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T磁共振全心冠脉成像和靶容积冠脉成像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孙红彬 郭启勇 +3 位作者 侯阳 孙宝海 于兵 高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50-353,共4页
目的:初步评价3.0T磁共振全心冠脉成像显示正常冠状动脉长度及成像质量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3.0TMR对15名志愿者分别进行全心成像及靶容积成像。对比两种成像方式显示的血管长度、信噪比、对比信噪比及图像质量。结果:全心成像RCA(10... 目的:初步评价3.0T磁共振全心冠脉成像显示正常冠状动脉长度及成像质量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3.0TMR对15名志愿者分别进行全心成像及靶容积成像。对比两种成像方式显示的血管长度、信噪比、对比信噪比及图像质量。结果:全心成像RCA(10.41±2.37cm)、LM/LAD(8.47±1.40cm)的长度显示大于靶容积成像(9.82±1.44cm和8.24±0.85cm),(P<0.05);显示LCX长度两种成像方式无差异(4.75±0.86cm和4.65±0.91cm,P>0.05)。信噪比及对比信噪比无显著差异。RCA、LAD远段全心成像质量评分(3.1±1.0;2.8±1.1)高于靶容积成像(2.5±1.2;2.5±1.2,P<0.05);其余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均无明显差异。结论:3.0 T磁共振全心冠状动脉成像是可行的;全心冠脉MRA在对冠状动脉血管远端的显示上优于靶容积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CA 全心冠脉成像 靶容积冠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引导下68例晚期食道癌粒子支架置入术的护理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楠 乔玉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1826-1827,共2页
目的探讨晚期食道癌粒子支架置入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特点,建立护理规范。方法通过对68例晚期食道癌粒子支架置入术患者给与规范的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结果患者住院期间情绪稳定,能积极地配合手术操作。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 目的探讨晚期食道癌粒子支架置入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特点,建立护理规范。方法通过对68例晚期食道癌粒子支架置入术患者给与规范的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结果患者住院期间情绪稳定,能积极地配合手术操作。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食道内留置粒子支架患者给予规范的护理极为重要的,是保证手术成功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食道癌 食道内粒子支架置入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反应抑制的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
3
作者 郑东明 董晓宇 +2 位作者 陈照宏 佡剑非 宋利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技术研究人类反应抑制的神经中枢。材料和方法:对16名受试者分别进行两种事件相关设计的反应抑制任务,同时通过MR采集其脑部数据。用SPM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别获得两个任务的反应抑制的激活图像并寻找共同激活区。...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技术研究人类反应抑制的神经中枢。材料和方法:对16名受试者分别进行两种事件相关设计的反应抑制任务,同时通过MR采集其脑部数据。用SPM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别获得两个任务的反应抑制的激活图像并寻找共同激活区。在共同激活区中,进行信号强度与行为学数据的相关性分析以寻找与反应抑制活动最相关的部位。结果:成功的反应抑制在两个任务中分别激活了一系列以右侧大脑半球皮质为主的功能区,共同激活区包括右侧额中、下回皮质,右侧颞叶、枕叶皮质。其中位于右侧额中、下回皮质的激活区(BA9/46)的信号强度和两个任务的行为学数据都呈显著相关。结论:位于右侧额中、下回皮质的功能区(BA9/46)可能是反应抑制的神经中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功能 功能磁共振成像 反应抑制 事件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症肺部受累的胸部高分辨力CT表现特点分析
4
作者 周晓明 孙洪赞 +1 位作者 郑伟 冯学威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硬化症(SSc)肺部受累时胸部高分辨力计算机体层摄影术(HRCT)表现,提高对SSc肺部损害的认识。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明确诊断的45例SSc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36例;年龄为20~80岁,平均年龄58.50岁。回顾其胸部HRC... 目的分析系统性硬化症(SSc)肺部受累时胸部高分辨力计算机体层摄影术(HRCT)表现,提高对SSc肺部损害的认识。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明确诊断的45例SSc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36例;年龄为20~80岁,平均年龄58.50岁。回顾其胸部HRCT表现,并进行HRCT评分,对其胸部HRCT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胸部HRCT证实,存在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为32例(71.1%),其中34.4%患者(11/32)无呼吸系统症状。SSc肺部受累在HRCT图像上以磨玻璃影(81.3%)和网格影(56.3%)最为常见,分布以双下肺(71.9%)及胸膜下分布(81.3%)为主。对两侧的上中下肺野的HRCT评分进行t检验发现双侧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呈对称性分布。对上中下肺野的HRCT评分进行两两比较,下肺野受累最明显,中野次之,上野受累最少(P〈0.05)。在存在肺间质受累的患者中,弥漫型患者的HRCT评分(8.82±5.56)与局限型患者的评分(8.73±5.61)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外胸部脏器受累包括肺动脉增宽、胸膜病变、心包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食管扩张。肺动脉增宽33.3%(15/45),弥漫型患者中肺动脉增宽的发生率与局限型患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雷诺现象者的肺动脉增宽的发生率高(15/34 vs 0/11;P=0.005)。结论胸部HRCT对SSs的肺、胸膜、食道、肺动脉的评估均有较高价值,其中肺间质受累是最为常见的,对称性分布、双下肺突出的间质性病变为其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间质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给药作业中人因失误类型与失误诱发因素间的关联研究
5
作者 金海哲 张家浩 +2 位作者 刘洋 龚子博 赵奕楠 《人类工效学》 2023年第5期27-31,共5页
目的护士给药失误是医疗过程中最多的失误,本研究从作业流程优化角度探讨预防和减少护士给药失误诱发的因素。方法以护士给药过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某地3家合作医疗机构收集实际医疗失误案例411例,采用根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 目的护士给药失误是医疗过程中最多的失误,本研究从作业流程优化角度探讨预防和减少护士给药失误诱发的因素。方法以护士给药过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某地3家合作医疗机构收集实际医疗失误案例411例,采用根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提取人因失误类型与失误因素,基于Apriori算法探讨失误类型与失误因素间的关联强度。结果(1)提取了6种失误类型与6种失误诱发因素;(2)定量表达了不同失误诱发因素对人因失误类型的影响,其支持度在5.8%-11%,置信度在30.10%-96.30%,提升度在1.39-6.29。(3)开展了给药作业流程的失误分析,为失误防范提供了具体指向。结论提取的医疗人因失误类型、失误诱发因素可为医疗管理者的失误防范与作业流程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进一步完善医疗人因失误相关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因工程 作业流程优化 护士给药 人因失误 失误诱发因素 关联规则 失误防范 医疗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