾脏病理检查结果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和年份患者肾脏病理检查结果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穿刺指征分别为肾病综合征662例(42.38%),肾炎综合征448例(28.68%)、无症状性尿异常223例(14.28%)、急性肾功能不全105例(6.72%)、肉眼血尿59例(3.78%)、慢性肾功能不全53例(3.39%)、其他12例(0.77%)。不同性别患者肾穿刺指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和肾脏病理检查结果患者肾穿刺指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穿刺活检患者中,PGN最常见,其中Ig A肾病为最常见病理类型,其次为膜性肾病;SGN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和狼疮性肾炎多见。PGN和SGN最常见肾穿刺指征为肾病综合征和肾炎综合征,同一种病理类型可以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肾小球肾炎 IGA 肾小球肾炎 膜性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组织病理在特发性膜性肾病预后分析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艳秋 秦丽丽 +4 位作者 孙广萍 杜丰 苏雪松 周光宇 李德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3-246,262,共5页
目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年人肾病综合征常见原因,其预后差异较大,但目前对中国IMN患者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仍较少,尤其缺乏肾组织病理的预测作用的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肾活检诊断为IMN... 目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年人肾病综合征常见原因,其预后差异较大,但目前对中国IMN患者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仍较少,尤其缺乏肾组织病理的预测作用的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肾活检诊断为IMN的患者,选取随访时间≥12个月的患者,收集临床、肾组织病理指标,分析肾组织病理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总计137例IMN患者入选,至随访终点,e GFR<30 m L/min的患者18例,占13.14%。起病时的年龄较大、平均动脉压较高、肾功能较差,肾脏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血管硬化病变程度严重的IMN患者,其肾功能预后较差。结论肾活检时的组织病理变化与IMN肾功能预后有关,病变程度严重的肾脏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血管硬化是IMN患者肾功能预后较差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病理 特发性膜性肾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KIM-1蛋白诊断早期造影剂肾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雪 张蓓茹 李德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7-360,共4页
目的测定大鼠尿液肾损伤分子-1(KIM-1)蛋白含量以研究其在造影剂肾病(RCI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A、B、C组(n=8)和D组(D组又分为2,6,12,24,48 h和7 d小组,n=8),采用尾静脉注射方法,每组注射3种药物,均间隔1... 目的测定大鼠尿液肾损伤分子-1(KIM-1)蛋白含量以研究其在造影剂肾病(RCI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A、B、C组(n=8)和D组(D组又分为2,6,12,24,48 h和7 d小组,n=8),采用尾静脉注射方法,每组注射3种药物,均间隔15 min。A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生理盐水(NS);B组注射PBS、NS和造影剂(CM);C组注射吲哚美辛(INDO)、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和NS;D组注射INDO、L-NAME和CM。结果 D组大鼠给药6 h后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含量显著升高(P<0.001),在给药24 h达到高峰,并于48 h基本恢复正常。组织学可见D组用药后6 h出现显著的病理学变化,出现小管间质弥漫性充血、出血,明显的肾小管坏死和肾小管结构消失;给药后12 h仍然存在显著的小管坏死,以及肾小管结构消失,但是小管间质充血出血程度减轻;给药后24 h肾髓质外带小管已经再生;给药后7 d时肾小管结构仍未完全恢复。D组给药后尿液KIM-1值和NAG值在各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尿液KIM-1值在给药后2 h开始升高,24 h达高峰,并持续到7 d(P<0.001);尿液NAG值在6 h开始升高,48 h基本恢复正常;尿液MMP-9值在D组给药后各组均未见升高。结论测定大鼠尿KIM-1含量可以作为早期诊断RCIN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损伤分子-1 尿液 造影剂肾病 磷酸盐缓冲液 生理盐水 造影剂 组注射吲哚美辛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肌酐 尿素氮 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 金属基质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X蛋白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8
5
作者 何平 李丹 +1 位作者 李德天 冯国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51-1460,共10页
目的:观察乙肝病毒X蛋白(HBx)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在乙型病毒肝炎相关性肾炎(HBVGN)发病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将构建好的HBx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转染至体外培养的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中。Western blo... 目的:观察乙肝病毒X蛋白(HBx)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在乙型病毒肝炎相关性肾炎(HBVGN)发病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将构建好的HBx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转染至体外培养的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中。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后目的蛋白的表达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细胞免疫荧光检测STAT3及p-STAT3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凋亡。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转染目的基因HBx后,p-JAK2及p-STAT3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同时,细胞增殖明显受抑。透射电镜、Hoechst 33342染色及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HBx促进HK-2细胞凋亡。AG490(JAK2/STAT3信号通路阻断剂)孵育后能够部分阻断JAK2/STAT3信号通路,减少HBx所致细胞凋亡。