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呼吸道淀粉样变3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澎 冯学威 赵立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2-395,399,共5页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淀粉样变的影像学特征、气管镜成像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3例和1994年以来国内报道的74例下呼吸道淀粉样变病例和文献进行总结。结果胸片常呈非特异性改变,肺纹理增强最常见,部分患者直...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淀粉样变的影像学特征、气管镜成像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3例和1994年以来国内报道的74例下呼吸道淀粉样变病例和文献进行总结。结果胸片常呈非特异性改变,肺纹理增强最常见,部分患者直接发现气管支气管狭窄;肺部CT检查常可发现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管壁增厚和黏膜下钙化等改变;气管镜检查可呈管腔狭窄、黏膜充血、结节样增生等改变;治疗可以采用气管镜下介入手术的方法,如激光、冷冻或氩气刀等。结论该病影像学改变有一定特征,气管镜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方法,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须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变性 下呼吸道 气管镜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病人与远程问诊整合的教学模式在本科生内科学理论课PBL课程中的创新性使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高懿卓 赵立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5期888-891,共4页
目的标准化病人与远程问诊相整合的教学模式在本科生内科学理论课PBL课程中的应用。方法将接受内科学理论课PBL课程的临床医学本科生133人按照班级分为4组,每组32~34名学生,分别接受标准化病人与远程问诊整合的PBL教学法及传统PBL教学... 目的标准化病人与远程问诊相整合的教学模式在本科生内科学理论课PBL课程中的应用。方法将接受内科学理论课PBL课程的临床医学本科生133人按照班级分为4组,每组32~34名学生,分别接受标准化病人与远程问诊整合的PBL教学法及传统PBL教学法授课。评估两组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客观成绩、学生及任课教师主观评估3部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病人与远程问诊相整合的教学模式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提高成绩的优势,其在本科生内科学理论课PBL课程授课过程中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病人 远程问诊 PBL教学法 医学本科生 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中央气道病变临床-影像-支气管镜特点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晓明 侯刚 +2 位作者 冯学威 李澎 赵立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总结常见良性中央气道病变的特点,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方法对该院34例良性中央气道病变患者的临床、影像及支气管镜镜下表现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21例,复发性多软骨炎9例,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性2例,结节... 目的总结常见良性中央气道病变的特点,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方法对该院34例良性中央气道病变患者的临床、影像及支气管镜镜下表现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21例,复发性多软骨炎9例,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性2例,结节病2例。各病因的呼吸道症状缺乏特异性,但复发性多软骨炎肺外表现突出。在胸部CT上病变累及部位、气道狭窄情况、气道壁改变和气道外胸部受累情况各具特点。支气管镜可进一步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及性质,还可发现一些胸部CT不能显示的病变。结论良性中央气道病变的诊断需从临床、影像、支气管镜三方面系统评估,注意不同病因的特点,从而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病变 支气管内膜结核 复发性多软骨炎 淀粉样变性 支气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辽宁省护理人员给药差错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诗尧 孙湛博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3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护士给药差错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用药安全,制定护理给药安全规范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辽宁省88所医院工作在临床一线的2 145名注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给药差错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49.32%护士在工作中发... 目的探讨护士给药差错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用药安全,制定护理给药安全规范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辽宁省88所医院工作在临床一线的2 145名注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给药差错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49.32%护士在工作中发生过给药差错。医院级别、护龄、职称、所在科室是影响护士发生给药差错的因素。结论护士给药差错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制定针对性的给药安全规范,将给药差错的发生概率降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给药差错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症肺部受累的胸部高分辨力CT表现特点分析
5
作者 周晓明 孙洪赞 +1 位作者 郑伟 冯学威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硬化症(SSc)肺部受累时胸部高分辨力计算机体层摄影术(HRCT)表现,提高对SSc肺部损害的认识。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明确诊断的45例SSc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36例;年龄为20~80岁,平均年龄58.50岁。回顾其胸部HRC... 目的分析系统性硬化症(SSc)肺部受累时胸部高分辨力计算机体层摄影术(HRCT)表现,提高对SSc肺部损害的认识。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明确诊断的45例SSc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36例;年龄为20~80岁,平均年龄58.50岁。回顾其胸部HRCT表现,并进行HRCT评分,对其胸部HRCT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胸部HRCT证实,存在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为32例(71.1%),其中34.4%患者(11/32)无呼吸系统症状。SSc肺部受累在HRCT图像上以磨玻璃影(81.3%)和网格影(56.3%)最为常见,分布以双下肺(71.9%)及胸膜下分布(81.3%)为主。对两侧的上中下肺野的HRCT评分进行t检验发现双侧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呈对称性分布。对上中下肺野的HRCT评分进行两两比较,下肺野受累最明显,中野次之,上野受累最少(P〈0.05)。在存在肺间质受累的患者中,弥漫型患者的HRCT评分(8.82±5.56)与局限型患者的评分(8.73±5.61)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外胸部脏器受累包括肺动脉增宽、胸膜病变、心包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食管扩张。肺动脉增宽33.3%(15/45),弥漫型患者中肺动脉增宽的发生率与局限型患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雷诺现象者的肺动脉增宽的发生率高(15/34 vs 0/11;P=0.005)。结论胸部HRCT对SSs的肺、胸膜、食道、肺动脉的评估均有较高价值,其中肺间质受累是最为常见的,对称性分布、双下肺突出的间质性病变为其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间质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