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电图有无N波对左回旋支罪犯血管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付鹏 陈洁 +4 位作者 张琳 杨天贵 刘晓霞 许长禄 牛铁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有无N波对左回旋支罪犯血管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01至2016-12就诊于我院的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左回旋支罪犯血管导致的AMI患者416例。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 目的:探讨心电图有无N波对左回旋支罪犯血管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01至2016-12就诊于我院的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左回旋支罪犯血管导致的AMI患者416例。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156例,有N波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108例,无N波NSTEMI组152例。比较三组的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入院到手术时间、病变血管部位及狭窄程度、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无N波NSTEMI组患者肌钙蛋白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低于有N波NSTEMI组及STE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N波NSTEMI组患者无复流发生率高于STEMI组及无N波NSTE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间心原性休克、心室颤动、室壁瘤、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STEMI组和有N波NSTEMI组比较,无N波NSTEMI组左回旋支病变在近段及中段发生率低,在远段及钝缘支发生率高,平均血管狭窄程度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电图出现N波的左回旋支罪犯血管导致的NSTEMI梗死部位发生在左回旋支近中段比例高,梗死面积大,无复流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波 左回旋支 心肌梗死 无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儿童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2
作者 梁家锟 刘春峰 王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3-529,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儿童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探讨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暴发性心肌炎(FMC)、心肌炎(MC)及疑似心肌炎(SMC)患儿共244例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合并心律失常类型...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儿童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探讨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暴发性心肌炎(FMC)、心肌炎(MC)及疑似心肌炎(SMC)患儿共244例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合并心律失常类型及治疗和转归情况。结果244例患儿中,132例(54.1%)合并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83例(62.9%),存活105例[86例(81.9%)无遗留心律失常]。FMC组出现心音低钝、心脑综合征、心源性休克、心功能不全以及死亡的比例高于MC组及SMC组(P<0.01)。5例合并Ⅲ°房室传导阻滞(AVB)患儿经控制合适心室率,未安装临时起搏器,均恢复正常。结论FMC、MC、SMC患儿合并心律失常以室性多见,且很少遗留心律失常。FMC临床症状重,病死率高。Ⅲ°AVB患儿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出现的室性心动过速若控制好心室率,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心律失常 起搏器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培养阳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关晓苗 薛芃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2-665,共4页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和心脏外科收治的98例血培养阳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旨在为临床及时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患者临床...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和心脏外科收治的98例血培养阳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旨在为临床及时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胸闷和气促症状,心脏赘生物主要分布在左心系统,占77.55%;其中,累及二尖瓣比例最高(36.73%)。共分离出病原菌101株。病原菌分布结果显示,革兰氏阳性菌92株(91.09%,包括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革兰氏阴性菌8株(7.92%),真菌1株(0.99%)。链球菌属中草绿色链球菌较多,占59.41%。草绿色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属耐药分析结果显示,草绿色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均>50%,对青霉素(20%)、氯霉素(11.67%)、三代及以上头孢菌素类(21.67%~26.67%)耐药率较低,未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株。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50%,未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替加环素、替考拉宁、利福平耐药株。因此认为血培养阳性IE患者主要致病菌为草绿色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属,且耐药范围较广;临床上在未获得药敏试验结果时可根据IE患者临床表现选用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作为抗生素,以便及时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线血脂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影响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郑红梅 郭凤静 +3 位作者 郭旭 王晓鸥 蒋昆 张大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6-349,353,共5页