结论:HBx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HBV直接损伤肾组织的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乙肝病毒X蛋白 JAK2/STAT3 信号通路 HK-2细胞 AG49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延缓大鼠残肾模型肾纤维化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边晓慧 赵桂锋 +3 位作者 孙立 刘娜 李德天 冯江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延缓肾纤维化的能力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5/6肾切除残肾模型,尾静脉注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MSC,移植后4周观察肾功能以及肾脏病理的改变,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方法观察残肾组织中CD44、CD68、...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延缓肾纤维化的能力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5/6肾切除残肾模型,尾静脉注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MSC,移植后4周观察肾功能以及肾脏病理的改变,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方法观察残肾组织中CD44、CD68、TGF-β1和α-SMA的表达。结果 MSC能够改善残肾功能和延缓肾纤维化;MSC不仅减少了巨噬细胞的浸润和肌成纤维细胞的堆积,而且抑制了CD44和TGF-β1的表达。结论 MSC治疗能够延缓肾纤维化,其主要机制可能与其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5 6肾切除 慢性肾衰竭 肾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足细胞nephrin和podoc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杜丰 苏雪松 +3 位作者 周光宇 何平 刘波 李德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93-696,共4页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对阿霉素大鼠足细胞相关分子nephrin及podoc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肾病模型组(12只)和普罗布考干预模型组(12只),采用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建立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4周末检测各组...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对阿霉素大鼠足细胞相关分子nephrin及podoc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肾病模型组(12只)和普罗布考干预模型组(12只),采用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建立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4周末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ephrin及podocin的表达。结果肾病模型组和普罗布考干预组24 h尿蛋白定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普罗布考干预组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肾病模型组(P<0.05)。肾病模型组和普罗布考干预组肾小球nephrin、podocin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普罗布考干预组高于肾病模型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能通过减轻足细胞损伤实现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阿霉素 足细胞 PODOCIN NEPH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妊娠重症患者预后中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赵郁虹 吉凯强 +1 位作者 臧彬 李德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3798-3801,共4页
目的探讨ICU妊娠重症患者预后中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成人ICU 2007—2010年诊治的妊娠重症患者358例,每例患者追踪随访至2011年。统计随访期间CKD的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CKD... 目的探讨ICU妊娠重症患者预后中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成人ICU 2007—2010年诊治的妊娠重症患者358例,每例患者追踪随访至2011年。统计随访期间CKD的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CKD,将患者分为CKD组和非CK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因构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妊娠重症患者发生CKD的影响因素。结果 (1)358例患者中56例发生CKD,发生率为15.6%。(2)与非CKD组比较,CKD组患者年龄大,妊娠周数少,血肌酐水平高,合并贫血、高血压、糖尿病、下肢血管疾病、蛋白尿的比例及有心脏病或脑卒中病史、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病史的比例高(P<0.05)。(3)妊娠重症患者发生CKD的病因主要为:先兆子痫(33.9%,19/56)、妊高征(23.2%,13/56)和胎盘早剥(12.5%,7/56),其他病因占30.4%(17/56)。(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年龄,妊娠周数,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AKI)、心脏病、高血压,围生儿死亡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 ICU妊娠重症患者预后中CKD的发生率不容忽视;其发生CKD的主要病因为先兆子痫、妊高征和胎盘早剥;高龄,妊娠时间短,妊娠合并AKI、心脏病、高血压,围生儿死亡是妊娠重症患者预后中发生CK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危重病 重症监护病房 肾功能不全 慢性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苏雪松 周光宇 +1 位作者 杜丰 李德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88-890,共3页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阿霉素致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建立单侧肾切除加重复注射阿霉素诱导的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设假手术组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第0、4、8、12周尿蛋白排泄量,...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阿霉素致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建立单侧肾切除加重复注射阿霉素诱导的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设假手术组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第0、4、8、12周尿蛋白排泄量,并于12周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及血清白蛋白;行肾脏病理学检查计算肾小球硬化指数;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普罗布考治疗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血清肌酐、尿素氮及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肾小球硬化程度减轻(P<0.05),肾小球内TGF-β1沉积明显减少(P<0.05)。