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地区4所生殖中心全胚冻存策略应用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媛 郝桂敏 +3 位作者 王秀霞 张云山 乔杰 刘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82-886,共5页
目的:探讨全胚冻存策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北方地区4家医院生殖中心在2011年4~9月期间9 055例全胚冻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全胚冻存的原因分为5组,即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OHS... 目的:探讨全胚冻存策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北方地区4家医院生殖中心在2011年4~9月期间9 055例全胚冻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全胚冻存的原因分为5组,即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OHSS)组、孕酮升高组、内膜因素组、输卵管积水组和其他原因组。分析首次解冻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以及累计临床妊娠率。结果:OHSS组首次解冻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以及累计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5.4%、34.8%、73.7%,孕酮升高组分别为25.5%、11.2%、43.1%,内膜因素组分别为54.8%、34.4%、61.5%,输卵管积水组分别为60%、30%、60%,其他原因组分别为36.0%、24.5%、44.0%。结论:中、重度OHSS是全胚冻存策略的主要适应证之一,在新鲜周期移植前出现中、重度OHSS的患者,采用全胚冷冻策略可获得良好的临床妊娠结局。对于孕酮升高、内膜因素及有输卵管积水的患者(取卵后行输卵管积水处理),可借助全胚冻存策略,争取到较好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处置 低温保存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辅助生殖技术对学龄前期儿童体格及智力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左娜 梁潇 +3 位作者 王义贤 沈娟 王晓莉 王秀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1-935,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辅助生殖技术是否影响学龄前期儿童的体格及智力发育。方法:收集曾经IVF-ET技术助孕生产的学龄前期儿童50例(生产时足月及近足月,IVF-ET组),随机抽取出...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辅助生殖技术是否影响学龄前期儿童的体格及智力发育。方法:收集曾经IVF-ET技术助孕生产的学龄前期儿童50例(生产时足月及近足月,IVF-ET组),随机抽取出生情况、婚姻状况、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等外在因素相匹配的同期自然受孕出生的儿童48例,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两组儿童的体格发育及智力发育情况。结果:在语言测试中,IVF-ET组四项分测试成绩略高于自然受孕对照组,其中常识、词汇、类同词、理解分别较对照组高1.35、1.05、1.32、1.32,算术题成绩较对照组低1.21。对照组的语言总成绩较IVF-ET组高1.91分,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操作类题目中,IVF-ET组较对照组高5.5,其中迷津及几何图形分测试中,IVF-ET组分别比对照组高0.40、0.38分,而动物房、画图补缺及木块图案中,对照组比IVF-ET组分别高1.04、0.54、0.68分,两组操作测试总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总体测试成绩两组差异甚小,分别为115.8及114.6(P=0.104)。两组总成绩分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与对照组儿童的身高在中等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0%、31%,体重在中等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0%、23%,IVF-ET组体重大者相对更多。两组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生殖技术不会造成IVF-ET儿童的体格及智力发育迟缓,家长的重视及耐心的教育更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智力 生长和发育 儿童 学龄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检测男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方法的对比 被引量:14
3
作者 杜强 洪锴 潘伯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5-788,共4页
目的:对比应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RNA(SAT-RNA法)与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DNA(PCR-DNA法)检测男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的效果,以探讨SAT-RNA法... 目的:对比应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RNA(SAT-RNA法)与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DNA(PCR-DNA法)检测男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的效果,以探讨SAT-RNA法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因女方因素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163例男性,采用SAT-RNA法检测尿液标本中的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并对其中109例符合当天采集精液标本条件者进行相应病原体的检测。同时采用PCR-DNA法检测163例男性尿道拭子标本中的相应病原体。结果:163例男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检测结果表明,PCR-DNA法尿道拭子检测阳性77例(阳性率47.24%),SAT-RNA法尿液标本检测阳性78例(阳性率47.8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3.25%,阳性符合率93.51%,阴性符合率93.02%,检验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65)。163例男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表明,PCR-DNA法尿道拭子检测阳性5例(阳性率3.07%),SAT-RNA法尿液标本检测阳性7例(阳性率4.2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0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7.55%,阳性符合率80.00%,阴性符合率98.10%,检验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654)。