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崎病合并肝功能损害患儿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平平 孙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肝功能损害患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收集94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功能指标分为肝功能正常组(n=583)和肝功能损害组(n=357),比较2组患儿性别、年龄、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C反应蛋白(CRP),... 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肝功能损害患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收集94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功能指标分为肝功能正常组(n=583)和肝功能损害组(n=357),比较2组患儿性别、年龄、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治疗前发热天数、住院天数、冠状动脉病变、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等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2组比较,性别、年龄、WBC计数、ES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损害组CRP、ALT、AST、GGT、总胆红素、住院天数、IVIG无反应和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于肝功能正常组(P<0.05),PLT计数低于肝功能正常组(P<0.05),治疗前发热天数短于肝功能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总胆红素升高是IVIG无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川崎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常见,肝功能损害患儿CRP水平更高,住院时间更长,更易出现IVIG无反应和冠状动脉病变。总胆红素升高是IVIG无反应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肝功能损害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无反应 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婧 戚伶俐 吴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2025-2029,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儿童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目前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结合辅助检查。其中,血清肝脏酶谱、血脂谱、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临床应用较多,而细胞角蛋白18、空腹甘油三酯血糖指数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儿童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目前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结合辅助检查。其中,血清肝脏酶谱、血脂谱、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临床应用较多,而细胞角蛋白18、空腹甘油三酯血糖指数等有可能成为儿童NAFLD诊断的新指标。超声、MRI、CT等影像学检查对儿童NAFLD诊断均有局限性,但肝脏脂肪变性定量诊断技术和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检测技术未来可能有较高应用价值。关于NAFLD的多种评分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目前肝活组织检查仍为儿童NAFLD诊断的"金标准"。对儿童NAFLD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相关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加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诊断 儿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