结论普罗布考对阿霉素致肾小球硬化大鼠肾脏有部分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肾小球硬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模型中透明质酸和CD_(44)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及修复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边晓慧 何平 +3 位作者 孙广萍 孙立 李德天 冯江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103-2108,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模型中透明质酸(HA)与CD44的相互作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归巢和修复受损肾脏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8)、模型组(n=8)、MSC组(n=8)和MSC/抗CD44组(n=8)。采用间隔1周...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模型中透明质酸(HA)与CD44的相互作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归巢和修复受损肾脏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8)、模型组(n=8)、MSC组(n=8)和MSC/抗CD44组(n=8)。采用间隔1周的两步法建立大鼠5/6肾切除模型,假手术组只进行麻醉和肾被膜剥离,而不进行肾切除术。第二次术后第8周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1×107/ml MSC、1 ml磷酸盐缓冲液(PBS)、1×107/ml MSC、1×107/ml抗CD44抗体OX50预孵的MSC。治疗4周后处死大鼠,留取血标本和残肾组织。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和Masson染色后观察病理改变,应用肾小球硬化指数和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来判定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法观察残肾组织中巨噬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的变化;免疫荧光法追踪归巢的MSC;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观察HA的表达;双荧光法观察MSC与HA的共定位关系。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硬化指数、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升高(P<0.05),肾脏病理改变主要为肾小球肥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炎性细胞浸润和肾间质纤维化,包括巨噬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MSC组、MSC/抗CD44组肌酐、尿素氮、肾小球硬化指数、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均降低(P<0.05)。假手术组肾皮质几乎不表达HA,而模型组的肾皮质大量表达HA。免疫荧光法显示,治疗4周后,假手术组未发现有归巢的MSC,MSC组的残肾组织中有较多的MSC,MSC/抗CD44组归巢的MSC减少。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较多MSC归巢至HA表达丰富的区域。结论 HA和CD44的相互作用影响MSC的归巢能力,但不影响MSC修复受损肾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慢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透明质酸 CD44 归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кB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调节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平 杨旭 李德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与吲哚美辛比较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塞来昔布和吲哚美辛应用于UUO大鼠,4周后测定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尿液血栓烷素B(2TXB2)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与吲哚美辛比较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塞来昔布和吲哚美辛应用于UUO大鼠,4周后测定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尿液血栓烷素B(2TXB2)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核因子кB(NF-к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塞来昔布及吲哚美辛均降低尿TXB2浓度,塞来昔布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其余3组NF-кB及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肾间质纤维化严重;塞来昔布治疗后,上述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塞来昔布能减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下调NF-кB的表达,减少肾间质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塞来昔布 梗阻性.肾病 核因子ΚB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及肾组织中β-转化生长因子水平与肾纤维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大军 杨旭 +1 位作者 刘葵 李德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40-1041,共2页
目的研究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肾脏组织中β-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与肾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 目的研究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肾脏组织中β-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与肾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4年3月-2007年11月我院收治的FSGS患者80例,均行肾穿刺病理活检确诊。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肾脏组织匀浆Ⅳ型胶原(Ⅳ-C)水平,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测定血清HGF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FSGS患者血清HGF水平与肾组织中的Ⅳ-C水平呈负相关(P<0.05);肾组织中的TGF-β水平与Ⅳ-C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GF、肾组织中的TGF-β对评估肾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纤维化 肝细胞生长因子 Β-转化生长因子 Ⅳ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君玲 王艳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9-121,124,共4页