对其中109例男性采用SAT-RNA法同时检测尿液和精液标本中的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1)解脲支原体:尿液标本阳性55例(阳性率50.46%),精液标本阳性49例(阳性率44.95%),两标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P>0.05),检测结果符合率为88.99%,阳性符合率93.88%,阴性符合率85.00%,检验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80);(2)沙眼衣原体:尿液标本阳性6例(阳性率5.50%),精液标本阳性4例(阳性率3.67%),两标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P>0.05),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8.17%,阳性符合率100.00%,阴性符合率98.10%,检验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91)。结论:SAT-RNA法与PCR-DNA法检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有良好的一致性;相比PCR-DNA法,SAT-RNA法可用于尿液或精液标本的检测,具有无创、方便等优势,更适宜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感染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男性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上复诊平台在辅助生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高英卓 焦娇 +2 位作者 杨大磊 李丽 王秀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5-301,共7页
目的探讨线上复诊平台在辅助生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患者,按照复诊方式分为传统组和线上组。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评估线上复诊平台的使... 目的探讨线上复诊平台在辅助生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患者,按照复诊方式分为传统组和线上组。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评估线上复诊平台的使用情况,分析患者基本特征与复诊方式选择的关联,比较2组的医疗费用以外成本(包括经济和时间成本)及满意度。结果93%的患者认为线上复诊平台提供了很好的医疗服务。患者的学历(OR=1.248,95%CI:1.002~1.554)、周期次数(OR=1.715,95%CI:1.052~2.795)、住址到医院的往返费用(OR=1.001,95%CI:1.000~1.002)、往返距离(OR=1.005,95%CI:1.004~1.006)、往返时间(OR=1.507,95%CI:1.333~1.705)是患者选择线上复诊方式的风险因素。首次就诊到开始促排卵期间,线上组患者的返院次数[3(2~4)]少于传统组[4(3~7)],平均节约了经济成本859.91元和时间成本10.10 h。使用线上复诊平台缩短了首次就诊到开始促排卵的时间间隔。线上组患者医疗满意度高于传统组。结论线上复诊平台有效减少了患者复诊次数,节约了医疗费用以外成本,提高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医疗 辅助生殖技术 患者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生殖多胎妊娠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丰 刁飞扬 +6 位作者 凌秀凤 管一春 谭季春 吕红 杜江波 沈洪兵 胡志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2-768,共7页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多胎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生殖中心接受辅助生殖治疗并临床妊娠...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多胎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生殖中心接受辅助生殖治疗并临床妊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9 434例,其中单胎妊娠14 765例,多胎妊娠4 669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多胎妊娠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移植2个胚胎是多胎妊娠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与单胎妊娠相比,比值比(OR)36.54,95%置信区间(CI):27.89~47.86。年龄、周期类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日孕酮水平、获卵数、移植胚胎阶段、累计胚胎评分与双胚胎移植后多胎妊娠相关,OR(95%CI)分别为0.62(0.55~0.70)、0.84(0.77~0.92)、0.86(0.80~0.92)、1.21(1.12~1.31)、1.28(1.13~1.46)、1.19(1.15~1.23)。单胚胎移植后,仅高累计胚胎评分与多胎妊娠风险降低有关(OR:0.68;95%CI:0.47~0.99)。结论:移植胚胎数、年龄、周期类型、hCG日孕酮水平、获卵数、移植胚胎阶段、累计胚胎评分是辅助生殖治疗后多胎妊娠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胚胎移植 多胎妊娠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卵巢刺激方案应用的演变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义贤 张馨怡 谭季春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1-514,共4页
自1978年世界第1例试管婴儿诞生以来,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已经为数千万不孕不育夫妇解决了生育问题。最早期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 自1978年世界第1例试管婴儿诞生以来,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已经为数千万不孕不育夫妇解决了生育问题。最早期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技术在自然周期内进行,获卵少,可移植胚胎少,成功率很低[1]。此后,应用促性腺激素药物刺激诱发多个卵泡发育,获得多个成熟卵母细胞,以提高单次取卵周期助孕成功率。为避免早发黄体生成素(LH)峰出现及卵泡的不均一性,控制性卵巢刺激(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COS)技术应运而生,随着试管婴儿技术不断发展,诸多COS方案逐渐涌现,对提高IVF-ET成功率和促进ART衍生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就COS方案应用的演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卵巢刺激 试管婴儿技术 辅助生殖技术 药物刺激 促性腺激素 生育问题 自然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F-PCR筛查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微缺失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媛媛 杜强 +3 位作者 刘晓亮 崔婉婷 何蓉 赵彦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2-557,共6页
