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蛋白酶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姚思彤 徐薇淇 丛树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36-1042,1050,共8页
组织蛋白酶是溶酶体中最为丰富的水解酶,负责降解各种底物。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组织蛋白酶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组织蛋白酶通过调节异常蛋白的聚集(α-突触核蛋白、β-淀粉样蛋白、亨廷顿蛋白等)影响疾病的进展,尤... 组织蛋白酶是溶酶体中最为丰富的水解酶,负责降解各种底物。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组织蛋白酶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组织蛋白酶通过调节异常蛋白的聚集(α-突触核蛋白、β-淀粉样蛋白、亨廷顿蛋白等)影响疾病的进展,尤其是神经系统中组织蛋白酶B、D、L等的表达及活性异常、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组织蛋白酶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蛋白酶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占强 李叶丹 +4 位作者 李春宇 张极星 王全才 贾春红 张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187-2189,共3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中国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英文及中文)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同时手工检索《中华神经病学》等10种杂...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中国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英文及中文)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同时手工检索《中华神经病学》等10种杂志。研究年限为1999年1月—2009年7月。语种不限,研究人群限制为中国人。资料选择:纳入内容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复发的独立病例对照研究,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对照研究。应用RevMan 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局评价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结果合并统计,总体效应检验发现统计学上的差异〔OR=2.44,95%CI(1.66,3.61)〕,进行敏感性分析后〔OR=2.20,95%CI(1.60,2.00)〕仍有统计学上意义。结论 Meta分析结果提示,中国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影响脑梗死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脑梗死 复发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及caspase-12 mRNA和蛋白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鸿 宋利春 +2 位作者 贾春红 刘艳艳 吕永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1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确内质网信号通路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调控中的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原位末端...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1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确内质网信号通路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调控中的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免疫组化染色、RT-PCR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各组凋亡细胞数和caspase-1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和caspase-12mRNA及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4h达高峰。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在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数、caspase-12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数明显增高,caspase-1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提示内质网通路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凋亡 CASPASE-12 内质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韩冬 孙淼 +2 位作者 张硕 张鸿 冯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96-899,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2 h后IP组给予缺血后处理。于脑缺血再灌注...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2 h后IP组给予缺血后处理。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进行神经功能测定,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及髓鞘的超微结构变化,行各组间比较。结果 IP组大鼠行为学结果优于I/R组,IP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I/R组,IP组大脑皮层神经元、髓鞘损伤均轻于I/R组。结论缺血后处理可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减小梗死体积,减轻神经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神经保护 神经元 髓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抑制神经元轴突生长体外生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5
作者 谭斐 吴晓黎 +3 位作者 景良 李桂晨 赵琛 郭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11,共5页