目的探讨基线血脂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和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与对照组基线血脂水平的差异,明确各项血脂指标和其他传统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及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变... 目的探讨基线血脂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和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与对照组基线血脂水平的差异,明确各项血脂指标和其他传统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及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变组患者的胆固醇(TC)[(4.71±1.02)mmol/L vs(4.54±1.00)mmol/L,P=0.04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04±0.84)mmol/L vs(2.84±0.86)mmol/L,P=0.007)]、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3.77±1.42)mmol/L vs(3.43±1.22)mmol/L,P=0.002)]以及non-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3.78±1.42 vs 3.28±1.22,P<0.001)均显著升高。载脂蛋白A(apoA1),HDL-C,non-HDL-C/HDL-C以及载脂蛋白B(apoB)/apoA1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结论高non-HDL-C、低HDL-C以及男性、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共同作用并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apoB/apoA1比值较其他血脂指标和(或)比值能更好地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 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水平对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郭旭 郭凤静 +4 位作者 王晓鸥 熊艳华 蒋昆 郑红梅 张大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99-1002,共4页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对合并糖尿病(DM)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SCAD)患者机体炎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和门诊合并DM的SCAD病例44例。收集患者空腹及早餐后...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对合并糖尿病(DM)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SCAD)患者机体炎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和门诊合并DM的SCAD病例44例。收集患者空腹及早餐后4 h血脂、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等指标。ELISA法检测患者空腹及早餐后4 h血清白介素6 (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空腹比较,早餐后4 h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而血清甘油三酯(TG)和血清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 <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G与RLP-C水平在空腹(r=0.686,P <0.01)及早餐后4 h (r=0.814,P <0.01)均呈正相关。早餐后4 h,血清TG与IL-6水平(r=0.541,P <0.001)、TNF-α(r=0.684,P <0.001)以及UACR (r=0.339,P=0.026)水平呈正相关;血清RLP-C与IL-6 (r=0.391,P <0.001)、TNF-α(r=0.527,P <0.001)、UACR (r=0.341,P=0.025)正相关;UACR与血清IL-6 (r=0.503,P=0.001)、TNF-α(r=0.525,P <0.001)之间亦存在正相关。结论合并DM的SCAD患者餐后TC和LDL-C水平与空腹时一致;而餐后TG、RLP-C水平增高。餐后TG、RLP-C水平与TNF-α、IL-6、UACR水平相关;合并DM的SCAD患者餐后血脂水平对其炎症和早期肾损伤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血脂异常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炎性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伸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3
6
作者 孟海娜 孙志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5-187,共3页
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16例,分别给予延伸护理和常规护理,并随访1年。结果表明,延伸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并减少因心力衰竭再入院。
关键词 延伸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 自我管理能力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伸护理服务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出院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戴珩 李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60-662,共3页
选取158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规律随访的患者,探讨延伸护理服务对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出院后不良情绪的影响。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延伸护理服务可有效缓心脏解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推广。
关键词 延伸护理服务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发生前主动脉管壁厚度的CTA初步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贾晨红 赵玫 李晓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形成前,探索是否存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可检测到的主动脉变化,初步探讨其在AD发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且既往已行CTA检测的夹层病例... 目的: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形成前,探索是否存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可检测到的主动脉变化,初步探讨其在AD发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且既往已行CTA检测的夹层病例纳入AD组,与AD组相匹配的非夹层病例纳入对照组。