为评估定量荧光PCR(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F-PCR)技术在快速筛查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微缺失中的应用,文章对1218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少精子症的男性不育患者,采用多重QF-PCR结合毛细... 为评估定量荧光PCR(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F-PCR)技术在快速筛查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微缺失中的应用,文章对1218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少精子症的男性不育患者,采用多重QF-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Y染色体长臂AZF区9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STS)以及性染色体短臂的AMEL(Amelogenin)和SRY(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Y chromosome)位点,辅以常规染色体G显带方法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1218例患者中105例可见AZF区微缺失(8.62%),其中AZFc区缺失(67.62%)最常见,其次为AZFb,c区缺失(20.95%);AZFb区缺失(7.62%)和AZFa区缺失(3.81%)则较少见;另有5例患者为AZFa,b,c区缺失合并AMEL-Y缺失,提示可能缺少Y染色体,经核型分析验证为46,XX(性反转)。105例AZF区微缺失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染色体异常16例,其中"Yqh-"12例。根据AMEL-X/AMEL-Y比值,可见1218例患者中86例可能存在性染色体异常,经核型分析验证,68例为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多重QF-PCR技术,一个反应即能检测样本的多个位点,并可提示性染色体是否存在异常,有助于男性不育患者尽早明确病因,也为后续的检查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因子 微缺失 Y染色体 定量荧光PCR 男性不育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细菌性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对男性精液质量及精子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萍 潘伯臣 谭书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4-356,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细菌性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对男性精液质量及精子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67例(A组)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60例(B组),比较2组精液质量及精子功能的差异,同时统计... 目的分析慢性细菌性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对男性精液质量及精子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67例(A组)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60例(B组),比较2组精液质量及精子功能的差异,同时统计2组患者的不育率。结果2组中,精液量异常(<2 mL或>6 mL)、pH值异常(<7.2或>8.0)及少精子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B组相比,A组精液不液化(>60 min)患者所占比例、弱精子症发生率及不育率较高,精子总活力、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及正常的形态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相比,精液不液化的比例较高,精子功能较弱,不育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男性 精液质量 精子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刺激与常规促排卵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效果 被引量:8
9
作者 沈娟 王义贤 +1 位作者 梁潇 王秀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92-895,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卵巢功能正常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生殖中心首次行IVF-ET助孕治... 目的:探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卵巢功能正常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生殖中心首次行IVF-ET助孕治疗,年龄26至38岁且卵巢功能正常的患者,比较首次行IVF-ET助孕治疗应用微刺激方案(研究组104例)和应用标准长、短方案(对照组198例)促排卵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结局。结果:研究组104个微刺激周期中,共97个周期进行胚胎移植,平均获卵数(3.1±1.6)枚,临床妊娠33例,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为34.0%(33/97);对照组中198个行长、短方案促排卵周期中,共187个周期行胚胎移植,平均获卵数(10.2±5.7)枚,临床妊娠93例,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49.7%(93/1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促性腺激素使用天数为(4.7±2.1)d,使用总数为(5.7±3.7)支(每支剂量为75 U);对照组使用天数为(9.16±1.87)d,使用总数为(30.9±10.3)支,两组使用时间和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卵巢功能正常的患者应用微刺激方案行IVF-ET助孕治疗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明显低于标准长、短促排卵方案助孕治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诱导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分离纯化及培养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1
10
作者 鲍远红 王秀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8-610,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捷的分离纯化培养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方法。方法:选择子宫全切育龄妇女的新鲜子宫内膜组织,经单酶消化、二次筛网过滤及贴壁纯化技术分离纯化培养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光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 目的:建立一种简捷的分离纯化培养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方法。方法:选择子宫全切育龄妇女的新鲜子宫内膜组织,经单酶消化、二次筛网过滤及贴壁纯化技术分离纯化培养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光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纯度。结果:腺上皮细胞漩涡状生长,细胞呈蝌蚪形或类圆型,细胞角蛋白19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纯度可达92%。