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硬化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樊雅青 张大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0期30-33,49,共5页
动脉硬化是动脉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可靠特征,是动脉僵硬度的最佳标志之一。近年研究展示,动脉硬化心血管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和心力衰竭,以及全因死亡的强有力的预测因素。科学规范地进行动脉硬化的无创检测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动脉硬化是动脉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可靠特征,是动脉僵硬度的最佳标志之一。近年研究展示,动脉硬化心血管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和心力衰竭,以及全因死亡的强有力的预测因素。科学规范地进行动脉硬化的无创检测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系统地评价动脉硬化的不同无创测量方法,深入总结并探讨动脉硬化与心血管疾病生物标志物、靶器官损害以及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测量方法 心血管终点事件 心血管生物标志物 靶器官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梗阻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师儒 李瑞雪 +5 位作者 焦云娣 武佳科 张男 段玮丽 孙志军 孙兆青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阻塞(MVO)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PCI的STEMI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均于术... 目的探讨微血管阻塞(MVO)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PCI的STEMI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周内行心脏磁共振检查,根据是否存在MVO将STEMI患者分为MVO阳性组(48例)和MVO阴性组(5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2年临床终点事件,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MVO对急性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MVO阳性组患者白细胞计数[11.1(8.9,13.5)×10^(9)L比9.3(7.7,11.1)×10^(9)L]、肌钙蛋白I水平[55.28(28.65,77.70)μg/L比15.21(2.35,28.60)μg/L]、脑钠肽水平[182.00(67.50,281.65)ng/L比85.45(46.22,181.95)ng/L]、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73.85(57.93,85.62)ml比59.24(46.31,75.58)ml]和梗死面积[16.70(11.31,22.30)%比10.41(7.71,15.61)%]均高于MVO阴性组患者(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MVO阴性组患者[(45.5±10.56)%比(51.4±13.13)%,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MVO与STEMI患者PCI术后2年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P=0.029,HR=4.115,95%CI 1.153~14.685)风险独立相关。结论MVO是STEMI患者PCI术后2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阻塞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脏核磁共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不同起搏模式对终末期心力衰竭心室复极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马少卫 于波 马淑梅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不同起搏模式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复极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51例接受CRT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记录患者自主心律、右室心内膜起搏(RV-endo-P...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不同起搏模式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复极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51例接受CRT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记录患者自主心律、右室心内膜起搏(RV-endo-P)、左室心外膜起搏(LV-epi-P)及优化后双室起搏(Bi V-P)心电图。测量QRS波时限,QT间期、Tp-e(T波顶点到T波结束)间期,并计算QTc间期(校正后QT间期)、QT离散度(QT-d)及Tp-e离散度。并将各起搏模式心电图数据与患者自主心律进行比较。结果 相对患者自主心律,LV-epi-P可显著延长患者QRS波时限、QTc间期及Tp-e间期,并增加QT-d及Tp-e离散度。QRS波时限平均延长23.31 ms(95%CI:16.64~29.98 ms,P〈0.01);QTc间期平均延长32.35 ms(95%CI:18.49~46.22 ms,P〈0.01);Tp-e间期平均延长21.98 ms(95%CI:13.09~30.87 ms,P〈0.01);QT-d平均增加27.96 ms(95%CI:19.14~36.78 ms,P〈0.01);Tp-e离散度平均增加26.06 ms(95%CI:18.35~33.77 ms,P〈0.01)。Bi V-P可明显缩短QRS波时限,RV-endo-P可显著延长QRS波时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i V-P及RV-endo-P虽有延长QTc间期及减小QT-d、Tp-e间期、Tp-e离散度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V-epi-P可使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大,具有潜在的心律失常事件发生风险。建议植入心脏再同步心脏复律除颤器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致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室复极 左室心外膜起搏 心脏起搏器 人工 跨壁复极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压积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及射血分数中间型心力衰竭患者易损期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琳 王传合 孙志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7期642-646,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及射血分数中间型心力衰竭(HFpEF和HFmrEF)患者易损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于我院确诊为射血分数保留及射血分数中间型(EF≥40%)且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 目的探讨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及射血分数中间型心力衰竭(HFpEF和HFmrEF)患者易损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于我院确诊为射血分数保留及射血分数中间型(EF≥40%)且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为Ⅱ级及以上的心力衰竭患者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心力衰竭患者175例,失访15例,最终纳入160例.选取同一时间住院的180例非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照.通过单因素Logistic相关分析确定HCT、年龄、糖尿病、左心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脑钠肽、白蛋白、肌酐、尿酸是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HCT对HFpEF和HFmrEF患者易损期的影响.结果随访3个月,低HCT组心力衰竭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高(HR=0.488,95%CI0.258~0.926,P=0.028),具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低HCT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生存率低(P=0.025),预后不佳,具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P=0.006).结论低HCT可能是HFpEF and HFmrEF患者易损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压积 射血分数保留型及射血分数中间型 易损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黄醇结合蛋白4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潇 王琳琳 +2 位作者 常程 张新鑫 李晓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3期197-202,共6页
