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辅助治疗对低位直肠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丛进春 陈春生 +3 位作者 冯勇 马明星 夏志秀 刘鼎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450-1454,共5页
目的:进展期的低位直肠癌行新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局部复发,但是也可能会带来肛门功能的受损。本研究探讨新辅助治疗对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05年9月至2011年3月中... 目的:进展期的低位直肠癌行新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局部复发,但是也可能会带来肛门功能的受损。本研究探讨新辅助治疗对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05年9月至2011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03例行ISR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是否接受术前新辅助治疗分为CRT组(术前放化疗组)和对照组,通过向量测压、Saito功能问卷和Wexner评分来比较两组的肛门功能。结果:CRT组的术前静息向量容积和收缩向量容积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的测压结果均显著下降,CRT组的所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6、12个月Saito功能问卷结果除排便困难两组间没有差异外,其余CRT组结果均明显不如对照组;在术后24个月,排便频率、排便截断、气便分辨能力以及限制饮食4项CRT组仍不及对照组(P<0.05)。到术后24个月,两组Wexner评分均有下降趋势,CRT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需行ISR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会明显的影响术后的肛门功能,而且这种影响要至少会持续2年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 肛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半结肠癌患者完整系膜切除术和D3根治术的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短期结果比较 被引量:13
2
作者 丛进春 陈春生 +3 位作者 冯勇 马明星 夏志秀 刘鼎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591-1596,共6页
目的:通过与开腹手术的比较,探讨对Ⅱ/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完整系膜切除术/D3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7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分别实施完整系膜切除术/D3根治术,其中开腹... 目的:通过与开腹手术的比较,探讨对Ⅱ/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完整系膜切除术/D3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7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分别实施完整系膜切除术/D3根治术,其中开腹组82例、腹腔镜组96例,比较两组间的并发症、生存率以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要少于开腹组,切口长度也明显较开腹组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较后者快,住院时间也较短(P<0.001),两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检出的淋巴结数无差异(P>0.05)。术后吻合口漏、切口感染、出血、尿潴留、肠梗阻、淋巴漏的并发症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位随访56个月,开腹组和腹腔镜组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9.0%和91.7%(P=0.357),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6%和94.3%(P=0.8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Ⅱ/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完整系膜切除术/D3根治术是安全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腹腔镜 完整系膜切除术 D3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位直肠间质瘤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 被引量:12
3
作者 崔明明 张宏 +4 位作者 刘鼎盛 张方圆 苟康 蔡圣彬 凌云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2-296,共5页
目的:针对伊马替尼治疗下的低位直肠间质瘤,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随访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9例低位直肠间质瘤患者,在术前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行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结果:... 目的:针对伊马替尼治疗下的低位直肠间质瘤,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随访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9例低位直肠间质瘤患者,在术前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行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结果:伊马替尼治疗前肿瘤大小为5~9 cm(中位值7.0 cm),治疗后肿瘤大小为2~4.5 cm(中位值3.5 cm)(P〈0.001)。治疗3~24个月(中位值7个月)行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住院时间5~9天(中位值7天),所有患者均行保护性造口,术后3个月行造口还纳术。Wexner评分在伊马替尼治疗前为1~4分(中位值2分),治疗后为1~5分(中位值2分)(P=0.397);造口还纳术后Wexner评分4~9分(中位值7分),较术前明显增加(P〈0.001),术后1年为1~5分(中位值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2)。术后有6例继续服用伊马替尼24~30个月。1例未继续服用伊马替尼,患者在30个月时出现盆底复发。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对于低位直肠间质瘤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间质瘤 腹腔镜 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华屹 张宏 丛进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60-660,661,662,共3页