目的利用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的生物特性建立抑制神经元生长和轴突再生的体外生物模型。方法将不同浓度CSPG与无生物毒性的德克萨斯红荧光染料混合,取5μl滴在培养板的中心部位,形成边界清楚的红色圆形斑点,称CSPG圆斑(CSPG SPOT)... 目的利用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的生物特性建立抑制神经元生长和轴突再生的体外生物模型。方法将不同浓度CSPG与无生物毒性的德克萨斯红荧光染料混合,取5μl滴在培养板的中心部位,形成边界清楚的红色圆形斑点,称CSPG圆斑(CSPG SPOT)。将神经母细胞瘤SY5Y细胞和小鼠小脑颗粒细胞(CGNs)铺在含有CSPG SPOT的培养板中,48h后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含有1μg/ml和3μg/ml CSPG的SPOT分别使CGNs和神经母细胞瘤SY5Y细胞停止生长、死亡,没有发现细胞的轴突延伸到SPOT上生长。高浓度的CSPG可渗透到SPOT周围区域,使CSPG SPOT周围区域的细胞生长和轴突再生受到抑制。结论该模型可以在体外模拟胶质细胞分泌的CSPG对神经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对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元的生长和轴突的再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 细胞生长 轴突延伸 小脑颗粒细胞 神经母细胞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神经营养机制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闫荣 罗晓光 +2 位作者 张尧 李宇凤 冯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14-721,共8页
目的星形胶质细胞(AS)与Aβ1-40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共育,观察其共育条件培养液诱导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神经营养素家族蛋白[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素3(NT-3)]是否参... 目的星形胶质细胞(AS)与Aβ1-40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共育,观察其共育条件培养液诱导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神经营养素家族蛋白[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素3(NT-3)]是否参与了此过程。方法 PC12细胞分别经10μg/mL Aβ1-40诱导不同时间点(0 h、4 h、6 h、12 h、24 h)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PC12细胞凋亡率;另一部分与星形胶质细胞共育2 d,收集各组条件培养液;各组条件培养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应用ELASA法检测各组细胞条件培养液中的BDNF、NGF、NT-3蛋白含量;将另一部分各组细胞条件培养液对BMSCs进行诱导分化,免疫荧光检测BMSC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蛋白表达和计数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比例。结果在Aβ1-40作用6 h时间点,PC12细胞凋亡率达高峰(P<0.05);与各组比较,与Aβ1-40诱导6 h后的PC12细胞共育2 d后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中(即C3组)的BDNF蛋白总量明显增高(A=1.87±0.4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其诱导的BMSCs NSE(A=38.63±2.72)、nestin(A=43.53±5.63)表达和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比例(A=44.62±3.22)明显升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与Aβ1-40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共育后,星形胶质细胞共育条件培养液促进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BDNF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骨髓基质细胞 分化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素-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影响神经干细胞突触表达的神经营养家族基因表达机制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闫荣 罗晓光 +2 位作者 张尧 李宇凤 冯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89-995,共7页
目的探讨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和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干细胞突触素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 43)表达的影响,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营养素家族基因表达变化,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素3(NT 3)。方法实... 目的探讨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和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干细胞突触素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 43)表达的影响,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营养素家族基因表达变化,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素3(NT 3)。方法实验分为两步骤,第一步骤:PC12细胞分别经MPP+诱导不同时间点(0 h、24 h、48 h、72 h、96 h)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PC12细胞凋亡率;另一部分与星形胶质细胞共育2 d,然后收集各组细胞和各组细胞条件培养液,应用RT PCR检测各组细胞BDNF mRNA、NGF mRNA和NT 3 mRNA表达变化;将各组细胞条件培养液对神经干细胞(NSC)进行诱导分化,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干细胞(NSC)突触素(SYN)和GAP 43表达。结果在MPP+作用48 h时间点,PC12细胞凋亡率达高峰(P<0.05);与各组比较,与MPP+诱导48 h后的PC12细胞共育48 h后的星形胶质细胞(C3组)BDNF mRNA表达(A=93.96±4.89)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C3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的神经干细胞(NSC)突触素(SYN)(A=34.09±2.69)、GAP 43(A=49.36±5.98)表达明显升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F mRNA与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 3 mRNA在各组中均未见到表达。结论星形胶质细胞与MPP+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共育后,星形胶质细胞BDNF基因表达明显增高,星形胶质细胞促进神经干细胞(NSC)突触素(SYN)和GAP 43表达,BDNF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干细胞 突触素 生长相关蛋白-43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营养素-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多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及caspase-8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宋利春 张鸿 +1 位作者 贾春红 刘艳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67-70,共4页