目的 探究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评价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02例,根据冠状动脉... 目的 探究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评价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0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59例)及正常组(43例);其中,根据诊断将冠心病组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36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35例)和心绞痛组(88例).采用SYNTAX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并收集患者血液样本,检测血清RBP4水平,分析比较各组SYNTAX评分与RBP4水平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RBP4水平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评估RBP4水平预测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的最佳切点.结果 冠心病组RBP4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42.51±19.00)ng/ml比(36.44±11.13)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RBP4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47.82±29.98)ng/ml、(44.82±15.23)ng/ml比(36.44±11.13)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组[(39.42±21.43)ng/ml]与正常组[(36.44±11.13)ng/ml]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RBP4水平显著高于心绞痛组[(47.82±29.98)ng/ml比(39.42±21.43)ng/ml](P<0.05);冠心病组患者RBP4水平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412,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RBP4预测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的最佳切点是33.37ng/ml,敏感度为0.76,特异度为0.49.结论 冠心病患者RBP4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RBP4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当RBP4>33.37ng/ml,可能存在重度冠状动脉病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醇结合蛋白4 冠状动脉疾病 SYNTAX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男 焦云娣 +5 位作者 刘思彤 武佳科 温宗玉 段玮丽 孙志军 孙兆青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11期974-978,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970例,收集纳入研究患者临床资料及冠状动...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970例,收集纳入研究患者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并记录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根据ROC曲线确定CysC界值为1.45 mg/L并以此将患者分为高CysC组和低CysC组.高CysC组年龄[(70.28±10.85)岁比(61.51±12.16)岁]、高血压病史人数占比(74.3%比55.5%)、肌酐(Cr)[(157.65±161.01)μmol/L比(73.87±18.20)μmol/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3.97(2.65,6.25)比3.14(2.00,5.29)]、脑钠肽(BNP)[449.50(164.00,1003.19)pg/ml比172.00(56.00,415.31)pg/ml]、GRACE评分[(153.69±38.32)分比(131.78±36.34)分]、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占比(46.1%比28.5%)和Gensini评分[(77.9±38.1)分比(62.1±13.8)分]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CysC、GRACE评分和磷酸肌酸激酶(CK)均是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高CysC组患者全因死亡率及心源性死亡率显著升高(P<0.01).CysC水平ROC曲线下面积与GRACE评分相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7).结论ACS患者血清CysC水平可作为短期预后的评估指标,较高的CysC水平为此类患者全因死亡及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胱抑素C GRACE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96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丽娜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2期149-149,共1页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0年9月-2011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19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组)96例,对照组(传统治...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0年9月-2011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19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组)96例,对照组(传统治疗组)97例,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9%、死亡率为2.1%、住院平均时间为(14.6±6.4)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恶性室性心率失常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急性冠脉综合征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尿钠钛与心功能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8
作者 杨丽娜 李晓东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8期77-77,共1页
目的探索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尿钠钛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7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通过免疫荧光法测定患者的血浆脑尿钠钛(BNP)水平,并且通过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 目的探索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尿钠钛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7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通过免疫荧光法测定患者的血浆脑尿钠钛(BNP)水平,并且通过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按Killip心功能分级:其中I级BNP平均值为(175.5±92.3)pg/mL,LVEF(%):(50.5±4.7),Ⅱ级BNP为(325.4±82.7)pg/mL,LVEF(%):(45.5±4.4),Ⅲ级BNP为(694.7±85.6)pg/mL,LVEF(%):(38.5±6.2),Ⅳ级BNP为(1142.4±85.4)pg/mL,LVEF(%):(35.0±4.3),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与Killip分级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尿钠钛可以准确的表达出患者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浆脑尿钠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1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谢瑶峰 潘一龙 +1 位作者 曹乾 李晓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12期1101-1104,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作为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致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多数是因为在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基础之上,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从而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性阻塞的一种心血...