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先天性腹壁缺损性疾病产时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大佳
张志波
+1 位作者
白玉作
刘彩霞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833-837,共5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腹壁缺损性疾病患儿产时手术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70例先天性腹壁缺损患儿临床资料,包括腹裂12例,脐膨出58例;其中产时手术34例(为产时手术组),非产时手...
目的探讨先天性腹壁缺损性疾病患儿产时手术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70例先天性腹壁缺损患儿临床资料,包括腹裂12例,脐膨出58例;其中产时手术34例(为产时手术组),非产时手术36例(为非产时手术组)。比较两组分期手术情况、应用补片、输血与外源输血、呼吸机使用情况、切口感染、低血糖、肝功能损伤、中心静脉相关感染、抗生素使用、静脉营养时间、进奶时间、住院时间、治疗结果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产时手术组无一例外源性输血,非产时手术组8例外源性输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时手术组分期手术3例,非产时手术组分期手术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两组各有1例应用补片修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术后切口感染:产时手术组1例,非产时手术组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术后肝功能损伤:产时手术组1例,非产时手术组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产时手术组无一例中心静脉相关感染,非产时手术组有2例发生中心静脉相关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两组呼吸机支持人数比例、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时间、开奶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时手术组有1例患儿放弃治疗,治愈率97.06%(33/34);非产时手术组1例死于呼吸衰竭,治愈率97.22%(3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至13年,两组患儿身高、体重均在同龄儿童2个标准差之内,神经系统发育基本正常,无一例因肠梗阻再手术。结论产时手术和非产时手术治疗先天性腹壁缺损性疾病均安全、有效。产时手术患儿无需外源性输血,可避免异体输血相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腹壁/外科学
胎儿期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非计划再入院原因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大佳
张志波
白玉作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婴儿期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患者术后非计划再入院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外科2011年10月至2020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至6月龄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理分型、手术方式、再入院...
目的总结分析婴儿期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患者术后非计划再入院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外科2011年10月至2020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至6月龄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理分型、手术方式、再入院原因、再入院时间等。结果资料完整的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共326例,男271例(83.1%),女55例(16.9%),手术时平均月龄(2.53±1.32)个月。其中51例出院后非计划再次入院,再入院率15.64%,再入院总次数为64次,其中10例多次入院。出院后再入院时间分布情况:1个月内再入院28例(54.9%);1个月至1年再入院12例(23.5%),1至3年再入院11例(21.57%)。再入院主要原因分布情况:巨结肠术后小肠炎56例次(87.5%)、肠梗阻6例次(9.4%),电解质紊乱2例次(3.1%)。其中2例(0.6%)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3个月因肠梗阻行肠粘连松解术,1例术后3年因巨结肠复发行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及结肠翻转术。按入院时间划分,2017年及之前手术248例保留肌鞘较长,再入院45例(18.1%);2018年至2020年78例保留短肌鞘,再入院6例(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13,P=0.027)。结论小肠结肠炎和肠梗阻是导致巨结肠手术后再次入院的主要原因,再次入院时间大多在术后1个月内。术后增加随访频率可能会减少术后早期再入院的发生。此外,术中保留肌鞘较短可减少术后小肠结肠炎和肠梗阻的发生,降低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外科学
病人再入院
再手术
小肠结肠炎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腹痛、呕吐、胸腹腔肿物
3
作者
王维林
宋丹
+5 位作者
白玉作
周新
李心元
曲日斌
张可仞
吕良英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66-68,共3页
患儿,男,13岁。因上腹部疼痛伴呕吐1年余入院。腹痛以剑下为主,呈阵发性,呕吐物为咖啡样液体。曾因缺铁性贫血服铁剂治疗,无好转。
关键词
呕吐物
腹腔肿物
腹痛
上腹部疼痛
缺铁性贫血
铁剂治疗
胸
阵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发热9天、腹部不适伴腹部包块
4
作者
张晓伦
叶辉
+3 位作者
李龙
李跃荣
白东升
王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65-66,共2页
病例摘要患儿,男,13岁,因发热9d就诊,体温最高为38.7℃,无咳嗽、腹痛,无关节肿痛、皮疹等症状。先后行血常规检查3次,白细胞计数均正常,血色素水平逐渐下降,由106g/L降至97g/L、88g/L,CRP为54mg/L。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7d,效果不明显住...