通过CTA影像测量各病例的夹层相关管壁厚度(dissection-related wall thickness,D-T)、夹层无关管壁厚度(non-dissection-related wall thickness,non-D-T)和对照管壁厚度(control wall thickness,C-T),并分别比较上述指标在组内和组间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0例患者,其中33例在发展为AD之前接受过CTA检测,纳入AD组;37例接受CTA检测但未发展AD,纳入对照组。AD组自身对比,D-T值大于non-D-T值,且有统计学意义((2.20±0.18)mm vs(1.61±0.12)mm;P<0.01);AD组与对照组组间对比,D-T值大于C-T值且有统计学意义((1.57±0.17)mm;P<0.01)。亚组分析表明,交通性AD组的D-T值小于伴溃疡样凸起的非交通性AD组,且有统计学意义((1.85±0.29)mm vs(2.57±0.31)mm;P<0.01)。结论:主动脉壁增厚可能早于AD发生,通过CTA测量相关数据,对于早期诊断AD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3水平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娜 孙兆青 +8 位作者 于彤彤 焦云娣 何东旭 田春阳 宋佳 温宗玉 武佳科 孙志军 张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住院确诊为ACS且行PCI的患者1... 目的探讨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住院确诊为ACS且行PCI的患者1 391例,测定其FT3水平,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FT3的最佳界值为3.68 mmol/L。将患者分为FT3较低组和FT3较高组,统计2组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1年全因死亡事件,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FT3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FT3较高组比较,FT3较低组患者年龄较高,男性比例更低,既往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及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比例更高。FT3较低组患者术后1年全因死亡率高于FT3较高组(P <0.05)。Cox回归分析表明,FT3水平与术后1年全因死亡(HR=1.022,P <0.05)独立相关。结论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行PCI的ACS患者中,FT3水平与PCI术后1年全因死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血小板体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佳 孙志军 +4 位作者 于彤彤 张琳 何东旭 田春阳 孙兆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90-1193,共4页
目的:评价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0-01-01至2014-10-31于我院住院确诊为STEMI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 012例患者,于2015-10进行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目的:评价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0-01-01至2014-10-31于我院住院确诊为STEMI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 012例患者,于2015-10进行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的全因死亡的MPV最佳界值,将患者分为低MPV组和高MPV组。比较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并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MPV对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ROC曲线确定的全因死亡的MPV最佳界值为9.466 fl,低MPV组549例(MPV≤9.466 fl)和高MPV组463例(MPV>9.466 fl)。随访时间为34(12~69)个月。与低MPV组比,高MPV组患者PCI后具有更高的全因死亡(P<0.001)及心原性死亡发生率(P=0.001)。多因素校正后,COX回归分析仍显示入院高MPV为接受PCI的STEMI患者全因死亡(HR=1.463,P<0.001)及心原性死亡(HR=1.458,P<0.001)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MPV增高对PCI后STEMI患者的长期预后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小板体积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炎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肌酶变化规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亚丽 王虹 +3 位作者 于雪馨 邢艳琳 王策 何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84-991,共8页
目的:通过对心肌炎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uChe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患儿不同时间肌酶转归的对比分析,探索其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5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儿科的心肌炎患者83例(心肌炎组)... 目的:通过对心肌炎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uChe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患儿不同时间肌酶转归的对比分析,探索其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5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儿科的心肌炎患者83例(心肌炎组)及dmd/Bmd患者69例(dmd/Bmd组),对照组24例为同期发育儿科门诊体检儿童。检测内容包括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功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CK-mB)、肌酸激酶同功酶质量(CK-mB maSS)、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 n)i及超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e-CT nT,hS-CT nT)。结果:1)心肌炎组CK升高数百到数千u/l,5 d内达高峰,持续约1周后降至正常;CK-mB在5~7 d达高峰,1个月左右降至正常;CK-mB maSS在发病第1天即达高峰,约3周降至正常;CT ni明显升高,5 d内达高峰,17 d左右降至正常;hS-CT nT明显升高,第1天即可以达到峰值,19 d左右降至正常。2)dmd/Bmd组CK升高明显,27例超过1×104 u/l,经过1~2周治疗后各项酶指标轻度降低,之后可再次升高;6例CT ni轻度升高,其中6例中又有5例超过3周不能降至正常;45例hS-CT nT升高,其中31例升高超过3周且有逐渐升高趋势。结论:心肌炎组C Tn升高明显,且峰值持续时间较长,较其他心肌标志物观察窗宽,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dmd/Bmd组CK升高幅度最大,治疗后轻度下降多复升。dmd/Bmd组心肌损伤可以在肌无力发生前出现,且多数持续存在。