基质细胞呈平行状生长,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波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纯度达95%以上。每例子宫肌瘤切除标本可获得(10~25)×106原代基质细胞和(4~6)×106原代腺上皮细胞。结论:该培养方法可获得高产量的纯化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上皮细胞 基质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绒促性素日孕酮水平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姗姗 谭季春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0-444,共5页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与拮抗剂方案中注射人绒促性素(HCG)日孕酮(P)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5例IVF-ET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与拮抗剂方案中注射人绒促性素(HCG)日孕酮(P)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5例IVF-ET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讨HCG日P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依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不同HCG日P水平的临床资料及妊娠情况;并比较采用GnRH激动剂方案和拮抗剂方案的妊娠结局及HCG日P水平。结果:Logistic回归显示HCG日P是影响活产的危险性因素(OR0.612,95%CI 0.480~0.780,P<0.05),其截断值为5.29 nmol/L。HCG日P≥5.29 nmol/L组临床妊娠率(32.70%)与活产率(25.16%)显著低于P<5.29 nmol/L组(56.93%,4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拮抗剂方案中HCG日P≥5.29 nmol/L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激动剂组(35.21%vs 21.50%,P<0.05),而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高的HCG日P水平降低了IVF-ET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是影响新鲜周期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对IVF-ET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GnRH激动剂与拮抗剂两种方案对HCG日P水平的影响程度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酮 绒促性素日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截断值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男性不育患者的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冷旭 潘伯臣 孙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38-841,共4页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种类及其与精子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针对12个Y染色体特异序列标签位点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检测3720例男性不育患者的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并分析对应患者的精子检测结果。结果3720例男性不育患...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种类及其与精子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针对12个Y染色体特异序列标签位点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检测3720例男性不育患者的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并分析对应患者的精子检测结果。结果3720例男性不育患者中共检出Y染色体微缺失165例,检出率为4.43%;其中,包含AZFa和AZFb主要位点缺失的检出率分别为0.24%和0.99%,均为无精子患者;AZFc和AZFd缺失的检出率为2.66%和0.24%,分别63%和89%为有精子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构成比为AZFabcd 5.45%,AZFa 5.45%,AZFb 6.67%,AZFbcd 16.98%,AZFc 60.00%,AZFd 5.45%。结论AZFc缺失是最常见的Y染色体微缺失,约2/3 AZFc缺失患者有精子存在,经过治疗后有可能找到更多精子。可适当增加微缺失基因检测的位点,但不能过度解读,某些非常规检测位点缺失将被强制传播给雄性后代,部分缺失有可能扩展为完全的缺失而影响生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微缺失 无精子症因子 无精子症 少精子症 男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亲婚育子代基因突变伴不育症1例报道
13
作者 冷旭 潘伯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48-950,共3页
本文报道了1例男性少弱畸形精子症不育患者,其父母系姨表兄妹,近亲结婚生育该患者。该患者罕见地同时伴有PLEKHG2基因致病突变和22q11.2微缺失综合征(22q11.2DS)。近亲结婚携带相同等位基因的致病突变概率极高,子代极易形成等位基因突... 本文报道了1例男性少弱畸形精子症不育患者,其父母系姨表兄妹,近亲结婚生育该患者。该患者罕见地同时伴有PLEKHG2基因致病突变和22q11.2微缺失综合征(22q11.2DS)。近亲结婚携带相同等位基因的致病突变概率极高,子代极易形成等位基因突变的纯合子从而致病,建议已经近亲结婚生育的子代进行遗传学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近亲结婚 PLEKHG2 22q11.2微缺失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不育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郭仁浩 梁潇 +3 位作者 杜强 李萍 郭健 潘伯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15-618,共4页
目的综合分析男性不育症患者心理健康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10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男性不育症患者(n=392)作为不育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孕前健康检查者(n=121)作为对照组。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2组进行测评,并分析SCL-90各因子评... 目的综合分析男性不育症患者心理健康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10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男性不育症患者(n=392)作为不育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孕前健康检查者(n=121)作为对照组。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2组进行测评,并分析SCL-90各因子评分情况及不育症相关风险因素。结果不育组抑郁、焦虑、强迫状态、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2组恐怖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不育年限长、年龄大、收入低及担心就医费用均导致不育组患者心理压力增大。已行前期治疗的患者因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等情况加重了情绪的恶化。结论不育症能影响男性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育年限、年龄、收入以及对就医费用的担心均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症 心理健康 相关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卵巢刺激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俊颖 官文征 王秀霞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35-337,共3页