目的了解我院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寻找妊娠合并AKI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2月住我院产科的5 864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494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尿、蛋白尿、血肌酐异常。确诊为AKI的患... 目的了解我院妊娠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寻找妊娠合并AKI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2月住我院产科的5 864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494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尿、蛋白尿、血肌酐异常。确诊为AKI的患者40例,非AKI患者454例。对孕妇的年龄、孕龄、孕产次数、高血压病史、流产史、血压、尿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红蛋白、D-二聚体、新生儿体质量、围产儿的Apgar评分及胎儿的死亡率进行比较,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妊娠合并AKI的发生率为6.8‰,主要病因是先兆子痫、高血压。AKI组孕妇的妊娠年龄明显大于非AKI组(P<0.05),且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AKI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尿素氮、尿酸明显高于非AKI组(P<0.05)。AKI组新生儿体质量及Apgar评分为1分、5分患者的比例均低于非AKI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年龄、血压、高血压病史是AK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合并AKI的发生率为6.8‰,胎儿的死亡率为13.6‰,妊娠合并AKI的危险因素是孕妇年龄、血压、高血压病史。妊娠合并AKI的主要病因是先兆子痫和高血压。妊娠合并AKI发病原因复杂,病情危重,胎儿的死亡率较高,应尽早针对病因加强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小球疾病患者随机尿免疫球蛋白G/尿肌酐比值与24 h尿免疫球蛋白G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博文 袁亦彤 +4 位作者 吴琪俊 苏雪松 杨旭 周华 王艳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讨肾小球疾病患者随机尿免疫球蛋白G/尿肌酐(IgG/Cr)比值与24 h尿IgG的相关性,评估IgG/Cr对肾小球疾病的病情监测能力。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肾内科收治的肾病综合征及肾小球肾炎患者,留取随机尿液检测... 目的探讨肾小球疾病患者随机尿免疫球蛋白G/尿肌酐(IgG/Cr)比值与24 h尿IgG的相关性,评估IgG/Cr对肾小球疾病的病情监测能力。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肾内科收治的肾病综合征及肾小球肾炎患者,留取随机尿液检测尿IgG、尿肌酐,留取24 h尿液检测24 h尿IgG含量,将尿IgG/Cr与24 h尿IgG进行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确定尿IgG/Cr对于大量24 h尿IgG判断界值。结果肾小球疾病患者随机尿IgG/Cr同24 h尿IgG正相关(r=0.786,P<0.001)。随机尿IgG/C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临界值为133.5 mg/g,灵敏度为0.848,特异度为0.754。结论肾小球疾病患者随机尿IgG/Cr同24 h尿IgG呈正相关,对24 h尿IgG有较好的判断能力,有望成为肾小球疾病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疾病 随机尿免疫球蛋白G 尿肌酐 24 h尿免疫球蛋白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减轻梗阻性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平 闵柳畅 +3 位作者 张蓓茹 杨旭 苏晓晓 李德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并离断大鼠单侧输尿管制作梗阻性肾病模型,对照组进行假手术。留取术后第3,5,7及14天肾脏组织及血尿标本。结果单侧输尿管梗...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并离断大鼠单侧输尿管制作梗阻性肾病模型,对照组进行假手术。留取术后第3,5,7及14天肾脏组织及血尿标本。结果单侧输尿管梗阻使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并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组织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伴随着STAT3的磷酸化和2种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改变。氯沙坦干预治疗可以减少这些变化。结论在单侧输尿管梗阻的大鼠模型中,氯沙坦能缓解肾脏纤维化及肾小管细胞的凋亡程度。这种疗效可能是通过部分阻滞STAT3信号通路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细胞凋亡 氯沙坦 STAT3信号通路 凋亡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F-1阻断WNT通路对PAX2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里 宫亮 吴玉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16-820,共5页
目的体外转染配对盒基因2(PAX2)观察其对WNT通路的激活作用,应用WIF-1阻断WNT信号通路后观察WNT通路对PAX2基因诱导转分化的作用,探讨PAX2基因转分化机制。方法应用脂质体介导将重组质粒pEGFP-PAX2转染入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 目的体外转染配对盒基因2(PAX2)观察其对WNT通路的激活作用,应用WIF-1阻断WNT信号通路后观察WNT通路对PAX2基因诱导转分化的作用,探讨PAX2基因转分化机制。方法应用脂质体介导将重组质粒pEGFP-PAX2转染入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PAX2细胞系,将实验细胞分为转染组、空载组和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PCR对各组进行WNT通路分子WNT4及β-catenin表达检测。加入WIF-1至稳定转染PAX2细胞中,分为WIF-1 5μg/mL组、WIF-1 10μg/mL组、WIF-1 15μg/mL组及稳转组。加药后48 h收集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和实时PCR检测β-catenin、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成纤维细胞表型标志物α-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和实时PCR结果显示,转染组WNT4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较空载组及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和实时PCR结果显示,WIF-1 5μg/mL组、WIF-1 10μg/mL组和WIF-1 15μg/mL组β-catenin和α-SMA蛋白及mRNA表达较稳转组下调(P<0.05),WIF-1 15μg/mL组下降明显,各浓度WIF-1组E-cadherin蛋白及mRNA较稳转组明显上调(P<0.05),WIF-1 15μg/mL组明显。结论 PAX2基因可以在体外肾小管上皮细胞激活WNT通路。应用WIF-1阻断WNT通路后出现转分化逆转。