病例摘要患儿,男,13岁,因发热9d就诊,体温最高为38.7℃,无咳嗽、腹痛,无关节肿痛、皮疹等症状。先后行血常规检查3次,白细胞计数均正常,血色素水平逐渐下降,由106g/L降至97g/L、88g/L,CRP为54mg/L。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7d,效果不明显住院。患儿既往有一过性腹部不适,数分钟后自行缓解,无准确具体位置,无恶心、呕吐及血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不适
腹部包块
发热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
病例摘要
关节肿痛
感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天性腹壁缺损性疾病产时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大佳
张志波
白玉作
刘彩霞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新生儿
外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普外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产科
出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833-837,共5页
基金
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联合计划(2020JH2/10300131)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XLYC1908008)。
文摘
目的探讨先天性腹壁缺损性疾病患儿产时手术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70例先天性腹壁缺损患儿临床资料,包括腹裂12例,脐膨出58例;其中产时手术34例(为产时手术组),非产时手术36例(为非产时手术组)。比较两组分期手术情况、应用补片、输血与外源输血、呼吸机使用情况、切口感染、低血糖、肝功能损伤、中心静脉相关感染、抗生素使用、静脉营养时间、进奶时间、住院时间、治疗结果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产时手术组无一例外源性输血,非产时手术组8例外源性输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时手术组分期手术3例,非产时手术组分期手术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两组各有1例应用补片修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术后切口感染:产时手术组1例,非产时手术组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术后肝功能损伤:产时手术组1例,非产时手术组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产时手术组无一例中心静脉相关感染,非产时手术组有2例发生中心静脉相关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两组呼吸机支持人数比例、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时间、开奶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时手术组有1例患儿放弃治疗,治愈率97.06%(33/34);非产时手术组1例死于呼吸衰竭,治愈率97.22%(3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至13年,两组患儿身高、体重均在同龄儿童2个标准差之内,神经系统发育基本正常,无一例因肠梗阻再手术。结论产时手术和非产时手术治疗先天性腹壁缺损性疾病均安全、有效。产时手术患儿无需外源性输血,可避免异体输血相关风险。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腹壁/外科学
胎儿期疗法
Keywords
Infant,Newborn
Abdominal Wall/SU
Fetal Therapies
分类号
R726.5 [医药卫生—儿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非计划再入院原因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大佳
张志波
白玉作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新生儿
外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普外科
出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17-221,共5页
基金
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联合计划(编号:2020JH2/10300131)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编号:XLYC1908008)。
文摘
目的总结分析婴儿期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患者术后非计划再入院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外科2011年10月至2020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至6月龄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理分型、手术方式、再入院原因、再入院时间等。结果资料完整的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共326例,男271例(83.1%),女55例(16.9%),手术时平均月龄(2.53±1.32)个月。其中51例出院后非计划再次入院,再入院率15.64%,再入院总次数为64次,其中10例多次入院。出院后再入院时间分布情况:1个月内再入院28例(54.9%);1个月至1年再入院12例(23.5%),1至3年再入院11例(21.57%)。再入院主要原因分布情况:巨结肠术后小肠炎56例次(87.5%)、肠梗阻6例次(9.4%),电解质紊乱2例次(3.1%)。其中2例(0.6%)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3个月因肠梗阻行肠粘连松解术,1例术后3年因巨结肠复发行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及结肠翻转术。按入院时间划分,2017年及之前手术248例保留肌鞘较长,再入院45例(18.1%);2018年至2020年78例保留短肌鞘,再入院6例(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13,P=0.027)。结论小肠结肠炎和肠梗阻是导致巨结肠手术后再次入院的主要原因,再次入院时间大多在术后1个月内。术后增加随访频率可能会减少术后早期再入院的发生。此外,术中保留肌鞘较短可减少术后小肠结肠炎和肠梗阻的发生,降低再入院率。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外科学
病人再入院
再手术
小肠结肠炎
婴儿
Keywords
Hirschsprung Disease/SU
Patient Readmissions
Reoperation
Enterocolitis
Infant
分类号
R726.1 [医药卫生—儿科]
R574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腹痛、呕吐、胸腹腔肿物
3
作者
王维林
宋丹
白玉作
周新
李心元
曲日斌
张可仞
吕良英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普外科
出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66-68,共3页
文摘
患儿,男,13岁。因上腹部疼痛伴呕吐1年余入院。腹痛以剑下为主,呈阵发性,呕吐物为咖啡样液体。曾因缺铁性贫血服铁剂治疗,无好转。
关键词
呕吐物
腹腔肿物
腹痛
上腹部疼痛
缺铁性贫血
铁剂治疗
胸
阵发性
分类号
R726.5 [医药卫生—儿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发热9天、腹部不适伴腹部包块
4
作者
张晓伦
叶辉
李龙
李跃荣
白东升
王莹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普外科
出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65-66,共2页
文摘
病例摘要患儿,男,13岁,因发热9d就诊,体温最高为38.7℃,无咳嗽、腹痛,无关节肿痛、皮疹等症状。先后行血常规检查3次,白细胞计数均正常,血色素水平逐渐下降,由106g/L降至97g/L、88g/L,CRP为54mg/L。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7d,效果不明显住院。患儿既往有一过性腹部不适,数分钟后自行缓解,无准确具体位置,无恶心、呕吐及血便等。
关键词
腹部不适
腹部包块
发热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
病例摘要
关节肿痛
感染治疗
分类号
R735.35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先天性腹壁缺损性疾病产时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王大佳
张志波
白玉作
刘彩霞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非计划再入院原因分析
王大佳
张志波
白玉作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腹痛、呕吐、胸腹腔肿物
王维林
宋丹
白玉作
周新
李心元
曲日斌
张可仞
吕良英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发热9天、腹部不适伴腹部包块
张晓伦
叶辉
李龙
李跃荣
白东升
王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