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长性团体治疗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效果 被引量:7
1
作者 于蓝 邵云 +3 位作者 韩继阳 刘鹏洋 徐莉丝 王旭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索成长性团体治疗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方法在沈阳市某医科大学和某师范大学共招募63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每周1次、共12周的成长性团体心理治疗。干预前后对全体入组对象应用反思功能问卷(RFQ-54)、Gross情绪调节问卷(ERQ... 目的探索成长性团体治疗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方法在沈阳市某医科大学和某师范大学共招募63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每周1次、共12周的成长性团体心理治疗。干预前后对全体入组对象应用反思功能问卷(RFQ-54)、Gross情绪调节问卷(ERQ)、自尊量表(SES)和应对方式问卷(CSQ)进行评定。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前后对照分析。结果共48名大学生按计划完成了团体咨询。与干预前相比,大学生志愿者的心智化水平(RFQ过度心智化得分)、情绪调节能力(ERQ认知重评得分)、自尊水平(SES得分)、应对方式(CSQ各维度分)均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结论成长性大学生团体咨询能够显著改善大学生志愿者的心智化水平、情绪调节能力、自尊水平,促进积极的应对方式,综合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治疗 大学生 人际关系 心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自我认同感对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冰 李莎 +1 位作者 王文婕 王旭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以东北地区65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自我认同感、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关系。方法运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20年6月采用自我认同感、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6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我认同感与负面... 目的以东北地区65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自我认同感、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关系。方法运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20年6月采用自我认同感、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6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我认同感与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交回避及苦恼均呈显著负相关;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回避及苦恼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发现,同时考虑负面评价恐惧时,自我认同感对社交回避及苦恼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但有所减弱,中介分析结果显示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2.95%。结论负面评价恐惧在自我认同感和社交回避及苦恼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表明大学生自我认同感可通过负面评价恐惧影响其社交回避及苦恼。因此,应以降低大学生对负面评价的恐惧为个别辅导和团体干预的靶点,有效提升大学生自我认同感,从容应对负面评价,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保持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认同感 负面评价恐惧 社交回避及苦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模式十二步骤康复训练法改善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冰 李莎 +1 位作者 王文婕 王旭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13-619,共7页
目的探索A.A.模式十二步骤康复训练法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改善效果。方法在沈阳市某医学院和某师范大学共招募30名符合入组标准的大学生志愿者,成立戒除网瘾协会,开展A.A.模式十二步骤康复训练12周。康复训练前后对全体入组大学生采... 目的探索A.A.模式十二步骤康复训练法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改善效果。方法在沈阳市某医学院和某师范大学共招募30名符合入组标准的大学生志愿者,成立戒除网瘾协会,开展A.A.模式十二步骤康复训练12周。康复训练前后对全体入组大学生采用网络成瘾量表、网络游戏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症状自评量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评价,运用非参数检验进行前后对比分析。结果30名入组大学生按计划完成十二步骤康复训练。前后对比显示,实验组大学生成瘾程度、心理健康水平、精神信仰水平、心理需求网络满足水平、积极应对能力及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均有所改善。对照组在未施加干预的情况下,第1、12周的所有量表结果均无明显改善。结论A.A.模式十二步骤康复训练法是一种可被用于改善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游戏成瘾 十二步骤康复训练法 A.A.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气质性格量表的信效度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苏荣坤 豆立宁 +3 位作者 王旭梅 刘果 刘浩 CLONINGER Claude Robert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72-1076,共5页
目的检验学龄前儿童气质性格量表(PsTCI)中文自评版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在沈阳市区抽取7所幼儿园,同时采用抽签法在每个园区的各年级抽取1个班施测,共736人。对所有被试儿童的主要抚养者进行PsTCI中文版、儿童气质问卷... 目的检验学龄前儿童气质性格量表(PsTCI)中文自评版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在沈阳市区抽取7所幼儿园,同时采用抽签法在每个园区的各年级抽取1个班施测,共736人。对所有被试儿童的主要抚养者进行PsTCI中文版、儿童气质问卷(PTQ)的评定。间隔1个月,随机选取1个幼儿园进行重测。采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内部一致性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对PsTCI中文版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PsTCI中文版共82个条目,分为气质和性格2个维度,其中,探求新奇性、躲避伤害性、奖赏依赖性和坚持有恒性为气质维度,自我定向性、合作性和自我超越性分属于性格维度。各条目的CR值为3-21~26.83。各维度的Cronbachot系数为0.56~0.78,而重测信度为0.42~0.75(P〈0.01)。量表的内部区分度分析显示,各维度间的相关在-0.45~0.56(P〈0.01)。