心肌炎组C Tn i和hS-C Tn T改变规律相似,而dmd/Bmd组hS-C Tn T远比C Tn i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肌酸激酶 超敏肌钙蛋白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数据库的肥厚型心肌病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潇 杨智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目的 基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为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筛选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基因数据集芯片GSE68316和GSE148602,应用... 目的 基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为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筛选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基因数据集芯片GSE68316和GSE148602,应用RStudio软件和GEO数据库基因表达分析工具(GEO2R),以|log2FC|≥1且P <0.05作为筛选标准,筛选数据集中的DEG。选取2个数据集中差异表达最显著的上调和下调基因各10个,分别绘制热图。通过R语言完成关键DEG的基因本体论(GO)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分析。结果 在GSE68316数据集中共筛选出247个DEG,包括125个表达上调的DEG和122个表达下调的DEG;在GSE148602数据集中共筛选出157个DEG,包括44个表达上调的DEG和113个表达下调的DEG。KEGG和GO分析中存在多条通路的富集。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可以有效挖掘肥厚型心肌病DEG,为后续治疗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 肥厚型心肌病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智勇 姜旭 朱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09-713,718,共6页
目的建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探讨曲美他嗪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和内质网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曲美他嗪治疗组(TDM组)。C组予标准饲料;DM组和TDM组... 目的建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探讨曲美他嗪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和内质网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曲美他嗪治疗组(TDM组)。C组予标准饲料;DM组和TDM组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TDM组予曲美他嗪(20 mg·kg^(-1)·d^(-1))灌胃,C组和DM组予等量盐水灌胃,持续4周。观察曲美他嗪对糖尿病心肌损伤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氧化应激关键蛋白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Bcl-2、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DM组大鼠空腹血糖明显升高,毛发干枯,体质量增长缓慢。与C组比较,DM组大鼠SOD、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8-OHdG、GRP7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而TDM组大鼠SOD、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DM组,8-OHdG、GRP7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DM组(均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能通过提高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中SOD、Bcl-2的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对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曲美他嗪降低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8-OHdG、GRP78的表达,可能影响内质网应激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心肌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糖尿病大鼠 心肌细胞 氧化应激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克指数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5
14
作者 武佳科 田春阳 +4 位作者 何东旭 宋佳 于彤彤 孙志军 孙兆青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休克指数(SI)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 864例。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的最佳界值将患者分为低SI组(n=564,SI≤0.51)和高SI... 目的探讨休克指数(SI)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 864例。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的最佳界值将患者分为低SI组(n=564,SI≤0.51)和高SI组(n=1 300,SI>0.51)。通过COX回归分析研究SI对此类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高SI组入院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比例高于低SI组。术后随访显示,高SI组与低SI组比较,全因死亡率及心源性死亡率更高。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I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因死亡及心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SI是预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一项简单有效的临床指标,SI>0.51的患者长期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休克指数 预后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与慢性心力衰竭院内死亡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5
作者 佟菲 王传合 +3 位作者 韩苏 李影 李志超 孙志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37-742,共6页
