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中心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10
1
作者 申茉函 陈方圆 +1 位作者 王彤 张秀月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64-968,共5页
目的探讨康复中心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康复中心2018年1—12月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感染部位及病原体种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 目的探讨康复中心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康复中心2018年1—12月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感染部位及病原体种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治住院患者4 118例,发生医院感染88例,95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14%,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2.31%。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为5.41%,例次发病率为6.21%。医院感染部位位于前3位的为泌尿道、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分别占49.47%、27.37%、15.79%。95例次医院感染病例共分离出76株病原体,其中革兰阴性(G-)菌56株(占73.68%),革兰阳性(G+)菌15株(占19.74%)。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显示,男性、侵入性操作、意识障碍、低蛋白血症是康复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男性患者、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及低蛋白血症是康复中心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发病率 康复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辅助步行康复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池岩 张迪 +1 位作者 高鹤枭 姜雪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426-2434,共9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种疾病通常伴随着神经功能受损,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步行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精神心理状态。近年来,数字技术辅助步行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展现出...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种疾病通常伴随着神经功能受损,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步行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精神心理状态。近年来,数字技术辅助步行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智能反馈系统以及远程康复等现代数字技术,数字技术辅助步行康复训练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方案,还能通过沉浸式训练、实时反馈以及远程监控等促进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本文综述了数字技术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障碍中的应用现状、有效性及存在的不足,旨在更好地把握脑卒中后步行功能训练的新方向,探寻更为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恢复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脑卒中 步行功能 数字技术辅助步行康复训练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水凝胶摄食训练治疗亚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吞咽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周禹鑫 张立新 +1 位作者 巴方 周晓兰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39-1344,共6页
目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水凝胶摄食训练进行治疗,分析对亚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102例在盛京医院治疗的亚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假刺激组、观察组... 目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水凝胶摄食训练进行治疗,分析对亚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102例在盛京医院治疗的亚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假刺激组、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进行水凝胶摄食训练,假刺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假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检测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神经营养因子、营养状态、呼吸功能、脑血流信号、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组渗漏-误吸评分量表(PAS)、美国国卫院卒中(NHISS)评分、脉动指数(PI)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假刺激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组功能性经口摄食分级(FOIS)、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神经生长因子(N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速度(EDV)、平均速度(MV)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假刺激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较高(P<0.05)。结论亚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水凝胶摄食训练治疗,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降低神经损伤,提高患者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临床使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脑梗死 吞咽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水凝胶摄食训练 吞咽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疗法结合肌肉失衡调整训练对黏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崔润红 池岩 +2 位作者 张迪 高鹤枭 姜雪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8-214,共7页
目的 明确超声波疗法结合肌肉失衡调整训练对黏连性肩关节囊炎(AC)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60例A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接受超声波疗法同时配合肌肉失衡调整训练,对照组接受针灸治疗,均持续治疗20 d。分别在治... 目的 明确超声波疗法结合肌肉失衡调整训练对黏连性肩关节囊炎(AC)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60例A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接受超声波疗法同时配合肌肉失衡调整训练,对照组接受针灸治疗,均持续治疗20 d。分别在治疗前、疗程结束时、治疗后6个月以及12个月评估患者的肩关节疼痛程度(VAS)、肩关节活动范围(ROM)、肩关节周围肌肉的肌力(MMT)、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 两组患者ROM、MMT、VAS、Constant-Murley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情绪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疗程结束时肩关节后伸肌力、VAS、Constant-Murley、改良Barthel指数、HAMA以及HAMD评分;治疗后6个月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及内收活动范围,前屈、外旋及内旋肌力,VAS,Constant-Murley,改良Barthel指数,HAMA以及HAMD评分;治疗后12个月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及内收活动范围,前屈、后伸、外展、外旋及内旋肌力,VAS,Constant-Murley,改良Barthel指数,HAMA以及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超声波疗法联合肌肉失衡调整训练可有效减轻AC患者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肩关节周围肌肉肌力、改善肩关节功能、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最终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治疗 肌肉失衡 黏连性肩关节囊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与健康大学生平地行走时足底压力特征比较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程程 元香南 +1 位作者 张立新 张志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4-548,共5页