推测PAX2基因可能通过WNT通路诱导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对盒基因2 肾小管上皮细胞 转分化 WNT抑制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Heymann肾炎大鼠降脂及肾脏保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广萍 刘东 李德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4-226,239,共4页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Heymann肾炎大鼠调脂及肾保护作用机制。方法2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8),肾炎组(Heymann肾炎组,n=9),治疗组(Heymann肾炎+辛伐他汀6mg·kg-1·d-1,n=8),治疗10周。观察尿蛋白、血清脂质、血清肌...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Heymann肾炎大鼠调脂及肾保护作用机制。方法2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8),肾炎组(Heymann肾炎组,n=9),治疗组(Heymann肾炎+辛伐他汀6mg·kg-1·d-1,n=8),治疗10周。观察尿蛋白、血清脂质、血清肌酐(SCr)、肾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肾组织学改变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间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Ⅳ型胶原(ColⅣ)的表达。结果肾炎组大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SCr及血清脂质增高,肾皮质SOD降低,MDA水平增多,伴有严重的肾小球及小管间质损伤,表达α-SMA的肾小管增多,肾间质ColⅣ表达增多,辛伐他汀治疗使血脂及SCr明显下降,肾脏病理改变减轻,肾小管α-SMA和间质ColⅣ表达减少,但是尿蛋白以及SOD和MDA较肾炎组无改变。结论辛伐他汀在Heymann肾炎大鼠有良好的调脂作用;其肾脏保护作用与抑制肾小管上皮异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有关而非抗肾皮质脂质过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YMANN肾炎 辛伐他汀 脂质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M肾病十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旭 吴岩 +1 位作者 李晗笑 王艳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3522-3523,共2页
目的总结IgM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IgM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尿足细胞排泄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反应。结果 10例患者中9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例表现为肾小球肾炎。3例为镜下血尿,无肉眼血尿。病... 目的总结IgM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IgM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尿足细胞排泄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反应。结果 10例患者中9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例表现为肾小球肾炎。3例为镜下血尿,无肉眼血尿。病理表现为轻到中度系膜增生,所有患者IgM(++)颗粒状沉积在系膜区。10例患者中9例尿中无足细胞排出,1例有少量排出,为2个/20HP。绝大多数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良好,9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复发。单纯激素治疗、单纯来氟米特治疗或联合治疗有效。结论 IgM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为主,病理表现为轻到中度系膜增生,所有患者IgM++颗粒状沉积在系膜区,尿中无足细胞排出,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良好的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M肾病 肾病综合征 足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血症对兔肾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大军 刘红霞 +1 位作者 商惠萍 李德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8-299,共2页
目的:通过建立兔高脂血症的动物模型,观察高血脂对兔肾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致病机制。方法:选日本纯种雄性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单纯高脂饮食组、调脂药辛伐他汀治疗组;比较实验前后血清胆固醇(TC)、... 目的:通过建立兔高脂血症的动物模型,观察高血脂对兔肾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致病机制。方法:选日本纯种雄性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单纯高脂饮食组、调脂药辛伐他汀治疗组;比较实验前后血清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24h尿总蛋白定量以及肾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含量。结果:单纯高脂饮食组24h尿总蛋白定量、血脂水平、肾脏组织α-SMA含量高于另外两组;辛伐他汀治疗组的相应检测指标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高脂血症是导致肾脏功能损伤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辛伐他汀类调脂药可以减轻高脂血症对肾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辛伐他汀 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雪松 杜丰 +2 位作者 周光宇 何冰 李德天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18-21,17,共5页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Probucol)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3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糖尿病普罗布考治疗组(DP)。8周末称取体重、肾重、计算肾肥大...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Probucol)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3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糖尿病普罗布考治疗组(DP)。8周末称取体重、肾重、计算肾肥大指数(肾重/体重),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测定各组生化指标包括血糖(B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检测肾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肾组织切片行PAS染色分析肾小球面积及肾小球体积。结果 DM组大鼠肾重、肾重/体重、UAER、TC、TG、SCr、BUN、肾小球面积、肾小球体积较NC组均明显增加,DP组上述改变较DM组均明显减轻(P<0.05)。DP组肾组织中MDA含量明显低于DM组,SOD、CAT、GSH-Px活性明显高于DM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能部分通过减轻肾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实现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糖尿病肾病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