胚胎着床是成功妊娠的第一个关键步骤,发育中的胚胎只有在与子宫内膜发育同步并在内膜容受性正常的情况下才能着床获得妊娠。控制性卵巢刺激(COS)是指通过使用促排卵药物在可控范围内诱发多个卵泡成熟的过程,旨在同一月经周期中募集较... 胚胎着床是成功妊娠的第一个关键步骤,发育中的胚胎只有在与子宫内膜发育同步并在内膜容受性正常的情况下才能着床获得妊娠。控制性卵巢刺激(COS)是指通过使用促排卵药物在可控范围内诱发多个卵泡成熟的过程,旨在同一月经周期中募集较多卵泡,获得更多可利用的胚胎从而提高妊娠率和累积妊娠率。由于COS需使用相应的促排卵药物并且会产生超生理状态的甾体激素水平,此种有别于自然周期的变化,可能对子宫内膜容受性产生影响。而容受性的改变可影响子宫内膜着床期组织形态和分子水平以及助孕治疗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容受性 控制性卵巢刺激 子宫内膜发育 胚胎着床 促排卵药物 成功妊娠 月经周期 激素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周期优质单囊胚的选择策略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丽娜 王秀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79-884,共6页
目的探讨冻融优质单囊胚移植中,囊胚发育速度、内细胞团(ICM)评级、滋养外胚层(TE)评级对妊娠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938个冻融优质单囊胚移植周期按照囊胚形成时间分为D5组(在受精后第5天形成囊胚,n=653)和D6组(在受精后第6天形成... 目的探讨冻融优质单囊胚移植中,囊胚发育速度、内细胞团(ICM)评级、滋养外胚层(TE)评级对妊娠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938个冻融优质单囊胚移植周期按照囊胚形成时间分为D5组(在受精后第5天形成囊胚,n=653)和D6组(在受精后第6天形成囊胚,n=285);根据TE评级分为TE-A组(n=371)和TE-B组(n=567);根据ICM评级分为ICM-A组(n=607)和ICM-B组(n=331)。比较各组妊娠和新生儿结局,对影响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D5组与D6组比较,妊娠和新生儿结局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TE-A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和单胎活产率高于TE-B组(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ICM-A组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单胎活产率明显高于ICM-B组(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受精方式、ICM是引起临床妊娠率差异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ICM是引起活产率差异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冻融优质单囊胚移植时,囊胚发育速度不能预测妊娠结局,ICM评级较TE评级对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有更高的预测价值,而不同发育速度和质量评级对新生儿结局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囊胚移植 优质囊胚 妊娠结局 新生儿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经血干细胞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的治疗修复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甜 谭季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3,共11页
目的:探究月经血干细胞(MenSC)移植对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8~10周龄无特定病原体级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MenSC组,每组各15只。两组通过化学损伤法在大鼠一侧子宫内膜建立薄型子宫内膜损伤模型,建... 目的:探究月经血干细胞(MenSC)移植对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8~10周龄无特定病原体级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MenSC组,每组各15只。两组通过化学损伤法在大鼠一侧子宫内膜建立薄型子宫内膜损伤模型,建模7 d后分别将等渗氯化钠溶液及MenSC多点注入大鼠损伤侧子宫内,另一侧子宫作为手术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第三代传代MenSC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大鼠。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子宫内膜组织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子宫内膜组织细胞角蛋白(CK)18、波形蛋白表达;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胞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子宫内膜组织血管内皮标志物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实时逆转录PCR检测子宫内膜组织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整合素β3(ITGβ3)及同源异型框A10(HOXA10)的基因表达。两组分别按雌鼠和雄鼠2∶1比例进行合笼实验,观察MenSC对模型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子宫内膜薄,腺体及血管数少(均P<0.01),MenSC移植后大鼠子宫内膜厚度、血管数、腺体数明显增加(均P<0.01)。MenSC组子宫内膜基底层增殖细胞较模型对照组多(P<0.05),且MenSC组子宫波形蛋白、CK18、CD34及VEGF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LIF、ITGβ3及HOXA10基因表达水平也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妊娠实验结果显示,MenSC组较模型对照组胚胎种植数增加(P<0.05)。结论:MenSC移植通过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增殖和子宫内膜波形蛋白、CK18、CD34及VEGF表达以利于模型大鼠子宫宫腔形态和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模型大鼠的生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子宫内膜 月经血干细胞 干细胞治疗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