目的探索D-二聚体(D-dimer)与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心衰患者2 840例,按照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分组,分为生存组和院内死亡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与D-dimer相关的血液指标和超声心动... 目的探索D-二聚体(D-dimer)与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心衰患者2 840例,按照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分组,分为生存组和院内死亡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与D-dimer相关的血液指标和超声心动图指标。以Spearman相关分析中具有相关性的指标为自变量,D-dimer为因变量,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D-dimer密切相关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D-dimer预测院内死亡的最佳界值。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慢性心衰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各独立危险因素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各因素对院内死亡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2 840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死亡46例。院内死亡组D-dimer较生存组升高[分别为788 (342~1 418)μg/L和212 (120~420)μg/L,P <0.001]。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D-dimer与脑钠肽(BNP)呈正相关(P=0.017),与白蛋白、血钠、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分别为P <0.001,P <0.001,P=0.021)。通过ROC曲线,D-dimer预测院内死亡的最佳界值为614μg/L,AUCD-dimer=0.81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imer>614μg/L是慢性心衰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OR=11.147,95%CI:5.967~20.822;多因素分析OR=5.691,95%CI:2.750~11.778)。其他独立危险因素BNP、血红蛋白、血肌酐的AUC比较结果显示(AUCBNP=0.729,AUC血红蛋白=0.679,AUC血肌酐=0.621),D-dimer预测慢性心衰院内死亡发生的价值高于血红蛋白和血肌酐,但与BNP无差异。结论 D-dimer升高是慢性心衰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D-二聚体 院内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对慢性心力衰竭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力 王传合 +2 位作者 韩苏 佟菲 孙志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02-1106,共5页
目的观察血清胱抑素C对慢性心力衰竭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4965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心功能Ⅱ级1080例,Ⅲ级2367例,Ⅳ级1518例。在院死亡204例(4.1... 目的观察血清胱抑素C对慢性心力衰竭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4965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心功能Ⅱ级1080例,Ⅲ级2367例,Ⅳ级1518例。在院死亡204例(4.1%),全因死亡1783例(35.9%)。平均随访3.2年(2~8年),以全因死亡为终点。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生存分析、Kaplan-Meier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研究血清胱抑素C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清胱抑素C值越高,重度心功能不全比例越高,院内死亡率及远期死亡率也明显升高;多因素Cox分析剔除其他混杂因素干扰后,高胱抑素C组远期死亡风险是低胱抑素C组的1.989倍(95%CI:1.391~2.843,P<0.001)。ROC曲线约登指数确定胱抑素C预测远期死亡发生的最佳界值是1.63 mg/L,曲线下面积0.686,灵敏度54%,特异度76%。结论血清胱抑素C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血清胱抑素C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调节糖尿病大鼠心房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亚型蛋白表达的信号通路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长河 付茜 +3 位作者 李斌 潘一龙 刘贞 李晓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A(PKA)/钙调蛋白Ⅱ(CaMKⅡ)信号通路在二甲双胍(Met)调节2型糖尿病(T2DM)大鼠心房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亚型KCa2.2和KCa2.3蛋白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选8只喂普通饲料为对照组(Con组),另32只喂...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A(PKA)/钙调蛋白Ⅱ(CaMKⅡ)信号通路在二甲双胍(Met)调节2型糖尿病(T2DM)大鼠心房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亚型KCa2.2和KCa2.3蛋白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选8只喂普通饲料为对照组(Con组),另32只喂高脂高糖饲料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构建T2DM大鼠模型后,再随机分为DM组、Met组、H-89组(腹腔注射PKA抑制剂H-89)和KN-93组(腹腔注射CaMKⅡ抑制剂KN-93),每组8只。用ELISA检测大鼠心房组织PKA活性,qRT-PCR检测CaMKⅡmRNA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Ca2.2、KCa2.3和磷酸化CaMKⅡ(p-CaMKⅡ)蛋白表达。结果 Con组、DM组、Met组和H-89组PKA活性分别为0.74±0.04、0.50±0.05、0.69±0.03和0.48±0.03。与DM组比较,Met组PKA活性明显提升(P<0.01);与Met组比较,H-89组显著抑制PKA活性(P<0.01)。Con组、DM组及Met组CaMKⅡmRNA分别为1.00±0.07、0.61±0.03和0.92±0.09。与Con组比较,DM组CaMKⅡ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DM组比较,Met组CaMKⅡ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Con组比较,DM组心房组织p-CaMKⅡ和KCa2.2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KCa2.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DM组比较,Met组明显提升p-CaMKⅡ和KCa2.2蛋白表达,明显抑制KCa2.3蛋白表达(P<0.01)。