脑缺血治疗的关键是减轻脑缺血半暗带区的神经元凋亡。细胞内有一套精细复杂的信号系统在调控着凋亡过程。死亡受体(death receptor,DR)通路是细胞凋亡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以caspase-8蛋白的激活为特征。近年来银杏叶制剂被临床广... 脑缺血治疗的关键是减轻脑缺血半暗带区的神经元凋亡。细胞内有一套精细复杂的信号系统在调控着凋亡过程。死亡受体(death receptor,DR)通路是细胞凋亡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以caspase-8蛋白的激活为特征。近年来银杏叶制剂被临床广泛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银杏叶制剂为复合制剂.其主要有效成分为24%类黄酮和6%萜内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CASPASE-8蛋白 神经元凋亡 金纳多注射液 蛋白表达 receptor 信号转导通路 缺血性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survivin、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宗立 范红杰 +1 位作者 庞超健 马玉朝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34-837,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存活蛋白(survivin)、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18)和MSC组(n=18)。PBS组和...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存活蛋白(survivin)、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18)和MSC组(n=18)。PBS组和MSC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入尼龙线外,其余步骤相同。PBS组和MSC组分别于建模成功后3h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PBS液和已制备好的同种异体MSC悬液。每组于脑缺血90min再灌注1d、3d、6d时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运用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缺损,未见细胞凋亡及未见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与PBS组比较,MSC组于脑缺血90min再灌注1d开始,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再灌注3d开始,神经细胞凋亡数较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survivin蛋白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上调survivin蛋白表达,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推测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缺血再灌注 凋亡 存活蛋白 胱天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附5例报告) 被引量:22
10
作者 丛琳 曲红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病原学特异性检查、脑穿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表现。结果男2例,女3例,年龄20~52岁,平均32岁;4例接触过感染的动物,1例食用过生的牛... 目的探讨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病原学特异性检查、脑穿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表现。结果男2例,女3例,年龄20~52岁,平均32岁;4例接触过感染的动物,1例食用过生的牛奶;3例腰穿压力增高,2例细胞数增多(30~178×106/L),2例蛋白增高(0.57~1.31 g/L),3例糖降低(0.9~2.28 mmol/L),3例氯化物稍降低(113~116 mmol/L);5例布氏杆菌血清凝集实验均为阳性;2例诊断布氏杆菌病并发脑膜炎,2例诊断布氏杆菌病并发脑脊髓膜炎,1例诊断布氏杆菌病并发颅内动脉狭窄。全部病例均应用米诺环素,利福平及头孢曲松3种药物联合治疗,预后良好。结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多样,当遇到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神经症状,有证据表明存在布鲁氏杆菌感染时,应注意排除神经型布氏杆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病 神经型布氏杆菌 病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抑制剂对糖尿病大鼠皮层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晓黎 王智敏 +3 位作者 梁鹤缤 郝颖 郑东明 郭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的研究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3-AB)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皮层神经元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假手术对照组、DM组和DM+3-AB组,每组20只。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 目的研究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3-AB)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皮层神经元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假手术对照组、DM组和DM+3-AB组,每组20只。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皮层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皮层PARP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皮层caspase-3表达变化。结果 DM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DM组的SOD和GSH-Px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M+3-AB组的SOD和GSH-Px含量明显高于DM组(P<0.05),MDA含量明显低于DM组(P<0.05)。DM组的PARP1表达显著增加(P<0.01),DM+3-AB组的PARP1表达显著降低(P<0.01)。DM组的caspase-3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M+3-AB组的caspase-3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3-AB通过抑制PARP1,减轻DM导致的氧化应激,减少皮层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PARP 认知障碍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便、高效体外培养小鼠小脑颗粒神经元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斐 赵冬雪 +1 位作者 李维帅 郭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21-624,共4页