选取2009年至2012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就诊的96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Dukes分期、浸润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统计患者的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分析各指标对预... 选取2009年至2012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就诊的96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Dukes分期、浸润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统计患者的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分析各指标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肿瘤大小、Dukes分期、转移情况与患者预后均相关(P分别为0.010、0.037、0.028、0.008),而性别、肿瘤部位与患者预后无相关(P分别为0.614、0.860)。因此认为患者年龄、肿瘤大小、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这些指标可以较好地预测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根治术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p53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华屹 张宏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3-594,共2页
目的研究p5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下载结肠癌数据集,获得p53基因表达谱和临床信息。分析p5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其表达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及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在TCGA... 目的研究p5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下载结肠癌数据集,获得p53基因表达谱和临床信息。分析p5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其表达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及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在TCGA数据集中,p5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240),p53低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期明显优于p53高表达的患者,其表达与T分期关联性大(P=0.0371),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如年龄、性别、组织分型、病理分期、N分期及M分期无相关性(P>0.005)。结论 p53作为抑癌基因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可用于结肠癌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p53 癌症基因组图谱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改良Limberg皮瓣和Karydakis皮瓣技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卑佳怡 张宏 刘鼎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97-602,共6页
目的 比较双改良Limberg皮瓣和Karydakis皮瓣技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收治的骶尾部藏毛窦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双改良Limberg皮瓣技术组(... 目的 比较双改良Limberg皮瓣和Karydakis皮瓣技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收治的骶尾部藏毛窦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双改良Limberg皮瓣技术组(Limberg组,采用双改良Limberg皮瓣技术)和Karydakis皮瓣技术组(Karydakis组,采用Karydakis皮瓣技术),每组4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返回工作时间、并发症发生以及随访3年的复发及处理情况。结果 与Karydakis组比较,Limberg组手术时间较长(P <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返回工作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Limberg组、Karydakis组并发症(浅表性水泡、切口血清肿、切口裂开、皮瓣坏死、切口血肿、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年随访结果显示,2组患者均出现了1例复发;复发患者均接受了再次手术切除,术后效果较好(Ⅱ期愈合)。结论 双改良Limberg皮瓣和Karydakis皮瓣技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均疗效显著;与双改良Limberg皮瓣技术比较,Karydakis皮瓣技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手术时间也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改良Limberg皮瓣技术 Karydakis皮瓣技术 骶尾部藏毛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CT血管优化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于涛 陈智成 +1 位作者 郭释琦 石喻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8期885-891,共7页
目的探讨光谱CT血管优化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90例2022年3—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采用光谱CT行对比增强检查,并将原始图像数据重建出常规120 kVp的混合... 目的探讨光谱CT血管优化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90例2022年3—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采用光谱CT行对比增强检查,并将原始图像数据重建出常规120 kVp的混合能量图像及40、50、60、70 keV的虚拟单能级图像。分别在胃结肠静脉干、右结肠静脉、回结肠静脉主干和同层面竖脊肌选取感兴趣区测量CT值和噪声,分析虚拟单能级图像和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的CT值、噪声、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并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对各组图像质量和静脉解剖信息进行主观评价。结果40 keV虚拟单能级图像胃结肠静脉干、右结肠静脉和回结肠静脉图像CT值[(405.55±103.06)Hu、(406.61±103.42)Hu、402.35(337.95,477.45)Hu]、噪声[19.90(12.10,34.55)Hu、21.10(10.95,44.30)Hu、19.70(11.25,44.80)Hu]、信噪比[19.46(10.60,36.31)、20.16(8.73,37.42)、18.49(9.99,36.24)]和对比噪声比[53.36(35.92,70.79)、52.34(33.73,81.03)、56.23(34.69,79.97)]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意义(F/H=268.53、23.17、33.09、198.77、272.51、28.93、25.48、189.62、318.24、29.42、20.13、212.46,P均<0.001)。主观评分显示,40 keV虚拟单能级图像质量和对胃结肠静脉干、右结肠静脉和回结肠静脉血管显示的优化作用最佳。结论光谱CT可提高胃结肠静脉干、右结肠静脉、回结肠静脉的成像质量和血管显示效果,其中40 keV虚拟单能级图像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腹腔镜 结肠切除术 光谱CT 虚拟单能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