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胆道闭锁与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3
1
作者 郭静 许玲芬 孙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252-1256,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方法对于鉴别诊断小儿胆道闭锁(BA)和肝内胆汁淤积症(IHC)的价值,从而提高临床医生对BA的认识,减少临床漏诊及误诊率。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4年6月以持续性黄疸收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消化内科的133例持续...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方法对于鉴别诊断小儿胆道闭锁(BA)和肝内胆汁淤积症(IHC)的价值,从而提高临床医生对BA的认识,减少临床漏诊及误诊率。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4年6月以持续性黄疸收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消化内科的133例持续性黄疸患儿,分为IHC组111例,BA组22例。回顾性分析一般临床资料,并评价不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对BA和IHC的鉴别意义。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不符合χ2检验条件时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临床表现中白便及肝脾增大伴有质地变硬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838、53.298、25.610,P值均<0.01);实验室检查BA组TBil、DBil、GGT、ALT、AST水平显著高于IH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628、-6.781、-7.485、-0.281、-4.349,P值均<0.01);GGT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最高,而TBil具有最高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以及最低的阴性似然比;TBil、DBil及GGT平行实验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可达到100%,三者系列实验特异度为98.0%,阳性预测值为88.9%。肝胆脾彩超探及肝门部纤维包块、胆囊收缩不良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表现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6.635、16.433,P值均<0.01),系列实验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提高到100%。结论白便、肝脾大及质地变硬、TBil、DBil、GGT、肝胆彩超及MRCP表现对于BA及IHC诊断有鉴别意义,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胆汁淤积 肝内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肝衰竭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郭静 孙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931-1935,共5页
儿童急性肝衰竭(PALF)是一种复杂且快速进展的综合征,病因具有年龄依赖性。分析了临床上PALF的常见病因,认为能引起PALF的病因包括:感染因素、遗传代谢性因素、中毒和药物、异常灌注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中以感染因素最常见。随着诊疗... 儿童急性肝衰竭(PALF)是一种复杂且快速进展的综合征,病因具有年龄依赖性。分析了临床上PALF的常见病因,认为能引起PALF的病因包括:感染因素、遗传代谢性因素、中毒和药物、异常灌注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中以感染因素最常见。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遗传代谢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PALF诊出率越来越高。由于PALF患儿较少,在病因诊断上尚缺乏经验,总结分析已报道的文献,以期对PALF的病因筛查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急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溶性维生素水平与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婧 夏婧 吴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76-2379,共4页
目的研究脂溶性维生素(FSVs)水平与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相关指标变化的关系,同时为胆汁淤积患儿FSVs补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136例为观察组... 目的研究脂溶性维生素(FSVs)水平与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相关指标变化的关系,同时为胆汁淤积患儿FSVs补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136例为观察组,同期就诊于本院的健康体检婴儿30例为对照组,记录患儿胎龄、日龄、性别、病因等,完善肝功能、血清钙、血清磷、凝血功能、病原学、影像学和基因检查。同时测定血清维生素A、D、E、K水平。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FSV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A:Z=-2.850,P=0.004;维生素D3:Z=-5.705,P<0.001;维生素E:Z=-5.894,P<0.001;维生素K:Z=-2.482,P=0.013);足月儿与早产儿之间FSVs水平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血清TBil与维生素A、D3具有显著相关性(维生素A:r=-0.178,P=0.038;维生素D3:r=-0.296,P<0.001),血清DBil(r=-0.328,P<0.001)、TBA(r=-0.194,P=0.023)水平与维生素D3具有显著相关性;血清ALP与维生素A、D3具有显著相关性(维生素A:r=-0.282,P=0.001;维生素D3:r=-0.514,P<0.001)。血清维生素D3水平与血清钙(r=0.303,P<0.001)、磷(r=0.310,P<0.001)呈正相关,与ALP水平呈负相关(r=-0.514,P<0.001)。血清维生素K水平与凝血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值均>0.05)。接受维生素K治疗和未接受维生素K治疗患儿维生素K水平存在统计学意义(Z=-5.662,P<0.001)。结论胆汁淤积患儿FSVs水平明显低于同日龄健康婴儿。血清TBil升高对维生素A、D3缺乏有提示作用;血清DBil、TBA水平升高对维生素D3缺乏有提示作用;血清ALP升高可提示维生素A、D3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维生素类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0例儿童非嗜肝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贺宝平 孙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726-728,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非嗜肝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9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50例诊断为非嗜肝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炎病例的临床特征。结果 150例患儿中,男81例,女69例。引起儿童非嗜肝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炎的病... 目的探讨儿童非嗜肝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9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50例诊断为非嗜肝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炎病例的临床特征。结果 150例患儿中,男81例,女69例。引起儿童非嗜肝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炎的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和EB病毒最常见,分别为69例(46.0%)和59例(39.3%),治疗后ALT、AST明显下降。结论儿童非嗜肝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炎的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进行综合性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非嗜肝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6例儿童肝功能异常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红玉 吴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21-2523,共3页
肝脏是人类的重要器官之一,儿童期由于身体各个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受到病原菌感染、接触有害化学物质、使用药物等因素后容易累及肝脏出现临床症状或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指肝脏受到某些致病因素损害,引起肝脏功能代谢及形态结构发生... 肝脏是人类的重要器官之一,儿童期由于身体各个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受到病原菌感染、接触有害化学物质、使用药物等因素后容易累及肝脏出现临床症状或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指肝脏受到某些致病因素损害,引起肝脏功能代谢及形态结构发生了异常。近年来因肝功能异常入院患儿逐渐增多,不同病因的治疗及预后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异常 儿童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泽圣 吴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7-920,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单纯性脂肪肝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等一系列病变的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儿童逐渐增多,NAFLD的检出率也呈上升趋势,儿童NAFLD的治疗主要是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辅以药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单纯性脂肪肝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等一系列病变的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儿童逐渐增多,NAFLD的检出率也呈上升趋势,儿童NAFLD的治疗主要是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辅以药物治疗。回顾近年来儿童NAFLD治疗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婴儿 儿童 青少年 治疗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