效标关联效度显示,PsTCI的探求新奇性与PTQ的活动水平、反应强度的相关为0.35、0.38(P〈0.01);躲避伤害性与趋避性、适应度为-0.63、-0.38(P〈0.01);奖赏依赖性与趋避性、适应度为0.30、0.39(P〈0.01);坚持有恒性与坚持度为0.35(P〈0.01)。结论PsTCI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学龄前儿童气质性格的测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气质 性格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ERK通路的再激活对吗啡依赖大鼠已建立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邵云 韩继阳 +1 位作者 何强 王旭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研究阻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再激活对吗啡依赖大鼠已建立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PP)的影响。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8组每组各10只,Ⅱ-Ⅷ组为实验组,Ⅰ组为对照组。在建立吗啡的CPP后,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抑... 目的研究阻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再激活对吗啡依赖大鼠已建立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PP)的影响。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8组每组各10只,Ⅱ-Ⅷ组为实验组,Ⅰ组为对照组。在建立吗啡的CPP后,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抑制剂SL327或生理盐水后再次注射吗啡,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并与给药环境建立联系,观察对已建立的CPP的影响。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伏隔核中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水平。结果①CPP测试前各组在白箱内(伴药侧)停留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过6d条件反射训练,各实验组大鼠在白箱内停留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实验组大鼠均已建立起对白盒的CPP。③给予已建立CPP的各实验组大鼠不同处置,结果表明,只有给予腹腔注射SL327后再次注射吗啡的Ⅳ组大鼠的CPP已消除,该组在白箱内的停留时间较其它实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Ⅳ组大鼠伏隔核中P-ERK1/2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它实验组(P<0.01),但其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断ERK通路的再激活可以消除吗啡依赖大鼠已建立的条件性位置偏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依赖 条件性位置偏爱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伏隔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反思功能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左方舟 刘果 +2 位作者 韩继阳 莫小恩 王旭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01-603,609,共4页
目的引进和翻译青少年反思功能问卷(RFQY),并分析其信度和效度。方法选取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学生共1 813名(年龄10~17岁)作为学校样本。在我院心理门诊收集有边缘型特质、年龄≤17岁的青少年52名作为门诊样本。所有样本完成RFQ... 目的引进和翻译青少年反思功能问卷(RFQY),并分析其信度和效度。方法选取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学生共1 813名(年龄10~17岁)作为学校样本。在我院心理门诊收集有边缘型特质、年龄≤17岁的青少年52名作为门诊样本。所有样本完成RFQY、基本共情量表(BES)和情绪智力量表(EIS)。间隔3周后,随机抽取85名学生进行重测。结果 RFQY中文版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3,重测信度(r)为0.686(P〈0.001)。RFQY得分在学校样本和门诊样本之间、男女生样本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为8.71±0.65 vs 8.10±0.89,P〈0.001;8.61±0.67 vs 8.78±0.63,P〈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反思功能得分呈增长趋势(P〈0.001)。结论 RFQY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我国青少年人群反思功能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功能 青少年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人群精神卫生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文婕 刘果 +1 位作者 韩继阳 王旭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37-640,共4页
精神卫生问题在全世界的每一类工作人群中均普遍存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研究表明,高收入国家工作人群中约5%和15%的人分别存在严重和中等程度精神卫生问题[1]。工作人群... 精神卫生问题在全世界的每一类工作人群中均普遍存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研究表明,高收入国家工作人群中约5%和15%的人分别存在严重和中等程度精神卫生问题[1]。工作人群精神卫生健康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既包括性别、人格特征等内部因素,也包括工作压力、工作环境等外部因素。工作人群精神卫生问题对经济效益具有较大负面影响,PINHEIRO等[2]的研究结果显示,由抑郁症和焦虑症带来的工作效率下降、高失业率及高缺勤率等,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10000亿美元。因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促进工作人群精神卫生健康发展,成为企业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1工作人群精神卫生的影响因素1.1工作压力近二十年来,随着技术与经济发展,劳动者结构发生了变化,从既往以体力劳动者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脑力劳动者为主[3]。与此同时,影响工作人群健康的因素也从原来理化因素转变为社会心理因素,特别是工作压力。工作压力是当工作要求超过个人应对能力时产生的一种应激源,个体面对压力时主要表现为情绪反应和行为改变,如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疲劳等[4]。对于特殊职业,如医生、护士等,工作压力对精神卫生和躯体健康造成双重高负荷[5]。欧洲一项研究表明,工作人群中约50%~60%病假是由工作压力导致的,其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200亿欧元[6]。最近的meta分析也证实,对工作人群的工作压力进行干预,对于提高其精神卫生健康水平有显著效果[7]。如HERR等[4]对工作人群的工作压力进行长达7年干预后,发现其抑郁、焦虑症状及睡眠问题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工作压力 工作环境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