目的:比较老年人与青年人行走时足底压力特征。方法采用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对30名年龄55~65岁的老年人及30名年龄18~23岁的健康大学生平地自然行走时进行测试,包括足底压力各区域冲量、峰力值、负荷率,以及足跟内侧、外侧接触面积... 目的:比较老年人与青年人行走时足底压力特征。方法采用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对30名年龄55~65岁的老年人及30名年龄18~23岁的健康大学生平地自然行走时进行测试,包括足底压力各区域冲量、峰力值、负荷率,以及足跟内侧、外侧接触面积百分比。结果冲量左、右侧比较,老年组7个区域有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组3个区域有显著性差异;老年组各区域冲量值低于大学生组(P〈0.05)。最大峰力值左、右侧比较,老年组6个区域有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组3个区域有显著性差异;老年组各区域峰力值低于大学生组(P〈0.05)。负荷率左、右侧比较,老年组7个区域有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组3个区域有显著性差异;老年组各区域负荷率小于大学生组(P〈0.05)。老年人左、右足均足跟内侧接触面积大于足跟外侧(P〈0.05),且左、右足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学生左、右足均足跟内侧接触面积小于足跟外侧(P〈0.05),左、右足间无显著性差异(P&gt;0.05)。结论老年人足底压力冲量、峰力值、负荷率均低于青年人,左右侧压力分布差异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压力 冲量 峰力值 负荷率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轮椅支撑面板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雅娟 王诗尧 +1 位作者 赵冬雪 李欣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6-370,共5页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我科室康复病房10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康复训练中应用多功能轮椅支撑面板。结果显示,干预4周后,干预组肩关节半...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我科室康复病房10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康复训练中应用多功能轮椅支撑面板。结果显示,干预4周后,干预组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SS-QOL得分和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干预1、2、4周后,干预组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因此认为使用多功能轮椅支撑面板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提高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而使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大幅增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多功能轮椅支撑面板 上肢功能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专科护理门诊的建立及管理 被引量:16
7
作者 高岩 杨瑞玲 王诗尧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5,共4页
建立康复专科特色护理门诊,由专科护士轮流出诊,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估与筛查、制定康复护理计划、辅助医生治疗师进行康复科专业检查及治疗等。康复专科护理门诊开诊以来共进行康复护理评估220人次,制定个性化康复护理计划198人次,进行健... 建立康复专科特色护理门诊,由专科护士轮流出诊,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估与筛查、制定康复护理计划、辅助医生治疗师进行康复科专业检查及治疗等。康复专科护理门诊开诊以来共进行康复护理评估220人次,制定个性化康复护理计划198人次,进行健康指导425人次,配合医生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109人次,配合医生进行肉毒素注射45人次,配合治疗师进行吞咽筛查232人次,配合医生进行吞咽造影45人次,随访患者163人次,参与压力性损伤会诊68例。康复专科特色护理门诊满足患者、医生、护士、治疗师的多元化需求,提高综合满意度,为专科护士提供了职业发展平台,促进了康复专科护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护理 门诊 构建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楠 高岩 +1 位作者 任丽杰 杨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4-66,74,共4页
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由发育中的大脑静态(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一系列儿童姿势和运动障碍综合征,是造成儿童终身残疾的最常见原因[1]。2013年国内的流行病学调查[2]显示,我国脑瘫的患病率为2.46‰。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 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由发育中的大脑静态(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一系列儿童姿势和运动障碍综合征,是造成儿童终身残疾的最常见原因[1]。2013年国内的流行病学调查[2]显示,我国脑瘫的患病率为2.46‰。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是脑瘫最常见的类型,包括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四肢瘫和痉挛型偏瘫[3]。脑瘫除了会出现运动障碍往往还会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并伴有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4]。有研究[5-8]显示,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以及疼痛等的康复护理中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VR技术安全性高、趣味性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帕金森、脑卒中等患者的康复中[9-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虚拟现实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治疗通过抑制铁死亡促进脊髓损伤修复
9
作者 华祚玉 王雅诗 +1 位作者 孙师 张立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7-582,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MS)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联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Allen打击法建立大鼠SCI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CI组、TMS组、hUC-MSCs组、TMS+hUCMSCs组,每组12...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MS)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联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Allen打击法建立大鼠SCI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CI组、TMS组、hUC-MSCs组、TMS+hUCMSCs组,每组12只。采用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评估大鼠运动功能。