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作为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致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多数是因为在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基础之上,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从而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性阻塞的一种心血管急症。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是反应性淀粉样原纤维的血浆前体和敏感的急性期反应物,其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物在疾病状态下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并在AMI的发生中的发挥作用及SAA在相关炎性反应疾病中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反应时相 血清淀粉样蛋白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1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谢瑶峰 潘一龙 +1 位作者 曹乾 李晓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10期889-89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l(serum amyloid A1.SAA1)表达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诊断及其预后的相关性,以及其在AMI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 目的本研究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l(serum amyloid A1.SAA1)表达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诊断及其预后的相关性,以及其在AMI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差异性表达。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110例患者和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MI组50例,UA组32例,SAP组28例,对照组30名;其中AMI组分为发病当天(AMI。组)及入院7 d组(AMI,组),对比各组间SAA1指标的差异性。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相关化验检査。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与AMI组SAA1水平的相关性;同时初步探究SAA1水平与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AMI组SAA1水平明显高于UAP,SAP和对照组[(844.42±279.90)mg/dl比(567.27±36.33)mg/dl比(457.78±94.83)mg/dl比(485.05±93.07)mg/dl],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UA组SAA 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高于SAP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09);SAP组与对照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507)。BNP升高水平同AMI组中SAA1水平呈正相关(r=0.421,P=0.045);HDL-C水平同AMI组中SAA 1水平呈负相关(r=-0.445,P=0.033);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肌钙蛋白I(troponin I,cTnl)同AMI组中SAA1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r=0.015,P=0.945;r=-0.171,P=0.436)o AMI。组SAA1水平明显高于AMI,组[(844.42±279.90)mg/dl比(692.98±127.64)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o结论SAA1蛋白在AMLUA,SAP与健康人群中存在明显差异。在AMI组中SAA1升高水平与BNP呈正相关,提示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风险升髙。SAA1蛋白在AMI中发病当天及7 d后存在的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淀粉样蛋白A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武佳科 孙志军 孙兆青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10期884-888,共5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盛京医院行PCI治疗的AMI患者206例,均在术后48~72 h内行心脏核磁共振(CMR)检查,记录心肌梗死面积等...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盛京医院行PCI治疗的AMI患者206例,均在术后48~72 h内行心脏核磁共振(CMR)检查,记录心肌梗死面积等数据.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的最佳阈值将患者分为高NLR组(78例,NLR≥3.91)和低NLR组(128例,NLR<3.91).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介入治疗及心脏磁共振检查结果,随访记录终点事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差异.结果 高NLR组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高于低NLR组[(23.9±10.8)%比(15.6±8.9)%,P<0.001].Cox分析显示,NLR大小与全因死亡(HR=1.958,95%CI l.592~2.317,P=0.003)和心源性死亡(HR=1.621,95%CI 1.174~2.163,P=0.007)事件风险独立相关.结论 NLR可作为一项简单有效预测AMI患者梗死面积及预后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脏核磁共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调节糖尿病大鼠心房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亚型蛋白表达的信号通路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长河 付茜 +3 位作者 李斌 潘一龙 刘贞 李晓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A(PKA)/钙调蛋白Ⅱ(CaMKⅡ)信号通路在二甲双胍(Met)调节2型糖尿病(T2DM)大鼠心房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亚型KCa2.2和KCa2.3蛋白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选8只喂普通饲料为对照组(Con组),另32只喂...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A(PKA)/钙调蛋白Ⅱ(CaMKⅡ)信号通路在二甲双胍(Met)调节2型糖尿病(T2DM)大鼠心房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亚型KCa2.2和KCa2.3蛋白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选8只喂普通饲料为对照组(Con组),另32只喂高脂高糖饲料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构建T2DM大鼠模型后,再随机分为DM组、Met组、H-89组(腹腔注射PKA抑制剂H-89)和KN-93组(腹腔注射CaMKⅡ抑制剂KN-93),每组8只。用ELISA检测大鼠心房组织PKA活性,qRT-PCR检测CaMKⅡmRNA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Ca2.2、KCa2.3和磷酸化CaMKⅡ(p-CaMKⅡ)蛋白表达。结果 Con组、DM组、Met组和H-89组PKA活性分别为0.74±0.04、0.50±0.05、0.69±0.03和0.48±0.03。与DM组比较,Met组PKA活性明显提升(P<0.01);与Met组比较,H-89组显著抑制PKA活性(P<0.01)。Con组、DM组及Met组CaMKⅡmRNA分别为1.00±0.07、0.61±0.03和0.92±0.09。与Con组比较,DM组CaMKⅡ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DM组比较,Met组CaMKⅡ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Con组比较,DM组心房组织p-CaMKⅡ和KCa2.2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KCa2.