目的简便、高效地分离和提纯小鼠小脑颗粒神经元,提高培养该神经元的纯度和活性。方法通过采用简便、可行的细胞分离方法,在出生7d的小鼠小脑组织中分离原代神经元。计数分离的原代神经元并分析其活性,免疫荧光染色证实其纯度,观察其胞... 目的简便、高效地分离和提纯小鼠小脑颗粒神经元,提高培养该神经元的纯度和活性。方法通过采用简便、可行的细胞分离方法,在出生7d的小鼠小脑组织中分离原代神经元。计数分离的原代神经元并分析其活性,免疫荧光染色证实其纯度,观察其胞体和轴突生长情况。结果分离的原代细胞活性可高达95%以上;免疫荧光染色证实神经元占分离细胞的97%;培养24h后的神经元易于观察细胞突起的变化,培养48h后的神经元易于观察轴突的变化。结论该方法方便、可行、高效,可用以提纯小脑颗粒神经元进行体外神经元的生长发育、轴突再生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神经元培养 小脑颗粒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后运动疗法的神经再生与血管再生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翟志永 冯娟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1期88-91,共4页
缺血性卒中后的病理生理反应很复杂,单纯注重挽救神经元在临床研究中并不能有效达到神经保护作用。神经血管单位中的"血管龛"假说强调神经再生和血管再生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效修复脑缺血损伤。本综述中主要简述了运动... 缺血性卒中后的病理生理反应很复杂,单纯注重挽救神经元在临床研究中并不能有效达到神经保护作用。神经血管单位中的"血管龛"假说强调神经再生和血管再生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效修复脑缺血损伤。本综述中主要简述了运动锻炼对缺血性卒中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运动疗法的保护机制包括增加脑灌注、促进神经再生、侧支循环、血管再生等。本综述旨在认识血管再生的重要性,可望其成为缺血性卒中治疗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再生 神经再生 运动 缺血性卒中 神经血管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酮饮食对海人酸点燃癫癎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研究
14
作者 张楠楠 丛琳 +2 位作者 方秀英 冯雪梅 朱喜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890-895,共6页
目的探讨生酮饮食对海人酸点燃癫癎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经海人酸制备SD大鼠癫癎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正常膳食(C组)、生理盐水+生酮饮食(K组)、海人酸+正常膳食(E组)和海人酸+生酮饮食(EK组),连续观察21 d后记录不同... 目的探讨生酮饮食对海人酸点燃癫癎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经海人酸制备SD大鼠癫癎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正常膳食(C组)、生理盐水+生酮饮食(K组)、海人酸+正常膳食(E组)和海人酸+生酮饮食(EK组),连续观察21 d后记录不同处理组大鼠体重、观察Ⅳ或Ⅴ级癫癎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并通过HE染色和Nissl染色计数E组和EK组大鼠海马CA3区正常锥体神经元数目。结果 C组和K组大鼠均无癫癎发作,且海马CA3区锥体神经元数目正常。E组和EK组大鼠在观察过程中均出现Ⅳ或Ⅴ级癫癎发作,但EK组大鼠在饲养第21天时与E组相比,癫癎发作频率减少[(17.90±4.12)次对(30.50±4.40)次,P=0.000]、发作持续时间缩短[(212.70±17.75)s对(335.00±14.21)s,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K组海马CA3区正常锥体神经元数目与E组相比增加[(117.67±7.51)个对(71.33±6.11)个,P=0.00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酮饮食对海人酸点燃癫癎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海人酸 膳食疗法 酮体类 海马 神经元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bax蛋白表达及神经生长因子对其的影响
15
作者 高岩 滕伟禹 葛宇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8-269,272,共3页
目的:探讨bax蛋白在脑出血(ICH)后神经损伤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脑内注射自体新鲜动脉血的方法制作大鼠ICH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ICH对照组、NGF干预组在... 目的:探讨bax蛋白在脑出血(ICH)后神经损伤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脑内注射自体新鲜动脉血的方法制作大鼠ICH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ICH对照组、NGF干预组在ICH后6h即有bax蛋白阳性表达,24h达峰值,之后下降,7d时仍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NGF干预组与ICH对照组相比较bax蛋白峰值出现的时间无变化,但各时点bax蛋白的表达均较ICH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增加,加重神经功能损伤。应用NGF可使血肿周围脑组织bax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起到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达到治疗脑出血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神经生长因子 BAX蛋白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16
作者 董晓宇 郑东明 佡剑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29-332,共4页