取大鼠脊髓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损伤程度,采用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和尼式体变化,采用比色法检测亚铁离子(Fe^(2+))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SLC7A11、GPX4和ACSL4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SCI组大鼠BBB评分降低,脊髓组织中Fe2+含量和ACSL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GSH含量和SLC7A11、GPX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脊髓组织线粒体嵴减少、外膜皱缩,神经元受损严重,尼式体不可见。与SCI组相比,TMS组、hUC-MSCs组和TMS+hUC-MSCs组大鼠BBB评分升高,脊髓组织中Fe2+含量和ACSL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GSH含量和SLC7A11、GPX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脊髓组织线粒体嵴数量增加、外膜结构完整,病理学损伤减轻,神经元形态恢复,尼式体清晰可见。结论TMS与hUC-MSCs联合治疗通过激活SLC7A11/GSH/GPX4通路抑制铁死亡,减轻SCI后继发性损伤,促进大鼠功能恢复和神经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铁死亡 经颅磁刺激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肺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宏宇 邹颖 +2 位作者 元香南 周凤华 张立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44-748,共5页
呼吸系统并发症对脊髓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显著,是此类患者反复入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呼吸训练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预后。本文对脊髓损伤后呼吸系统的相关临床表现、呼吸功能评估、目前临床常用的各种肺康复治疗方法等... 呼吸系统并发症对脊髓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显著,是此类患者反复入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呼吸训练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预后。本文对脊髓损伤后呼吸系统的相关临床表现、呼吸功能评估、目前临床常用的各种肺康复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为更好地制定脊髓损伤患者肺康复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肺康复 呼吸功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机接口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燕桢 张立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8-232,共5页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Brain-machine interfaces,BMI)是一种前沿、热门的中枢神经干预新方法,通过大脑神经活动来控制一些外部辅助设备(外骨骼、功能性电刺激、轮椅、服务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等),是使脑卒中、脊髓...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Brain-machine interfaces,BMI)是一种前沿、热门的中枢神经干预新方法,通过大脑神经活动来控制一些外部辅助设备(外骨骼、功能性电刺激、轮椅、服务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等),是使脑卒中、脊髓损伤、脑瘫等严重神经肌肉障碍患者(思维正常但有严重功能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交流和运动能力的有效途径[1],目前在促进脑卒中和脊髓损伤康复方面是研究热点,在康复上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大家对其原理的认识及具体的应用还不是很清楚,本文就脑-机接口的作用原理、在康复中的应用进展、其促进康复的机制及其联合应用方案作一综述,以期给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大脑神经 脊髓损伤 虚拟现实技术 脑机接口 辅助设备 功能障碍 外骨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何宇 韩小钗 +1 位作者 孙年怡 王志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00-903,共4页
悬吊运动疗法作为一种新型康复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广泛。本文简述悬吊运动疗法的作用机制,介绍其在改善脑卒中后步行功能、平衡功能、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功能方面的效果。
关键词 脑卒中 悬吊运动疗法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良 张立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9-473,共5页
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康复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指导。选择461例接受康复治疗并出院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作为康复预后的评判标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变部位、康复介入时间... 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康复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指导。选择461例接受康复治疗并出院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作为康复预后的评判标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变部位、康复介入时间、康复疗程、认知障碍、血清白蛋白和入院MBI评分是脑卒中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及其抑制剂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雅诗 华祚玉 张立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6-281,共6页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因复杂且大多不明,患者多有后遗症且预后不良。近年来,铁死亡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死亡途径,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铁死亡是神经细胞死亡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总结了铁死亡的分子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因复杂且大多不明,患者多有后遗症且预后不良。近年来,铁死亡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死亡途径,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铁死亡是神经细胞死亡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总结了铁死亡的分子机制、铁死亡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以及铁死亡抑制剂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铁死亡 脂质过氧化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运动治疗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王媛 田丽君 张志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4-586,共3页