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DM组比较,Met组明显提升p-CaMKⅡ和KCa2.2蛋白表达,明显抑制KCa2.3蛋白表达(P<0.01)。与Met组比较,KN-93组和H-89组分别显著抑制p-CaMKⅡ蛋白表达和PKA活性,均显著下调KCa2.2蛋白表达,上调KCa2.3蛋白表达(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Met组比较,KN-93组和H-89组均显著下调KCa2.2蛋白表达,上调KCa2.3蛋白表达(P<0.05,P<0.01),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Met通过激活PKA/CaMKⅡ信号通路部分修复T2DM大鼠心房KCa2.2蛋白下调和KCa2.3蛋白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糖尿病 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环AMP依赖性蛋白激酶类 钙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常程 潘一龙 +1 位作者 杜洪姣 李晓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10期942-945,共4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所以早期识别相关生物学标志物是做到对疾病早诊断、早治疗的关键.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期蛋白,属于炎性标志物.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SAA与冠心...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所以早期识别相关生物学标志物是做到对疾病早诊断、早治疗的关键.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期蛋白,属于炎性标志物.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SAA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因此,本文就近年来关于SAA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的研究成果作进一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疾病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武佳科 温宗玉 +3 位作者 焦云娣 于彤彤 孙志军 孙兆青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我院2012年12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行介入治疗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我院2012年12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行介入治疗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79例 [病例来源时间],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的最佳阈值将患者分为低RDW组(n=482,RDW≤14.28)和高RDW组(n=397,RDW>14.28)。采用 Kaplan-Meier法评估两组患者的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并采用 Log-rank 检验进行比较,通过Cox回归分析研究RDW对此类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高RDW组的全因死亡率及心源性死亡率均显著高于低RDW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RDW是此类患者全因死亡及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部分应列举主要数据,并修改英文摘要]。 结论 RDW可作为一项简单有效预测此类患者长期预后的临床指标,RDW>14.28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红细胞分布宽度 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挽救指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婧辰 张师儒 +4 位作者 焦云娣 张男 段玮丽 孙志军 孙兆青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8期701-705,共5页
目的探讨心肌挽救指数(MS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PCI的首次STEMI患者80例,并均... 目的探讨心肌挽救指数(MS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PCI的首次STEMI患者80例,并均于术后1周和6个月行心脏磁共振检查,计算MSI。根据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是否≥15%将STEMI患者分为两组:左心室重构组(18例)和无左心室重构组(6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I对STEMI患者行PCI后发生左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结果左心室重构组中总胆固醇[(5.3±1.2)mmol/L比(4.6±1.1)mmol/L,P<0.05]及入院-球囊扩张时间均高于无左心室重构组[134.0(85.0,177.0)min比87.5(71.0,129.0)min,P<0.05],MSI小于无左心室重构组[(47.9±18.4)比(60.4±21.0),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I与STEMI患者行PCI后左心室重构的发生密切相关(P=0.039,OR=0.971,95%CI 0.944~0.999)。结论MSI是STEMI患者行PCI后发生左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挽救指数 左心室重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脏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克认知疗法对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于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期170-172,176,共4页
目的探讨根据贝克认知疗法实施的心理干预对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1日~2016年2月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中青年ACS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 目的探讨根据贝克认知疗法实施的心理干预对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1日~2016年2月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中青年ACS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根据贝克认知疗法实施的心理干预。所有患者在入院当天和出院当天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HAMD和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干预后HAMD和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贝克认知疗法而实施的心理干预能够降低中青年ACS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克认知疗法 急性冠脉综合征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L-C、non-HDL-C和ApoB100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9
17
作者 彭及雅 李欣颖 张大庆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521-524,共4页
近年来血脂研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评估和防控方面取得众多进展,国内外血脂防治指南指出胆固醇是AsCVD核心致病性危险因素,并且在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主要靶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全面的血脂管理要求,非高密... 近年来血脂研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评估和防控方面取得众多进展,国内外血脂防治指南指出胆固醇是AsCVD核心致病性危险因素,并且在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主要靶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全面的血脂管理要求,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载脂蛋白B100(ApoB100)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荐。该文整合了近年血脂领域在LDL-C、non-HDL-C和ApoB100临床研究和指南推荐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系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载脂蛋白B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