与Met组比较,KN-93组和H-89组分别显著抑制p-CaMKⅡ蛋白表达和PKA活性,均显著下调KCa2.2蛋白表达,上调KCa2.3蛋白表达(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Met组比较,KN-93组和H-89组均显著下调KCa2.2蛋白表达,上调KCa2.3蛋白表达(P<0.05,P<0.01),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Met通过激活PKA/CaMKⅡ信号通路部分修复T2DM大鼠心房KCa2.2蛋白下调和KCa2.3蛋白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糖尿病 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环AMP依赖性蛋白激酶类 钙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T离散度对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伤及其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佳莹 付茜 +2 位作者 辛雨 张嵚垚 马淑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 探讨心电图QT离散度(QTd)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 743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电图QTd预测冠状动脉损伤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最... 目的 探讨心电图QT离散度(QTd)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 743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电图QTd预测冠状动脉损伤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最佳截断值分别将患儿分为2组。分析QTd对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伤和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QTd预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940 (95%CI:0.893~0.986,P <0.001),QTd最佳截断值为38.5 ms,敏感度为88.64%,特异度为77.12%。QTd预测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最佳截断值为39.5 ms (AUC=0.867,95%CI:0.792~0.934,P <0.001),灵敏度为78.57%,特异度83.7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Td≥38.5 ms是冠状动脉损伤的独立预测因子。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QTd≥39.5组患者心律失常、川崎病复发发生率高于QTd<39.5组。Cox回归分析也证实QTd≥39.5 ms可以独立预测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结论 QTd对川崎病患儿是否发生冠状动脉损伤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对于QTd≥38.5 ms患儿应警惕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对于QTd≥39.5 ms患儿应警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离散度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压按摩法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术后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芮歆 刘培慧 吴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36-938,共3页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术后长期卧床、患有糖尿病的便秘患者86例,采用抽签分组方法,抽到1号签为对照组(42例,常规护理),抽到2号签为观察组(44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术后长期卧床、患有糖尿病的便秘患者86例,采用抽签分组方法,抽到1号签为对照组(42例,常规护理),抽到2号签为观察组(44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指压按摩,持续2周)。比较2组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痊愈率、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认为,指压按摩法治疗IABP术后患者便秘疗效显著,与常规护理比较,可以尽早改善便秘症状,减少灌肠、人工协助排便及腹痛发生风险,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长期卧床 糖尿病 便秘 指压按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_(2)DS_(2)-VASc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发生无复流和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嵚垚 胡美荣 +1 位作者 孙佳莹 马淑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6-361,共6页
目的探讨CHA_(2)DS_(2)-VASc评分对ST段抬高型急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无复流现象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直接PCI治疗的402例STEMI患者。根据CHA_(2)DS_(2)-VASc评分... 目的探讨CHA_(2)DS_(2)-VASc评分对ST段抬高型急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无复流现象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直接PCI治疗的402例STEMI患者。根据CHA_(2)DS_(2)-VASc评分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2组,分析CHA_(2)DS_(2)-VASc评分对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发生无复流和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CHA_(2)DS_(2)-VASc评分对于MACE预测能力的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0.723(95%CI:0.656~0.791,P<0.001),最佳截断值为CHA_(2)DS_(2)-VASc≥3,敏感度为70.3%,特异度为87.3%。将患者分为CHA_(2)DS_(2)-VASc<3组(n=287)和CHA_(2)DS_(2)-VASc≥3组(n=115)。CHA_(2)DS_(2)-VASc评分预测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最佳截断值为CHA_(2)DS_(2)-VASc≥2(AUC=0.648,95%CI:0.578~0.718,P<0.001),敏感度为71.8%,特异度为53.7%。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CHA_(2)DS_(2)-VASc≥3是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子。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CHA_(2)DS_(2)-VASc≥3组的患者MACE、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高于CHA_(2)DS_(2)-VASc<3组患者,但对于再次血运重建2组并无统计学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也证实CHA_(2)DS_(2)-VASc≥3可以独立预测MACE的发生。结论对于行直接PCI术后STEMI患者发生无复流和远期预后,CHA_(2)DS_(2)-VASc评分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_(2)DS_(2)-VASc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