悬吊运动治疗(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足以骨骼肌疾病得到持久改善为日的的主动治疗和运动的一个总的概念集合,该模式始建于挪威,以丰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作为父键要素,通过肌肉放松、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牵引、训练稳定肌肉系... 悬吊运动治疗(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足以骨骼肌疾病得到持久改善为日的的主动治疗和运动的一个总的概念集合,该模式始建于挪威,以丰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作为父键要素,通过肌肉放松、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牵引、训练稳定肌肉系统、感觉运动协渊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治疗 脑卒中患者 平衡功能 悬吊 恢复期 关节活动范围 骨骼肌疾病 主动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稠度定量联合果绿染色在气管切开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高岩 高敏行 +2 位作者 姜李 王彤 王淼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液体稠度定量联合果绿染色在气管切开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气管切开伴吞咽障碍患者90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50例。对照组给予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功能并进行相应进食指导;干预组采用... 目的探讨液体稠度定量联合果绿染色在气管切开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气管切开伴吞咽障碍患者90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50例。对照组给予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功能并进行相应进食指导;干预组采用液体稠度定量联合果绿染色进行吞咽功能评估筛查,并通过改变食物性状及液体稠度进行安全进食干预。比较两组进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胃管、气管切开套管留置时间。结果干预组吞咽障碍检出例数多于对照组;干预后干预组呛咳、发音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 01),胃管、气管切开套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 <0. 01)。结论液体稠度定量联合果绿染色能够较准确评估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定量改变食物性状及液体稠度进食干预能保证患者摄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吞咽障碍 误吸 液体稠度 果绿染色 康复护理 饮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Hz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 被引量:20
17
作者 赵利娜 张志强 +1 位作者 张立新 梁维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6-219,共4页
目的观察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r TMS刺激健侧皮层M1区,对照组给... 目的观察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r TMS刺激健侧皮层M1区,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治疗后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握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侧MEPs振幅显著升高(P<0.001)。治疗组握力和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并至少可持续到治疗结束后1个月。所有患者均能耐受10次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r TMS刺激健侧皮层M1区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经颅磁刺激 皮质兴奋性 上肢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小程序作业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居家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8
作者 高岩 王诗尧 +3 位作者 姜李 高雪媚 王楠 刘乃全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微信小程序作业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居家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慢性病患者居家延续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2021年1~6月入院治疗的43例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期患者设为对照组,2021年7~12月入院治疗的4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 目的探讨微信小程序作业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居家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慢性病患者居家延续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2021年1~6月入院治疗的43例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期患者设为对照组,2021年7~12月入院治疗的4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后随访,观察组实施微信小程序作业法随访。比较出院后1个月内两组患者居家进食并发症发生率及康复锻练依从性;同时分别于入院及出院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随访;观察组作业完成达标率为82.61%;两组出院1个月后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居家进食并发症发生率、吞咽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信小程序作业法运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居家延续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居家进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微信小程序 布置作业 延续护理 居家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9
作者 陈晓明 张志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66-768,共3页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组疾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在世界范围内,脑血管病是引起死亡的第2位原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为219/10万。近代医学和新技术研究认为,不...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组疾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在世界范围内,脑血管病是引起死亡的第2位原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为219/10万。近代医学和新技术研究认为,不论何种脑血管疾病均存在以脑缺血为基础的脑循环和代谢障碍等一系列脑缺血一缺氧性生化连锁反应.最终导致脑血管异常。组织缺氧是局灶性脑缺血发生细胞损伤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缺氧在缺血性细胞死亡中的重要作用,脑缺血后恢复足够的氧供成为脑组织恢复的一个关键因素。高压氧能明显地增加机体对氧的摄取和利用,使血氧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高压氧治疗 病机制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病 细胞死亡 脑血管异常 局灶性脑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后不同运动因素对健康成人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元香南 陈璎珞 +2 位作者 齐智 尹杰 李可基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6,19,共4页
目的:探讨餐后不同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起始时间对健康成人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方法:7名年轻健康、不经常运动、BMI均低于20的受试者,参加有间歇的4组运动及前后2组静息实验,采用正交设计实验,运动因素为运动强度(3 METs、5 METs)、... 目的:探讨餐后不同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起始时间对健康成人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方法:7名年轻健康、不经常运动、BMI均低于20的受试者,参加有间歇的4组运动及前后2组静息实验,采用正交设计实验,运动因素为运动强度(3 METs、5 METs)、持续时间(15min、35min)、餐后运动起始时间(15min、30min),各因素分为两水平。检测空腹及服用标准餐后7个不同时间点(餐后15min、30min、45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的血糖及胰岛素,计算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GAUC)和胰岛素-时间曲线下面积(IAUC),并监测运动能量消耗。结果:运动35分钟的餐后IAUC显著低于运动15分钟(P<0.05);餐后起始运动时间为15分钟的GAUC及血糖峰值显著低于静息组(P<0.05);不同运动强度间未见效果差异。持续35分钟运动的能量消耗显著高于持续15分钟;餐后15分钟开始运动的能量消耗显著高于30分钟,5 METs强度运动的能量消耗显著高于3 METs。结论:餐后持续运动35分钟较运动15分钟可显著改善餐后糖代谢;餐后15分钟开始运动产生的降低血糖峰值的效应优于餐后30分钟开始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后运动 血糖 胰岛素 运动强度 运动持续时间 运动起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