回顾分析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患者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表现为发热(2例)、视物模糊(2例)、双侧下肢无力(2例)、单侧下肢无力(1例)、偏侧肢体无力(1例)、偏身感觉减退(1例)、双侧外展神经麻痹(1例)和周... 回顾分析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患者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表现为发热(2例)、视物模糊(2例)、双侧下肢无力(2例)、单侧下肢无力(1例)、偏侧肢体无力(1例)、偏身感觉减退(1例)、双侧外展神经麻痹(1例)和周围神经病变(3例);脑脊液压力升高(210-270 mm H2O,3例)、白细胞计数增加[(50-380)×106/L,3例]、蛋白定量升高(1.30-2.56 g/L,3例);MRI以颅内多发异常信号为特征。经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3例恢复良好、1例于6个月后复发。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临床鲜见,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和头部MRI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笑气滥用所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1
17
作者 高晗 李维帅 郑东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33-337,共5页
目的分析娱乐滥用笑气导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娱乐滥用笑气导致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人口学特征、笑气接触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 目的分析娱乐滥用笑气导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娱乐滥用笑气导致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人口学特征、笑气接触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该期间共诊治44例娱乐用笑气滥用所致神经系统损害患者,平均年龄为22.0岁,男25例,女19例。接触笑气时间20 d至4年不等,就诊时常见的主诉症状有肢体麻木(77.3%)、四肢无力(47.7%)、走路不稳(31.8%)等。主要的血清化验异常为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下降(56.5%)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100.0%)。肌电图改变主要为四肢周围神经损伤,轴索改变和脱髓鞘并存。在进行了脊髓磁共振检查的患者中,85%患者的颈髓磁共振T2序列可见后索长条形高信号改变,病变部位在轴位呈现倒“V”征。予补充维生素B12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均不同程度较前缓解。结论滥用笑气可致神经系统受损,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和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最为常见,及时诊断并停用笑气、补充维生素B12治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笑气 维生素B12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周围神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病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黄丽玉 郭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59,共6页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亦可累及神经系统,甚至部分患者以神经系统病变为首发症状。由于目前缺乏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病变的统一诊断标准,易误诊和漏诊。本文拟对原发性干燥综...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亦可累及神经系统,甚至部分患者以神经系统病变为首发症状。由于目前缺乏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病变的统一诊断标准,易误诊和漏诊。本文拟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病变的研究进展和常见临床问题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神经系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神经受累的吉兰-巴雷谱系疾病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盖晴 冷昶木 丛树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69-772,共4页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谱系疾病中颅神经受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我科收治的35例颅神经受累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亚组分类,分析各亚组中颅神经受损特点。结果 35例患者中,经典型GBS13...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谱系疾病中颅神经受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我科收治的35例颅神经受累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亚组分类,分析各亚组中颅神经受损特点。结果 35例患者中,经典型GBS13例,Miller-Fisher综合征(MFS)9例,多颅神经型8例,急性眼外肌麻痹型2例,MFS与GBS重叠型2例,Bickerstaff脑干脑炎与GBS重叠型1例。经典型GBS以面神经受累最常见,MFS以展神经受累最常见,多颅神经型GBS以舌咽、迷走神经受累最常见。15例患者行神经节苷酯抗体检测,11例(73%)GQ1b抗体阳性。24例接受3个月的随访,仅1例仍有复视,其余患者颅神经症状均消失。结论吉兰-巴雷谱系疾病亚组间颅神经受损特点不同,眼外肌麻痹的患者多伴GQ1b抗体阳性。免疫治疗后颅神经症状多为可逆,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谱系疾病 颅神经 MILLER-FISHER综合征 抗GQ1b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脑梗死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康凯 佡剑非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11期1190-1193,共4页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高致死、致残率。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在大脑发生缺血缺氧时,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7表达上调,参与脑梗死后的病理生理机制。动物实验研究显示,BMP-7既可促进运动神经元恢复...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高致死、致残率。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在大脑发生缺血缺氧时,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7表达上调,参与脑梗死后的病理生理机制。动物实验研究显示,BMP-7既可促进运动神经元恢复、增加神经元缺血耐受性,又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减弱氧化应激,从而保护缺血脑组织,减少脑梗死体积。基础研究的结果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骨形态发生蛋白-7 星型胶质细胞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